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斯模式
布鲁斯模式,波兰著名经济学家弗·布鲁斯提出的关于*经济运行模式的理论。其特点表现在它对*经济模式、*经济运行与政治结构的关系和*经济*的改革问题作了全面系统而深刻的分析。布鲁斯认为,经济改革实际上就是进行模式选择,而模式选择关键在于经济管理*的调整。在这之中,政治决策往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经济运行与政治结构有密切的联系。
中文名:布鲁斯模式
文献:《*经济的运行问题》
人物:布鲁斯
时间:1961年
1、简介
布鲁斯在1961年出版的《*经济的运行问题》一书中明确区分了“*经济制度”和“*经济模式”两个概念,认为经济制度指的是生产关系,而经济模式指的是经济运行机制。生产关系的性质可以决定一定经济运行机制的基本原则,但并不等于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不可能有不同类型的经济运行机制。相反,划分不同类型的运行机制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如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可以有不同的组织形式,在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两个方面可以有不同的划分范围,在劳动者参加社会化企业管理方面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和参与程度,在经济刺激方面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等等。他指出,*经济模式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经济活动的决策方式来划分。
2、决策分类
他把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决策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宏观层次的决策,决定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如经济增长速度、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投资和消费基金的分配等;二是企业经常性经济活动的决策,如产品的规模和构成、投入的规模和构成、供销关系的处理、劳动报酬的具体形式等;三是家庭或个人济活动的决策。
3、经济模式
布鲁斯认为,根据决策的不同情况,*经济模式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一)军事共产主义模式,它在上述三个决策层次上均采取高度集中化的办法;(二)集权模式,它在第二、三个决策层次上集中化,在第三个决策层次上非集中化,有消费品市场和劳动市场存在(其原因在于保留着家庭对消费和选择职业的*)是该模式区别于前一模式的重要原则;(三)分权模式,其特点为第一个决策层次集中化,第二、三个决策层次非集中化,经济决策多层次化,形成*和企业两级决策*,企业有自主的计划,货币起积极的作用,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建立了联系,非国营经济自主性增强并进一步面向市场;(四)市场*模式,它在三个决策层次上都分散化,扩大再生产的责任从国家*计划部门转移到企业,某种资本市场接替国家预算企业之间、部门之间和地区之间再分配资本的职能,其运行只根据市场环境而没有*的规定。
4、*改革
经济模式转换以政治决策的转变为先决条件。布鲁斯进而对经济*改革作了分析。他认为,在改革中必须协调好决策层次之间的关系,协调好直接决策与间接决策的关系,要同时运用货币单位平衡和实物单位平衡,要使价格形式取决于市场作用而又能保持**的有效影响,等等。他还强调,市场机制起重要的作用,但它本身是“有调节的”而非“*的”市场机制。布鲁斯的经济理论对苏联、东欧各国的改革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
5、区别
兰格模式、布鲁斯模式和锡克模式都主张计划与市场相结合,但兰格模式与布鲁斯模式、锡克模式有根本的区别。第一,兰格维护国有经济,其他两个模式主张取消国有经济。第二,兰格强调计划的作用,而且计划在很大程度上是指令性计划;锡克强调市场的作用,布鲁斯则介于二者之间。布鲁斯与锡克都主张取消国有经济,但在计划市场问题上的主张不尽相同。布鲁斯将其目标模式称为“导入市场机制的计划经济”,锡克将其目标模式称为“*的计划性市场经济”,前者落脚在“计划经济”上,后者落脚在“市场经济”上,区别是很明显的。锡克模式中的计划有四个要点,一是以宏观分配计划为主体,二是排除投资计划,三是排除国家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四是强调地方计划。所谓宏观分配计划的核心是确定国民收入的消费、投资的比例。关键是所有制问题,是国有经济的存废问题。因此,兰格模式是*模式,布鲁斯模式与锡克模式是资本主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