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南陵县

科普小知识 2023-11-18 19:29:21
...

南陵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皖南丘陵向沿江平原过渡地带,是通往“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的重要门户。

中文名称:南陵县

英文名:NanlingCounty

行政区类别:市辖县

区划代码:340223

所属地区:安徽省芜湖市

*驻地:籍山镇陵阳路

下辖地区:8镇157村21个居委会

电话区号:(+86)0553

邮政编码:242400

地理位置:安徽省东南部,芜湖市境南部,长江下游南岸

面积:1263.7平方公里

人口:55.6万人

气候条件: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

车牌代码:皖B

GDP:157.2亿元(2013年)

1、南陵概况


南陵地图

南陵县地处安徽省东南部,隶属于沿江开放城市芜湖市,是国家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区。县域总面积1263.7平方公里,人口55.6万,现辖8镇157村21个居委会。近年来,全县上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生态立县、产业强县、城乡统筹的发展道路,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2013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2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8.5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94元。先后获得*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中国最具魅力文化休闲旅游县、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安徽省投资环境十佳县等荣誉称号。

南陵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始置春谷县,三国名将周瑜为南陵首任春谷长,南朝梁武帝(公元525年)始置南陵县。南陵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古铜都”,境内遗有大工山古矿冶遗址、皖南土墩墓群千峰山遗址以及牯牛山古城遗址三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诗仙李白曾两度携家寓居南陵,名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千古留传。长时间的历史沉淀,形成了“青铜文化”、“三国文化”、“盛唐文化”三张名片。

南陵生态优美,物产丰富。是*生态示范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拥有丫山花海石林和大浦乡村世界两个国家4A级景区以及乌霞寺风景区、奎潭湖风景区、小格里森林公园等一批自然景点。南陵素有“芜湖米市,南陵粮仓”的美称,盛产优质大米、木材、丹皮、蘑菇、莲藕等,“凤丹”、“南陵大米”、“弋江籽”紫云英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拥有奔牛、鲁班、古麒、弋江籽四个中国驰名商标。目前已进入详查阶段的姚家岭铜锌金多金属矿,锌、金储量达到国家大型矿床标准,潜在经济价值超过600亿元。储量达6688万吨的钾长石矿,综合利用潜在经济价值约1300亿元。

南陵区位突出,交通发达。南陵处于沿海开放地区向内地梯度推进的交汇点,是通往“两山一湖”的重要门户,距南京禄口机场仅1.5小时车程,距合肥新桥机场仅2小时车程。205、318国道,216、320省道交汇于县城,长江支流青弋江、漳河横贯境内。随着京福高铁、铜南宣高速、芜黄高速、青弋江分洪道、漳河航道综合整治等级提升等重大工程的加快实施,南陵交通区位优势正逐步显现。

2、历史沿革

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属丹阳郡春谷县地。

三国入吴(周瑜、周泰、黄盖相继为春谷长)。

东晋桓温于赭圻岭下置赭圻城(今繁昌县芦南乡赭圻冲),后于该城置南陵戍。

南朝梁普通六年(525年)置南陵县,兼置南陵郡,南陵系因地处江南陵阜间得名(《太平寰宇记》),隋属宣州。

唐祈改属池州;贞观元年(627年)又属宣州;长安四年(704年)移南陵县理青阳城(今南陵城关镇)。

南宋、元隶宁国府。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初筑土城;四十四年复筑砖城,万历祈年扩建,周长3.25公里,高8.68米,立城门四座,又称“四关”,镇故名城关,仍隶宁国府。

