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百丈漈镇

科普小知识 2023-11-21 18:50:27
...

百丈漈镇位于文成县城西十八公里处。省级著名风景旅游胜地——百丈漈风景旅游区即座落于本镇境内。百丈漈镇是1992年新建镇,基础设施薄弱,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从贫困镇发展到2000年人均收入2024元。全镇总面积为44.5平方公里,下辖三个片区(即篁庄片、石庄片、黄岭片),18个行政村,人口1.17人。现有淡水养殖基地8400亩,红柿基地1000亩,猕猴桃基地200亩,明珠肉鸽场一个,獭兔养殖场一个。

中文名称:百丈漈镇

行政代码:330328101

身份证前6位:330328

长途区号:0577

邮政编码:325309

隶属政区:文成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浙C

辖区面积:44.5km2

人口数量:约1.17万人

人口密度:263人/km2

1、地方简介


百丈漈镇

百丈漈镇是一个山清水秀、环境优美、自然风光得天独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旅游镇。全镇总面积44.5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69588亩,耕地面积4539亩,辖13个行政村96个自然村,总人口1.17万。

百丈漈镇由石庄、篁庄、黄岭三乡与1992年5月合并建置。明清时,石庄、篁庄属青田柔远乡,称八内都与九都。宣统元年,石庄乡属鳌里乡,篁庄乡分属南田与鳌里乡。黄岭乡于清时属瑞安县嘉屿乡五十一都。后来,隶属多变。百丈漈镇府所在地海拔650米,距县城19公里,省道瑞安线穿镇而过,是县城到南田、西坑两镇的必经之地。

百丈漈镇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5。C左右。境内拥有丰富的农业林业、渔业、水电、紫沙土、山珍、旅游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百丈漈省级风景名胜区,有“中国第一高瀑”的百丈飞瀑、“华东第一大峡谷”之称的峡谷景廊、与西湖相媲美的天顶湖。这里夏天无酷暑、冬无严寒,是一处旅游、避暑、疗养的胜地。

2、历史沿革

1958年分属黄岭、石西、篁庄3个管理区。1961年,黄岭管理区改为黄岭公社,石西、篁庄2个管理区合并为百丈漈公社(1982年更名为石庄公社)。1984年改黄岭乡、石庄乡,1986年析石庄、二源2乡部分村置篁庄乡,1992年撤石庄、篁庄、黄岭3乡置百丈漈镇。1997年,面积42.5平方千米,人口1.1万,辖篁庄、长 、西里、西段、镇头、底大会、外大会、上石庄、下石庄、洞坟、外垟、长垄、呈田、新亭、碎垄、垅山、珠岭、莲塘18个行政村。

【下设三个片区:即篁庄片、石庄片、黄岭片】2002年底总人口11611人。2003年,原18个行政村调整为13个行政村:新亭村由原新亭、呈田等2个村组成;长塘村由原莲塘、长降等2个村组成;富洋村由原碎垄、垄山、珠岭等3个村组成;同垟村由原洞坟、外垟等2个村组成;篁庄、西里、西段、镇头、底大会、外大会、下石庄、上石庄、长垄民族村等9个村暂时保持不变;年末总人口11441人。2008年末,面积42.50平方千米,人口1.2万人,辖新亭、长塘、富垟、同洋、长垄民族、篁庄、西里、西段、镇头、底大会、外大会、下石庄、上石庄13个行政村。2011年,撤销二源乡建制,其行政区域和原富岙乡土盖后村并入百丈漈镇;调整后,百丈漈镇辖31个行政村。

原二源乡

位于文成县北部,距县城12千米。东邻玉壶镇,南接百丈漈镇,西倚南田镇,北靠十源乡。面积45平方千米,人口1.19万人(2008年末)。辖二源、谈阳、榅树根、四格、朱山、庄后、岭头、陈村、坑底、陈钟、钟垟、东坑、湖底、驮田、廷坑下、山头、呈岭17个行政村。乡*驻二源村初阳路3号。十源公路、文南公路穿境。谈阳村有巡检司遗址。【沿革】1958年分属二源、东山、朱阳管理区。1961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撤东山、朱阳2乡拼入二源乡。1997年,面积45平方千米,人口1.2万,辖有宫前、山头、湖底、驮田、初阳、四格、岩背、上塘、廷坑下、树根、半山、谈阳、垟塆底、朱山、岭头、龙下垄、庄后、陈村、坑底、陈钟、钟垟、东坑、程岭23个行政村,乡*驻初阳村。2003年,原23个行政村调整为17个行政村:二源村由原宫前、初阳、上圹、岩背等4个村组成;淡阳村由原淡阳、垟塆底、龙下垄等3个村组成;榅树根村由原榅树根、半山等2个村组成;四格、朱山、庄后、岭头、陈村、坑底、陈钟民族村、钟垟、东坑、湖底、驮田、廷坑下、山头等14个村暂时保持不变。2003年年底,全乡辖17个行政村,人口1.2万人。2011年撤乡并入百丈漈镇。

