崧厦镇
崧厦,地处宁绍平原北部,位于杭州湾南岸,是虞北地区的中心城镇,素有“只乱天下,不乱崧厦”之美称。全镇面积84.8平方公里,辖97个行政村和3个社区,人口11万,是上虞市人口第一大镇。1998年2月,崧厦被列入浙江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2001年又被列入浙江省中心镇,2002年10月被中国轻工联合会命名为“中国伞城”,2003年被上虞市委、市*列为上虞城市“副中心”,2004年,崧厦列绍兴市工业经济综合实力二十五强第22位,列浙江省百强镇第59位,同时跻身全国千强镇之列,位列第258位,位居上虞市首位。
中文名称:崧厦镇
行政代码:330682113
身份证前6位:330682
长途区号:0575
邮政编码:312000
隶属政区:上虞区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浙D
辖区面积:84.8km2
人口数量:约11万人
人口密度:1297人/km2
1、地方简介
崧厦镇
崧厦镇位于上虞区北部,总面积84.8平方公里,人口11万,杭甬高速公路穿镇而过,是浙江省中心镇、百强乡镇。全镇现有各类工业企业2000余家,其中制伞企业1134家,年产各类伞4亿把,市场占有率达到25%,2002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伞城”。为加大伞件块状经济发展,崧厦镇成立了伞业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5000亩,已开发建设2500亩。
古老的崧厦,有着深厚的历史印记,与历史的源远流长相映照的是,崧厦历朝以来人才济济,名人辈出。崧厦既得越地文化之熏染,又有崧厦人独特禀赋,两者悄然合一,自是代有人出。宋时俞氏三相;明时有俞廷玉与子通海、通源、通渊,皆为明之大将,建奇功、封都侯,又俞大猷为明抗倭名将;清时工商业家连仲愚兴水利、济乡邻,夏同善进士出身,升任尚书,号称“青天”;现代有教育家夏丏尊,地理学家屠思聪,革命志士严红珠、章辅;当代则有儿童文学作家金近,原中国奥委会主席何振梁。
2、历史沿革
1950年建立崧厦镇,1961年成立崧厦镇公社,1981年恢复崧厦镇,1992年原华镇乡、新建乡、联丰乡并入。1996年,面积46.8平方千米,人口8万人,辖陆一、陆二、陆三、章家街、临江、联兴、章家、裴家、三棚桥、蒲家、友爱、红旗、新华、群力、西华、共建、外五甲、巨兴、内五甲、华泽、丁家埠、朱家、伟民、严巷头、唐嘉桥、东华、韩家、潘家、先锋、镇中、喻光、何家、大江、西洋湖、湖光、万丰、东湖、上湖、曹江、张湖、老楼屋、下湖、金冯刘、杭家、郭家、寺前、勤联、联塘、联海、星旗、长丰、东进、常青、长征、海丰、海胜、海涂、朝阳58个行政村和8个居民委员会。2001年,原沥东镇的后凌湖等37村并入崧厦镇,崧厦镇辖97村、9居,镇*驻崧镇南路(原址)。
1999年末辖69个村(居)委会,人口7600人,面积47平方千米。2000年末辖69个村(居)委会,人口73545人,面积46.75平方千米。2001年(末)辖69个村(居)委会,人口76000人,面积47平方千米。2002年末辖97个村(居)委会,人口107662人,面积84.8平方千米。2003年末辖97个村(居)委会,人口108881人。2005年末面积80平方千米,人口10.84万人。
凤鸣山