清康熙六年(1667年)属安徽省徽宁道;太平天国期间由浙江巡抚兼辖;同治四年(1865年)仍由安徽省徽宁池太广道分辖。

1912年1月裁府直隶省,后划属芜湖道,1928年又废道隶省。

1932年后先后划属安徽省第二、第九、第六行政督察区。

1949年4月22日后属皖南行署芜当专区。

1950年属宣城专区。

1952年属安徽省芜湖专区。

1980年属宣城地区。

1983年7月1日划属芜湖市。

3、行政区划

籍山镇

五里居委会、、春谷居委会、、光明居委会、、陵阳居委会、望华楼居委会、和顺居委会、惠民居委会、通济居委会、南翔居委会、大港村、茶丰村、古亭村、沈亭村、曙光村、上港村、城西村、蔬菜村、先进村、长塘村、长乐村、石铺村、联合村、其林村、新塘村、联城村、官洲村、千峰村、芦塘村、葛林村、柏林村、界山村、龙湖村、尹塘村、三连村、五连村、新建村、新坝村、黄金村、仓溪村、安徽南陵工业园区社区
许镇镇 许镇农民城居委会、黄墓街道居委会、奎湖街道居委会、丁塘村、黄墓村、星火村、清城村、马仁村、仙坊村、长青村、许镇村、新渭村、龙潭村、高桥村、黄塘村、池湖村、建福村、东胜村、文阁村、奎湖村、金阁村、茆镇村、郑潭村、马元村、李村、华林村、北斗村、民一村、民合村、东联村、东三村
弋江镇

五班街居委会、汤蓬街居委会、蒲桥街居委会、奚滩街居委会、竞河村、燕山村、中洲村、宋桥村、新光村、凤洲村、铁拐村、奚滩村、弋丰村、杮坝村、蒲东村、塘南村、蒲西村、钟塘村、新陶村、沿河村、东河村、紫溪村、合义村、红塘村、闸口村、排湾村、上洲村、姚义村、中联村、黄城村、四连村、五一村

三里镇 三里街道居委会、澄桥村、西峰村、辋峰村、孔村、山泉村、吕山村、西岭村、水闸村、牌楼村、新义村、双河村、热爱村、峨岭村、樟溪村、上马村、凤凰村
何湾镇 七星河居委会、涧滩村、顺冲村、何湾村、前官村、涧西村、钱桥村、呈祥村、合村、丫山村、黄山村、南山村、龙山村、西山村、铁山村、青山村、绿岭村、久胜村、幸福村、团结村
工山镇 桂镇村、跃进村、大工村、高岭村、工一村、工山村、万安村、柏一村、柏二村、山峰村、戴汇村、乔村、桃园村、春福村、童村、象山村、天官村、红星村
烟墩镇 烟墩街道居委会、烟墩村、刘店村、霭里村、三星村、红旗村、海井村、万兴村
家发镇 联三村、麻桥村、石峰村、永林村、官塘村、盛桥村、马山村、滨玉村、花元村、龙山村、茶林村

4、景点旅游

乌霞洞

在距县城15公里的省道南(陵)铜(陵)路边的马仁山的山腰,有一座乌霞古寺。寺院后的石壁上,有一处闻名遐迩的乌霞洞。乌霞洞,又名五霞洞,俗称乌鸦洞,系本县风景名胜,为《中国名胜辞典》所收录。乌霞洞山势环抱,曲径幽雅。处悬岩峭壁之下,周围奇峰陡峭,怪石嶙峋,芳草幽兰,溢香飞翠。犀牛望月、猫戏老鼠、童子拜佛、乌龟观天、五马盘槽等自然成趣景观,以及仙人桥、关门石、猴儿洞等天工巧成景致,使人目不暇接……洞前有1座2进寺院,名乌霞寺〔现为张恺帆题名〕,建于北宋,屡毁屡建,解放后重修,为省级重点保护寺庙”。

乌霞洞“山势环抱,曲径幽雅,处悬崖峭壁之下”(《中国名胜辞典》载)。洞周围群峰陡峭,怪石嶙峋,芳草幽兰,溢香飞翠;奇岩怪石,如龟如蛇似伏似蟠,千姿百态洞内相通,回旋上下,各有特色;洞外景观壮美,犀牛望月、猫戏老鼠、童子拜观音、乌龟望月、五马盘槽、博士生等景自然成趣、惟妙惟肖;仙人桥铁门槛、猴儿洞天然别致、巧夺天工,突兀峥嵘的"八仙石",悬如明镜的"月亮洞"和酷似人类足迹的"观音搭脚石",均形态逼真,楚楚动人,并附有自然贴切、美妙传神的民间传说,畅游其间,使人心醉神弛。

清朝光绪年间的《装修神像碑》在提及乌霞时赞曰:"唯羡五松壤有洞名曰’乌霞’,四壁凌空,层峦耸秀,云霞盘旋于谷口,仙气合蕴于洞中,楼阁天生,不啻桃园一别境也.乌霞曾收容了北宋名隐士陈翥,他隐匿这里,与山为友,与林为伴,种竹植桐,写下了世界上第一部植物名著《桐谱》。

