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青霞故居纪念馆
刘青霞故居纪念馆,位于开封市北土街刘家胡同,坐北向南。是为纪念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资产阶级*革命家、辛亥革命女志士刘青霞女士而在刘家宅院的基础上建立的。刘青霞故居纪念馆,于2011年11月16日举行了开馆仪式,并正式面向世人免费开放。
中文名称:刘青霞故居纪念馆
地址:开封市北土街刘家胡同
开馆日期:2011年11月16日
1、纪念馆简介
刘青霞故居纪念馆
刘青霞故居纪念馆,于2011年11月16日举行了开馆仪式,并正式面向世人免费开放。
刘青霞故居纪念馆,位于开封市北土街刘家胡同,坐北向南。是为纪念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资产阶级*革命家、辛亥革命女志士刘青霞女士而在刘家宅院的基础上建立的。
刘家宅院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保存完整。刘青霞故居于200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文物保护单位。
2、格局陈列
刘青霞故居纪念馆
刘青霞故居纪念馆是典型的清末并排两座三进四合院民居。整座院落由东、西相邻的两个宅院组成,它座北朝南,由六个小院构成一个整体,左右对称,布局及建筑形式完全一致,各由前、中、后三进院落组成,共有房70余间,既有传统北方四合院建筑的典型面貌,又有河南传统民居建筑的地方特色。
刘青霞故居有东、西两个大门,分别悬挂着横匾:“刘家宅院”、“巾帼英雄”。
如今,东门悬挂着横匾:刘青霞故居纪念馆,西门悬挂着横匾:刘家宅院。
2012年10月下旬,刘青霞故居纪念馆经开封市委宣传部正式批准并挂牌,成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地。
刘家宅院三进院正房:西侧是刘青霞的起居室,堂屋和东侧为接待重要客人的会客厅,许多革命党人就在这里与刘青霞共商救国大计。巾帼英雄、辛亥女杰刘青霞,早在日本东京就结识张钟端(辛亥革命河南起义军总司令),并成为挚友和同志。她斥巨资捐助辛亥革命,兴办学校,政治声望很高,与秋瑾齐名,有“南秋瑾北青霞”之誉。
倒座:四合院中与正房相对旳的房屋。刘家宅院房屋众多,此倒座为门房,多由男仆人居住。
拥人房:刘家座拥千万资产,家境殷实,富甲一方,过着十分奢华的富人生活。家中仆人众多,一进院的东、西厢房就是仆人居住的拥人房。仆人住在外院不仅主仆有分,而且方便为主人服务。
过厅:过厅是刘家宅院一进院与二进院之间的连接处。此处不仅可以接待一些普通客人,也可以是刘的一个仃轿房。刘青霞出入时其所乘的轿子仃在过厅。有些重要客人前来拜访时,也在此仃轿。
餐厅:刘青霞自幼家规森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刘家人口众多,此房间为刘家用餐的餐厅。
账房:刘家生意遍布全国,开设的当铺、钱庄、商铺近千家,资产逾千万。刘耀德死后,刘青霞掌管刘家的生意。岁末时,各地当铺、钱庄、商铺的掌柜都要到刘家来报账。此处为账房先生的(临时)住所。
刘青霞书房:刘青霞出身名门,自幼家教严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此房间为刘青霞读书学习的场所。
刘鼎元起居室:刘青霞十分重视对儿子刘鼎元的启蒙教育。因此,在刘鼎元的起居室中同时设有书房,聘请名师教授,望子早日成材。
刘青霞故居纪念馆
正房:刘家宅院东跨院三进院正房。此房屋分为三部分,西侧是刘青霞的起居室,堂屋和东侧为刘青霞接待重要客人的会客厅,许多革命党人就在这里与刘青霞共商救国大计。
