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茶具文物馆
香港茶具文物馆是专业性博物馆。位于香港中区红棉路10号(香港公园内)。由香港市政局主办。1984年7月开馆。该馆为两层楼房,共有6个展室。展览分作两大部分,楼上为“宜兴紫砂器”,楼下为“中国茗趣”。该馆不收门票,印有十分精致的说明书,任人取阅。
中文名称:香港茶具文物馆
性质:专业性博物
开馆:1984年7月
组成:有6个展室
1、简介
茶具文物馆
茶具博物馆于1984年1月建立,是香港艺术馆的分馆,位于香港公园内,主要展览各种中国茶具文物,全馆共有2层的展馆,分为6个展区。茶具博物馆于1846年时期,是域多利兵房三军司令的官邸,俗称旗杆屋。1981年可始成分收藏及展览各款茶具的文物馆。后来再经一番修建,1983年底开始正式开放给游客参观,展出不少中国古董茶具,当中包括明、清及民初时期制造的江苏宜兴茶具,更附有茶具生产过程的说明。1995年,茶具文物馆还增建新翼馆别,名为罗桂祥茶艺馆。新翼主要展示香港著名茶具文物收藏家-罗桂祥先生捐赠的展品,是一个值得一往的好地方。除了展览,茶具博物馆也定期举办不少茶艺活动、陶艺示范及讲座,以推广中国品茗文化及陶瓷艺术,吸引了各地游客前往观赏,成为香港主要的观光景点。
2、历史沿革
茶具文物馆藏品
原为旧三军司令官邸的文物馆,是香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西式建筑,属希腊古典复兴式风格,设计简洁,具英国殖民地色彩。旧三军司令官邸建于1846年,原名“司令总部大楼”,后改为“旗杆屋”;大楼的首个使用者是英国驻港陆军总司令德忌笠少将(后来成为香港第一任副总督,中环的德己立街亦以他命名)。虽然在二次大战时,大楼曾两次遭受日军炮弹袭击,但很快被修复,至1978年前一直是驻港英军三军司令的官邸。
大楼于1984年改建为茶具文物馆,展出历代茶具及茶艺相关文物,并于1995年增建了新翼─罗桂祥茶艺馆。除了展览以外,茶具文物馆亦定期举办陶艺示范、茶艺活动及讲座等节目。由于外观优雅,又邻近红棉路婚姻登记处,大楼也是不少新人拍婚纱照的热点。
3、馆内陈列
茶具文物馆藏品
香港茶具文物馆是专业性博物馆。位于香港中区红棉路10号(香港公园内)。由香港市政局主办。1984年7月开馆。该馆为两层楼房,共有6个展室。展览分作两大部分,楼上为“宜兴紫砂器”,楼下为“中国茗趣”。该馆不收门票,印有十分精致的说明书,任人取阅。
紫砂茶具展
展出64套精选自南京博物院及南京市博物馆的明、清到现代的紫砂茶具,其中精品包括明代墓穴出土的柿蒂纹提梁壶。
中国茗趣
茶以它的芬芳甘醇,浇灌着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它融入中国各个时代及阶层的生活,藉中国与其他地区的文化和经济交流而传到世界各地,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本展览介绍中国人的饮茶历史,展出由唐代(618-907)至近代的各式茶具。展览更新设有“茶与健康”教育角及互动游戏,让观众对茶有更全面的认识,并藉此推广品茗的风气,增添生活情趣。
4、馆藏文物
茶具文物馆藏品
茶具文物馆的基本藏品由罗桂祥博士(1910-1995)捐赠,其中包括一批约六百件,年代由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至二十世纪的茶具及有关器皿。这批珍藏中半数是陶瓷茶具,其中计有注子、茶、茶杯、茶壶及盖等。另外半数为一批由明代(1368-1644)至现代制作的宜兴陶器,包括各式茶具、雕塑及文玩。此外,还有小量欧洲和日本样式的茶壶,左证当时中国茶具对外国的影响。
建窑兔毫斑茶盏
南宋,十二至十三世纪
高:6厘米 直径:12厘米
这个出产自建窑的兔毫斑茶盏是宋代(960-1279)斗茶必备的工具之一。建窑址位于今天的福建省建阳县水吉镇,产品以黑釉茶盏为主,胎体呈深褐色。由于这个黑釉茶盏釉面烧制成条状的结晶斑纹,形状彷如幼嫩的兔毫尖,因此被称为兔毫盏。
五彩花卉纹茶壶
清代康熙朝,1690-1700年
高:15.2厘米阔:18.4厘米
这件清代康熙朝五彩花卉纹茶壶,壶盖微向上拱,壶身呈八瓣瓜棱形,凸起的棱形部分以青花线划分为八组长方形的开光。每组开光内以蓝、绿、黄及红彩绘画了各种不同的折枝花卉图案,其中分别有葵花、石榴花和菊花。壶把及壶嘴则以绿彩绘画缠枝莲纹作装饰。这种景德镇仿制日本柿右卫门风格以迎合西方市场的中国外销瓷器,十分罕见。
青花书法盖盏清代,十九世纪初杯高:5.2厘米 直径:10厘米托碟高:2.7厘米 直径:13.4厘米