奎湖


奎湖风景

奎湖位于南陵县北面,紧依205国道,距芜湖市仅16公里,总面积近700公顷,为芜湖市最大的湖泊。“三国”时期,奎潭湖曾是南陵首任县令周瑜训练水师的重要场所,东吴名将黄盖之墓位于湖测,其人文景观丰富。

奎湖素有“鱼米之乡”之称。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拥有绚丽的奎潭湖风景,悠久的人文景观,闻名全国的体育之乡以及朴素的民居特色四大闪光点,具有极好的浏览价值和开发前景。奎潭湖风景区具有地域范围小,湖中分布7个岛屿的特点。

泱泱万亩的芜湖市第一大湖泊——奎潭湖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其中。闻名遐迩的洋河藕与奎湖糯曾是清代朝廷贡品。作为历史悠久的古老商埠,奎湖集镇市场辐射芜、南、繁三县八镇,是农副产品的主要集散地。

奎潭湖曾是南陵首任县令周瑜训练水师的重要场所,东吴名将黄盖之墓位于湖侧,其人文景观丰富。奎湖素有“鱼米之乡”之称。集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拥有绚丽的奎潭湖风景,悠久的人文景观,闻名全国的体育之乡以及朴素的民居特色四大闪光点.具有极好的游览价值和开发前景。

乌霞风景区


乌霞风景区

乌霞风景区在距南陵县城15公里的省道南(陵)铜(陵)路边的马仁山的山腰,有一座乌霞古寺。寺院后的石壁上,有一处闻名遐迩的乌霞洞。乌霞洞“山势环抱,曲径幽雅,处悬崖峭壁之下”(《中国名胜辞典》载)。洞周围群峰陡峭,怪石嶙峋,芳草幽兰,溢香飞翠;奇岩怪石,如龟如蛇似伏似蟠,千姿百态洞内相通,回旋上下,各有特色;洞外景观壮美,犀牛望月、猫戏老鼠、童子拜观音、乌龟望月、五马盘槽、博士生等景自然成趣、惟妙惟肖;仙人桥铁门槛、猴儿洞天然别致、巧夺天工,突兀峥嵘的"八仙石",悬如明镜的“月亮洞”和酷似人类足迹的“观音搭脚石”,均形态逼真,楚楚动人,并附有自然贴切、美妙传神的民间传说,畅游其间,使人心醉神弛清朝光绪年间的《装修神像碑》在提及乌霞时赞曰:“唯羡五松壤有洞名曰'乌霞',四壁凌空,层峦耸秀,云霞盘旋于谷口,仙气合蕴于洞中,楼阁天生,不啻桃园一别境也。”北宋著名林学家陈翥(公元982--1061年)曾隐居洞内,写出了世界上最早论述桐树的专著《桐谱》,陈翥书舍保存完好。

小格里森林公园


小格里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当年唐代诗人李白游览于此,被眼前的青山绿水、秀美风光所陶醉,欣然在南陵县烟墩镇小格里写下了这一名诗佳句。

南陵县烟墩镇位处沿江平原向皖南山区过渡之中间地带,西北部属低山丘陵,东南属九华山余脉,山峦起伏,谷壑众多,山清水秀,树木蓊郁。自然风光优美,文化底蕴深厚。为半丘陵山区镇,与南陵三里、何湾,泾县北贡,青阳乔木四乡镇为邻,是泾、青、南三县交界之所在。北距南陵县城30公里,芜湖市77公里,西南距佛教名山九华山57公里,为芜湖市的“西南大门”。

烟墩镇受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影响,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适宜万物修养生息。特别是小格里森林公园,岭树重遮,四季常绿。山上有檫木、楠木、松树、槠树、栗树、檀树、桠树、枫树、杉树、竹子等多达170余种,是地球同纬度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次生林;林中有獐、麂、鹿、羊等,还有白鹇、杜鹃、画眉、长尾雉鸡、狐等珍禽异兽。春天,这里姹紫嫣红,繁花似锦,红的是桃花,白的是梨花,争奇斗艳;夏天,枝繁叶茂,硕果缀枝,山楂果、野樱桃随手可摘;秋天,丹桂飘香,红枫尽染,红叶、绿树,交相辉映,相映成画;冬天,青松苍翠,山峦如黛,北国风光,南国再现。

