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废琴

科普小知识 2023-11-21 22:22:51
...

唐代音乐因汉族传统音乐与少数民族音乐之融合,并吸收了外来音乐,而产生了空前的繁荣。琴音的单调,加上琴家的保守,乃造成了琴的被冷落。唐代诗人乃常藉由琴象征淳朴之古风,抒发对也俗的感慨。这首诗开始四句说到以丝弦与桐木制成的琴,保存着古代的音声,淡而无味,不为今人所所赏。”于徽〃四句写古琴久被弃,以致玉徽暗淡,朱弦蒙尘,但音声如旧。末二句谓世人爱好筝笛,致使古古琴被厌弃。

1、原文

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

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

玉徽光彩灭,朱弦尘土生。

废弃来已久,遗音尚泠泠。

不辞为君弹,纵弹人不听。

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

2、注释译文

“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

是言制琴之材,以丝桐制琴。并言琴起源于上古之时,又悠远沧桑之声。

“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

琴声淡雅,而世人多好繁曲淫声,故知音稀少。

“玉徽光彩减,朱弦尘土生。”

玉徽、朱弦,此处皆代琴。玉徽的光彩褪尽,朱弦也已是落了一层灰土。早已经没有人去弹奏她们了。

“废弃来已久,遗音尚泠泠。”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中古以下,圣乐多废。遗音泠泠则言其尚有传承。

“不辞为君弹”者,琴为礼器,不可轻率,不可妄作。

“纵弹人不听”者,曲高和寡也,世俗之人,不识亦不好。

(羽按:泠泠弦上声,自弹还自听,宁向山间月,莫对世上人。)

“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

释其原因,都是因为羌笛秦筝这些俗乐也。

3、创作背景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创作的诗。《废琴》是诗人寄寓政治上的失意的感慨而作的诗。

4、作品鉴赏

虽然在当时的社会,古琴受到冷落,但是在文化圈内的古琴音乐仍显生气盎然。他们以极大的耐心与毅力来坚持正声,使人能听正声,喜欢雅音。

白居易就是借古琴之势来寓意自己在这个朝局中的地位。君王不正视听,偏好奸妄。以致儒雅博学的人才“光彩减”,“尘土生”。

5、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上一篇: 潮汐摩擦

下一篇: 央金萨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