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万江街道

科普小知识 2023-11-21 20:16:27
...

万江区位为东莞市中部,处于珠三角东线经济的中段,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面积50.5平方公里,下辖2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共133个居民小组,人口数量约22万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口6.6万人,外来暂住人口10.3万人,万江籍的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共5万多人。

中文名:万江街道

行政代码:441900005

身份证前6位:441900

长途区号:0769

邮政编码:523000

隶属政区:东莞市

行政级别:街道

车牌号码:粤S

辖区面积:50.5km2

人口数量:约22万人

人口密度:3366人/km2

1、地方简介


万江街道

万江,因东江碧水流经这片沃土,形成河港纵横的支流而得名。这是一座古老的城镇,古往今来一直为交通要塞和商家云集之地!东江之滨的万江是东莞城市中心区的组成部分,位属中心城区的西大门。水运发达交通便捷,北距广州约50余公里,南距深圳80余公里。107国道、广州-深圳-珠海高速公路贯穿南北,市四环路、五环路、北环路围绕全区,万江区是连接粤港澳的重要交通枢纽。

2、行政区划

万江街道区划

441900005001111万江墟社区居民委员会

441900005002112万江社区居民委员会

441900005003111石美社区居民委员会

441900005004111莫屋社区居民委员会

441900005005111拔蛟窝社区居民委员会

441900005006111黄粘洲社区居民委员会

441900005007112蚬涌社区居民委员会

441900005008112谷涌社区居民委员会

441900005009112小享社区居民委员会

441900005010112?联社区居民委员会

441900005011111金泰社区居民委员会

441900005012111曲海社区居民委员会

441900005013111牌楼基社区居民委员会

441900005014111大莲塘社区居民委员会

441900005015111水蛇涌社区居民委员会

441900005016111共联社区居民委员会

441900005017112新谷涌社区居民委员会

441900005018111坝头社区居民委员会

441900005019112胜利社区居民委员会

441900005020111官桥?社区居民委员会

441900005021112简沙洲社区居民委员会

441900005022112新和社区居民委员会

441900005023111上甲社区居民委员会

441900005024111严屋社区居民委员会

441900005025112大汾社区居民委员会

441900005026112新村社区居民委员会

441900005027112流涌尾社区居民委员会

441900005028111新城社区居民委员会

3、历史沿革


万江街道

1957年12月26日,东莞撤区并大乡工作结束,全县撤去15个区,设立37个大乡和莞城、石龙、太平3个区级镇。其中撤去附城区,成立万江(包括万江、石美、拔蛟窝、新和、胜利、共联、金泰7个小乡)、篁村、罗沙3个大乡;撤去道滘区,成立新村(包括新村、大汾2个小乡)、道滘2个大乡;撤去中堂区、成立中堂(包括小享、谷涌、滘联3个小乡)、潢涌、冼沙、望牛墩4个大乡。

1958年9月28日,又将37个大乡合并为30个大乡。小享、谷涌、蕉利并入望牛墩大乡;滘上、滘前、滘贝划为滘联乡,并入中堂大乡;万江、石美、拔蛟窝、新和、胜利、共联、金泰、与新村、大汾、小河、昌平,并入新村大乡,辖11个大队。

1958年4月20日,东莞废除大乡制,全县共撤30个大乡,建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全县共有14个人民公社。万江、篁村、樟村(罗沙)3个大乡合并成立附城人民公社;新村大乡并入道滘人民公社。

1959年6月29日,将原来14个人民公社、划分为23个。其中农村公社20个、城镇公社3个。成立万江人民公社,管辖范围增加了中堂公社的小享、谷涌、滘联3个大队,全公社分出新村、大汾、小河、昌平4个大队,建立新村人民公社。

1959年6月,万江辖下的7个大队,从附城公社分出来,并与中堂公社分出来的小享、谷涌、滘联,合并成立万江人民公社。

1963年3月,又将新村人民公社的新村、大汾并入万江公社。

1968年,改万江人民公社为万江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至1983年1月取消革命委员会称谓,恢复万江人民公社。

1983年9月,改变"政社合一"*,公社改称区公所;生产大队改称乡人民*,万江称万江区公所。

1985年9月,东莞县改称东莞市(县级),万江被列为"广东工业卫星镇"。

1986年,东莞市开始撤区建镇,1月5日樟木头等9个区撤区建镇。2月4日,莞城镇和篁村区、万江区、附城区等3个区公所被撤销,设立莞城区街道办事处,万江区街道办事处、附城区街道办事处、篁村区街道办事处,作为市*派出机构。

1988年1月,东莞市升格为地级市。7月东莞市城区人民*筹备组成立,作为正县级单位,管辖城内区街道办事处,城外区街道办事处、附城区街道办事处,篁村区街道办事处和万江区街道办事处5个科级街道办事处。