3、行政区划

百丈漈镇区划

330328101200220篁庄村

330328101202220西里村

330328101203220西段村

330328101204220镇头村

330328101205220底大会村

330328101206220外大会村

330328101207220上石庄村

330328101208121下石庄村

330328101211220长垄村

330328101213220新亭村

330328101218220长塘村

330328101219220同垟村

330328101220220富洋村

330328101221220山头村

330328101222220湖底村

330328101223220驮田村

330328101224220四格村

330328101225220延坑下村

330328101226220朱山村

330328101227220岭头村

330328101228220庄后村

330328101229220陈村

330328101230220坑底村

330328101231220东坑村

330328101232220呈岭村

330328101233220钟垟村

330328101234220陈钟村

330328101235121二源村

330328101236220谈阳村

330328101237220榅树根村

330328101238220盖后村

4、地方人口

百丈漈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7919

男4331

女3588

家庭户户数2525

家庭户总人口(总)7751

家庭户男4211

家庭户女3540

0-14岁(总)1646

0-14岁男886

0-14岁女760

15-64岁(总)5217

15-64岁男2830

15-64岁女2387

65岁及以上(总)1056

65岁及以上男615

65岁及以上女441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7469

5、经济概括

百丈漈是全县唯一具备农业、工业、旅游业三大平台的乡镇。2011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75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4.9亿元,农业总产值8556万元,财政收入60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81元。粮食生产为县境重要产粮区之一。

6、农业发展


铜铃山

2011年末百丈漈镇耕地面积13628亩,其中水田9512亩,旱地4116亩;林地面积86051亩。1949年前,农民种植粮食品种单一,稻种仅“泰顺稻”,番薯是“六十日”,产量低,平均亩产只有100~150公斤。20世纪50年代始,推广优良品种“南特号”、“陆财号”,产量得以提高,平均亩产175公斤。1968年引进推广“珍珠矮”、“三九丰”、“珍汕”等矮脚高产稻种后,亩产达250~300公斤。70年代后,推广杂交水稻“汕优”、“威优”、“协优”等新品种,亩产达400~500公斤。2011年,全镇粮食总产量6956.2吨,其中稻谷产量4911.5吨,平均亩产568公斤。玉米产量34.7吨,豆类产量799.8吨,薯类1210.2吨。

2006年,扶持高山蔬菜发展,注重绿色品牌化,注册“天顶湖”牌鲜活农产品系列,建立鲜活农产品运输销售农民合作社,年销售近2000吨。2007年,二源先后建成省第二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温州市二线后备蔬菜基地和“兴绿”绿色蔬菜基地。2011年,蔬菜播种面积5696公顷,总产量8185.1吨。

主要有蜜梨、蜜桃、杨梅等。20世纪80年代后期引进优、特、早新品种,2004年雪梨栽培3017亩,总产量70万公斤,总产值400万元。2007年水果种植面积3017亩,总产量700多吨,以山头村、朱山村的蜜梨基地为主产地,并建成绿色香梨基地1个。2011年,果园面积8365亩,其中梨园3870亩,杨梅园3655亩,柿子园360亩,猕猴桃园200亩,其他果园176亩;水果总产量930.7吨,其中梨子800.7吨,杨梅71吨,其他79吨。1992~2006年共投入487.72万元,对全镇33座山塘水库进行除险加固,维修翻水站4座,建设“三面光”引水渠道9721米,建造标准农田3600亩和田间操作道6000米。2004年被评为全县水利工作先进单位。1994~2008年,共造田(园)895亩,恢复、整理良田377亩。

7、畜牧业发展

百丈漈镇旧时村民的饲养观是:“鸡鸭生蛋换油盐,猪羊卖钱好过年”。饲养种类、数量不多,规模不大。20世纪90年代后,养殖逐步向规模化、效益化转化,饲养种类增多,除猪、牛、羊、兔、鸡、鸭、鹅外,还开发鹌鹑、火鸡、鸽、贵妃鸡、珍珠鸡、蜜蜂、鱼的养殖,并引入优良品种。2001~2007年,陆续建成生猪养殖场,家禽养殖场,珍珠鸡、贵妃鸡基地,稻田养鱼基地等。2011年,年末存栏生猪584万头,牛102头,羊683万头;家禽36873万只,其中肉禽23254万只,蛋禽13619万只;年末存栏兔子23500万只;畜牧产品产量871.2吨,其中肉类765.4吨,鸡鸭鹅蛋105.8吨;鱼类产量96吨。全镇养殖收入达到600多万元。

