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县
盂县古名仇犹,历史悠久,是山西最古老的县份之一,现属阳泉市管辖。位于山西省东部盆地,地处太行山西侧,东经112.55度至113.49度,北纬37.57度至38.31度。东西长75千米,南北宽63千米。总面积2439平方千米。
行政代码:140322
行政级别:县
长途区号:0353
辖区面积:2439km2
人口:约29.47万人
人口密度:121人/km2
邮政编码:045000
车牌号码:晋C
隶属政区:阳泉
1、盂县概况
地理位置
盂县
盂县地处晋东,太行山西麓,东与河北省平山县、井陉县和本省平定县接壤,西临本省阳曲县,南连寿阳县与阳泉市郊区,北靠五台县与定襄县。
地形地貌
县境四周群山环绕,境内山脉纵横,白马山东西横亘,管头梁南北纵贯,把全县分成东西两个盆地:盂城盆地和西烟盆地。境内最高峰为大梁山,海拔1874米。滹沱河畔最低,海拔在500米左右。
水文气候
主要河流为滹沱河及其支流龙华河、乌河等,以及温河及其支流秀水河、招山河等。属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8.7℃,年均降雨量500-618毫米,无霜期约150天。
2、自然资源
盂县矿藏资源种类繁多,主要有煤、铁、铜、铀、磷、铝矾土、石棉、水晶、云母、长石、硅石、大理石、白云岩、耐火粘土等二十余种。其中尤以煤、铁储量丰富且分布范围较广。目前该县主要工业有采煤、炼焦、电力、化肥、水泥、机械、纺织、铸造、陶瓷、耐火材料等。
3、历史沿革
“盂”是个很古的地方。1929年考古工作者在安阳小屯村发掘出刻有“于获白麟祭于在九月维王祀五日王来自盂”的兽头骨。据学者考究,这“盂”为地名。当然,此处所谓盂地,不可能就是今之盂县全境,但由此可以推测,我们的祖先至少在三、四千年以前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地方的部分土地上了。
夏、商时代,传说分天下为九州。按地域区划,盂属冀州。
西周初年,州治变更,盂属并州。实行分封制后,盂属晋国。春秋时期,盂仍属晋国。据《左传》云:昭公二十八年“晋杀祁盈,魏献子为政,封祁氏之田为七县(邬、祁、平陵、梗阳、涂水、马首、盂),孟丙(应为盂丙)为盂大夫,”(治在今太原市东北45公里大盂镇),盂县之名,实自此始。又据《地括志》载:“并州盂县外城,俗名原仇。亦名仇犹,戎翟之国也。”按此,这个时期盂县西部地区连同大盂一带为孟丙邑(据王先谦《汉书地理志补注》引清代学者段玉裁:“说晋大夫孟丙之孟当作盂。广韵,左传:晋有盂丙,则是以邑为姓。”又引顾炎武说:“以其为盂大夫,而谓之盂丙。”可知,“孟”字实是“盂”字的误笔)东部地区为仇犹,治设今城东里放之古城坪。
战国时期,周定王十四年(公年前455年),智伯灭仇犹。赵襄了五年(公元前453年),智伯又为赵氏所灭,仇犹属赵。
秦置郡县。秦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灭赵国。置太原郡盂县,治在盂丙邑(阳曲大盂)。
汉分天下为30郡,郡上设州,郡下隶县,盂县属并州刺史部太原郡。汉以前,盂县仇犹分治,这时始将盂和仇犹全交为盂县。
三国时期,盂县属并州新兴郡。西晋,盂仍属并州新兴郡。晋以后,盂县为汉、赵、后赵、燕、魏、后燕等国所属。
北魏、隋唐时期,辖治屡有变更。北魏建议无年(公无528年)将盂县东部并入石艾(今平定县),属乐平郡(今昔阳县);盂县西北部(兴道村以北)置抚城县,属定襄郡(参见兴人寺、岳寺魏武定年间造像碑及千佛寺摩崖造像)。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原仇县(以城北有原仇山故名),治在今盂县城,属辽州。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原仇复名盂县,属太原郡。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盂县西部置乌河县,治在今凌井镇。贞观元年(公元62年)将乌河县并为盂县,属河东道、太原的府太原郡。在北魏、隋唐以前,盂县西部之乌河中、上游一带为汉以前的盂县,与阳曲大盂一带为列国之盂邑,今县城以东以南一带,为隋朝之原仇县(即春秋战国时代的仇犹国)。兴道以北一带为北魏之定襄郡属地,至唐初始统为盂县。
盂县
五代时期,盂县为梁、后唐、北汉所属。
宋神宗时,分天下为33路,太原避河东路,盂属太原府。
金兴定年间升为州,受绛州元帅府节制并置刺史,盂县属太原武勇军。
元代因袭金制,盂仍为州,属中书省河东山西道宣慰司冀宁路。
明分天下为2京13省。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降盂州为盂县,属山西省太原。
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升平定为直隶州,盂县与寿阳、昔阳均属平定,至清亡未改。
民国成立以后,废州制,山西设雁门、冀宁、河东三道,盂县属冀宁道。后道撤消。盂县直属省。
1937年底,盂县抗日**建立,属晋察冀边区四分区领导,到1939年又归二分区领导。1938年1月,日军占领盂县城。全县广大地区均为抗日游击区和根据地。1942年,由于抗日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将盂县划分为盂平(山)、盂阳(曲)、寿(阳)东三个县,并将城东的二,三两个区(1939年划分的)划归平定县属晋察冀边区北岳区一专区,二分区领导。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盂县城解放(8月25日),盂阳、盂平两县的原盂县地区复归盂县。1946年将原划给寿东县的地区仍划归盂县,属冀晋区二专区领导。1948年又将原划给平定县的两个区亦归回盂县。至此,盂县辖境复原。1948年8月至1949年8月属晋中一专区领导。1949年8月1日至20日归阳泉地区领导。后复归晋中地区。
*成立后(1949年10月1日),盂县属山西省晋中地区。1952年5月,将县东南之山底、牵牛镇以东、东村、苏家泉、大小西庄、大小河北、东西南舁、上下章召等20个村庄划归阳泉市;同年年底,又把县西部划归东西郭秋、大小方山、东西汉湖、东西黄龙头等26个村庄划归为阳曲县。盂县辖境有所变化。