小格里风光之美,不仅在于有山的伟岸、崔嵬,而且还有水的清柔、澄澈,际山枕水,青峰倒影,成了小格里森林公园一大迷人的景观。无论春夏秋冬,走进小格里,首先映入眼帘的除岭树重遮千里目的山林外,就是那令人心醉的映月池、香菱池、莲心池、醉春池、碧云池,池水酽绿,如蓝似碧,宛如缀成一串闪亮的明珠镶嵌在葱茏的山谷中。微风起兮,波光潋滟,犹如一块碧绿的绸布形成的皱褶。池中时有鸳鸯、野鸭、油鹕等水鸟游弋戏水,使湖中平添许多生趣。

小格里风光让人目不暇接,美丽的传说更令人充满遐思。罗家大塘、油盐石、姑嫂峰、二娇临妆等自然景观背后,都有一个听来使人出神入化的故事。罗家大塘相传为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罗隐后人所筑。罗氏家道殷实,号称罗百万,家有两千金小姐,因久居山中无乐,要求划船。于是罗百万便叫人挖了这口塘,并用捣烂的糯米与沙石糅和筑成塘埂,至今仍坚固异常。一池碧波,绿树倒映,叫人叹为观止。油盐石相传古时那石下有两洞,一洞长年流油,一洞出盐,一老财贪心过大,令人将洞凿大,意想多出油盐,不料从此那石下两洞一洞流水,一洞干涸,故事给后人增添了不少的想象和思索。姑嫂峰相传有一樵夫上山打柴,日久未归,姑嫂二人相携前去寻找未果,久伫了望,终化为峰。

小格里山峦起伏,绵延数十里。有诗赞曰:“九峰十八涝,抬头一线天”;又有古诗形容:“十里长峡似锋剑,知峰万岭两半分。”其恰如一把锐利的长剑把群山万岭劈开;又似一条银色的彩带飘落在山川之间,形成一巧夺天工、妙趣无穷的十里山寨。其风光之旖旎、气候之温润,使人流连忘返,春可品茗赏花,夏可垂钓避暑,秋可登高吟红,冬可踏雪探梅。2002年4月,省旅游局领导前来考察旅游开发项目时,对小格里的生态环境保护如此完美赞不绝口,称小格里是天然的“氧仓”,安徽的“香格里拉”。

如今的小格里也不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随着其声名不断远播,南陵县委、县*将其列入《安徽省南陵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本着“主导旅游产业,鼓励社会参与,运作旅游市场”,突出“绿色”这一深厚内涵,积极对外招商。烟墩镇党委、*也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如今,已修通了通往小格里森林公园的水泥路,里面宾馆设施也开始逐步配套完善,现已成为人们避暑休闲游乐的好去处。

小格里正以她那醉人的绿色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人;小格里正以她那敞阔的胸怀拥抱着辉煌美好的未来!

丫山花海石林AAA


丫山花海石林

丫山花海石林旅游区位于长江南岸,南陵县何湾镇内,地处铜陵、池州、芜湖三市交界处,是安徽“两山一湖”旅游经济圈的重要景点之一,因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1987年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区位优越,交通便捷,205、318国道在此交汇,合铜黄、沿江高速在离景区14公里处交汇,距南陵35公里,芜湖38公里,合肥190公里,南京180公里,宣城70公里,上海380公里,铜陵45公里,九华山58公里,黄山130公里。

景区面积25平方公里,是我国长三角地区石林分布面积最大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区内石林,溶洞,瀑布,峡谷,天坑,暗河,山顶湖景观融为一体,景色秀丽,有象形奇峰60余座:丫字峰,美人峰,蝙蝠峰,狮子峰,峰峰相望;灵石奇景,惟妙惟肖,大神龟,八戒石,蟾蜍观天,犀牛望月,妙趣横生:石林景观,漫山遍野。天坑、石林、尖山文笔、石山雄姿,牡丹石林,各具特色,大小溶洞88处,“西山灵石”为芜湖十景之一。燕倪洞、海龙洞、双龙井、暗河、神秘莫测。龙井冬暖夏凉,一日三潮,极为罕见。山顶南陵湖于一九七六年唐山大地震时一夜惊现,堪称奇景一绝。

