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袁滩镇
陈袁滩镇现处于青铜峡市的东大门,西连小坝镇,南濒黄河,北邻叶升镇,距青铜峡市区3.5公里,整个镇域地形呈长条形。南北最长处37公里,东西最宽处5公里,最窄处不足500米,总占地面积50平方公里。全镇辖8个行政村,5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万人,其中回族人口5141人。陈袁滩镇地处西北内陆,属中温干旱气候区,东部季风区与西部干旱区域的交汇地带,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
中文名:陈袁滩镇
行政代码:640381107
身份证前6位:640381
长途区号:0953
邮政编码:750000
隶属政区:青铜峡市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宁C
辖区面积:50km2
人口数量:约1.1万人
人口密度:220人/km2
1、地方简介
陈袁滩镇
陈袁滩镇现处于青铜峡市的东大门,西连小坝镇,南濒黄河,北邻叶升镇,距青铜峡市区3.5公里,整个镇域地形呈长条形。南北最长处37公里,东西最宽处5公里,最窄处不足500米,总占地面积50平方公里。全镇辖8个行政村,5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万人,其中回族人口5141人。
2、气候水文
青铜峡市陈袁滩镇地处西北内陆,属中温干旱气候区,东部季风区与西部干旱区域的交汇地带,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全年日照2955小时,年平均气温摄氏8.3-8.6度,无霜期176天,年降水量260.7毫米。
3、历史沿革
1950年前陈滩属灵武县枣园乡,袁滩村属左营乡,1951年将陈、袁滩二村合为陈袁滩乡,属吴忠市。1958年置陈袁滩管理区、属吴忠公社,1962年将柳条滩、园艺场和陈袁滩管理区合并为陈袁滩公社,1966年改属青铜峡县,1969年划入吴忠市,1984年复置乡。1997年,位于利通区西北部,面积50平方千米,人口1.1万,辖陈滩、袁滩、杨滩、唐滩、柳条滩5个行政村。
2004年12月,将利通区的陈袁滩乡划归青铜峡市管辖,并撤销陈袁滩乡,设立陈袁滩镇。2006年辖柳条滩、陈滩、袁滩、杨滩、唐滩、万粮滩、补号、沙坝湾8个行政村。
4、行政区划
陈袁滩镇
640381107201121陈滩村
640381107202122袁滩村
640381107204122唐滩村
640381107206112补号村
640381107207122沙坝湾村
5、地方人口
陈袁滩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0740
男:5512
女:5228
家庭户户数:2371
家庭户总人口(总):10464
家庭户男:5285
家庭户女:5179
0-14岁(总):3022
0-14岁男:1580
0-14岁女:1442
15-64岁(总):7147
15-64岁男:3648
15-64岁女:3499
65岁及以上(总):571
65岁及以上男:284
65岁及以上女:287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0178
6、经济发展
2005年,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结带领全镇广大*群众,深入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科教兴镇、畜牧强镇、旅游活镇、产业富民”的工作思路,开创了全镇三个文明建设齐头并进的新局面,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镇社会总产值达到2.52亿元,同比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4052元,同比增长7%;实现财政收入168万元,同比增长26.8%。
2006是全力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新形势,新机遇,镇党委、提出“农业稳镇、科技兴镇、旅游活镇、畜牧强镇、工业富镇”的工作思路,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突出重点、多轮驱动,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民族团结、人民富裕的陈袁滩。力争实现社会总产值3.0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54元,实现财政收入236万元。
7、地方特产
鸽子鱼
鸽子鱼
在宁夏中卫、中宁境地的黄河里,出产一种十分名贵的鱼--鸽子鱼。
鸽子鱼栖息水域有局限性,形态似鲤鱼,但体窄嘴尖。用粘网捕捉,当其被粘立网上,乍看,形态酷似落在树枝上的鸽子,因此被命名为鸽子鱼。
黄河鸽子鱼属鲤科,体长25~30厘米,腹部肥大,眼睛小,全身淡红、鲜亮,泛出银白色光泽。其鳞甲不多,肉质细嫩少骨刺,清蒸后醇香扑鼻,鲜美可口。在封建社会里,皇宫王府举办盛筵,每当有人酒酣意醉,即食鸽子鱼醒酒,效果甚佳。在清代,宁夏曾用鸽子鱼向朝廷进贡,由于这个原因,民间又称其为宫廷鱼,并流传一句赞美鸽子鱼的俗话“天上的鹅肉,山里的鸡,比不过黄河的鸽子鱼”。
鸽子鱼数量不多,故而十分珍贵。它生活在黄河水流湍急的峡谷中,很不容易捕捞。寒冬它沉入河底冬眠;初春苏醒,3、4月间产卵;夏季黄河汛期水流特别混浊时,它不得不浮出水面换气,这时为人们捕捞的良机。鸽子鱼很留恋家乡,无论被黄河洪水冲得多远;清醒后也要长途涉水,逆水洄游,返回故里。
8、附近景点
北岔口长城
北岔口长城
岳飞在《满江红》中留下了“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千古名句,镌刻着贺兰册历史的苍桑。在贺兰山麓南端的大山口,承载着几百年历史的北岔口古长城,崛起了一排排风车,似流星划破时空。现代化的贺兰山风力发电场与古老的长城峰燧在这里交融成景。
北岔口长城位于青铜峡贺兰山东麓,地形复杂,山势险峻,自古以来为军一要塞。长城随山势走向而修筑,结构独特。是迄今为止宁夏境内明代长城保存较为完好的一部分长城峰燧两侧现建有贺兰山风力发电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