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水会渡

科普小知识 2023-11-21 18:02:45
...

《水会渡》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唐乾元二年(759年)冬天,杜甫离开同谷前赴成都。在这次行程中,杜甫写了十二首纪行诗。此诗为其中之一。诗中“迥眺积水外,始知众星乾”是神来之笔,很有“印象派”的手法。

1、作品原文

山行有常程,中夜尚未安。

微月没已久,崖倾路何难。

大江动我前,汹若溟渤宽。

篙师暗理楫,歌笑轻波澜。

霜浓木石滑,风急手足寒。

入舟已千忧,陟巘仍万盘。

迥眺积水外,始知众星乾。

远游令人瘦,衰疾惭加餐。

2、白话译文

走山路,每天都有一定的路程,半夜了还没有赶到休息的地方。月牙早已落山,悬崖边的路实在是难走。脚下的地在颤动,大江忽然横在我面前,汹涌澎湃像大海一样宽阔。船夫在黑暗里整理者船楫,说笑着,还唱着歌,根本不把波澜放在眼里。降霜了,草木山石是那样的湿滑,寒风阵阵,手脚冰凉。这样的时候,坐船过江已经让人忧愁,过了江,盘旋而上的山路更加艰险。上了山,回头看江水上面的天空,才发现满天的星星原来是干爽的。长途跋涉会让人瘦弱,应该努力加餐,我的身体这样瘦弱,真是叫人惭愧。

3、点评鉴赏

《唐诗品汇》:

刘云:穷而不涩(“迥眺”一作“回眺”二句下)。

《唐诗归》:

钟云:“动”字灵警(“大江”句下)。谭云:舟人性情。钟云:“轻”字暇,“暗”字整,然相生(“篙师”二句下)。钟云:险,想却,真(“迥眺”二句下)!

《批点唐诗正声》:

全诗中“没”、“倾”、“动”、“汹”、“暗”、“轻”俱活眼。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明辅曰:少陵入蜀纪行,雄奇崛壮,盖其辛苦中得之益工耳。

《杜臆》:

“大江动我前,汹若溟渤宽”,妙在“动”字,夜景实历始知。插入“篙师”,便觉斐然,而夜渡之人,得此稍自宽怀。

《杜诗详注》:

曹孟德《碣石观海》诗:“星汉粲烂,若出其里。”此俯视水中之星。杜诗“回眺积水外,始知众星干。”此仰观水外之星。

《茧斋诗谈》:

“回眺积水外,始知众星干”。黑夜渡江,魂魄为水所移,心疑上下皆波澜,抵岸回望,始知星干。神理俱妙,他人那知此诀。

《剑溪说诗》:

杜五言彻首尾一韵,韵皆平正。惟“迥眺积水外,始知众星干”,“干”字险,余皆浑浑无奇。

《唐诗别裁》:

眺水外之星,下“干”字险(“始知”句下)。

《读杜心解》:

前篇(按指《白沙渡》)写薄暮,此篇写向晓。前写江行之趣,此写江势之险。前用正笔写,此多旁笔写。如“篙师”二句,从反面显出风势;“迥出”二句,从过后剔出水势是也。

《杜诗镜铨》:

张上若云:四句写黑夜险景甚真(“微月”四句下)。此又从渡水说到登岸(“霜浓”—句下)。

4、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杜审言之孙。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生活状况有较深的认识。及安禄山军临长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凤翔,竭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不久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旋弃官居秦州,未几,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举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古代诗歌艺术的又一高峰,对后世影响巨大。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上一篇: 永不哭泣的狼人

下一篇: 李寿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