丫山是中国风丹原产保护地域,著名的“牡丹之乡”每当清明前后,一片片、一簇簇盛开的牡丹点缀在山石峰岩之间,花与石相映成趣,美不胜收。

丫山花海石林是旅游观光科考探险避暑疗养度假休闲的胜地,他成为黄山,太平湖,九华山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5、南陵特产

南陵圩猪

圩猪产于安徽省宣城地区,中心产区在青弋江两岸宣城县的文昌和南陵县的弋江、溪滩、太丰、东河、仙坊、九莲、东塘等地。产区有圩畈和丘陵,年平均气温16.1℃,年降水量1608毫米,无霜期230天。圩区河渠纵横,沟塘密布,水草茂盛,鱼、虾、螺、蚌甚多,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素有“江南鱼米乡”之称。清弋江两岸,盛产水稻,历史上习惯水早旱兼作,以一季中稻为主,兼种大麦、小麦、玉米、甘薯、大豆、泥豆等旱杂粮,为养猪提供了丰富的饲料资源。丘陵区多为黄砂土及红砂土,圩区多属沙质土壤,缺少有机质,除靠冬闲地种植绿肥外,主要靠养猪积肥,故历来就有养猪习惯。

圩猪体型中等偏小,结构匀称,体质较细致。头中等大小,额部皱纹纵横不一,深浅不等,大致呈“菱形”,额心常有长毛一丛,皱纹浅趋于纵行而嘴筒稍长的俗称“青鱼头”,额纹深趋于横行而有的发展到面颊及嘴筒的,其嘴筒较短,俗称“狮子头”。数量以青鱼头较多。耳大,耳根软、下垂、稍向前伸、长过口角。胸较宽,背腰稍下凹,母猪腹大下垂,妊娠后期多数坠地,臀微斜。前肢直立,系短而直,后肢多卧系。尾根粗,尾长达飞节,末端长毛丛生,俗称扫帚尾。全身被毛黑色,乳房和0发育良好,分布均匀,多成对排列。

丫山丹皮

丫山素有“牡丹之乡”之称,所谓的丹皮就是牡丹的根皮。丫山境内海拔都在50米到450米之间,土地肥沃,土壤砂质,气候寒润,且有机质含量高,土粒疏松,是种植牡丹的理想地带。

牡丹素称我国花中之王,自古以来谓之“国色天香”,素有“国花之称”,唐朝诗人刘禹锡诗曰:“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可见牡丹具有着赏心悦目的观赏价值。每年的清明前后,漫山遍野的牡丹竞相怒放,争奇斗艳,引得蜂飞蝶绕,游人如织。丫山的西山、龙山、铁山更是成了牡丹花的海洋。游客身临其境,有飘逸欲仙之感。

牡丹药用价值更高。在丫山,当地的药农之所以长年种植大面积的牡丹,就是看重了它的药用价值,继而带来的经济效益。  牡丹属毛莨科多年生落叶灌木,茎高0.8米左右。其根皮经过加工即成为丹皮,它是一种名贵中药材,与白芍、菊花、茯苓齐称为“安徽四大名药”。据《本草拾遗》、《唐•新修本草》记载:丹皮性寒,气味芳香,味微苦而涩,具有凉血而不留淤,活血而不妄行之效。治中风、痛经、血淤、癫痫,安五脏、疗痈疽。《本草纲目》载:丹皮有“治血中伏火,除烦热”之功效。医学临床上,丹皮具有解热镇痛、抑菌降压、养筋活血之功能,价值较高,有“十年丹皮贵似金”之美誉。当地人都将丹皮浸泡于白酒之中,制成药酒,经常饮用这种酒,能滋补身体,延年益寿。

丫山种植牡丹的历史十分久远,早在南宋时期就开始栽培,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制作丹皮成了丫山的传统农业。其加工的丹皮一直以出口为主,蜚声海外,远销韩国、日本和东南亚等国。丫山丹皮在近代就曾获得过南洋贸易洽谈会金质奖。