轿车房:轿车房是刘家仃放轿车之处。此处展示的是清末富贵人家长途使用的交通工具轿车。它由车演化而来,用骡马架拉。
院中一株120多年树龄的海棠树,至今长势旺盛,见证了刘家宅院的兴衰。
刘青霞故居纪念馆在西院还布置了展厅,2011年11月16日开馆,举办了“辛亥革命在开封图片展”,现在举办着“民风民俗展”和“书画作品展”。
3、历史沿革
刘青霞故居原为刘家宅院,始建于1880年,位于开封市北土街*纪念馆对面,保存完整,是清末民初中原地区四合院民居建筑的“活标本”,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开封市委、市*拨专款对其进行了保护维修。
4、纪念馆意义
刘青霞故居纪念馆作为刘青霞生活的实物载体,能使人民群众更直观的了解到其传奇的人生,她的生平经历完全体现了*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对于当代社会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
5、人物简介
刘青霞故居纪念馆
刘青霞原名马青霞,系清末广西、广东巡抚马丕瑶的女儿,生于1877年,卒于1923年,河南安阳人。18岁的时候受父母之命嫁与开封尉氏县人称“刘半县”的大地主刘耀德为妻,故称刘青霞。
刘青霞1877年出生于河南安阳蒋村一个官宦之家。现存马氏庄园(4级景区)。其父马丕瑶曾官至两广巡抚,颇有政绩;其兄马吉樟曾官至翰林院编修、湖北按察使、袁世凯总统府秘书、北洋*总统府秘书。其两兄一位高官,一位办厂开矿,渐成当时河南著名官宦工商富豪之家。
在清末民初,刘青霞十八岁嫁给尉氏县大财主刘耀德,随姓刘。刘家有土地200000亩,人称刘半县,且在京,津,沪等城市还开有钱庄,当铺,工厂等。刘青霞自幼饱读诗书,骑马射箭,思想解放,不甘寂寞;而刘耀德不学无术还抽大烟。
在刘青霞二十五岁时,刘耀德死了。为家产打起了官司。刘青霞诈称有孕在身,到开封生产,就构建了刘家大院。随即她暗中抱养了刘耀德姐姐的小孩充为己出。先分得了家里一大批财产。
在同盟会志士张仲端影响下,刘青霞携子东渡扶桑,见到了孙中山,在东京,她拿出20000大洋助同盟会创办了杂志【河南】,又拿出6000两银子创办了【中国新女界】月刊。在东京她参加了同盟会。
她于1908年助办了开封公立中州女子学堂附小,1909年在尉氏创办了华英女子学校。又捐地两公顷兴办蚕桑学校。捐巨资助同盟会设立【大河书社】,张仲端从日本回国,策划起义,她暗捐巨款买武器。
民国初建,她到京,津地区办学助学,号召妇女走向社会,参政议政,被选为北京女子参政同盟会会长。她先后创办和资助过多所学校,修建桥梁,开办“孤贫院”、“平民工厂”等。先后担任过河南国民捐事物所总理、北京女子参政同盟会会长等职。刘青霞还于1911年夏天营救了一批革命党人,又捐巨资作为辛亥革命武装起义经费。
刘青霞两次赴沪见孙中山愿拿出全部家产报效国家,修建铁路,孙中山嘉纳其意,终未成行。直到1922年冯玉祥督豫,为了治理黄河,修桥梁,办贫孤院,接纳了刘家大部资产。
刘青霞的这个愿望直到1922年,冯玉祥做河南督军时才得以实现。于是,刘家的大部分财产归公,移作办学之用。1923年刘青霞亡故,享年47岁。时人有“南秋瑾北青霞”之说。鲁迅赞其“才貌双全”。孙中山为其题字“天下为公”。后人评价其“虽为女儿之身,却有男儿气概;虽拥资千万,却不甘做守财奴;虽偏居一隅,却胸怀天下”。
1923年刘青霞去世,终年五十岁。她是中国社会急剧变革时期的一位耀眼的新女性,她的功绩垂名千古。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她,把她住过的地方称刘家胡同。
近几年来,郑旺盛、韩咏明等先后为刘青霞作传,出版有全面记述林青霞英雄事迹的《辛亥女杰》、《百万富孀》、《豪门女杰刘青霞》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