2006年4月18日,《上虞市*关于调整崧厦镇行政村规模的批复》(虞政发12号)同意崧厦镇的行政村由97个调整为38个:撤销章家街村、联兴村、章家村、临江村,合并设立章家村,村委会驻原临江村内;撤销裕丰村、西家村、新塘村、赵村村、东家村,合并设立吕家埠村,村委会驻原西家村内;撤销星旗村、长丰村、东进村、常青村、长征村、海丰村、朝阳村、海涂村、海胜村,合并设立雀嘴村,村委会驻原新建乡*内;撤销蔡东村、蔡兴村、美满村、渔业村,合并设立蔡林村,村委会驻原蔡东村内;撤销下湖村、老楼屋村、金冯刘村,合并设立新下湖村,村委会驻原下湖村;撤销伟民村、唐嘉桥村、严巷头村、朱家村,合并设立严巷头村,村委会驻原伟明村内;撤销西华村、群力村、新华村、共建村,合并设立西华村,村委会驻原西华村内;撤销陆一村、陆二村、陆三村,合并设立陆家村,村委会驻原陆三村内;撤销何家村、西洋湖村、大江村,合并设立共何村,村委会驻原何家村内;撤销汤家埠村、五龙庙村、前庄村,合并设立前庄村,村委会驻原汤家埠村内;撤销三朋桥村、东华村、裴家村,合并设立时华村,村委会驻原三朋桥村内;撤销丁家埠村、华泽村,合并设立丁泽村,村委会驻原丁泽小学内。撤销韩家村、潘家村,合并设立潘韩村,村委会驻原韩家村内;撤销张湖村、曹江村,合并设立联胜村,村委会驻原张湖村内;撤销上湖村、东湖村,合并设立东上湖村,村委会驻原东湖村内;撤销蒲家村、友爱村、红旗村,合并设立三华村,村委会驻原友爱村内;撤销浙海村、勤俭村、沈家村,合并设立双埠村,村委会驻原浙海村内;撤销达浦村、钟家村,合并设立金中村,村委会驻原钟家村内;撤销庙下村、川下村,合并设立庙川村,村委会驻原庙下村内;撤销喻光村、镇中村、先锋村,合并设立新光村,村委会驻原喻光村内;撤销郭家村、杭家村,合并设立杭郭村,村委会驻原杭家村内;撤销官杨村、宅阳村、大坞村,合并设立舜源村,村委会驻原官杨村内;撤销涂谢村、滁庄村,合并设立任谢村,村委会驻原涂谢村内;撤销后凌湖村、东联村,合并设立东凌湖村,村委会驻原后凌湖村内;撤销祝马村、后桑村、温泾村,合并设立祝温村,村委会驻原祝马村内;撤销黎兴村、章家沥村,合并设立章黎村,村委会驻原章家沥村内;撤销万丰村、湖光村,合并设立万湖村,村委会驻原万丰村内;撤销黄家堰村、三兴村,合并设立黄家堰村,村委会驻原三兴村内;撤销前朱村、下洋村,合并设立港联村,村委会驻原前朱村内;撤销前凌湖村、杨家桥村,合并设立杨凌湖村,村委会驻原前凌湖村内;撤销内五甲村、曙兴村,合并设立内五甲村,村委会驻原曙兴村内;外五甲村、联海村、联塘村、勤联村、寺前村、福海村、三友村等7个行政村暂不作调整,维持原状。
原【沥东镇】原上虞市辖镇。位于市境北部边缘,南临曹娥江,北濒杭州湾。1950年为城东、渎江、二渡3乡,1956年合并为沥东乡,1958年属沥海公社,1961年析建沥东公社,1981年更名立东公社,同年复名沥东公社,1984年改乡,1989年撤乡建镇,1992年三联乡、四埠乡并入沥东镇。1996年,面积35平方千米,人口5.2万人,辖 头、燎原、蒋家、邵家、许家、潭头、后郭渎、前郭渎、塘湾、贺孙、谭村、庄里、郑家埭、朱邵、涂谢、滁庄、福海、祝马、温泾、浙海、后桑、钟家、沈家、达浦、勤俭、黎兴、章家沥、五龙庙、前庄、汤家埠、美满、蔡东、蔡兴、后凌湖、渔业、杨家桥、东联、三友、洞桥头、下洋、前朱、黄家堰、三兴、前凌湖、赵村、西家、东家、裕丰、新塘49个行政村。1999年末辖52个村(居)委会,人口53005人,面积35平方千米。2000年末辖51个村(居)委会,人口53406人,面积35平方千米。2001年(末)辖52个村(居)委会,人口53005人,面积35平方千米。2001年,撤销沥东镇,将后凌湖等37村并入崧厦镇,邵家等14村并入沥海镇。
3、行政区划
崧厦镇区划
330682113001111祝家街社区
330682113005111顾家弄社区
330682113007111跃进社区
330682113221220章家村
330682113230112西华村
330682113232220内五甲村
330682113233220外五甲村
330682113234220联海村
330682113235220联塘村
330682113236220勤联村
330682113237220寺前村
330682113263220福海村
330682113274220前庄村
330682113284220三友村
330682113287220黄家堰村
330682113297220陆家村
330682113298112时华村
330682113299111三华村
330682113300220丁泽村
330682113301112严巷头村
330682113302112潘韩村
