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吴起县

科普小知识2022-01-11 10:53:26
...

吴起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西北部,是*红军长征胜利落脚点,全国退耕还林示范县。全县辖6镇3乡1个街道办,161个村5个城市社区,总面积3791.5平方公里,总人口14.3万。全县地貌由“八川两涧两大山区”构成,属典型的黄土高原梁状丘陵沟壑区,海拔在1233-1809米之间,年均气温7.8℃、降雨量440毫米,无霜期96—146天。近年来,吴起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生态立县、能化强县、产业富民、城镇带动、项目支撑”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全力建设生态文明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2014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8.5亿元,增长3.2%;固定资产投资220.8亿元,增长21%;地方财政收入35.18亿元,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8亿元,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518元,增长12.2%;农民人均纯收入10480元,增长15%。县域综合*连续九届入围“陕西十强县”,连续两届跻身全国百强县,位次晋升至第83位。

中文名:吴起县

外文名:WuqiXian

别称:吴旗县

所属地区:中国陕西延安

下辖地区:吴旗镇、铁边城镇、周湾镇、白豹镇、吴仓堡乡、新寨乡、王洼子乡、庙沟乡、长官庙乡等

建立时间:1942年设吴起县

面积:3776平方千米

人口:13万人(2004年)

GDP:91795万元(2004年)

地理位置:陕西省北部,延安市西北部

著名景点:古城堡寨

地标建筑:东经107°38′57〞-108°32′49〞,北纬36°33′33〞-37°24′27〞

知名产业:农业

电话区码:0911

邮编区码:717600

1、基本概况

纵观全县地貌属黄土高原梁状丘陵沟壑区,海拔在1233—1809米之间。境内有无定河与北洛河两大流域,地形主体结构可概括为“八川二涧两大山区”。从98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到目前,全县林草覆盖率达到49.6%。吴起属半干旱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旱涝相间,秋季温凉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7.8℃,极端最高气温37.1℃,极端最低气温-25.1℃。年平均降雨量483.4毫米。年平均无霜期146天。 

相传战国名将吴起曾在此驻兵戍边,为纪念而命名吴起。1935年10月19日,*红军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从此结束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后改为吴旗。2005年10月19日更名为吴起县。现有*旧居、革命烈士纪念牌、“切尾巴”战役遗址等,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

2、社会发展


吴起县全景

全县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1.5亿吨。土地广阔,人均占有土地面积48亩,发展林牧业潜力巨大。现有人工草地90万亩,林地191万亩,成林沙棘125万亩,是全国沙棘基地建设示范县。吴起还是生产绿色无公害产品的理想之地,羊肉、荞麦、山杏、沙棘、苜蓿草等地方农特产品资源丰富,美名远扬,依托特色优势资源研制开发出的“胜利山”牌荞麦香醋、“百里香”牌吴起羊肉、“绿源”牌开口杏仁和沙棘保健茶等产品远销海内外,深受消费者青睐。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勤劳勇敢的吴起人民在县委、县*的正确领导下,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紧紧围绕建设西部经济强县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深入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工业强县、开放带动、城镇带动、项目带动”发展战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200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1795万元,财政总收入51532万元,地方财政收入312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89元。全县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道路四通八达,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生态环境、投资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正在成为一片投资的热土。新世纪的吴起,必将以一个生态优美,经济繁荣,人民富足,社会文明的新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3、地名由来

吴起县原名“吴旗”2005-10-19正式更名“吴起”1935年10月19日,*红军跋山涉水,历尽艰难,纵横11个省,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结束了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昨日,陕西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70周年大会在吴旗县隆重召开,省委副书记杨永茂出席大会并为长征胜利纪念碑奠基。同时,吴旗县正式更名为吴起县。

昨日上午9时,纪念大会举行地———吴旗县长征广场彩旗飘扬。虽然细雨绵绵,但当地群众热情高涨,不到8时广场就涌入了近万人。长征出发地江西于都县、长汀县*领导、部分老红军及家属也受邀参加大会。在胜利山“切尾巴”战役遗址处,杨永茂及延安市有关领导为“*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奠基。

