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调查·被遗忘的村落
著名学者宫本常一对偏远地区进行调查。他走访许多遥远的村落,与那里的人们秉烛夜谈,记录下大量详实的资料。他将调查的经历写成本书,真实再现了旅途中的所见所闻。《被遗忘的村落》成为了解现代文明高速发展前的日本与日本人的珍贵著作。
作者:宫本常一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原作名:忘れられた日本人
译者:郑民钦
出版年:2017-3-1
页数:258
定价:45.00元
装帧:精装
ISBN:9787530216361
1、作品推荐
★深深影响导演宫崎骏,成为他爱不释手的枕边书,也是《龙猫》的灵感来源。
★令作家司马辽太郎无比震撼:作者那平凡却真实的人生令我感动不已。
★知名翻译家、谷崎润一郎译者郑民钦翻译,字字珠玑,低回婉转。
★东京大学、庆应大学教授推荐书目,精装典藏版。
★一位学者,七十三年,徒步十六万公里探访古村落,以《舌尖上的中国》绵密瑰丽的讲述方式,追寻已经消失的昔日生活。
★那时,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无关历史、无关文明,只是默默度过自己的生命,却那么鲜活地存在过。
2、内容简介
一位学者,七十三年,四千个日夜,一生徒步十六万公里,写下这部绵密瑰丽的旧日生活故事。
他穿过荒芜的小径、进入人烟稀少的深山,走入一处处鲜有外人到访的村落,在篝火边、在溪边,在夜晚的小径和小屋门前,听那些掩埋在记忆中的故事。佐护八旬老人苍老而悠远的歌声、村里男女赌上身体的对歌比赛、趁着夜色偷偷潜入姑娘闺房的年轻男子、女人们富有情趣的笑话、盲眼老人充满情爱纠葛的一生、只有麻风病人通行的小道……
学者宫本常一对偏远地区进行调查。他走访许多遥远的村落,与那里的人们秉烛夜谈,记录下大量详实的资料,并将调查的经历写成本书,真实再现了旅途中的所见所闻。《被遗忘的村落》成了了解现代文明高速发展前的日本与日本人的珍贵著作。
3、作者简介
宫本常一
宫本常一,日本民俗学家,曾任日本观光文化研究所所长。从1930年开始,他探访日本各地民俗,深入当地民众之中,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字记录和照片。他的研究对许多作家和学者都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代表作有《被遗忘的村落》《栖居于山间的人们》《庶民的发现》《民俗学之旅》等。
4、作品目录
在对马
村落的寄合
名仓漫谈
寻找孩子
女人的社会
土佐源氏
土佐寺川夜话
梶田富五郎翁
我的祖父
世间师(一)
世间师(二)
文字记录传承者(一)
文字记录传承者(二)
川目的故事
十津川山崩
新十津川开村记录
流浪者的系谱
后记
追记
5、作者自述
田野调研现场
回忆自己田野调查的过程,宫本常一说:“对方不是顺着我的意思说话,而是完全按照自己的风格说话,这是难能可贵的。尽可能原封不动地把他们的讲述传递给大家,是我的一项工作。”
“完全按照自己的风格说话”,其实和村落中的人的性情相互吻合。譬如宫本常一的祖父,一生操持“不理解的事情不做”的信条,一辈子按照自己理解的方式生活。在《世间师》一文的开篇,宫本常一总结道:“虽然在村里生活的人们缺乏个性,但比起今天满嘴高唱抽象性的自我意识,个人生活和行为却极其千篇一律模式化的现象,倒是有很多老年人具有强烈的个体自主性。现代人对他们则一言蔽之曰:‘顽固’。”
透过《被遗忘的村落》,我们得以知悉一个个温情而饱满的生命故事……宫本常一不无恳切地写道:“这不是可以用先进和后进这样的形式简单地一刀切的,而且我们往往瞧不起旧时代的世界以及生活在比自己下层的社会里的人们,想怀有一种悲痛感,但难道不应该设身处地为他们本人着想吗?”不站在道德判断的高岗,不以一个他者的视角过度诠释和仰望,仅仅是设身处地四个字,便足矣。
6、作品意义
宫本常一的调查与经历为后人了解现代文明高速发展前的日本与日本人提供了大量翔实的资料。现代人难免对农耕文明怀有带着美化意味的想象,《被遗忘的村落》于当下最深刻的意义不在于展现美,而是记录真实,从而让现代人具体地了解村落过去的形态,思考当代人在何种情况下需要这种村落的传承以及谈论自古沿袭的惯例具有怎样的意义。
7、媒体评论
★宫本常一走访各地记录普通人的生活,虽说是“记录”,却如小说般优美。所遇之人的淳朴温暖也跃然纸上。——《朝日新闻》
★在没有录音笔的年代,宫本常一彻夜与老人们秉烛夜谈,并将谈话的内容详细地记在脑海中,这份热情真令人佩服。——《日经新闻》
8、出版背景
负责编辑《被遗忘的村落》的李欣最早是在一份“东京大学、庆应大学学生必读书目”的书单里发现了这本书。之所以被这份“朴素”的田野调查报告击中是因为:“市面上关于日本的书非常多,但是涉及战后日本普通人生活的书却非常少。宫本先生记录了一个早已消失的日本,那是与现在高速发展之后的日本完全不同的另一个日本。”
当提出要购买这本书的版权之时,日本版权方大吃一惊。在李欣看来,也许这本记载被遗忘村落的著作本身就是一本“被遗忘”的著作。这是一种遗憾,也是一个机遇。