330682113303112新光村
330682113304112共何村
330682113305220万湖村
330682113306220东上湖村
330682113307220联胜村
330682113308220新下湖村
330682113309220庙川村
330682113310220杭郭村
330682113311220雀嘴村
330682113312220双埠村
330682113313220任谢村
330682113314220祝温村
330682113315220金中村
330682113316220章黎村
330682113317220舜源村
330682113318112东凌湖村
330682113319220蔡林村
330682113320220杨凌湖村
330682113321220港联村
330682113322220吕家埠村
4、地方人口
崧厦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65770
男30992
女34778
家庭户户数21812
家庭户总人口(总)65297
家庭户男30737
家庭户女34560
0-14岁(总)13812
0-14岁男7072
0-14岁女6740
15-64岁(总)44605
15-64岁男20668
15-64岁女23937
65岁及以上(总)7353
65岁及以上男3252
65岁及以上女4101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62488
5、地理位置
崧厦,地处宁绍平原北部,位于杭州湾南岸,是虞北地区的中心城镇,素有“只乱天下,不乱崧厦”之美称。全镇面积84.8平方公里,辖97个行政村和3个社区,人口11万,是上虞市人口第一大镇。1998年2月,崧厦被列入浙江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2001年又被列入浙江省中心镇,2002年10月被中国轻工联合会命名为“中国伞城”,2003年被上虞市委、市*列为上虞城市“副中心”,2004年,崧厦列绍兴市工业经济综合实力二十五强第22位,列浙江省百强镇第59位,同时跻身全国千强镇之列,位列第258位,位居上虞区首位。
6、道路交通
崧厦,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是虞北地区23万人口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崧厦东接沪杭甬高速公路,329国道又沿镇南而过,杭甬运河贯通东西,萧甬铁路、104国道、上三高速近在咫尺,行车至宁波北仑港和杭州萧山机场仅50分钟车程。正在规划建设中的绍兴跨海大桥南北大通道纵贯全境,不久,经杭甬高速、上三高速至国际大都市上海的车流将在崧厦的土地上穿梭不息。
7、经济概括
2010年,崧厦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6.2亿元,增长16.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5亿元,增长15.8%;国地税收入2.44亿元,增长25%;工业总产值137.9亿元,增长25.6%,其中92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88亿元,增长39.7%;自营出口2.42亿美元,增长58.5%;农业总产值4.28亿元,增长4.9%;农民人均纯收入15948元,增长13.5%。
8、特色产业