这个盖盏可分为盖、盏和托碟三部分。外壁以青花书写多首唐代七言诗句,内容多感叹人生及时光流逝。文笔工整的楷书字体,成为器皿上独特的装饰图案。盖顶、盏底及托碟的底部皆写上「满堂福记」楷书款。由于盖盏的胎身薄如蛋壳,因此在边沿位置均镶嵌铜边作为保护。
漩涡纹瓜形壶
高:7.5厘米 阔:10.6厘米
这件漩涡纹瓜形壶是陈鸣远的得意杰作之一,他是活跃于十七世纪中期至十八世纪初期的杰出宜兴陶艺家。陈鸣远生于紫砂陶艺世家,陶艺技巧由他的父亲陈子畦所传授。陈鸣远的作品以技艺精湛和充满创意而见称,他的作品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茗壶茶具、文房案头摆件及栩栩如生的雕塑果品。陈氏擅长于把雕塑技术与器物造型巧妙地结合,有时更加上雅健的书法装饰,开创了雅致的壶风格。
这件瓜形紫砂茶壶,泥质坚致调夹粗砂,质感效果彷如梨皮。壶盖边沿呈六瓣,盖钮塑造成瓜蒂状,壶把及壶流取瓜藤的造型,藤上筋脉刻画细致,造工典雅优美。壶流下方壶身刻有「鸣远」两字楷书款。壶身的漩涡纹饰,可能是陈氏以指头在泥坯表面推压而成,富旋动自如的韵律感,反映了陈氏卓尔不凡的壶艺。
外销泰国镶金圆壶
高:7厘米阔:12.8厘米
早在明代(1368-1644),紫砂茶壶已外销至泰国,到了清代(1368-1644)数量更大幅增加。这些外销泰国的紫砂茶壶,造型以梨形、圆筒形、扁圆形和圆形为主,多配以金属提梁,并且把器身磨光,而盖钮、盖沿、口沿和壶流的尖端都镶金或其它金属。其中大部分订制小壶的都是移居于当地的中国人,他们喜欢以这类紫砂小壶冲泡功夫茶。此外,仿竹节及树干等自然造型的传统茶壶亦颇受欢迎。
5、相关人物
茶具文物馆
罗桂祥先生珍藏紫砂壶轶事
一次,罗先生在伦敦的一家古董店里,看到了一把清初著名艺人邵旭茂的壶,他喜不自禁,也没多看就当即买下,小心翼翼带回香港。回家打开一看,壶里竟然还有几片已经发黄且已破碎的纸片,上面的英文笔迹还是羽毛笔写的。他觉得这是十分珍贵的资料,赶紧让裱画家把里面的碎纸片拼好,裱了起来。原来,这纸上记述了一件鲜为人知的故事:
当年英军侵略印度时,战到最后遇到了一个强劲的对手,久攻不下,这个抵抗时间最长的土王(相当于部落酋长),对英国侵略者恨之入骨,专门设计了一种象形老虎的机关,逮着英军就送入虎口,将头活活“咬”下。后来,这个土王被英军希斯亭(译音)将军打败,他的财产被全部掠回英国,其中就有一把是邵旭茂制的茶壶。希斯亭晓得英国皇帝佐治四世很喜欢中国的瓷器,他为了讨好皇帝,表示自己打仗英勇,就把这壶送给了皇帝。英皇把它放在伦敦郊外波利敦的皇宫(相当于中国皇帝的行宫),这是一个具有中国色彩的宫殿。
过后不久,风流成性的佐治四世,将这把壶送给了他的一位情妇,这位情妇后来将壶传给了她的女儿,她女儿就将这把壶的来历写成文字,记述了下来。至于这把壶是怎样由中国传到印度的,后来又怎样从皇帝情妇的女儿家流传出来到古董店的,就不得而知了。如今,这把壶放在香港茶具文物馆内,记录这壶的一段流传经历的纸片也原样放在壶内,它将和壶一样,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
还有件趣事是,就在罗先生第一次到宜兴之际,他知道蒋蓉是一位当代紫砂花货作品的领军人物,清代历史上陈鸣远也是杰出的花货开山祖,他却偏偏收到了一把陈鸣远的光货作品,他把壶底钤陈鸣远印鉴的《虚扁壶》带来请蒋蓉鉴定,他原先认为这是陈鸣远最具光货造型特点的名作之一。壶型极扁,适合冲饮绿茶。器型线面屈曲和谐,泥质用粗砂调制,配比恰当,肌理质感与形制十分和谐,目视有粗砂感,手抚则很细腻。浑朴之中有峻拔之势。蒋蓉一见就觉得眼熟,她仔细一看,不觉怦然心动,原来这把壶竟出自她自己之手,那是40多年前她在上海为古董店老板仿制的壶,当时虽不能在仿制的名人壶上打自己的印章,但十八岁的林凤小姑娘却耍了个小聪明,即在每把壶的壶把下端做了一个不易察觉的小小印记。这把壶让蒋蓉感慨万端;世界就这么小,人生竟如此巧合。罗先生也兴奋不已,他执意要把这把壶送还它的真正主人,而蒋蓉坚持不肯接受已经属于别人的心爱之物。最后是蒋蓉以自己的一把小佛手壶与之交换,成为紫砂收藏界的又一段佳话。
6、旅游指南
香港茶具文物馆
门票:免费
到达方式:
搭乘地铁至金钟站,出站后沿红棉路前行即是香港公园,茶具文物馆就在公园内。
开放时间:
10:00-18:00,逢周二休馆(公众假期除外)。圣诞节前夕及农历年除夕提前至17:00休馆,农历初一、二休馆。
地址:
香港中区红棉路10号(香港公园内)
上一篇: LOL百宝箱稳定性调查
下一篇: 浴缸里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