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尾草
多年生粗壮草本。秆坚硬,高1-2米,直径4-6毫米,基部常具枯萎宿存的叶鞘,无毛。叶鞘无毛,或于上部背面和边缘有白色糙毛;叶舌短,截形,叶片线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基部圆形至心形,长30-40厘米,宽1-1.5厘米,边缘常生疣基毛。总状花序甚多,自秆顶和上部叶鞘中伸出,细长圆柱形,直立或微弯,无毛,长可达12厘米,直径约1.2毫米,总状花序轴节间与无柄小穗等长,约3-4毫米。无柄小穗卵状长圆形,嵌生于轴节间的凹穴中,在两侧互生,长约3毫米;第一颖质厚,两侧对称,在轴同一侧的各小穗顶端指向一直线方向,背面有4行小窝点或平滑无窝点,成熟后先端稍外张;第二颖与第一颖等长,贴生于凹穴中;第一小花内外稃均为膜质,雄性;第二小花两性。花果期夏秋季。
中文学名:蛇尾草
拉丁学名:Ophiurosexaltatus(L.)Kuntze
拼音:sheweicao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属:蛇尾草属
1、形态特征
多年生粗壮草本。秆坚硬,高1-2米,直径4-6毫米,基部常具枯萎宿存的叶鞘,无毛。叶鞘无毛,或于上部背面和边缘有白色糙毛;叶舌短,截形,叶片线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基部圆形至心形,长30-40厘米,宽1-1.5厘米,边缘常生疣基毛。总状花序甚多,自秆顶和上部叶鞘中伸出,细长圆柱形,直立或微弯,无毛,长可达12厘米,直径约1.2毫米,总状花序轴节间与无柄小穗等长,约3-4毫米。无柄小穗卵状长圆形,嵌生于轴节间的凹穴中,在两侧互生,长约3毫米;第一颖质厚,两侧对称,在轴同一侧的各小穗顶端指向一直线方向,背面有4行小窝点或平滑无窝点,成熟后先端稍外张;第二颖与第一颖等长,贴生于凹穴中;第一小花内外稃均为膜质,雄性;第二小花两性。花果期夏秋季。
2、产地分布
分布:印度、马来西亚亦有分布
产地:产于广东、广西及海南等省区,近年在云南东南部也采到
生境:多生于山间草丛中
3、分类文献
Ophiurosexaltatus(Linn.)Kuntze,Rev.Gen.Pl.2.780.1891;Merr.inLingnanSci.Journ.6:272.323.1923;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803.图755.1959;Bor,Grass.BurmaCeyl.Ind.Pakist.199.1960;中国高等植物图鉴5:194.图7218.1976;海南植物志4:467.图1254.1977.——AegilopsexaltataLinn.Mant.2:575.1771.——OphiuroscorymbosusGaertn.f.Eruct.etSem.Pl.3:3.131.181.f.4.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