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人美
王人美(1915~1987)电影表演艺术家。原名庶熙。原籍恻阳。1927年人上海美美女校就读。1931年后主演或参加演出《野玫瑰》、《芭蕉叶上诗》。所主演的《渔光曲》于1935年在苏联第一届国际电影节上获荣誉奖。1950年从香港回上海,在北京电影制片厂相继拍摄《两家春》、《青春之歌》等影片。1977年加入中国*。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名誉理事。著有《我的成名与不幸》等。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87-04-12
出生地:湖南长沙
星座:白羊座
国籍:中国(内地)
毕业院校:上海美美女校
职业:演员
1、人物简介
王人美
王人美的父亲原来是浏阳一中的教员,而*当年就认识她的父亲。1956年*接见电影家协会成员时,还问王人美:“细妹儿(湖南话,最小的妹妹),你还记得我吗?我在你家避过难呢。”1927年,王人美到黎锦晖创办的美美女校学习歌舞。黎锦晖让她改名王人美,将这女孩列入王家的“人”字辈,是要破一破女性不入家族辈分的旧习。在美美女校学习歌舞期间,王人美就跟着黎锦晖学习歌舞。
她学得快,嗓子亮,又能识谱,黎锦晖总是要她先试唱,然后让她当“小先生”教其他人。后来,王人美果然没辜负期望,成了上海早期著名的歌星和影星。同年王人美到上海加入中华歌舞团。1931年加入联华影业公司为电影演员。1935年入电通影片公司。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王人美拒绝为日寇拍片,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并参与了以"七·七"事变为主题的大型话剧《保卫芦沟桥》的演出。抗战期间她主要从事话剧活动。抗战胜利后到上海,先参加上海实验电影工场,后进昆仑影片公司。解放后她返回上海,在长江电影公司拍片,后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
1935年由王人美主演的影片《渔光曲》曾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这是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1951年她主演的影片《两家春》被文化部评为1949~1955年优秀影片。1987年,王人美不幸在北京病逝。
2、演艺生涯
涉足影坛
王人美
1927年,13岁的王人美随兄来到上海,进入上海美美女校歌舞班(中华歌舞团前身)习艺,随团长黎锦晖到南洋等地巡回演出,黎锦晖后来将之改组明月歌舞团。王人美和黎莉莉等众多小姐妹一起在舞台上长大,丰富的表演经验和扎实的歌舞基础对她们以后在银幕上塑造角色,有很大帮助。
1931年王人美随明月歌舞团加入联华影业公司,翌年主演孙瑜编导的影片《野玫瑰》,扮演渔行杂工的女儿小凤,有股子泼辣劲儿,也有当时银幕女子少有的朴实气质,尤其受到青年学生的欢迎。在明月歌舞团鼎盛时期,王人美和黎莉莉、薛玲仙、胡笳并称“四大天王”,虽然年纪不大,这几个姑娘都已经是当时流行音乐界不小的腕儿了。从明月歌舞团走出,王人美自信地开始在影坛崭露头角。
《渔光曲》“一曲成名”
1934年,蔡楚生筹拍《渔光曲》,其中女主角“小猫”的挑选颇费工夫。蔡楚生希望找一个既有成熟演技,又有一点新鲜感的演员,事实上成熟的演员比较多,可兼具那份单纯和陌生感的则是少之又少。直到快要开拍时,有人推荐因拍摄而受人瞩目的王人美。她所透露出的纯朴、未经雕琢的韵味,让蔡楚生眼光一亮,敲定了新片女主角。
王人美的表现没有让大家失望。她饰演的渔家女儿“小猫”,表演自然出之,未见斧凿,影片本身对残酷现实毫不矫情的白描,也引引起了那个时代为生活苦苦挣扎的人们的共鸣,上映后反响热烈。一夜之间,王人美的清新形象深入人心,平民化的美丽让人感到亲切。《渔光曲》在1935年获苏联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成为我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野玫瑰》中王人美略带野性的美让人过目难忘,而拍摄《渔光曲》后“小猫”的名字深入人心,于是人们往后就亲切地叫她“野猫”。
由于在明月歌舞团受过较为专业的歌唱训练,由王人美配唱所主演影片的歌曲,顺理成章,她的歌声和美貌一样扣动人心,所录制的《渔光曲》同名主题歌和《风云儿女》插曲《铁蹄下的歌女》,都是当时的流行歌曲,风靡传唱。配合这歌声,王人美健康活泼、青春焕发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据王人美的朋友后来回忆,在三十年代王人美“最红”的时候,她还保留着很浓的学生味道,非常朴实,脸上从不施脂粉,这种清纯气质迥然有别于其他当女明星。