2002年11月,万江区街道办事处更名为万江街道办事处,其建制、管辖范围未变。

2003年9月,万江街道完成村改社区的工作,26个村改为26个社区,连同居民社区(即万江社区)共27个社区。

2004年8月20日,经东莞市人民*同意,设立万江街道新城社区居民委员会。

4、地理位置

万江区处于北回归线以南,位于北纬23о—23о05之间;东经113о41—113о44之间。全区东西最宽处(万江村庆丰登至流涌尾村白水涡)约10公里;南北最长处(滘联村至新和村的螺涌)约12公里。面积计约50.5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百分之二点零五。

5、气候水文


万江街道

万江街道万江区地处南亚热带,位于北回归线之南。由于所处纬度较低,又靠近海洋,属海洋性气候,常在季风影响下,四季温暖,气候湿润,热量丰富,阳光充足,雨量适中。加上本地区处于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河涌交错,水利条件较好,每天又有两次潮水涨落,故水源充足,无干旱威胁,对于水稻和热带性经济作物的生长是优越的气候条件。

热量:万江区年平均气温为22℃,平均无霜期为339——345天,最热是7月至8月,月平均气温为28℃,日最高气温达35℃的每年有三、五天,最冷是1月份,月平均气温为13.5℃,日最低气温低于5℃的每年约有七、八天。据市气象台记录的极端最高气温为37.9℃(1963年9月5日),极端最低气温为-0.5℃(1957年2月12日)。本区年正积温为7848——8176℃,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多年平均始日为2月28日,终日为1月11日,初终间日数为317天,总积温7830℃,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的多年平均始日为2月22日,终日为12月24日,初终间日数306天,总积温7185℃。雨量:降水量丰富,平均年降雨量1788.5毫米,最多年降雨量2394.9毫米(1981年),最少年降雨量972.2毫米(1963年)。年平均降雨量为1632毫米。年中降雨量集中在4——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83%,雨量分布呈“双峰型”,主峰出现在五月底至六月上半月(农历端午节前后),称“龙舟水”,次峰出现在八月至九月份,称“白露水”。多雨季节与高温季节相一致,正常年份一般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用水。日照:地处低纬度地区,“夏至”昼长约13小时,“冬至”昼长约10小时。白昼长短季节差异不大,年约日照时数为2000小时,日照量少是2——4月份,最多是7月份。年蒸发量1000——1200毫米。随着日照时间的长短及太阳辐射的强弱,本区的水稻早造和晚造分别播种不同的种子,不能混杂。同时,播种、插秧均根据季节而及时耕作,过早过迟都不利。本地区有“春不分不暖,秋不分不凉”的谚语。在立春至春分之间往往有几天低温阴雨天气,影响播种或冻死秧苗。农村中还流行有“芒种莫种,夏至莫垅”和“芒种田两造空”的农谚。风:风向的季节性明显。冬季以偏北风为主,夏季以偏南风为主。地濒珠江,终年有海风调节,故冬无严寒,夏不酷热。水文每年5至9月为汛期。台风往往带来暴雨,东*洪倾泻,最高洪水位是1955年和1959年。经过大规模疏河筑堤,又于1987年把万江河岸扩河取直,汛期洪水明显下降。近20多年来,汛期没有达到警戒水位。

6、经济发展

万江区围绕打造“商贸流通,生活服务发展区”的发展定位,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大力实施“退二进三”工程;以规划为龙头,坚持抓城建,促发展,把城市建设摆到纲的位置,扩大城市区域,把以华南MALL为龙头的6.8平方公里的新城市中心区打造成网络集合式的商贸发展区;注重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加强富有水乡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文化建设,全区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经济地位显著提升,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文化建设高速发展,人的素质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蒸蒸日上,三个文明齐头并进,社会稳定政通人和。2003年,国民生产总值达22亿元,区级可支配财政收入2.2亿元,年末各项存款余额43亿元。经济总量排列全市32镇区第15位,社会发展排列第六位。今年,万江区广大*群众围绕区委提出的“三个围绕”的工作思路,坚定不移地做好“五大板块”、“十大重点”和“六个结合”的工作,全力推进万江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

7、地方文化

万江新村社区妇联组织开展家庭应急救护知识培训班

为使社区居民对急救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对生活中遇到的突发疾病和意外伤害能进行初步简单有效处理,为医疗机构实施抢救赢得时间,以最大限度挽救病人的生命。近日,新村社区“妇女之家”邀请了东莞市红十字会培训专员黄淑娟为社区居民进行了应急救护培训,吸引了社区110多名妇女参加。

培训专员黄淑娟从创伤现场救护的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四大技术、现场心肺复苏以及气道梗塞急救法等内容向大家作了详细的讲解,现场做了模拟示范,并指导居民实际操作练习。培训中,还对红十字有关知识进行了广泛宣传,提高了红十字会的社会认知度。同时,发放了《红十字急救知识手册》一书和《救护新概念》宣传折页。

通过培训,进一步丰富了居民的急救知识,增强了他们的自救互救意识和技能,同时对“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8、交通运输

