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蕊无距花
草本,高7-20厘米,具匍匐茎,逐节生根。茎直立,四棱形,棱上无翅,肉质,常带红色,密被微柔毛。叶卵形或宽卵形,先端渐尖,基部平截或微心形,长5-8(-9)厘米,基出脉7-9,近边缘的1对不甚明显,具细浅锯齿,齿尖具刺状尖头,上面被糙伏毛及密柔毛,有时糙伏毛基部具白色小圆斑点,下面疏被微柔毛及糙伏毛;叶柄长1-2(-2.5)厘米,密被微柔毛及长柔毛。聚伞花序具1(-2)次分枝,长3-4厘米,花序梗长2-2.5厘米。花梗长约1毫米,被微柔毛及有时兼有疏腺毛;花萼管状漏斗形,具4棱,近顶端缢缩,长约5.5毫米,被密微柔毛及疏腺毛,裂片宽三角形;花瓣淡红、红或紫红色,倒卵状椭圆形或长圆形,先端急尖或长急尖,长6-8毫米,疏被腺毛;雄蕊8,4枚能育,长约1.3厘米,另4枚退化成丝状;子房卵圆形,顶端平截,膜质冠4裂,裂片先端具啮蚀状细齿。蒴果宽卵圆形,具4钝棱,4裂;宿存花萼与果贴生,较果稍长,疏被腺毛,长约4毫米。花期4-5月,果期约6月。
中文学名:败蕊无距花
拉丁学名:StapfiophytondegeneratumC.Chen
别称:蛇迷草
拼音:bairuiwujuhua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桃金娘目
科:野牡丹科
属:无距花属
1、别称
蛇迷草
2、形态特征
株:草本,高7-20厘米,具匍匐茎,逐节生根。
茎:茎直立,四棱形,棱上无翅,肉质,常带红色,密被微柔毛。
叶:叶卵形或宽卵形,先端渐尖,基部平截或微心形,长5-8(-9)厘米,基出脉7-9,近边缘的1对不甚明显,具细浅锯齿,齿尖具刺状尖头,上面被糙伏毛及密柔毛,有时糙伏毛基部具白色小圆斑点,下面疏被微柔毛及糙伏毛;叶柄长1-2(-2.5)厘米,密被微柔毛及长柔毛。
花:聚伞花序具1(-2)次分枝,长3-4厘米,花序梗长2-2.5厘米。花梗长约1毫米,被微柔毛及有时兼有疏腺毛;花萼管状漏斗形,具4棱,近顶端缢缩,长约5.5毫米,被密微柔毛及疏腺毛,裂片宽三角形;花瓣淡红、红或紫红色,倒卵状椭圆形或长圆形,先端急尖或长急尖,长6-8毫米,疏被腺毛;雄蕊8,4枚能育,长约1.3厘米,另4枚退化成丝状;子房卵圆形,顶端平截,膜质冠4裂,裂片先端具啮蚀状细齿。
草本,高7-20厘米,具匍匐茎,逐节生根。茎直立,四棱形,棱上无翅,肉质,常带红色,密被微柔毛。叶卵形或宽卵形,先端渐尖,基部平截或微心形,长5-8(-9)厘米,基出脉7-9,近边缘的1对不甚明显,具细浅锯齿,齿尖具刺状尖头,上面被糙伏毛及密柔毛,有时糙伏毛基部具白色小圆斑点,下面疏被微柔毛及糙伏毛;叶柄长1-2(-2.5)厘米,密被微柔毛及长柔毛。聚伞花序具1(-2)次分枝,长3-4厘米,花序梗长2-2.5厘米。花梗长约1毫米,被微柔毛及有时兼有疏腺毛;花萼管状漏斗形,具4棱,近顶端缢缩,长约5.5毫米,被密微柔毛及疏腺毛,裂片宽三角形;花瓣淡红、红或紫红色,倒卵状椭圆形或长圆形,先端急尖或长急尖,长6-8毫米,疏被腺毛;雄蕊8,4枚能育,长约1.3厘米,另4枚退化成丝状;子房卵圆形,顶端平截,膜质冠4裂,裂片先端具啮蚀状细齿。蒴果宽卵圆形,具4钝棱,4裂;宿存花萼与果贴生,较果稍长,疏被腺毛,长约4毫米。花期4-5月,果期约6月。
3、产地分布
产地:广西
生境:山谷疏林下,水旁岩石缝间或积土上,荫湿处或阳处
海拔:200-300米
4、功能用途
功用:全株用于蛇咬伤
5、分类文献
StapfiophytondegeneratumC.Chen,植物研究,4(3):58.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