10时30分,吴旗县县长李建民汇报了吴旗县更名为“吴起县”的缘由后,省民政厅副厅长郭青凡宣读了省*关于吴旗县更名的批复。在震天的鞭炮及漫天的礼花中,吴旗县正式更名为吴起县,“中国*吴起县委员会”、“吴起县人民*”揭牌。

4、基地设施


吴起县

吴起俗有陕北“*”之称,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能力低。为了改变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勤劳务实的吴起人在县委县*的带领下,进行艰苦卓绝奋斗,目前基础设施“瓶颈”初步得到改善。

公路设施。2003年以来,我县累计投入资金3亿多元,新修柏油路201.65公里,新修乡村四级砂石路256公里,修筑桥涵312座(道),新修石油生产道路780公里,改造村组道路452公里,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06.3公里,实现了县乡道路柏油化,乡村道路主干线砂石化目标。2004年,道路建设和养护工作获得两个全市第一。

电力设施。完成了电力自动化工程建设,新建35KV变电站2座,架设农电线路510.7公里,新架石油井区、砖厂等企业生产专线210公里,农户通电照明率达到95%以上。

通讯设施。拉通有线电话线路300公里,全县市(农)话总容量达到10000余门,电话入村率42.7%,普及率7.5部/百人;新建移动、联通基站102座,12个乡镇全部建起了联通、移动基站,手机覆盖率达到85%。

广电设施。建成覆盖全县的光纤网络,有线电视用户发展到6450户,覆盖面达到20%,市区覆盖率达到90%。

水利能源设施。2003年以来,新修农田11万亩,累计达到20.8万亩,新建淤地坝252座,累计达到310座,打井建窖6800孔(眼),解决了6.5万人的饮水困难。农田水利建设荣“全省水利振兴杯”三连冠。不断加快扶贫开发进程,累计移民搬迁3467户11295人,建成基础设施较为齐全的移民新村30个。农村新能源建设快速发展,累计建成沼气池5556口,发展太阳能用户808户,建成节能节柴灶5950口。

5、经济建设

城建设施。实施城镇带动战略,重新修编了县城总体规划,县城规划区面积为24.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5平立公里。按照“东进、西扩、南开发、北改造”的思路,着力扩张建成区面积,完成城建重点项目76项,建成城市桥6座,实施点亮工程,一个净、绿、亮、美、新的山区生态文明城市正在建成。

建国后,吴起和陕北其他县区一样,长期沿袭着过垦滥牧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大面积开荒种地和漫山放牧,导致林草植被持续退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态环境不堪重负,县域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十分贫苦。

穷则思变。严酷的自然条件和沉痛的历史教训,迫使吴起人民作出新的抉择。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实现生态、经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吴起人民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和实践。1998年,我们抢抓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超前决策,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封山禁牧、舍饲养畜、退耕还林、植树种草,提前启动了退耕还林工程,赢得了发展的先机。在着力建设生态、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加快了以石油为龙头的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县域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3年以来,新一届县委、县*为推动吴起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把加快发展作为富民强县的第一要务,坚持在前进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升华,重新调整和完善了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确立并实施了“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工业强县、开放带动、城镇带动、项目带动”发展战略,突出山川秀美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石油和农业产业开发,扩大对外开放,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统筹农工,联动城乡,“三化”并举,整体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西部经。

经过全县上下万众一心,开拓创新,顽强拼搏,真抓实干,使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步入了建国以来最快最好的发展时期。2004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179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6%,较“九五”末增长86.5%;其中一产实现增加值18247万元,二产实现增加值49303万元,三产实现增加值24245万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2%、38%和7.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1854万元,同比增长114%,较“九五”末增长3.5倍。财政总收入达到51532万元,增长78.1%,较“九五”末翻了4番;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1237万元,增长107.4%,较“九五”末增长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1889元,较上年同期净增201元,增长12%,较“九五”末增长35.3%。截止2005年9月底,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62722万元,占预算的108.4%,较上年增长151.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2234万元,占预算的100.1%,较上年增长21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095.5万元,较上年增长10.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4313万元,较上年增长43.9%。据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心资料显示,我县县域经济提升速度跨入全国最快的百县(市)行列,名列第39位,竞争力上升为E级。