崧厦镇是全国知名的伞业特色区域,伞业是该镇的支柱产业。2005年该镇有制伞企业1136家,有从业人员2.2万人,年产各类成品伞3.8亿把,实现伞业产值50.65亿元,销售47.90亿元,利税4.38亿元,伞业产值占全镇工业产值的64%。崧厦伞业已基本形成了拉丝、制管、喷塑、零配件生产、伞骨架组装、成品伞制作等一整套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同时还形成了各具特色的30个伞业专业生产村。崧厦伞业有省级名牌4只,省级著名商标3只,绍兴名牌2只,绍兴著名商标1只。2005年11月28日开业的中国伞城.商业广场是国内唯一以伞为主题的多功能现代商务基地,是集信息、物流、购物、休闲、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市场模式,总占地170亩,规划建筑面积150000平方米,建有商铺500余间,它开业与发展将使崧厦真正成为全国伞品研发、品牌集聚、销售汇集的中心。2003年10月和2004年11月,在本镇成功举办了首届和第二届中国伞节,2005年11月28日,中国伞城、商业广场开业庆典活动圆满举行,这些节会的成功举办,提高了“中国伞城”的区域知名度及崧厦伞业的知名度,极大推进了伞业经济的发展。
继2012年被命名为浙江省出口基地后,今年7月上虞伞业集群又被命名为浙江省第三批省级现代产业示范基地。而今后5年,我市将以区域品牌、公共平台、龙头企业和协作体系建设为抓手,打造百亿级“世界伞城”,加速伞业转型成为现代化产业集群。
作为国内制伞行业起步较早的区域,我市经过多年努力,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伞业产业链,并逐渐向休闲、旅游、户外用品等方面拓展延伸,成为全国伞具生产中心、零配件供应基地和出口基地。“以一个省级现代产业示范基地为标准,今后5年,我市将大力推进伞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市经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按照规划,今后5年,我市将以提升产业层次为根本、扩大市场占有率为目标、提高国际竞争力为导向、完善保障体系为重点,积极向高附加值、内涵文化创意、休闲运动的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发展,着力打造集高端制造、文化、设计于一体的“中国伞业总部经济”和“世界伞城”。力争到2018年,上虞伞业产业集群总产值达到150亿元以上,培育产值超5亿元企业6家、超10亿元企业2家。
9、附近景点
古纤道
凤鸣山风景区(又称仙姑洞),全山方圆约5平方公里,南依多峰耸立、状如楼群的百楼山,为四明山北麓之余脉,东邻余姚市四明湖风景区,西接“梁祝”故事中的祝英台故里祝家庄。离山麓1公里的还珠村是东汉著名廉史孟尝的故乡;出镇西南4.5公里的东溪村是春秋时期越国谋臣范蠡“出三江入五湖”的隐居地,建有陶朱庙。景区多缓坡宽谷,山体层峦叠嶂,巨石嶙峋,山泉飞溅,林木茂密,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凤鸣山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是道教文化“第九小洞天”所在地,被誉为“洞天福地”,自古为一游览胜地,及今已形成“凤鸣十景”。
其中悬石飞瀑、千年古藤(又名过山龙)堪称奇观,是省级曹娥江风景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五十年代我国第一部彩色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即在此摄取外景。
曹娥庙
位于上虞百官镇西岸的孝女庙村,被誉为“江南第一庙”。
曹娥,时人称为“孝女”,为颂扬其投江寻父而修建此庙,始建于东汉元嘉元年(公元151年),宋代元佑八年(公元1093年)扩建。后几度毁坏,几经重建。目前的曹娥庙是1925年修建的。庙内主要建筑有山门、正殿、后殿、曹娥墓、饮酒亭、土谷祠、沈公祠、东岳殿、阎王殿、戏台等,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其规模之宏大、壮丽辉煌,且以众多的雕刻和名人书赠的匾额而闻名于世。
