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穗莎草
一年生草本,具须根。秆丛生,高5-25厘米,锐三棱状,基部叶较多。叶短于或几等长于秆,宽1.5-3毫米,折合或平展,叶鞘短,紫褐色;叶状苞片3-5,长于花序。长侧枝聚伞花序简单,辐射枝(1)2-7,长达5厘米;穗状花序近头状,小穗3-10,花序轴很短。小穗密排列,斜展,窄披针形,长1-2.5厘米,宽约4毫米,稍扁,具8-40朵花;鳞片密覆瓦状排列,卵形,具稍长短尖,长约3毫米,近革质,背面龙骨状突起,绿色,两侧苍白或麦杆黄色,有时有锈色斑纹,脉9-13;雄蕊3,花药线形;花柱长,柱头3,较短。小坚果倒卵形,三棱状,三面稍凹,长为鳞片的1/3,深棕色,密被细点。花果期7-12月。
中文学名:扁穗莎草
拉丁学名:CyperuscompressusL.
拼音:biansuisuocao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莎草目
科:莎草科
属:莎草属
1、形态特征
株:一年生草本,具须根。
茎:秆丛生,高5-25厘米,锐三棱状,基部叶较多。
叶:叶短于或几等长于秆,宽1.5-3毫米,折合或平展,叶鞘短,紫褐色;叶状苞片3-5,长于花序。
花:长侧枝聚伞花序简单,辐射枝(1)2-7,长达5厘米;穗状花序近头状,小穗3-10,花序轴很短。小穗密排列,斜展,窄披针形,长1-2.5厘米,宽约4毫米,稍扁,具8-40朵花;鳞片密覆瓦状排列,卵形,具稍长短尖,长约3毫米,近革质,背面龙骨状突起,绿色,两侧苍白或麦杆黄色,有时有锈色斑纹,脉9-13;雄蕊3,花药线形;花柱长,柱头3,较短。
果:小坚果倒卵形,三棱状,三面稍凹,长为鳞片的1/3,深棕色,密被细点。
一年生草本,具须根。秆丛生,高5-25厘米,锐三棱状,基部叶较多。叶短于或几等长于秆,宽1.5-3毫米,折合或平展,叶鞘短,紫褐色;叶状苞片3-5,长于花序。长侧枝聚伞花序简单,辐射枝(1)2-7,长达5厘米;穗状花序近头状,小穗3-10,花序轴很短。小穗密排列,斜展,窄披针形,长1-2.5厘米,宽约4毫米,稍扁,具8-40朵花;鳞片密覆瓦状排列,卵形,具稍长短尖,长约3毫米,近革质,背面龙骨状突起,绿色,两侧苍白或麦杆黄色,有时有锈色斑纹,脉9-13;雄蕊3,花药线形;花柱长,柱头3,较短。小坚果倒卵形,三棱状,三面稍凹,长为鳞片的1/3,深棕色,密被细点。花果期7-12月。
2、产地分布
分布: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区,印度、越南、日本
产地:辽宁、河北、山东、河南、甘肃南部、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香港、海南、广西、贵州、四川及云南
生境:山坡路旁、林下、灌木丛中、田边、海边、湖边等潮湿地
海拔:50-1600米
3、分类文献
CyperuscompressusLinn.Sp.Pl.ed.1(1753)46eted.2(1762)68;NeesinHook.etArn.Bot.Beech.Voy.(1836)221;C.B.ClarkeinJourn.Linn.Soc.Bot.XX(1883)284,XXI(1884)97,XXXVI(1903)210etinBull.Acad.Int.Geogr.Bot.XVI(1906)59;CouitoisinBelval,Fl.Ngan-hoei(1906-22)144etinMem.Hist.Nat.Chinois,MuseeHeudeVI(1920)113;BrittoninBailey,GentesHerbarumI(1920)13;DunnetTutch.Fl.Kwangt.&Hongk.(1912)295;Merr.inLingn.Sci.Journ.V(1927)37etinJourn.Arn.Arb.XVIII(1937)61;LiuinBull.Pek.Soc.Nat.Hist.II(1927-28)71;Kukenth.inSinensiaIII(1932)80etinEngl.Pflanzenr.Heft101,IV,20(1935)156;Kitagawa,Lineam.Fl.Mansh.(1939)113;Ohwi,Cyper.Jap.II(1944)141;侯宽昭等,广州植物志(1956)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