1958年10月,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同时,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盂县建制,划归阳泉市。11月,成立阳泉市盂县联社。1959年4月,上级决定恢复盂县建制,与阳泉市分开,复归晋中地区领导。1959年8月,将牛村公社所辖北舁、杜家庄、王家庄、代家庄、孔南庄、咀子上、东林尖、五架山等8村划归阳泉市。1983年9月,盂县归为阳泉市领导,实行市辖县。1984年政社分开,25个人民公社改为4个镇、21个乡。
2001年全县撤乡并镇,由原来的25个乡镇改为现在的8镇6乡。
4、行政区划
辖8个镇、6个乡:秀水镇、孙家庄镇、路家村镇、南娄镇、牛村镇、苌池镇、上社镇、西烟镇、仙人乡、北下庄乡、下社乡、梁家寨乡、西潘乡、东粱乡。共有6个居委会、454个行政村。县*驻秀水镇秀水西街。
5、经济发展
经济概况
国民经济总量呈现跨越式增长。2013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37亿元,同比增长8.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92亿元,超额完成市下调整任务;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完成82.7亿元,同比增长1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3.7亿元,同比增长2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1.26亿元,同比增长14.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800元,同比增长1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105元,同比增长9.6%。各项约束性指标均全面完成年度目标。
劳动就业工作明显改善。年末全县社会从业人员19.1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6.95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6.15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6万人。年末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600人;全县有930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9%。
工业
盂县
盂县工业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形成一个以煤炭开采为支柱产业,冶金、电力、蓄电池、耐火材料加工,石材开采等产业相应发展的工业体系。随着调产项目“入轨”,推动效益开始显现。
工业生产在煤炭企业资源整合带来的负面影响下仍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609379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9.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增加值完成551549万元,按价格指数计算,比上年增长27%。工业总产值完成1098516万元,同比增长47.6%。其中市属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9566万元,增长54.5%;县属企业完成产值260683万元,增长41.5%;乡属企业完成产值437453万元,增长32.6%;村及村以下及其它工业完成产值300815万元,增长81.7%。
从分行业产值完成情况看:煤炭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34077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85%,较上年同期增长54.8%;耐火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6388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3.3%,较上年同期下降9.8%;焦炭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9654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8.2%,较上年同期增长78.9%;电池制造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242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1.4%,较上年同期增长3.1%。工业新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23%。
列入考核的七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累计生产量增长的有液体乳36.3%、焦炭30.9%、蓄电池2.0%、耐火制品0.6%、水泥0.25%。
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增长。全县规模以上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完成897740万元,同比增长40.3%;上交利税207118万元,同比增长23.8%;实现利润126072万元,同比增长19.0%。
全县原煤产量1085万吨,销售量1093.3万吨,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1.23%和0.8%。