丹皮从育苗到加工成成品,其间的生产周期比较长,一般需要5至6年。从采籽育苗到选地栽植,再到挖根加工,都有严格的技艺要求。丹皮的价值也可从药农的劳动价值量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丹皮有连丹、刮丹之分。连丹,即加工时不需要刮去外皮,而刮丹不仅要刮去外皮,还要抽去木心。丹皮又有“凤丹”之别,凤丹是丹皮中的上乘之品,其皮薄肉厚粉足,且久贮不变质,掰开截面,拿到太阳下一照晶莹发亮,丫山的铁山就生产这种丹皮。  如今的丫山,已开辟成万亩牡丹园,每年的丹皮总产量有1000多吨,经济效益可达到600多万元。目前,丫山的丹皮生产已成为当地的重要经济支柱。随着市场的拓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丫山牡丹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将会并驾齐驱。

南陵紫云英弋江籽

紫云英又名红花草,南陵种植紫云英有着悠久的历史,该地“弋江籽”属大叶型、青杆、中花、中熟品种,既可作为青贮饲料养猪,又可作为有机肥源,培肥地力,是我国紫云英优良品种之一。近年来,该县高度重视紫云英生产,结合农业科技入户项目的实施,在40个村建立紫云英生产科技指导员制度,70名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到田,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紫云英生产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种植水平。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该县举办紫云英生产技术培训班50余次(场),受训农民2000余人,发放明白纸1万多张。目前,全县紫云英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20万亩左右,紫云英鲜草亩产一般在2000公斤以上,种子产量50公斤左右。

南陵县“弋江籽”紫云英曾获省著名商标、省名牌农产品、省名牌产品等一系列称号。“弋江籽”种子除畅销上海、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江西、四川、浙江等国内市场外,并向外出口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目前,该县正在申报“弋江籽”紫云英为中国驰名商标。

6、人文历史

南陵历史悠久,人文炳蔚,在新石器时代即有古人类栖息生衍,西汉时期开始设县施政,名为春谷,三国时吴国大将周瑜、黄盖、周泰曾分别任过县令,南朝梁帝(公元525年)时置南陵县。黄盖、小乔墓葬于境内,西周至唐宋,这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南陵铜矿采冶经历了东周、汉代、唐代,长达千年的炼铜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铜冶文化,为中国青铜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大工山古铜矿冶遗址与周朝时期的千峰山土墩墓群同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三度携家寓居南陵,遗有《南陵别儿童入京》等诗作18篇,其名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更是千古留传。杜牧、王维、王昌龄、刘禹锡、汤显祖等历代文化名人也曾流连于南陵的灵山秀水,留下了众多不朽诗篇。近代,南陵人徐乃光曾出任清朝驻美国纽约第一任首席领事,文学博士梅光迪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抗日战争时期,陈毅、谭震林将军都曾在南陵指挥作战。新中国成立后,南陵涌现出了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李家发,一等功臣周可玉英雄人物。

徐勣,字元功,今南陵家发镇徐桥人.宋神宗熙宁六年以进士授吴江县尉.后迁建平知县,复入任广陵申王王府记室参军.徽宗立,擢宝文阁待制兼侍讲,迁中书舍人,修《神宗实录》,不久,迁给事中授翰林学士。乃上疏陈时要、任贤、求谏、选用、破朋党、明功罪等事,并草诏参订国史。勣素耿直,常犯颜直谏,论朝政得失,抨奸臣弄权。乃于徽宗宣和六年称疾还乡。在城西建“元功书院”(即黉塘书院,为本县最早的书院),亲自主讲,为桑梓培养人才,卒年79岁,赠资政殿学士。

鲍成昌(1920-1947),革命烈士,本县家发镇麻桥人。生长于贫苦农家,未能入学。民国33年秋加入南繁芜游击队,由于战斗勇敢顽强,不久加入中国*并升为班长。翌年秋,新四军北撤,鲍留皖南,在八都何、马仁寺、东三柏、乌龟墩、五华山、徐冲等地开展游击活动,以保卫人民的抗战胜利果实。在极其因难的环境中,鲍一度负责游击队的后勤供应,因完成任务出色,多次受到领导表扬。民国36年底,鲍在麻桥乡徐冲疗伤,因叛徒告密被捕。鲍抱定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护好同志的决心,一言不发,敌人用踩杠踩断鲍的腿骨,鲍坚贞不屈,不吐半句供词。12月30日,鲍在石塘李(今张家桥)被敌人杀害,首级挂在东门城墙头示众。