镇境中药材主要种植浙贝、白术、大麻、元胡、太子参、玄参、厚朴等。1999年发展订单农业,镇药材基地与华毅公司签订30年购销合同;2000年投资16万元建立镇农贸市场,促进中药材农产品流通。2008年,种植业发展镇头、富垟、新亭等村中药材基地1100亩。

8、城镇发展

1949年前,百丈漈镇境交通闭塞,仅有一些零星小砖瓦窑、酒坊、油坊、打铁店、竹木、裁缝等手工业或小作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手工作坊和手工业者逐步减少。

新中国诞生后至改革开放初期,全镇有制茶厂、玻璃纤维厂、砖瓦厂和碾米厂等,工艺技术落后,生产水平低下。

20世纪80年代后,股份合作制从自发的私人合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企业门类以冶金、铸造为主导,带动竹木加工、水泥板预制、石料加工、砖瓦烧制等各业发展。单二源玻璃纤维厂(抽丝厂)就有6家,电炉冶金厂5家,花岗岩加工厂3家,还有水泥预制厂、陶瓷厂等。1996年被评为县先进工业镇。1998年以后,逐步扩大来料加工业规模,引进以线衫加工、鞋帮加工、服装加工、电烙铁初成品加工、手工艺品加工等为主的多种来料加工小型企业。是年镇重点企业万喜精密铸造厂完成技改项目,次年产值达到1218万元,销售1086万元。2004年,有迦密山重型锻造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来实地考察,洽谈投资项目,至年底已建成年产12000吨重型锻造车间1个,基础投资2500万元,是年被评为县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

2005年,成立“百丈漈工业基地开发有限公司”,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共规划开发工业用地3500余亩,至2011年,已开发利用1100亩,共引进30家(阀门锻造5家,汽配16家,其他9家),全镇工业产值4.9亿元,占当年工农业总产值85.2%。其中,2006年首期开发外大会工业园区110亩土地,共引进5家企业;2008年二期开发驮坦工业园区480亩土地,共引进14家企业;2010年开发外垟工业小区,规划总面积2300亩,至2011年,已开发利用500余亩,引进11家企业。

9、社会保障

1992年建镇始至2006年底,百丈漈镇共发放复退、伤残军人、烈属生活补助费31.8万元,军属优待金40多万元;社会救济、救灾支出123万元。2011年,向特殊困难户发放救济棉被142床,春节慰问金12900元。

2004年投入6万多元将原石庄乡行政办公楼改造成敬老院,对全镇五保对象22人集*养。是年被县人民*评为“五保”集*养先进单位。

建镇始至2006年底,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5万元。2008年底,完善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全镇列入低保救助589户739人。2011年,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829人。

2011年,有23061名农民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91.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4396人。农房救助对象100户,共发放农户救助款58.3万元,参加政策性住房保险6225户,参保率100%。

10、附近景点


百丈漈风景名胜区

百丈漈风景名胜区

百丈漈风景名胜区位于文成县境内,距文成县城4公里,距温州市区115公里,面积170平方公里,海拔800余米,地势自西向东,为洞宫山脉延伸段。是一处集湖光山色之大成,融自然人文景观为一体,具有瀑雄、峰奇、湖秀、潭丽等特点的高品位旅游、避暑的休养胜地。周围20余公里,是一个高山平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北宋《太平寰宇记》称:“天下七十二福地,南田居其一,万山深处忽辟平畴,高旷绝尘,风景如画,桃源世外无多让焉。”

百丈漈是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境内的瀑布群,处洞宫山脉,周围是海拔800米的高山平原,为明朝开国元勋刘基的故里。

百丈漈是阶梯形瀑布,分为三漈,自古有“头漈百丈高,二漈百丈深,三漈百丈宽”的说法。

铜铃山

铜铃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位于浙江省文成县,位于岩门大峡谷上游的叶胜林场境内,长约5公里,面积2755公顷。境内拥有上万亩的原始次生林,为浙南保存最好的原始阔叶林。其中以铜铃山峡中经万年激流旋冲而成的壶穴奇观最为著名,峡内瀑连瀑,潭叠潭,湍流雷轰,震心慑憾,峡谷摩幻,称为“华夏一绝”。

