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蒂安·帕赫
克里斯蒂安·帕赫生于1961年,是法国知名油画家、法国功勋和奉献联盟委员会会员,曾被法兰西学院授予法兰西骑士院士证书。其主要作品有:《阿姆斯特丹的红色自行车》、《贪睡的女人》、《抽象派》、《船诗》、《斗牛士》等。2015年12月10日下午,帕赫将自己创作的南京大*专题油画《暴行》,亲自捐赠给侵华日军南京大*遇难同胞纪念馆。
中文名:克里斯蒂安·帕赫
出生时间:1961年
国籍:法国
职业:画家、法国功勋和奉献联盟委员会会员
荣誉:曾被法兰西学院授予法兰西骑士院士证书,作品被包括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在内的欧洲名流收藏。
1、人物简介
帕赫现场介绍作品
克里斯蒂安·帕赫,1961年生于法国的牟罗兹。现为国际知名油画艺术家、法国功勋和奉献联盟委员会委员。他成功研制融合丙烯的新型油画颜料进行创作,曾荣登法国参议院Dophine宫接受颁奖,被法兰西学院授予法兰西骑士院士证书。作品被包括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在内的欧洲名流收藏。其主要作品有:《阿姆斯特丹的红色自行车》、《贪睡的女人》、《抽象派》、《船诗》、《斗牛士》等。
帕赫的油画独树一帜,他从不用画笔,而是用画铲,与一般油画作品上厚厚的油彩不同,他的画作表面非常光滑,被誉为“画布上的中国瓷”。
2、人物经历
因为一场车祸,一位化学教师踏上了艺术之路,变成了一位画家;而因为这个“半路出家”的画家,一个皮具商转行变成了艺术经纪人。法国画家克里斯蒂安·帕赫和他的经纪人王劲,这就是属于他们的奇妙。人生的际遇其最大的诱惑力大概就在于此,你永远猜不到明天会碰到什么事,后天的自己又会是什么样子。
克里斯蒂安·帕赫
回忆那时的帕赫,还是个化学老师,年轻气盛,又特别喜欢骑摩托车,结果有一次摔得很惨,两个膝盖都血肉模糊,只能拄着拐杖窝在家里养伤。父亲见他实在憋闷,就提议让他去自己朋友那里看一个画展,这一看就让帕赫的人生方向转了个弯。
而此前的王劲定居法国,有自己的公司,是做皮具生意的。有一次,她的一个朋友说要介绍一位艺术家给她认识,那人就是帕赫。头一次见面,互相都没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2009年,帕赫到中国杭州,刚好在国内的王劲就做了接待。王劲做事的条理性和认真的态度让帕赫心生敬意,回到法国后,他邀请王劲到自己家做客,并且递给她一份他已签了字的合同,希望王劲担当他的艺术经纪人。王劲当然知道帕赫在法国是非常有名的艺术家,但她还是犹豫了,她实在不确定,一直做皮具生意而从未接触过这一块的自己,能否很好地完成这个身份的转换。那份合同在她手上一搁就是两年。
2011年,第十四届西湖艺术博览会在王劲的家乡杭州举办在即。正是由于这个契机,加上对家乡的想念和与帕赫的投缘,时隔两年之后,王劲终于答应了这项合作。她迅速在国内注册了一家艺术公司,担当起帕赫的经纪人。于是,在那届艺博会上,一位来自法国的艺术家带入了一股清新的画风,尤其是他以杭州西湖为创作对象的一组油画作品,更是吸引了无数观者驻足欣赏。
其实这并不是帕赫即兴创作的产物,也不是他第一次“面见”西湖,但以往每次都是静静地看,静静地将西湖放进心里,直到时机成熟,沉淀于内心的东西喷薄而出,挥笔下去也就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帕赫一直对中国式的写意印象极深,尤其是对中国书法、国画等元素抱着极为浓厚的兴趣。他心目中的中国是一个神秘的国度,吸引着他每一次来,都能发现不同的韵味。
3、创作经历
帕赫画作
对色彩的执着,延续到无意识的多变性
毫无疑问,帕赫对色彩的执着是可怕的。