高恒发(1895-1948),革命烈士,本县家发镇联三人。生于贫困农家。民国32年4月,高参加本地交通递步哨担任联络员,工作认真负责,不久担任交通联络站站长。高扮成小贩,常在麻桥、工山、沙滩脚等地侦探敌情、传送情报。民国36年春,高得知*军队进山“清剿”的消息后,及时告知*南繁芜游击队安全转移,使敌人扑空而返。同年10月,高送密信至沙滩脚遇敌哨盘查,急中生智将信吞入腹中,保住了机密。高送信100多次,从没出过事故。他3个儿子都参加了游击队,其中守财、守贵牺牲,唯守余幸存(解放后曾任*峨岭区委书记)。翌年4月,因叛徒告密而被捕,被打断了胳膊,拽光了胡子,但始终不吐一言。*军队十三旅要高动员儿子守余下山投降,高冷冷地回答说:“要砍要杀随你们的便,要我喊儿子下山,别白日作梦!”4月14日,在麻桥板石岭被杀害。

李家发(1934-1953),乳名春生,本县泉塘乡岩虎村人。1951年6月,家发报名参军,参加抗美援朝,被编在中国人民志愿军67军595团1营1连2排6班。为了提高战斗本领,家发投入紧张的射击训练,射击初,他吃了“烧饼”,子弹脱了靶。但他毫不灰心,虚心向老战士请教,细致观察别人射击,还爬在地上反复揣摩,体会要领。在最后考核中,终于以3枪27环的优秀成绩被送到团训练队学习。团部集训结束,他又以弹无虚发、五枪五中的优秀成绩获得团首长的表扬,并荣立三等功。1952年10月,家发加入新*主义青年团,担任排长的通讯员。他每天由驻地庆坡岘送信到玉女峰前沿阵地,要通过敌人炮火控制的200米开阔地。他机警勇敢,起伏闪跃,敌人炮火掀起的砂石吞没了他,震昏了他,醒来后抖掉身上的砂石仍继续前进。因出色完成任务,荣立三等功,被誉为“铁腿通讯员”。

1953年夏季,反攻战役开始。7月13日21时总攻开始,炮火刚一延伸,家发即同一连战士向敌军前沿阵地扑去。战士王其月炸掉第一道铁丝网踏雷受伤,家发冲上炸掉第二道铁丝网,同战友一起向山坡部去,却被山顶端大地堡中的敌机枪火力压倒。家发操起手雷从右侧向大地堡迂回,被右侧护卫暗堡的机枪射中右腿。他忍着钻心剧痛,将暗堡炸毁,又爬向大地堡炸哑了敌军机枪。但战士们向前猛冲时,大地堡的机枪又复活了,迫使战士就地卧伏。班长刘义勇亲自爆破,被子弹击倒,排长组织几次爆破,也都被火力所伤。此时后续部队全部受阻,处境异常危险。激烈的爆炸声使昏迷的家发苏醒过来,他忍着7处伤痛,艰难地摇晃着站了起来,张开双臂猛地向敌机枪扑了过去,以自己炽热的胸膛堵死了敌机枪的枪口,为部队打开了胜利的通道.1953年9月,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认李家发为"黄继光式英雄"、特等功臣,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追认为中*员。*亦将泉塘乡改为家发乡。12月,朝鲜追授李家发为朝鲜*主义*英雄,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周可玉(1944-1976),本县家发镇盛桥村人.1961年入南陵初中,两年后辍学务农.1964年12月参军,在青岛海军空兵独立第6大队直升机机务中队服役.历任学员、机械员、机械师、空中机械师,1976年殉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党委追记一等功,葬北京八宝山烈士公墓。

董学财(1964-1988)本县家发镇长山人,从小放牛。1988年7月25日,与前湾村毗邻的工山乡栗阳农民王学荣架泵抽水,不幸碰着被风刮断掉在田里的裸铝线,触电倒在田里,情况十分危急。在200米处插秧的董学财飞奔前来抢救。学财看到电线绞在王的小腹上,他顺手拔了一根小竹竿为王挑线,小竹竿又细又软,挑了几次都失败了。他心急如焚,不顾自身危险,向王跨进一大步,屏气凝神,双手紧握竹竿,猛地用力一挥,电线顺竿落到董学财的双臂上,王学荣获救了,董学财却被电击倒在水田里,因电灼水呛而停止了呼吸。

1989年2月,*南陵县委、南陵县人民*授予董学财“舍已救人好公民”的光荣称号。团省委追认董学财为共青团员,省人民*追认他为烈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