位于东江之滨的万江是东莞城市中心区的组成部分,位属中心城区的西大门。水运发达交通便捷,北距广州约50余公里,南距深圳80余公里。107国道、广州-深圳-珠海高速公路贯穿南北,市四环路、五环路、北环路围绕全区,万江区是连接粤港澳的重要交通枢纽。

9、附近景点


福神岗公园

福神岗公园

福神岗公园座落于寮厦村,位于寮厦村的彩云路与厚街博览大道、将军路之间。公园内以仿明清古建筑风格为主体,以前区中轴线牌坊、三星像、万福阁及侧入口为主要构图,内设有五条登山道,通过园林山径把各处景观联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整个公园的设计十分注重充分利用公园内的森林、植被、山坡等自然环境资源,突出环境友好、实现和谐的理念。如果你从正面的阶梯登上山顶,一路的景观让你细细品味,如果你从登山道走上山顶,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也是其乐无穷。

山气日夕佳,携手共感受。一家大小,或三、五知已结伴,一起走进福神岗公园,踏步走上登山的台阶,一阵阵的清风徐来,让人倍感写意。既可让人享受登山的乐趣,又没有登高的疲惫不堪。站山顶平台,倚着栏杆,俯视近处的镇中心区,有天上人间之感,望着鳞次栉比的现代城市建筑群,更会有“会为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兴。

同沙水库

同沙水库由黄公山、虎形山等山峰环抱而成,面积9800亩,绿荫环绕,湖面平静如镜,优美水湾连绵不断,湖心小岛景色迷人,有如世外桃源。

另有水上摩托艇、水上降落伞、烧烤、跑马场、跑车场等游乐设施,是旅游渡假的好去处。水库位于东莞篁村同沙村,由莞长公路--立新--车管所--转入。风景开阔,有可以游泳的沙滩,烧烤场等娱乐场地,夏天来同沙生态旅游区规划用地总面积40.23平方千米,将发挥休闲度假,生态旅游的城市“绿心”功能,建成东莞21世纪的都市“绿心”,珠江三角洲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公园!

石龙金沙公园

石龙镇金沙公园位于江面开阔、水势浩荡的东江金沙湾畔,是每年举办龙舟竞渡的主要场所,每到春暖花开时节,金沙湾花团锦簇,色彩斑斓,椰林茂盛,柳绿堤红,连绵十里的杜鹊花长廊,数十万株杜鹊花娃紫婿红,竟相怒放。尤是旭日东升,浮光跃金,蓝天碧水,气势恢宏。每当夜幕降临,金沙湾灯火璀璨,流光溢彩,飞虹卧波,令人心旷神怡。东江河上,百舸争流,游人戏水;金沙湾畔,展示千年古镇历史风貌的百米浮雕《石龙古镇》图与金沙湾广场一万平方米的“龙”字相映成趣,浑然一体,形成石龙独特的“龙文化”气息,令人回味无穷。

10、地方特产


东莞草编

东莞草编

广东东莞的草编历史悠久,工艺精良,品种多样,造型美观,厚街被誉为“草席之乡”。编织草席,是一种艺术性的劳动,也是东莞农*要的家庭工副业。现在东莞的草席、草垫、草饰物已远销到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深受海外顾客的赞赏。

塘厦碌鹅

塘厦碌鹅是不折不扣的东莞山乡菜。首先,“碌”这个字就是土生的东莞话,外人不明其意,听到“碌鹅”还以为是“卤鹅”,实际“碌”是煮的意思。塘厦碌鹅是具有客家风味的东莞菜。将鹅放到调制好的汤里面煮,煮熟后,味道就全部进到了鹅肉里。而骨髓则和白切鸡差不多,肉嫩而骨髓带血,非常新鲜美味。

塘厦碌鹅的做法比较特别,不同于传统粤菜的做法,所以味道跟普通烧鹅完全不同,口味偏重,有点像北方的做法,但骨髓带血又是粤菜的特点,吃起来非常爽。

道滘肉丸粥

道滘粥是以肉丸为主料的米粥,在岭南粥品中独树一帜,在肉丸粥中独占鳌头。由于道滘粥的肉丸选用新鲜上肉,切碎后用钢条敲打直至成为肉酱,这样使肉丸有韧性,入口香脆,弹性特强,佐肉不夺肉香,丸香不腻,齿颊留香,肉味长存,令人垂涎。

道滘历来是鱼米之乡,农产品丰富,加上人杰心灵手巧制作,创制了不少地方特产,道滘粥就是其中之一。道滘粥的主料——肉丸,创始人是道滘人叶成,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八十年代闻名。肉丸选用新鲜猪肉,切碎后用钢条敲打直至成为肉酱,使肉丸有韧性,弹性特强,入口香脆,佐肉不夺肉香,丸香不腻,齿颊留香,肉味久存,令人垂涎。目前道滘镇有许多个体户制作肉丸,货销东莞市各大酒楼宾馆,东莞市也出现了以出售道滘粥为主的饮食店。道滘粥已成为具有特色的地方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