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杂谷脑镇

科普小知识 2023-11-20 22:59:57
...

杂谷脑镇位于四川省阿坝理县东南部。理县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杂谷脑河畔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杂谷脑镇为李德裕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时所建。杂谷脑镇是藏语“扎西郎”的谐音,意为“吉祥之地”。国道317线过境。乡镇企业以商贸、运输、硅矿、酿造、水电为主。农业主产小麦、玉米、马铃薯、杂豆,经济林木有花椒、苹果、核桃。有藏传佛教黄教喇嘛寺庙1座。

中文名:杂谷脑镇

行政代码:513222100

身份证前6位:513222

长途区号:0837

邮政编码:623100

隶属政区:理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川U

辖区面积:197.5km2

人口数量:约1万人

人口密度:51人/km2

1、地方简介


杂谷脑镇

杂谷脑镇位于四川省阿坝理县,1952年置杂谷脑镇,1992年农家乐乡并入。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1.3公里。面积197.5平方公里,人口约1万。国道317线过境。辖兴隆、营盘街、玛瑙寨、克村寨、日底寨、官田,打色尔沟7个村委会和新街、老街2居委会。乡镇企业以商贸、运输、硅矿、酿造、水电为主。硅铁矿石远销日本、新西兰、香港、*等国内外市场。农业主产小麦、玉米、马铃薯、杂豆,经济林木有花椒、苹果、核桃。有藏传佛教黄教喇嘛寺庙1座。

2、行政区划

杂谷脑镇区划

513222100001121第一社区

513222100002121第二社区

513222100003121第三社区

513222100004121第四社区

513222100200122兴隆村

513222100201122营盘村

513222100202122玛瑙村

513222100203122克增寨村

513222100204122官田村

513222100205122日底寨村

513222100206122打色尔村

513222100207122瓦斯寨村

3、地方人口

杂谷脑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0912

男:5533

女:5379

家庭户户数:3116

家庭户总人口(总):10311

家庭户男:5202

家庭户女:5109

0-14岁(总):2641

0-14岁男:1354

0-14岁女:1287

15-64岁(总):7757

15-64岁男:3955

15-64岁女:3802

65岁及以上(总):514

65岁及以上男:224

65岁及以上女:290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9951

4、历史沿革

理县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杂谷脑河畔就有人类生息繁衍。《禹贡》为梁州之域,秦属湔氐道,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汶山郡,始入*版图。西汉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设广柔县,属蜀郡。东汉灵帝光和七年(178年)属汉山郁。隋开皇六年(587年)置金川县(治所今通化乡卡子村)。仁寿元年(601年)改为通化县。唐武德八年(625年)置维州和薛城县,后陆续设小封县、维州和定廉县。宋、元设为霸州和保宁县。明永乐五年(1407年)置杂谷安抚司。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改土归流,废杂谷土司,设杂谷厅(治所今薛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升为直隶厅;嘉庆八年(1803年)改为理番直隶厅,辖域辽阔,有“四土、五屯、九枯、十家、三番、六里”之称。取治理番民之意。民国初期改厅州为县,民国35年(1946年)为缓和去“番”得名。1950年1月16日成立理县人民*,属茂县专区。1951年11月县治由薛城迁杂谷脑。1958年7月理县成立含汶川、茂县在内的茂汶羌族自治县,1963年6月恢复理县至今。

5、地名由来


杂谷脑镇

理县杂谷脑镇是藏语“扎西郎”的谐音,意为“吉祥之地”,《理番厅志》记载:杂谷脑名存7个朝代,三国时蜀将姜维曾在此屯兵筑城,杂谷脑原属苍旺土司管辖,清雍正年间曾与此置杂谷脑直隶厅,乾隆17年(公元1752年)灭苍旺土司,改土归流置五屯其地乃为杂谷脑屯,1952年建杂谷脑镇,是川西北交通要塞和商贸集散市场之一。杂谷脑的来历还有一段渊源:传说吐番王统一了这一地区后,委任了一些地方长官。这里的老官,即后来的长官土司苍旺的先祖,欲建一城堡在今理县境内。于是他踏勘了许多地方,都不满意,最后在今杂谷脑地区察看时,看见这里的山脉走向是群龙聚会,猛虎守山之势,立即被其吸引,忽然天空掠过一群大雁,地上回山飞鸟也立即欢鸣歌唱,长官觉得是个好兆头。加之当夜他留在此地住宿,夜里梦见飞虹挂彩,红Fl光照。根据他脑里的迷信要求,觉得这里确实是个好地方,于是拿定主意,决定在此建城垒寨。官寨建成后,他根据选地时的吉祥预兆,命名为"嘎相朝",藏语的意思是"吉祥城"。后来汉字书写时因译释的关系便写成它的谐音"杂谷脑"三字了。

6、历史文化

杂谷脑镇为李德裕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时所建。据《通鉴》记载:“德裕至镇,作筹边楼,图蜀地形,南入南诏,西达吐蕃。日召老于军旅、习边事者,虽走卒蛮夷无所间,访以山川、城邑、道路险易,广狭远近。未逾月,皆若身尝涉历。”可见李德裕建这楼,不仅供登览之用,而且与军事有关。在他的任内,收复过被吐蕃占据的维州城,西川地方一直很安定。当时,唐朝与吐蕃边境战事频仍,时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的李德裕为加强战备、激励士气、筹措边事,在当地修建了“筹边楼”。这李德裕颇有战略眼光和讲究斗争策略,他并没有把这筹边楼纯粹作为军事要塞,而是将此楼作为交际场所,与少数民族首领勾兑关系,联络感情。因此,在他任上的六年间,唐朝与吐蕃在川西相安无事,为边境的和谐安宁做出了很大贡献。太和六年十一月,李德裕调任离蜀,此后边疆纠纷又起。

