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
郭海,男,中国经济时报江西记者站原站长,有着“地下组织部长”、苏荣“御用记者”之称,郭海凭借其所依附的江西省委原书记苏荣,一度在江西官场迸发着巨大能量。2014年6月,苏荣落马被查。当年夏天,郭海亦被有关办案部门带走调查。
1、简介
郭海,男,中国经济时报江西记者站原站长,有着“地下组织部长”、苏荣“御用记者”之称,郭海凭借其所依附的江西省委原书记苏荣,一度在江西官场迸发着巨大能量。中国经济时报江西记者站的办公地,曾是部分江西官员争相登门拜访的隐秘会所。
2、人物经历
成功上位
郭海最早是做图书生意起家的书商。当时他主要做中小学课外读物,后来国家政策收紧,生意惨淡,于是斥巨资经过多方运作,2007年成功上位成为中国经济时报江西记者站站长。
2008年3月,苏荣首次以江西省委书记的身份参加了全国两会,彼时郭海撰写了一篇题为《为了那“一湖清水”》的报道,为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试验区鼓与呼,这篇报道得到了苏荣的肯定。
带走调查
2014年6月,苏荣落马被查。当年夏天,郭海亦被有关办案部门带走调查。
立案侦查
2015年1月,江西省南昌市人民检察院公开通报了8起职务犯罪大案。其中,中国经济时报江西记者站负责人郭海涉嫌行贿罪被立案侦查。
取保候审
2015年8月,澎湃新闻记者从南昌市人民检察院获悉,“地下组织部长”郭海案由南昌市青云谱区人民检察院负责侦办。因郭海为有关部门查办其他重要案件发挥了重要作用,经上级部门批准,郭海被取保候审。
3、苏荣“御用记者”
攀附苏荣
创刊于1994年的《中国经济时报》,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一份以经济为主的综合性日报。
在2007年11月30日苏荣调任江西之前,郭海已是中国经济时报江西记者站站长。
2008年3月,苏荣首次以江西省委书记的身份参加了全国两会,彼时郭海撰写了一篇题为《为了那“一湖清水”》的报道,为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试验区鼓与呼,郭海的这篇报道得到了苏荣的肯定。
在苏荣履新江西省委书记约半年后,2008年5月初,郭海顺利专访到了苏荣。三个月后,2008年8月,郭海又撰写了一篇题为《苏荣:生态书记三访鄱阳湖》的报道。之后,每逢苏荣有施政新举措或重要调研时,郭海都会推出包装苏荣形象的文章。
此后,郭海便成了苏荣的“御用记者”,苏荣到地方调研工作时,郭海都会陪同,甚至在地市党报的报道文章中,郭海的名字排在陪同调研的厅级*之列。
是时,郭海在《中国经济时报》发表过的一些文章,江西省市级党报都会在重要版面全文转载。
公开报道显示,2009年6月,郭海陪同苏荣在景德镇市专题调研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是时,在《景德镇日报》的报道中,郭海的名字便排在新华社江西分社社长之后。
干预人事
一位知情江西媒体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透露,郭海与苏荣的关系已经超过了省级党报“跟书记”的记者,“苏荣到哪都会带上他”。而这一层关系在江西省官场早已被洞悉,郭海下市县采访都是地级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陪同。
公开报道显示,2010年10月,郭海曾到吉安市峡江县采风,时任吉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峡江县县长,峡江县委副书记悉数陪同。
左三为郭海
一位曾与郭海共事过的要求匿名的人士对记者称:“郭海经营关系的能力很强,在苏荣主政江西时,只要郭海打一个电话,随便可以叫一桌厅级*坐在一起吃饭。”
正是基于郭海与苏荣夫妇这层密切的关系,中国经济时报江西记者站的办公地点、毗邻赣江的南昌市聆江花园小区2幢1602室,成为一些江西官员蜂拥登门拜访的场所。
“苏荣在任时,郭海的聆江花园异常热闹,弄得跟会所一样,高朋满座,往来各色人物,苏荣的妻子偶尔也会光临。”一位与郭海相熟的人士对澎湃新闻记者称。
《苏荣案警示录》称,社会人员郭海和于丽芳熟稔后,经常插手人事安排,被称为“地下组织部长”。
多名官员为谋求职务晋升给苏荣妻子于丽芳行贿,都是通过郭海这个渠道送的钱,于丽芳又将部分受贿款委托给郭海投资打理。但这一消息尚未得到有关办案部门的证实。
颇具讽刺的是,在2008年12月,郭海还撰写了一篇《破除官场“潜规则”》文章,粉饰苏荣在江西推行“通过机制创新来选人,限制潜规则作用”的*人事制度改革。
2014年6月,苏荣落马被查。当年夏天,郭海亦被有关办案部门带走调查。
4、启示
高级官员聘用媒体人做自己的媒介顾问,本身可以成为一件正常的事,但前提是官员要自己付工资,被聘者职能单一。但苏荣和郭海之间的关系是有“用”而无“聘”,两人的关系是私下的而非正式的,但这层关系人人皆知而且被普遍认同。
我们从“非典型媒体人”郭海身上,主要看到的不是媒体出了问题,而是权力出了问题。所谓“社会人员插手人事安排”,不是郭海僭夺了人事大权,而是苏荣借郭海之手,绕过正当组织流程,实现了权力私有化。当“地下组织部”长袖善舞的时候,地上组织部也就形同虚设了。
媒体揭露,郭海只是苏荣身边众多掮客之一。凭借这些掮客,苏荣几乎搭建起一个隐形的*,而将明面的*职能虚置。苏荣与这些掮客之间,既是利益交换的关系,又是一种封建式的庇护与效忠的关系。由此我们才可以理解,当初中纪委通报苏荣案时首次采用“个人擅自改变组织决定”、“无视党的政治规矩”、“卖官鬻爵”、“擅权干政”等严厉表述。
对于一个社会来讲,权力私有化是比贪腐更危险的现象,是政治秩序的倒退。权力私有化与贪腐总是相伴而生,却比一般的贪腐更进一步,也更难铲除。我们不该惊叹一个媒体人的经营能力,而应该惊叹为何制度没能阻止这一切,更应该思考要如何亡羊补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