铜铃山森林公园位于百丈祭风景名胜区西部,分别由铜铃山峡、小瑶池、铜玲寨三大景区组成。

境内山峦叠翠、峡谷幽深、溪瀑潺潺、修竹茂林、奇花异草,野生动物群多。尤以“壶穴”景观名闻天下,国内罕见,堪称“绝景”。森林覆盖率达95%,空气清新,富含负离子及多种植物杀菌素、萜烯芳植物,十分有益于人身健康,达到建脑又健身的功效。

铜铃山森林公园是一处旅游观光、探险猎奇、休闲避暑、“森林浴”的理想胜地,她正展开迷人的胸怀,欢迎各界人士的到来。

刘基墓

史称诚意伯墓,位于浙江文成县南田区西湖乡西陵村夏山。《明史·刘基传》载:"明洪武八年(1375)三月,明太祖制文遣使护归故里。抵家疾笃,四月十六日薨。六月,由其子刘琏、刘璟葬于夏山之原"。墓为简朴之土茔,用鹅卵石依山筑为扶椅式,墓前立有民国时期竖的石碑1方,上刻"明敕开国太师刘文成公墓"。1985年3月,墓四周筑成斗形围墙,随植松柏。1980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12月12日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基,汉族,名伯温,晚号犁眉公。明朝开国功臣。生于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六月十五日,卒于明洪武八年(1375),终年64岁,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南田镇武阳村人(旧属处州府青田县),明代政治家、诗文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11、地方特产

文成粉丝

文成粉丝,得益于文成的独特环境和天然气候,出产的番薯块根肥大,淀粉含量丰富。通过当地传统工艺制作而成的番薯粉丝,便具有耐煮、耐炒、不糊不断的独特品质。“文成粉丝”通过浙南薯业产销合作社这个平台,既拓宽了销售渠道,又提高了市场知明度,使文成山区的农家货成为现代城市餐桌上的佳肴。

文成特产蕃薯粉丝采用千岛湖深山淀粉精制而成,无农药、化肥污染,不含色素,保持天然本色,具有晶莹纯净、营养丰富、经久耐煮、不浑汤、不断条、柔软可口的特点。属低粮、低热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文成番薯粉丝始于清代,距今百余年,因制作方式独特,别具风味,久负盛名。

文成特产蕃薯粉丝采用番薯经洗净水磨,去薯渣和杂质,取其淀粉调水,一层一层炊透,至冷却转硬后,采用独特传统生产工艺精制而成的番薯粉丝,具有色泽晶莹、口感韧滑、耐煮、耐炒、味美质佳、营养丰富等特点。其经营方式,采用专卖和代理相结合,内销和出口相结合。不但在温州、杭州、上海、广州等国内大中城市销势非常看好,而且通过全县10万华侨,使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成粉丝”,也在欧盟、东南亚以及非洲等国外52个国家走俏,享誉海外。


文成粉丝

文成杨梅

文成杨梅是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的特产。文成杨梅素以个头硕大、入口舒爽闻名,不仅取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还跻身“浙江省精品杨梅”行列。

自1995年文成县委、县*提出“兴山富民”,建设“山水乐园”战略目标以来,文成县大力发展水果产业,浙江省财政也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有力地促进了文成县水果生产的发展,特别是杨梅生产面积、产量逐年快速增长。2000年,文成县杨梅面积达1312hm2,其中投产面积661.5hm2,总产量2661.7t,面积和产量分别是1994年的2.17倍和2.76倍。栽培品种以名优品种荸荠种和东魁杨梅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56.6%和35.7%。到2008年,文成县杨梅种植面积达2513.3hm2,其中投产面积1466.7hm2,年产量约5490t,产值3400万元,已初具产业规模。已形成以珊溪、仰山、上林、大峃、樟台为主的飞云江沿岸杨梅种植产业带,以黄坦、金炉、周壤、里阳为主的中山杨梅产业带。尤其是在珊溪南林及仰山的2个“千亩优质杨梅示范基地”,品种还是以荸荠种杨梅和东魁杨梅为主。文成县杨梅生产、加工已初步形成,由温州帝师杨梅酿酒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上林、仰山、珊溪等三大杨梅基地,引导文成县果农按市场需求种植鲜食、加工绿色无污染产品的产业格局。

文成索面 

文成索面为订婚走亲不可缺之礼品。以花园、马村垟、珊溪等地产品最有名。制法是将面粉加适量食盐(春冬含3-5%、夏秋为9-12%),做好面坯置面柜中“走透”后,拉成线晒燥,理成线绞状。索面讲究细匀为佳,吃时放开水锅中一煮,去掉咸汤,拌点佐料即可。索面富营养易消化,为群众喜爱食品。

上一篇: 张美娥

下一篇: 腋花孩儿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