6、植树造林

1998年,积极响应党*“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批示精神,确立了“封山退耕、植树种草、舍饲养羊、林牧主导、强农富民”的逆向开发战略,当年底实现了全县整体封禁目标,1999年一次性退耕155.5万亩,率先启动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2003年换届以来,我们又不断完善工作思路,提出了“生态立县”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积极完善工作措施,不断提高生态治理的质量和效益。目前,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230.79万亩(退耕还林155.5万亩,荒山造林75.29万亩),其中,经国家确认兑现退耕还林面积165.07万亩(退耕地治理89.78万亩,农民人均8.5亩),涉及12个乡镇、164个村、1110个村民小组,22876户105426人。按照国家退耕还林补助标准,我县可享受粮食补助、生活补助、种苗费折合人民币近13亿元,人均1万多元,年均1300元,是全国150多个退耕还林县(市、区)退得最早、还得最快、面积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县份之一。


吴起县

全县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271平方公里,治理度由1997年的39.7%提高到52.4%,土壤年侵蚀模数由1997年的1.53万吨/平方公里下降至0.54万吨/平方公里,林草覆盖率由19.2%提高到62.9%,一些重点流域治理区已实现了洪水不下山、泥土不出沟。如今,走遍吴起山川,到处呈现出“满山翠秀、鸟飞兔跃”的秀美景观。在最新EOS卫星遥感图上,吴旗的行政区划图已显现出了绿色的轮廓,与周边甘肃、宁夏、榆林等地形成了明显的对比。与此同时,也彻底改变了全县10多万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广大农民从传统的艰苦劳作中解放出来。2003年以来,我们适时地把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转移到巩固扩大退耕还林成果、促使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上来。按照完善工作措施、提高治理质量和发展生态经济的思路,从补植完善、优化林份结构、强化林草管护入手,进一步加大了生态建设管护力度。一是坚持补植完善,着力巩固治理成效。针对全县退耕还林和荒山荒坡面积大的实际情况,重点进行补植完善,认真落实“四济经到户”措施:即治理任务分解到户、补助政策兑现到户、林草产权明晰到户、管护责任落实到户,有效地加快林草郁蔽进程。2004年,新造林19.5万亩,补植14.6万亩,完成弃耕封育6万亩,抚育幼林145.57万亩,四旁植树360余万株。二是优化林份结构,全面提高林草建设质量。本着经济与生态兼顾、被子与票子同要、眼前与长远结合的原则,加大了林份结构的调整力度,实行乔、灌、草立体营造,沙杏、沙杨混交,多模式发展,多树种搭配,着力营造生态经济复合林,不断提高林草建设质量。三是强化林草管护,切实保护建设成果。坚持建设与管护并重的原则,严格落实《林草管护实施办法》,健全了县、乡、村、组四级林草管护队伍,把“三禁三防”(禁牧、禁伐、禁复垦,防火、防兔、防病虫)作为管护的主要内容,夯实了各级的管护责任,封禁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1998年以来,先后被国家林业局、水利部、财政部等部委确定为“全国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全国造林先进县”、“全国十百千水保生态环境建设先进县”、“全国林业建设标准化示范县”、“全国水土保持先进集体”和“全国退耕还林与扶贫开发工作结合试点县”。

7、风景名胜

古城堡寨


2

吴起县古时曾是边陲要地,为少数民族角逐之战场,本县境内现存的有记载的古城有17座,具有历史意义和观赏价值。主要有:定边城、宁塞城、白豹城、横山寨(今走马城)、鸡嘴堡、矜戎堡(今新寨)、通庆城(今锁阳城)、绥远寨(今田百户城子)、通化堡(今琵琶城)、九阳堡(今张城子)、威边寨(今荞麦城)、镇安城(今守暴城)、把都河堡(今旧城子)、五姑城(今五谷城)、胜羌寨、怀威寨、观化堡。