7、附近景点


甘堡藏寨

甘堡藏寨

甘堡藏寨是四川省阿坝州理县甘堡羌乡的一个藏族村舍。从成都出发经闻名国内外的都江堰往九寨沟方向行驶,约185公里便到达藏寨。甘堡是藏语山坡上的村落的意思。整个藏区自古将甘堡称为甘堡甲穹,意为百户大寨。甘堡历史悠久,至今约有2500年历史。据当地藏族老人介绍,春秋战国至晋朝属维州属地。阿坝是羌人游牧区之一;南北朝时属吐谷浑国。唐太宗贞观年间,松赞干布派大兵压境,在松州(即今松潘)一带发生激战,占领了该地区,当时甘堡一带是两兵激烈争夺的地方。尔后,*内部发生四分五裂,大部分-没有回*而留住下来,与羌人融合,世代繁衍,成为嘉绒藏族至今。明代推行土司制,甘堡属杂谷脑土司领地。清朝乾隆17年(公元1752年)废除土司制实行改土归流,将杂谷土司属地设五国守备,甘堡设苟桑二员守备,其中桑式守备衙门主提至今保留。甘堡藏寨是五县保留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嘉绒藏寨,以其独特、古朴、自然的建筑风格,让世人惊叹。整个村寨依崖而建、幢幢相连,户户相通,无不体现嘉绒人精湛的技艺,寨内特有的锅庄、民歌、服饰、习俗等嘉绒藏族文化也会让游人一饱眼福。甘堡藏寨像一群群石雕坐落在半山腰中。杂谷脑河从寨前奔腾而过。进到寨子,首先映入眼底的是一幢幢石头垒砌而成的碉楼般的屋楼。石屋不用砖、水泥、河沙、石灰。它是就地取材于河水中顺水冲下的似花岗石般的麻子石切割加工成大小不一的块状,用当地的粘土垒砌而成。石屋冬暖夏凉、不易风化,又防震、防火、防水。石屋一般两三层楼,下宽上窄:一层养牲畜,堆杂物;二层是客厅、厨房、寝室、客房;三层屋顶平整可作晾晒,扬打粮食。有的藏居甚至还有类似现代楼房中内、外阳台式的建筑。石屋毗邻相连,高低错落有致。自然排列成村落;屋与屋间留有狭窄的巷道,宽则三米左右,窄的仅能并肩过两人。巷道路面全由麻子石砌成,全寨大小巷道有多少,当地老人们也说不清。

阿坝桃坪羌寨

桃坪羌寨位于岷江上游杂古脑河畔的阿坝州理县桃坪乡,距离成都163公里,距离县城41公里,全寨共有98户人家.至今保存着原始羌寨建筑文化艺术“活化石”,被人们誉为“神秘的东方古堡”。桃坪羌寨始建于公元前111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羌族建筑群的典型代表,完整地保存了羌族古老的民族特点,背山面水,坐北朝南,布局严密工整。所有建筑均以石块垒砌而成,远远望去,一片黄褐色的石屋皆顺陡峭的山势依坡逐次上累,或高或低错落有致,其间碉堡林立、气势不凡、风格独特。羌族建筑工艺精湛,构思独特,为防御敌人侵略,所有住房都互相连接,进入巷道,就像进入迷魂阵,古羌先民引山泉修暗沟从寨内房屋底下流过,饮用、消防取水十分方便,人性寨内但闻水声叮咚于地底。桃坪羌寨民俗浓郁,可以品尝风味别致的羌族餐饮;可以观赏热情奔放的羌家歌舞,几十个人、上百个人高歌畅舞,气愤非常热烈,羌家姑娘会为你敬上醇香的青稞酒。在一阵阵甜甜的羌家祝酒歌的感染下,也许你会醉意朦胧,也许你会飘然若仙,完全溶入古来的羌族历史民俗文化之中。

8、地方特产


理县大白菜

理县大白菜

地域范围:理县古尔沟镇、理县米亚罗镇,理县杂谷脑镇、理县夹壁乡、理县薛城镇生产的大白菜(东经102°33'46"至103°30'30",北纬30°54'43"至31°12'12")。特定品质:理县大白菜于1987年开始发展,目前已形成约1.5万亩的规模,理县已成为成都市场秋淡蔬菜供应的主力军。理县大白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百合酥

百合酥,酥点,特点:形如百合花,酥纹层次清晰,馅香甜可口。烹制法:炸。将花生仁炒酥去皮剁碎,瓜元、蜜枣(去核)切成小丁,加白糖、化猪油、炒面粉少许,揉匀成馅。油水面作成每个15克的剂子,包入油酥面擀叠成圆皮,包入馅、封口,搓成高装形,用小刀在点心顶部划一个十字,然后入温猪油锅内炸熟即成。操作要领:掌握好用刀划花瓣的深度;炸制的油温应稍低,以保证花瓣展开。

上一篇: 3DBook

下一篇: 比尔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