出于颜料本身的特性,一幅传统油画内部干透起码需要一年时间。为了解决这种不便,在那个还没有人使用丙烯颜料的年代,他利用自己作为“化学教师”的职务之便,开始研究起结合丙烯的创新型油画颜料。与此同时,他也开始认真摸索属于自己的艺术方向,到底要画什么,如果与别人相同,如果只为了赚钱,那没有任何意义。这一摸索就是15年,痛苦过、愤怒过,一切几近临界点,终于爆发性地升华成为他想要的东西,包括他的新型颜料。
这个漫长的探索过程还滋生了一些连他自己也未料到的惊喜,比如他的画作中总是无意识地出现其他形象。明明画的是奔腾的骏马,观者却在其中找到了一个狮子的头部形象,然后改天一看可能又看出了一条鱼的形象。这种“寻找”的过程,其乐无穷。
帕赫作品中的欢快色彩是显而易见的,不同色彩的舒适搭配创造出一种微妙又精准的平衡。分割色彩而不分割画面的分割手法又是他独一无二的艺术特色,这也代表着他看待事物的方法,一小块,一小块,每块不同,合起来却又是完整而和谐的一体。他庆幸,自己终于找到了这种唯一性,而很多人可能找了一辈子也不见得有所结果。
4、人物生活
法国人的浪漫与不正常
帕赫在南京创作油画
经过蒸馏的时光,最后变得非常纯粹,什么时候最高兴?——画画的时候。不需要高产,也可以一画就画到凌晨四五点。有人收藏当然高兴,但是画画不是为了别人来买。所有的画都很喜欢,就像一个父亲爱他的孩子一样。
帕赫在法国米卢斯(Mulhouse)的郊区建了一栋属于自己的小别墅,与太太以及三个孩子一起生活。他伸出其中一个手指晃了晃,指着指甲上的紫血说,那就是因为建造别墅时不小心被敲出来的。米卢斯的郊区偏僻而安静,非常适合帕赫的创作,却“苦了”太太,以至于有一次帕赫一家去王劲家做客时,他的太太看着窗外的灯光喜道:“我太喜欢看到别人家的灯光了!”
帕赫的画作总是一个抽象的基调,抽象中又带着写实的味道。他玩笑道:“我的抽象度取决于前一晚有没有睡好。”这似乎一点也不奇怪,法国人浪漫,浪漫得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尤其是对帕赫来说,他只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走着、看着、记着。最终,所有的星沫终将凝聚成形而带给他以无尽的灵感。但其实帕赫觉得浪漫与不正常也不过就是一线之隔,这一点王劲很认同:“有一次我有事找他,打了10个电话都没有人接,后来才知道他那时正一边听音乐一边创作。”灵感自然也有落入低谷的时候,帕赫就曾有整整4个月没有动笔。也不勉强,就将那个画画的自己*起来,待到下一个时机成熟,就自然而然地破壳而出。
毫无疑问,法国是他的创作基地,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在这里完成。不画画的时候呢?看书,约朋友喝酒,带小狗去湖边散步,骑着摩托车去小树林溜达,又或者到处旅行,到意大利、荷兰、瑞士……一切返璞归真,没有太多的辗转游历,也没有太多的选择困惑,以绘画之路为人生最清晰的线条,以绘画之乐为生命最明媚的色泽,他只是爱画画,如此而已。
5、人物作品
用油画作品揭露日军暴行
南京大*专题油画《暴行》
法国画家帕赫巨幅画作《暴行》
色彩压抑的巨幅油布上——近前,凶残的日本侵略者,挥舞战刀劈向中国平民的头颅,怀抱孩子的中国妇女惨死刀下,孤儿在亲人遗体上无助嚎哭;远处,黑云压城……
帕赫及其画作《暴行》
这是法国著名油画家克里斯蒂安·帕赫画笔下1937年12月的南京。红的是中国平民的鲜血,黄的是日本侵略者的罪恶。然而,红黄之间,还有些许白色,那是无辜死难者灵魂化成的和平鸽,是*和“解脱”。
帕赫画作《暴行》局部
创作背景
和很多欧洲人一样,帕赫曾对日军在亚洲的侵略暴行几乎一无所知。帕赫说,他经常来中国作画,直到两年前,他和一位中国朋友从天津去杭州经过南京时,才知道历史上发生过南京大**。然而几天后,帕赫就看到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的新闻。这让帕赫萌生了为南京大*遇难者创作一副专题油画的想法。“我想要做点什么,让更多的人能了解这段历史。”
帕赫画作《暴行》局部