抗日战争爆发,和许多爱国影人一样,王人美投入抗日宣传,辗转香港、桂林、昆明、重庆等地,曾参加演出以七七卢沟桥事变为题材的大型话剧《保卫卢沟桥》。
告别影坛
王人美
到1957、1958年的时候,因为避之不及的政治运动的冲击,王人美又发病了,神经错乱较以往更严重,在北大医院治疗期间吃了很多苦。王人美所惶惶担心的不只是自己,“*”中丈夫叶浅予在*里一关就是八年,这需要两个人都足够坚强,才能熬过这几乎无望的等待。
1986年王人美走路不小心摔了一跤,结果脑溢血成为植物人。朋友们去看望病床上的她,她不会说话,只是睁着眼睛,1987年4月12日去世。而叶浅予突发心脏病进了医院,医生不让他离开,王人美只在朋友们的送别中悄然远去。作为三十多年的家庭伴侣,叶浅予只能在医院窗口站立半晌,向空中遥祭。
3、情感历程
还在“明月歌舞团”的时候,王人美和金焰已经相识,那时金焰常去歌舞团找王人美,在旁人眼中,两人真是登对的一双爱侣。1934年,二十刚出头的王人美幸福地嫁给了金焰,三十年代,都是两人事业上的黄金时代,他们在影史上各自划下浓重一笔,并且合作演出宣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片《壮志凌云》。抗战爆发,倾巢之下安有完卵,文艺界同样遭到沉重打击。因为日本人企图胁迫金焰拍摄电影,夫妻俩在危急形势下逃离上海,之后辗转后方各地。经过流亡生活,盼来抗战胜利,1945年的夏天,爱情却无可挽回地冷却,他们离婚了。
王人美
两人在一起生活了三十多年,但叶浅予后来也承认,他们在世界观、人生观、生活习惯、个人爱好等方面差异较大,婚后很长一段时间互相不了解矛盾频发,好在两人能坦诚相见,三十多年中有不少磕磕碰碰,但尽量彼此包容和扶持。叶浅予生活大大咧咧,家里毕竟要有人操持料理,王人美对叶浅予的不拘小节就颇有微词。王人美在回忆录这样描述她的丈夫:除了懂画,别的什么都不懂,家中里里外外的事全要我操心,叶浅予是个过于沉浸在事业里的人,当这种人的妻子真不容易!王人美讲了一个小故事。1955年两人结婚时,王人美41岁,叶浅予47岁,他们本来打算老头儿老太太结婚不要声张,可不知怎么风声还是走漏出去,朋友们纷纷送来贺礼。怎么答谢呢?叶浅予说请老朋友们聚餐吧。几十个人拥进四川饭店,有郭沫若、于立群、阳翰笙、吴祖光、丁聪、黄苗子、郁民等等。叶浅予花了将近二百元钱,回来的路上却告诉妻子,他已经破产了,因为他从来不爱攒钱,全部财产也只有二百元。王人美又好气又好笑,只好自己掏钱去买必需的日用品。
4、作品
1931:《银汉双星》
1932:《野玫瑰》、《共赴国难》、《新婚之夜》
1933:《芭蕉叶上诗》、《都会的早晨》、《春潮》
1934:《渔光曲·1935》、《小天使》、《风云儿女》
1936:《长恨歌》、《壮志凌云》
1938:《黄河大盗》、《离恨天》
1941:《长空万里》
1948:《关不住的春光》
1951:《两家春》
1955:《猛河的黎明》
1957:《青春的脚步》
1958:《探亲记》
1959:《青春之歌》
1962:《花儿朵朵》
5、人物评价
有关上海的诸多往事中,总少不了那些红颜的影子。她们躲在岁月红尘的深处,眼波流转,巧笑倩兮,与许多年前旧上海鲜活的景象毫无二致。
在旧上海繁华奢靡的浮光掠影中,一个模糊的形象渐渐清晰,她就是王人美,一个在当时以“野猫”之名而享誉影坛的明星。她主演的电影《渔光曲》堪称百年中国电影的经典;她演唱的歌曲《铁蹄下的歌女》七十多年传唱不息;她和旧上海红极一时的影帝金焰的婚恋至今扑逆迷离。而在晚年她总结自己一生的时候,却把成名看成是一生的不幸。
王人美,一个知性红颜的传奇人生。
在电影《渔光曲》中,“小猫”王人美在波光万顷的海面上撒网捕鱼的情景已成为百年中国电影的经典镜头,那片明亮的香云,伴随着她在影片中演唱的主题歌,持续飘香了七十余年而不衰。《渔光曲》的问世,在当时的中国电影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渔光曲》首次在银幕上展示了那个年代中国底层劳动人民的悲苦人生。红颜王人美,她由此遗留下来的沉香离民间最为相近,离我们心情为相近。
属于上个世纪的那段美丽肯定是不能延续到如今,多年之后,世界没有轮回,只是远远地还能看见那么一点熟悉的影子,嗅到一些熟悉的味道罢了。而属于老上海的王人美,就是一那一朵花,虽有盛开的灿烂,也有凋落的凄凉。但无论如何,每走一步,都带起风,随风起舞。
上一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下一篇: 陈映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