能源消费保持下降趋势。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为24.84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7.2%。其中:煤炭消费量24.54万吨,下降4.37%;汽油消费1156.6吨,同比下降6.9%;柴油消费4022.8吨,同比下降27.7%;电力消费33437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9%。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74吨标准煤。
建筑企业效益出现滑坡。全年全县建筑业总承包和承包企业签订合同额4785万元,自行完成施工产值4785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0580平方米,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15100平方米。建筑业总产值4785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5.8%;全年营业利润77.7万元,同比下降79.4%。
农业
盂县
盂县农业生产历来就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兼种其它经济作物。盂县国民经济的发展曾走过一条曲折的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工作重心的转移,县委、县*贯彻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方针,在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积极扶持多种经营,农业生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经济已由自给半自给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近年来,县委、县*把“三农”工作放在首位,*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粮食生产在多灾之年实现“十连增”,总产量达到1.35亿公斤,并新建科学储粮小粮仓6000套。华北奕丰农业科技园项目、新布衣设施生态农业项目、金地苗圃基地等项目先后建成运行。特别是康泰来生态农业产业项目的成功引进和开工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引领带动作用,建成厂房1.2万平米,80个大棚设备安装到位。规模化种植、养殖向前推进,全年新增蔬菜大棚、日光温室500亩,全省设施蔬菜现场会在盂县召开;全年新增两万亩核桃基地,新种植中药材10500亩、万寿菊5000亩;肉牛、肉羊、生猪、蛋鸡饲养量分别达到7000头、11.3万只、17万头、60万只。大寨核桃露、乌河小杂粮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稳步发展,“513”农产品加工销售达到8.8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12亿元。
第三产业
金融服务进一步创新,全年支持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的各项贷款余额达到92亿元,同比增长21.2%。出台《盂县中小企业助保金贷款业务暂行管理办法》,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与县建行合作开展中小企业助保金贷款业务,助保金贷款总额达到2亿元。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先后引进中广核风力发电、扬德煤层气发电、中煤与玉泉煤业合资、南社工业化蘑菇种植等多项外来投资和项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鑫磊集团2×35万千瓦低热质煤发电项目列入“1920”规划,取得路条。格盟国际2×100万千瓦盂县电厂项目列入北京大气污染治理规划,明确了建设时限。全年引进外来到位资金76亿元。
6、城市建设
城乡路网、公共交通、给水供电等基础功能进一步完善。完成高城山路二期建设工程、藏山景区旅游观光大道建设工程、盂上线道路拓宽改造一期工程、孙交线道路改造工程。启动太阳高速盂县南至水神山路建设工程、天然气公司至藏山游园外环公路建设工程、刘家村至鹿峪村运煤专线建设工程。县公交客运有限公司投入试运行,新增天然气客车47辆,初步实现了城乡公交一体化。县城二期供水工程完成4眼水源井及水源地1300米管网建设;仙人乡、梁家寨乡旱井水质净化工程和集*水工程全部完工,解决了10个村7000多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对黄树岩水库和灯花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龙华口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和移民搬迁安置加快推进。18个行政村低压供电线路改造和330个行政村街道亮化工程高标准完成,全省农村街道亮化现场会在盂县召开。
盂县
基础设施建设强势推进,城乡面貌显著改观。全县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5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2倍。城市总体规划、县城控制性详规和重点区域形象设计进一步完善,县城规划区由4.9平方公里拓展到60平方公里。龙华口水电站、阳泉北站、水神山路、运煤专线二期、秀水东街延伸线、藏山中路改造、金龙西街中心广场、香河综合治理、县城集*热、县城污水处理厂、县人民医院门诊住院大楼、县第二实验小学、*指挥中心、检察院技侦大楼、法院审判大楼和职工活动中心等一批事关县城形象、承载服务功能的大型市政工程相继建成使用。阳盂高速建成通车,太阳高速、盂五高速、阳泉西外环加快建设。特别是石太高速客运专线的建成通车,使我县一跃成为晋东地区的新兴重要交通枢纽。“三城同创”扎实开展。县城主要街道和出入口绿化美化全部完成,水泉公园、藏山游园和学府公园建成使用,村镇绿化、校园绿化、通道绿化、荒山绿化整体推进,县城绿地面积达到118万平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5%;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8%;县城二级以上天数由160天增加到353天。
