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籽银背藤
攀援灌木,枝条近圆柱形,具棱角,节上稍增粗,幼枝密被贴生银色丝状短柔毛,老枝疏被短柔毛或近无毛,具纵向皱纹,褐色。叶坚纸质至近革质,椭圆形,卵圆形或宽卵圆形,长6-17厘米,宽3.5-12厘米,先端锐尖,基部圆形至截形或宽楔形,叶面无毛,背面极密被贴生银色丝状短柔毛,边缘全缘或微内卷,侧脉8-12对,与中脉在叶面微突起,在背面十分突起;叶柄长2.5-9.5厘米,密被贴生银色丝状短柔毛,侧面压扁,腹面具沟。花序腋生,伞房状,常有4花,总梗长2.5-10.5厘米,压扁,多少具棱角,密被贴生银色丝状短柔毛;苞片卵圆形,长2-3.3厘米,宽0.8厘米,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渐狭,两面密被贴生银色丝状短柔毛;花梗长4-13毫米,具棱,毛被同总梗;萼片宽卵形至椭圆形,近等大,长0.75-1.1厘米,宽0.5-0.9厘米,果时增大,长1.5厘米,宽1厘米,先端近锐尖,外面密被贴生银色丝状短柔毛,内面无毛,干时黑褐色;花冠在花开前壶状漏斗形,紫色或白色,长2.5-3.5厘米,口部宽约2.5厘米,冠檐浅裂,外面于瓣中带顶端具贴生银色丝状短柔毛,余部无毛,内面无毛;雄蕊及花柱内藏;花丝丝状,长约16毫米,在距花冠基部5毫米处着生,基部扩大而被具腺疏柔毛;花药长圆形,长约3.5毫米。花盘环状,高0.5-1.5毫米。子房无毛,花柱丝状,柱头头状,2浅裂。浆果肉质,红紫色,椭圆形,长1.5-1.7厘米,具1种子,种子大,椭圆形,长约1.2厘米,宽0.9厘米,种皮紫红色,具光泽,坚硬;子叶折迭。
中文学名:单籽银背藤
拉丁学名:ArgyreiamonospermaC.Y.Wu
别称:山牵牛
拼音:danziyinbeiteng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管花目
科:旋花科
属:银背藤属
1、别称
山牵牛
2、形态特征
攀援灌木,枝条近圆柱形,具棱角,节上稍增粗,幼枝密被贴生银色丝状短柔毛,老枝疏被短柔毛或近无毛,具纵向皱纹,褐色。叶坚纸质至近革质,椭圆形,卵圆形或宽卵圆形,长6-17厘米,宽3.5-12厘米,先端锐尖,基部圆形至截形或宽楔形,叶面无毛,背面极密被贴生银色丝状短柔毛,边缘全缘或微内卷,侧脉8-12对,与中脉在叶面微突起,在背面十分突起;叶柄长2.5-9.5厘米,密被贴生银色丝状短柔毛,侧面压扁,腹面具沟。花序腋生,伞房状,常有4花,总梗长2.5-10.5厘米,压扁,多少具棱角,密被贴生银色丝状短柔毛;苞片卵圆形,长2-3.3厘米,宽0.8厘米,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渐狭,两面密被贴生银色丝状短柔毛;花梗长4-13毫米,具棱,毛被同总梗;萼片宽卵形至椭圆形,近等大,长0.75-1.1厘米,宽0.5-0.9厘米,果时增大,长1.5厘米,宽1厘米,先端近锐尖,外面密被贴生银色丝状短柔毛,内面无毛,干时黑褐色;花冠在花开前壶状漏斗形,紫色或白色,长2.5-3.5厘米,口部宽约2.5厘米,冠檐浅裂,外面于瓣中带顶端具贴生银色丝状短柔毛,余部无毛,内面无毛;雄蕊及花柱内藏;花丝丝状,长约16毫米,在距花冠基部5毫米处着生,基部扩大而被具腺疏柔毛;花药长圆形,长约3.5毫米。花盘环状,高0.5-1.5毫米。子房无毛,花柱丝状,柱头头状,2浅裂。浆果肉质,红紫色,椭圆形,长1.5-1.7厘米,具1种子,种子大,椭圆形,长约1.2厘米,宽0.9厘米,种皮紫红色,具光泽,坚硬;子叶折迭。
3、产地分布
产地:产云南南部及东南部(屏边,勐海)
生境:沟谷林或疏林中
海拔:生于海拔1000-1500米
4、分类文献
ArgyreiamonospermaC.Y.Wu吴征镒、李锡文,云南热带亚热带植物区系研究报告1:127.图版37:1.1965.——A.sptendensauct.non(Roxb.)Sweet:DunninJourn.Linn.Soc.Bot.39:419.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