长城

吴起县境内长城遗址有两道,白于山以北为明长城,县城南为战国时期秦长城。战国时的秦长城,据史念海《黄土高原森林与草原的变迁》一文所载:“为了防御匈奴,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开始修筑了一条长城,这条长城西起今甘肃省岷县(秦时临洮县),经临洮、渭源、陇西、通渭诸县,越过六盘山再往宁夏固原,甘肃镇原、环县,陕西吴起、绥德诸县而止于无定河西岸”。吴起县境内的这段古长城遗址,从吴起西边入境蜿蜒于山岭,时而东行,时而东北行,绵延230公里。

明长城在吴起境内长13.25公里,位于该县白于山以北的周湾、长城两乡镇。东起靖边县中山涧乡方滩,在驻陀涧入吴起县境长城乡至宋沟畔跨红柳河经二道坝、双河涧两个行政村,继而西行跨石拐子沟入周湾镇,经王树湾、罗涧于东湾村青杨山跨罗涧河入定边县境。

*旧居

1966年整修了*同志旧居—新窑院。旧居内珍藏有先后从兰州革命纪念馆和当地部分公社搜集和征集红军长征文物共146件,其中有一级文物2件,二级文物4件,三级文物16件。1972年复制*旧居文物16件。

胜利山

1935年10月19日,*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在吴起镇打了长征最后一仗—“切尾巴”战役。10月21日4时半,*同志登上洛河以西的平台山(后改为胜利山),来到设在一株杜梨树下的指挥所,指挥了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仗。

8、文化风俗

婚嫁风俗

婚嫁即娶媳妇、嫁姑娘的仪式(俗称“过红事”或“喜事“吴起的传统婚嫁,礼仪繁冗,讲究很多,县内也有南北东西之区别,但一般都有以下程序。

打问亲事

未婚男女,经人传话,双方互相打问,了解对方年龄、相貌、人品、文化、职业、家庭门风等是否般配,确定是否联姻。

看家见面

经了解联姻双方父母及子女基本同意后,先请一个说媒人,由媒人牵线,女方父(母)和女儿到男方家看家居环境见面。一般互问家庭状况孩子爱好、志趣及将来打算。主要是让女方更全面地了解男方及其家庭情况。古语说得好:“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这次见面非常重要,基本确定双方是否同意结亲。男女双方也可以单独会面谈心,更进一步地了解对方。

接把柄

看家见面经过互相了解谈心,如双方父母和儿女都同意结亲,男女双方要互送定亲信物,俗称“接把柄”。如未“接把柄”就说明有一方不愿结亲,婚事就无法再说下去了。媒人会婉转地向另一方说明。

定亲

男女双方同意联姻后,择吉日,由男方带烟酒、衣服,与主事人一般为父亲)、媒人到女方家,经媒人说合,商定好彩礼(男方给女方的财物)互相敬酒,婚姻就算正式确定了。

行礼议话

是联姻过程的一重大仪式。男青年由媒人及家长陪同,带一只宰杀的羯羊、烟酒等物到女方家,女方请女子的外家、家门(户族)及主要亲戚相聚,叙情说亲。双方男女及家长当着众亲友商定婚事并交付彩礼,讲定女方所要的衣饰、家什和女方主要陪嫁物,并正式商定办理结婚手续时间和娶亲的日子,男方将事先选定的过门日子通知女方。并商定娶送人的有关事宜,如参加娶送人数,动用什么牲口或多少车辆等。这一次就要将结婚贺喜的所有事情都确定好,以便双方做好准备。

办理结婚手续

按照行礼议话时确定的时间,男女双方在规定的*机关办理结婚手续(现在还要经过婚前医学检查)。这是确定法定婚姻的一项程序。只要符合《*婚姻法》规定的法定条件,即可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婚姻关系依法正式确立。

预订一支鼓乐队为婚庆助兴。订吹手时要交定钱,预示双方要信守诺言,否则过事时吹鼓手可以不履约。

双方按照议话时商定的娶*子,将新娘娶回新郎家即为贺喜。这是婚礼程序中最为隆重的仪式。这天,男女双方的亲朋好友都要分别来到两家参加送、娶仪式,男方娶人的先来到女方家,行完娶人礼,吃毕酒席,然后由女方送人的陪上新娘和娶人的共同来到男方家。这天,送、娶的程序有很多讲究。