提及这幅油画的创作过程,帕赫说自己非常痛苦。“我每天都会花费几小时用来阅读相关文字资料,观看南京大*的纪录片,几乎已经穿越到70多年前的南京。对这样的暴行,感到非常痛苦。”帕赫曾将这幅油画命名为《解脱》,一方寓意遇难的中国人民灵魂能够得到安息和解脱;另一方面也表示,自己创作完这幅画时,自己的身心从痛苦中得到了解脱。在这幅油画完成后,帕赫将其定名为“暴行”,希望让更多的人领悟作品的内涵。
纵观这幅巨型油画,画面布满了灰暗的色彩。帕赫介绍,这幅画的背景是12月份的南京城,油画*一位绝望的母亲抱着惨死的婴儿,面对侵略者的刺刀,也将要死亡。“画面上的黄色衣服的士兵,他们不能被称为军人,他们滥杀无辜,是战犯、是侵略者。”
帕赫在这幅画中每个死难者的身旁都画了一只和平鸽。象征着在这场暴行中遇难者的灵魂将得到永生;也表示,即使中国的土地被占领,但是中国的灵魂永远不可能被侵略。帕赫说,以前到南京参观南京大*纪念馆时,他看到纪念馆门前有几只白色的鸽子飞过,于是就将这种象征和平的鸽子融入自己的创作之中。
克里斯蒂安·帕赫在南京创作油画《体检》
“我想通过这幅画作告诉世界,一定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帕赫说。
“慰安妇”题材油画
侵华日军南京大*遇难同胞纪念馆2017年10月11日宣布,法国画家克里斯蒂安·帕赫在南京用1个月时间创作绘制“慰安妇”题材油画揭露日军暴行,并将油画赠予南京相关陈列馆。
克里斯蒂安·帕赫作品《地狱的眼睛》
“看到那些‘慰安妇’受害者照片,我内心感触很深。”帕赫说。在这一个月时间内,他在南京走访参观,共创作《地狱的眼睛》、《体检》、《说“不”的女人》等三幅作品。
帕赫表示,回到法国后,他将继续绘制一幅“慰安妇”题材油画,拟于今年12月13日南京大*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完成,并将新作带到南京。
6、作品特点
帕赫画作
帕赫的油画独树一帜,不像一般油画一样凹凸不平,他从不用画笔,而是用画铲,与一般油画作品上厚厚的油彩不同,他的画作表面非常光滑,被誉为“画布上的中国瓷”。
8年化学老师的经历让他对待画作多了一份谨慎和专注,同时他还独创了作画使用的丙烯颜料。
帕赫的作品大多充满着法国人的浪漫,他曾创作过《西湖风景》、《杭州老街》等展现中国特色的画作。
7、画展
品味运河·2013法国艺术大师双人展
帕赫画作
这次展览在小河路上的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举行,两位法国画家克里斯蒂安·帕赫和丹尼尔·卡斯坦关于运河的作品,他们用欧洲艺术家独特的视角与理解描述古老运河的现代风貌。
远处是铁架、高楼,近处,船只的倒影投在河中,色彩抹出了一种隐隐绰绰的感觉。如果你仔细看的话,还能看到船上晾着的衣服,竖着的桅杆……这是法国著名画家克里斯蒂安·帕赫受西博办和运河综保委邀请,为运河申遗创作的“品味运河”作品之一,也是他这次最满意的作品,并将其赠送给了杭州市*。
帕赫画作
这不是帕赫第一次来杭州,却是他在杭州创作作品最多的一次。从2013年9月27日在运河边住下开始,到10月中旬举行画展,除了去运河采风,他每天从早上七点创作到傍晚五六点,创作了七幅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帕赫说,他在运河边,看到的不仅是南北通衢的繁荣,更有一种生活的朴素、甜美、幸福,还有浪漫。
帕赫的工作室也在运河边,距离他住的地方步行需要40分钟。每个早上,他会选择在晨曦微起的时候出发,沿着运河游步道去工作室,夜色快要降临时,他又会选择同一条路走回酒店。
每天这来回的80分钟就是他固定的采风时间,“走在运河边,吹着风特别舒服,最关键的是,我还能够看到那些意外的情景。”帕赫说他手上总会拿着相机,看到让他怦然心动的画面就会拍下来。
法国人本就很浪漫,究竟是什么样的画面能让他怦然心动?帕赫露出了一副“你问到点子上”的笑容,“一天,我看到河边的回廊里,绿树遮蔽,有一个人在拉小提琴,还有一个人在旁边唱歌。这时候刚好有风吹过,把他们悠扬的乐曲带得很远。我听不懂他们在唱什么,但却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牵手法兰西”——帕赫笔下的南京
