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航空气象学

科普小知识2022-02-07 10:09:44
...

航空气象学是研究气象条件同飞行活动和航空技术之间的关系,航空气象服务的方式和方法,以及航天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中飞行时的气象等问题的学科。

1、定义

航空气象学是研究气象条件同飞行活动和航空技术之间的关系,航空气象服务的方式和方法,以及航天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中飞行时的气象等问题的学科。气象条件对飞机的起飞、航行、降落以及其他各种飞行活动有不同的影响,飞机的设计制造和气象条件也有密切关系。在实际工作中,航空气象的主要任务是保障飞行安全,提高航行效率,在不同的气象条件下,有效地运用航空技术。

2、成因

20世纪初,航空活动兴起之后,航空气象学开始萌芽。1903年12月17日,美国莱特兄弟在做人类首次飞行时,先用叶轮式风速表观测了地面风速,这是第一次航空气象观测。1915年,美国气象局的一名官员乘坐军用飞机,在圣迭戈附近观测了山区的气流,因为当时人们认为飞机在铅直气流中的突然升降是跌入了“空气的洞穴”。早期的航空气象学主要着眼于地面风和对流层下部的气流对飞行的影响。当时的航线天气预报只包括:雷暴、总云量、地面风、高空风和能见度。20世纪20年代末,出现了无线电探空仪,人们开始能获取空中的温度和气压的资料,这对航空气象学的研究和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飞行高度的扩展,云、雾、雷暴、积冰、大气湍流、大气能见度以及它们的预报方法,都成为航空气象学研究的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用雷达探测强对流天气,这对保障飞行的安全有重大的作用。50年代以后出现了喷气式飞机,其巡航高度一般可到9~12公里,超音速运输机的巡航高度可达20公里左右,飞机逐渐大型化,起飞着陆区和高空航线上气象条件的探测和预报成为重要的航空气象问题。随着气象仪器的更加完善,激光技术、气象卫星和电子计算机的使用,航空气象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航空气象服务始于20世纪20年代。1919年9月,国际气象组织在巴黎召开的第四届理事会上,决定建立航空气象学应用委员会,1935年在华沙召开的第七届理事会上决定把它改名为国际航空气象学委员会,1951年3月,世界气象组织又将国际航空气象学委员会改名为航空气象学委员会。随着飞机性能的提高,空中交通量的增大以及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航空气象服务的内容、方式和方法由早期的人工操作进入了当前自动化服务阶段。1939年,中华民国航空委员会设立空军气象总台,1947年成立民用航空局,下设气象科和为数不多的机场气象台。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航空气象组织,逐渐构成了装备有气象雷达、卫星云图接收装置、激光测云仪和移频通信、气象传真机等先进设备的航空气象台站网,在航空天气预报和航空气象服务方面开始有了较大的发展。

3、危害

现代的航空气象学包括航空气象学原理、航空气象探测、航空天气预报、航空气候和航空气象服务自动化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