古纤道
为方便行舟而筑,又称纤塘,在浙东运河萧山、绍兴、上虞之间河岸上。为唐代浙东观察使孟简在河岸筑起的一条土堤塘,明初山阴知县李良改用条石筑塘,以图永固。
古纤道中心在绍兴柯桥一带,有临水依岸和破水而筑两种,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记不记得鲁迅先生所写的《社戏》,那一大群顽童穿梭于观众中的热闹场面,以及古纤道上停满的乌蓬船,船夫坐在船头观看社戏的水乡风情。如果赶的巧,在柯桥一带的古纤道上,你依然可以看到精彩的社戏表演,看到纤道中停满的乌蓬船。即便没赶上社戏,雇一艘乌蓬船,穿梭于狭窄的纤道之中,品味一下绍兴这座文化古城所特有的风味,也将别有一番乐趣。
10、地方特产
二都杨梅
杨梅原产我国,广布于长江以南各地。我市各县均产杨梅,栽培历史悠久。其中上虞县横塘乡杨家溪至陈家一带出产的杨梅,果大、色艳、质优、味美,独具一格。这一带古时行政区划属二都,故称二都杨梅。据清朝光绪25年,《上虞县志》校续述“嘉泰志及万历志盛称山、会、余、萧而不及虞邑,今吾邑所产者盛于他邑”、“产不一处,出县北杨家溪尤佳”。可见早在南宋时期,二都杨梅就很有名气了。清代时作过慈僖的贡品。1932年浙江省农业改良场,曾对浙东杨梅作过一次较详细的调查,认为二都杨梅果大、核小、可食率高,水分多,甜酸适度,为杨梅中之精品。同年浙江省出版的《建设月刊》第十二期上汪呈因曾撰文:上虞杨梅五圣乡(即今日横塘乡)为最好,其次为岙口、黄白坞等地,当时五圣乡杨梅产量已达65万斤,远销上海、杭州等地。
越瓷
我国是世界上首创瓷器的国家,而越瓷的故乡上虞市,则被认为是我国青瓷的著名发源地。越瓷是我国陶瓷艺术园地中的一枝奇葩。早在商朝中期,古越人民就率先彩叠压的“龙瓷”,烧制印纹硬陶,釉色绿中泛黄,具有一定的光泽度,这就是历史上的原始青瓷,至东汉,制瓷技艺日趋成熟,至今在曹娥江两岸遗留下来的汉代古窑址就有40多处。从这些古窑中发掘的瓷片,经过化验表明,烧成温度达1300℃,釉色呈淡青色,光亮明快,瓷胎质地坚实细致,说明越瓷从色泽到质地,早在17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已具有相当水平了。到了唐代中后期,由于创制了将坯盛于匣钵之中与火分离的操作法,使瓷器烧制技术达到了纯熟的程度。当时的越瓷器型端庄,器壁减薄,色泽青绿、晶莹,质量位居全国瓷器之冠,蜚声海内外,产品广传到日本、朝鲜、巴基斯坦、伊朗等国。如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博物馆中,都收藏有越瓷的珍品。
越瓷
上虞黄瓜是黄瓜中的一个短瓜类型品种,是经本地劳动人民选优汰劣培育出来的地方良种,具有质优味佳、产量较高,外貌美观的特点,适合当地消费者的口味和食用习惯。上虞黄瓜主产地是曹娥江两岸的江滩冲积地带。素负盛名的产地有梁湖乡的大库、古里巷村,该地除栽培黄瓜外,还有育黄瓜秧苗供农家房前屋后零星种植的传统习惯。此外中塘乡的梁巷、大厂村,娥江乡的后村、后郭村均出产上虞黄瓜。1987年种植面积300亩,产量500吨。所产黄瓜主销于本市和余姚、宁波等地。上虞黄瓜属葫芦科。为1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卷须不分歧。叶五角状心脏形,浓绿或黄绿色。一般雌雄同株异花,属短黄瓜类。早熟,春季栽培。果面果瘤稀少,有刺毛,瓜圆柱状,长20厘米左右,直径4一5厘米,单瓜重150克左右。果皮黄白色,肉色青白。成熟老瓜果皮金黄色。商品瓜采摘已发育长大的嫩瓜。品质佳,脆嫩爽口,皮薄肉厚,水份多,种子少。一般亩产2000至3000公斤。
虞黄瓜以生食为主,有清口解渴、利湿利尿、解毒作用。黄瓜上市正值瓜果淡季,而且本地人民向有在端午节必食黄瓜的风俗习惯。很受消费者欢迎。黄瓜除生食外,可作菜肴腌渍、凉拌,甜、咸均宜,并可炒食或作汤料,可食率为96%。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