即新娘穿的结婚衣服。全部由新郎家准备。贺喜那天由男方娶人的全部带到女方,经清点后交给女方,新娘在离开娘家之前要将平时穿的衣服全部换掉,穿上结婚新衣(媵衣)迎娶。

新娘迎娶的过程中身上佩带的镜子。旧时一般用铜镜。给镜子穿一条布带绑在新娘的腰里。新娘上马时镜子在新娘的背后,走过一半路后要换在前胸,意即辟邪。

即红盖头。多用大花红布(丈二长)中间绑一朵大花,新娘顶在头上,两头披肩下垂。一为遮羞避尘,二为吉利美观,增加喜庆气氛。现在坐车互有顶红头纱的。

贺喜的那一天,男方要先到女方娶亲。娶亲人由介绍人、代事人、娶人婆姨(有配偶的妇女,多由新郎的嫂子、婶娘充当)、拉马人、驮箱子的人(专门运输女方陪嫁箱子的人)及一班吹鼓手组成,娶亲人必须是单数(加上要娶的新娘就成了双数)。

即陪送新娘的人。两位送人婆姨(一般为新娘的姑姑、姐姐或嫂子)和女方外家、姨家、姑家亲戚及本家爷爷、兄弟和族中各辈人组成。送人的人数一般是娶亲人数的两倍左右。

民歌舞间

信天游植根于陕北高原的黄天厚土,是陕北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是陕北人民最亲近的伴侣,是陕北劳动人民生活的最直接反映。它恢宏而又深藏着凄然、悲壮;清峻、刚毅而又饱含着沉郁、顿挫。千百年来,它以自己的个性潜在地影响着陕北人的生活习俗,塑造了性格鲜明的高原文化,塑造了苍凉、宏壮而沉郁的信天游。

起源宋朝初年。当时吴起的疆土被西夏党项拓跋所侵占,时称定边县(今铁边城镇),曾驻扎着一位西夏女王(至今传说此地有女王墓)。女王为加强边关防御,大肆征兵买马进行日夜操练,并自创了一套铁鞭阵,屡屡挫败入侵者。由于该阵威武雄壮,变化多端,后来逐渐流传于民间,形成了农民们欢迎载誉归来的将士和庆祝丰收的民间广场舞。使舞蹈风格蕴含着一种激烈、欢腾、奔放、浑厚的韵味,使人们产生无限联想和美感。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奋斗的历程,表现了吴起汉子憨厚、乐观、质朴、豪爽的气质。洋溢着黄土地男子汉特有的阳刚之气,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鼓舞人民勇往直前,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奋斗。铁鞭舞自挖掘创造以后,先后在全市小戏调演中获表演奖,在98、99年市秧歌汇演中获优秀演出奖。

9、投资环境

推进*改革

以推进“全国创新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加快改革户籍制度,完善城乡一体发展*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启动县级政务服务“一厅式”办公,进一步完善乡镇、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推动*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综合改革,为群众提供安全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抓好招商引资

加快走出去步伐,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精心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积极组团参加西洽会、农高会等经贸洽谈活动,重点围绕产业开发、资源勘探、公共事业、文化旅游等方面,统筹区域开放合作,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争取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就业空间大、经济效益好的大项目落户吴起,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优化投资环境,加强跟踪落实,促进招商项目尽快落地建设,力争引进资金20亿元。

鼓励全民创业

立足实际,广泛动员,全心全意扶持鼓励全民创业,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千家万户创业致富的新局面。启动创业基金,把小额担保贷款扶持范围扩大到进城务工和返乡创业人员,大力扶持发展餐饮、销售等微型企业。转变就业理念,鼓励支持大学生兴办各类经济实体,以创业促就业。进一步落实好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通过减免税收、信贷支持、补贴补助、优化服务等措施,全方位扶持,激活全社会的创业热情,力争形成家家能生产、户户会经营、人人有事干、个个把钱赚的发展格局,完成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7.7亿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