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桂
川桂(学名:CinnamomumwilsoniiGamble)又称肉桂、月桂、官桂或香桂,为樟科植物天竺桂、阴香、细叶香桂、肉桂等的通称。川桂为常绿乔木,川桂幼枝具棱,紫灰褐色,叶互生或近对生,有光泽,无毛,是中国特有植物,主产湖北、四川和湖南。川桂中的各部位均含有挥发油,且具有较浓烈的芳香气味和生物活性,川桂用作中药材,具有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止痛和抗菌消炎等功效。其中主要有桂树、钝叶桂、阴香及华南桂等,种类多为地区用药。川桂在西方古代被用作香料,为食品香料或烹饪调料,具有去腥增香的作用,中餐里用作炖肉调味,是五香粉的成份之一。
中文学名:川桂
拉丁学名:CinnamomumwilsoniiGamble
别称:官桂,三条筋,臭樟,柴桂,桂皮树,大叶叶子树,臭樟木
拼音:chuangui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木兰目
科:樟科
属:樟属
1、形态特征
川桂
圆锥花序腋生,长3-9厘米,单一或多数密集,少花,近总状或为2-5花的聚伞状,具梗,总梗纤细,长1.5-6厘米,与序轴均无毛或疏被短柔毛。川桂花白色,长约6.5毫米;花梗丝状,长6-20毫米,被细微柔毛。
花被内外两面被丝状微柔毛,花被筒倒锥形,长约1.5毫米,花被裂片卵圆形,先端锐尖,近等大,长4-5毫米,宽约1毫米。能育雄蕊9,花丝被柔毛,第一、二轮雄蕊长3毫米,花丝稍长于花药,花药卵圆状长圆形,先端钝,药室4,内向,第三轮雄蕊长约3.5毫米,花丝长约为花药的1.5倍,中部有一对肾形无柄的腺体,花药长圆形,药室4,外向。退化雄蕊3,位于最内轮,卵圆状心形,先端锐尖,长2.8毫米,具柄。子房卵球形,长近1毫米,花柱增粗,长3毫米,柱头宽大,头状。成熟果未见;果托顶端截平,边缘具极短裂片。花期4-5月,果期6月以后。
2、生长环境
川桂生于亚热带地区,喜欢温暖潮湿的气候。生长环境要求年平均气温20℃以上,不能低于2℃。怕霜雪,在18℃左右的雨季中生长最快。成龄桂树对土壤的性质要求不严格,在沙质土、粘土、酸性土等土壤中均可很好地生长。如能种植在有深厚黄壤土的山坡地上,则最为适宜,也生长得最好。川桂幼苗期怕强烈的阳光照射,而成龄树则需要充足的阳光。
常生于山谷或山坡阳处或沟边,疏林或密林中,海拔(30-300)800-2400米。
3、分布范围
川桂生长在陕西、四川、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及江西。
4、栽培技术
繁殖方式
川桂
川桂是深根性树种,选土壤深厚、质地疏松、排水性良好的黄壤土为最佳,不宜在地下水位高,含沙质大的土壤中繁殖育苗。整地要全部翻耕晒田,待晒白了表土后,起畦宽1.2米,沟宽40厘米,打碎土块,推耙平整。2-3月份,当川桂种子果皮呈紫黑色时即可分批采收。收回的鲜果应放在水池中洗刷去果皮及果肉,之后捞起晾干表面水分就可播种。种子不宜于阳光下曝晒和长期久放。如到市场购买则需挑新鲜饱满果大的,买回马上洗净处理,晾干下地。
病虫防治
苗木锈病,及时清除发病的枯枝落叶;药物石硫合剂防治,可在发病初期用0.4度左右每10天喷一次;实行轮作减小初侵染源。蛴螬,属鞘翅目金龟子科。利用金龟子的假死性,振落捕杀;灯光诱杀成虫;用75%锌硫磷、25%乙酰甲胺磷800-1009倍液毒杀蛴螬。
袋蛾。及时摘除袋囊,集中烧毁;对幼龄虫用90%敌百虫700-900倍液、80%敌敌畏1000-1200倍液喷霉;也可喷用青虫菌、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防治。
5、主要价值
川桂
川桂枝叶和果均含芳香油,油供作食品或皂用香精的调合原料。
药用
川桂树皮入药,功效补肾和散寒祛风,治风湿筋骨痛、跌打及腹痛吐泻等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