帕赫画作
由南京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主办,市美术家协会承办的《“牵手法兰西”——帕赫笔下的南京》油画作品展,于2016年6月25日下午3:00在南京美术馆展出,展期只有半天。
帕赫画作
据悉,克里斯蒂安·帕赫是法国新现实主义著名画家,擅长以温暖明快的色调作画,以其独特的画风备受欧洲绘画界关注,是唯一一位把丙烯作为油画颜料进行技法结合创作而闻名于众的画家。2014年9月,他来宁访问并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遇难同胞纪念馆后,历时7个月时间创作了巨幅油画《暴行1937》,揭露了1937年日军在南京的暴行。该作品于2015年在我驻斯特拉斯堡总领馆纪念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中展出,并无偿捐赠给纪念馆,受到当地媒体极大关注。为此,帕赫2015年被邀来宁出席国家公祭仪式,并被授予“南京市荣誉市民”称号。
帕赫画作
为进一步弘扬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爱好和平的正义力量,引导世界著名艺术家关注南京城市发展、聚焦民生百态、讲好南京故事,南京市美术家协会将与法国新现实主义著名画家克里斯蒂安·帕赫合作,建立“克里斯蒂安·帕赫美术工作室”,并组织开展更多“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文艺创作和交流活动。
2016年6月,帕赫应邀来宁开展近一个月的采风创作,与市美协正式开始了合作之旅。此次来宁,帕赫又重游南京各类名胜古迹,与南京的艺术家广泛研讨,深入高校开展艺术交流,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金陵古城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发展历程,把所见、所闻、所悟与其独特的西方画风有机融合,创作出了一幅幅既广含南京元素又富有独特视角的油画作品。“南京这个城市真美、真好,我真想住下来不走了!”帕赫开玩笑地说,“不过以后我会经常到南京来的,两年后将在南京再举办一次规模更大的展览和研讨交流活动。”此次展览,不仅展出帕赫在南京创作的作品,还将展出他从法国带来的部分作品,一定会精彩纷呈,让我们来共同期待吧!
8、捐赠活动
克里斯蒂安·帕赫
2015年12月10日下午,帕赫将自己创作的这幅南京大*专题油画《暴行》,亲自捐赠给侵华日军南京大*遇难同胞纪念馆。他将这幅画无偿赠送给侵华日军南京大*遇难同胞纪念馆,不仅仅是希望能在纪念馆收藏,而且能成为纪念馆的展品,让更多参观者看到法国画家再现的日本侵略者罪行。
油画《暴行》宽7.46米,高2.35米,是帕赫30年绘画生涯中创作的面积最大的一幅作品。
捐赠证书
它以昏暗复杂的深色作底,略显凌乱而张扬的笔触让画中受难者的悲情无可掩藏,身着黄色军服的日本侵略者烧杀抢掠,罪行累累。这些意象,也正是画家帕赫对南京大*的印象。
捐赠仪式上,为感谢克里斯蒂安·帕赫的无私赠以及他为宣扬和平所做的努力,侵华日军南京大*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代表纪念馆向克里斯蒂安·帕赫颁发了捐赠证书,南京市的领导向他颁发了荣誉市民证书。
9、人物评价
南京市常委、宣传部长徐宁在捐赠仪式上表示,帕赫先生是一位仁者,仁者爱人,他的艺术家的良知促使他创作,这更表明人类是一个完整的命运共同体,70年前发生的*是对这个共同体的无情伤害。“我很荣幸代表南京市长向帕赫先生授予了南京市荣誉市民证书,从他刚才接受捐赠的那一刻起,他与我们现在在座的各位一样,都是南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