7、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发展。新建完善的县第四中学、第四实验小学和孙家庄中学投入使用,7所中心幼儿园改扩建任务完成,县*每年支出300万元用于盂县一中后勤运行,高考二本以上达线人数达901人,创历史新高。全年申请各项专利79件,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医疗卫生
盂县
医疗卫生工作平稳发展,条件明显改善。2013年全县卫生机构(含诊所)480个,床位1333张;全县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932人,其中县级医院卫生技术人员715人,农村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1043人。其他卫生机构174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农村有医疗点的村为403个,村卫生所430个。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达标率为92.6%。
劳动保障
社会福利和保障事业稳步发展,辐射范围继续扩大。2013年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131293人,发放养老保险金11168.72万元。其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职工人数为14306人,企业离退休人员4899人,领取养老保险金8094万元;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机关事业单位人数为2987人,发放养老保险金917.5万元;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人数为11.4万人,发放养老保险金2157.22万元。基本养老社会化发放率100%。
参加城镇医疗保险的人数为47359人,其中,企业职工30673人,城镇居民16686人,医疗资金共计发放2363万元,其中,企业职工2216万元,城镇居民147万元。参加农村医疗保险的人数为216888人,领取医疗资金2895.52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6.2%
全县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18100人,发放失业保险金1170万元。
全县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25080人,发放工伤保险金591万元。
全县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的人数共22056人,其中城镇7229人,农村14827人;发放低保资金共2431.43万元,其中城镇1444.29万元,农村987.14万元。城镇基本社会保障覆盖96.4%。
8、旅游景点
藏山
藏山
古名盂山。坐落在太行山西麓,盂县城北18公里处长池镇藏山村东的重峦叠障中,造化神奇,独钟灵秀。相传春秋时晋国大夫赵朔被晋国公杀害,赵朔死前将遗腹孤儿托付给门客程婴,婴舍去已子,携赵朔的孤儿赵武潜入盂山藏匿15年之久,后人就把盂山改名为藏山,并立祠祭祀。
藏山,千峰叠障,万壑含烟,危岩若削,洞穴幽奇,松柏参天,涧水潺湲,山光水色瑰丽,风景四季宜人;古刹建筑,格局绝妙,疏密得体;所有楼、台、殿、堂、亭均依山傍壁而筑,同自然景观珠联璧合,相映成趣,使人如在画中,似入仙境,故有晋东第一名山之称誉。
随着近年旅游人数增多,藏山知名度随日而增。1996年,县*拔款增建春秋战国城,它反映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至公元前256年秦始皇并吞六国为止,前后500年的历史,生动地再现了烈国争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历史景象。春秋战国城利用南洞优美的自然山水风光,依山傍势,修建了几十处殿、亭、楼、阁。这些建筑的布局按照中国古老的“八卦图”原理设计,其中心为“百家坛”。由此辐射向八个方位,将群雄殿、将相府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形乱而神不乱,使人们既了解了春秋战国的整个历史,又能知道各种人物、学说、事件的来龙去脉,融知识性、教育性、学术参考性为一体,具有新、奇、特的特点,整个建筑宏伟壮观,成为藏山祠文物旅游区的重要景观。
诸龙山
诸龙山
位于县城西北15公里处,苌池镇段家山背后。山上建有诸龙庙。关于山名与庙号的由来,《光绪盂县志》这样记载道:“县西十五里有山,峰峦秀丛,林壑幽深,神来隐于此,遂以山名。按苏龙传谱,神乃江南人,诸姓,号希默,明洪武时总兵官,靖难兵起义不服,隐于此山之偏西石洞,久之安坐而化……后立庙祀之。阶前有泉涌出,水极清澈,士人呼为满泉。清光绪五年抚县曾有祈雨,故奉神入省,事毕奏封清典,赐名诸龙神。诸龙山方圆数平方公里,上有原始森林,莽莽苍苍,郁郁葱葱,颇为壮观。诸龙庙依山势而建,院落广阔,布列舒款。现存正殿三间,山门一间,石洞三眼,禅房九间,保存完好,为清代所造,庙内存有碑碣12通,其中最早的一通为明弘治年间(1488——1505)所立,其余皆属清代遗物。
上一篇: 近掌脉鼠尾草
下一篇: 哈尔滨九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