对于将这本书翻译成中文的郑民钦来说,更是一种挑战。在此之前,他最为人熟知的是翻译了《源氏物语》和大江健三郎、川端康成、谷崎润一郎等日本文学大师的作品。他花了差不多一年时间来翻译这本书。因为书中涉及很多古语方言,翻译时他的手边总是常备民俗、农业等相关的专业词典,甚至还会专门向日本民俗学会写信请教。
他觉得,宫本常一的民俗学是很特别的:“与柳田国男学派有意不去涉及漂泊民、受歧视的农民、性等领域不同,宫本常一描写的是‘无文字社会的日本’。他的民俗学追求的是保存即将被现代化的浪潮冲刷而去的人和历史中最本质朴素的本性。”书中大部分内容来自村民口述。这些几乎没受过文化教育的农民讲述的人生朴实无华,所以在翻译过程中,郑民钦能不修饰就不修饰,尽量保持“原生态之美”。
在准备出版的两年时间里,李欣将这本书读了不下六遍。在又一次合上这本书之后,它已经跳脱了日本社会,成为了一个“有关城市化之前社会的记录范本”。李欣说:“城市化的车轮碾压的不仅是日本,在巨轮到来、乡土社会彻底支离破碎之前,我们至少要留下记录,供后人感慨借鉴。如果没有记录,无处凭吊,那么那段曾经存在的历史就等于消失了。”
9、读后感
《田野调查·被遗忘的村落》读后感:村落里的遥远记忆
著名日本学者宫本常一,在七十三年,四千多个日夜中,徒步十六万公里。走访许多遥远、人迹罕至的村落,与那里的人们秉烛夜谈,记录下大量详实的资料。他将调查的经历写成一本本书,真实再现了旅途中的所见所闻。能把这本书介绍给中国的读者,真好,我们对古村落的开发利用,如何进行保护,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课题。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涉及的范畴和领域相当广,举凡语言学、考古学、民族学、行为学、人类学、文学、哲学、艺术、民俗等,都可透过田野资料的收集和记录,架构出新的研究体系和理论基础。参与当地人的生活,在一个有一个严格定义的空间和时间的范围内,体验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思想境界,通过记录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来展示不同文化如何满足人的普遍的基本需求、社会如何构成。
《田野调查·被遗忘的村落》读后感:快乐的源泉
现在可以发展越来越迅速,农村大部分已经转变为城市,或许只有那些偏僻的山区还依然过着田园生活,远离这个嘈杂的社会。这本《被遗忘的村落》带读者走进日本那些渐渐被人们遗忘的村落,深入地去了解他们的生活,与老人们促膝长谈,记录下这些不一样的生活。
作者在书中记录的这些人和事,都是朴素真实的,想想他们的惬意小生活,的确是有钱都很难享受得来的。书中写道一个在美浓干活的名叫伊太郎的老人,被生活所迫,后来又被环境所迫才辗转来到这里。他觉得,在美浓干活比东京有意思,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快乐。在东京虽然挣得多,但是到处被住宅挤得密不透风,做事还要低三下四地求人,一点也不*。虽然这些人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他们懂得如何去享受生活,如何能使自己更快乐,他们更懂得知足。到了这个年龄的老人,一般都经历过很多波折,所以说他们对于世界的看法比常人要深刻。
一般生活在村落的人都不会去学习文字,大部分是文盲,如果是说字写得更好看的,那就更少了。书中《文字记录传承者》这一章中就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用漂亮的字体记录历史,使本书的作者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作者十分想和这位老人见面,于是他开始增加见闻,走遍日本。最后他终于找到了这位老人,并且与他攀谈许久,两人十分投缘,来人热情地招呼朋友陪他一起唱民谣。作者在听这些故事的时候几乎是废寝忘食般,而老人也是滔滔不绝地讲。通过观察,作者发现了识字者与不识字者的区别,最明显的就是时间观念。而识字者考虑的也特别多,他们会有一种对传播知识的责任感。可以说,在偏僻的村落中,依然有这样有责任、有抱负的人存在,他们是文字的传承者,也是历史的传承者。
总是作者走过的村落十分丰富,每个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也有自己的风俗文化。作者通过了解这些人,更加认识了日本人,也发现了日本文明的发展过程。这些不起眼的人,他们所注重的不是金钱和名利,而是用心去感受大自然,感受他们当下的生活。本书可以说是作者写下的游记,他带领我们走向幸福的中心,并融入到当中去,体会到了一种在城市中体会不到的快乐。
《田野调查·被遗忘的村落》读后感:像宫本常一那样发现乡土社会
日本导演今村昌平的著名电影《楢山节考》描写了古代日本的一种可怕风俗:由于粮食长期短缺,老人一到了70岁就要被子女背到山中等死,以供奉山神。《楢山节考》描写的这种风俗是真实的历史,让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到古代日本的社会状态。
事实上,日本民俗学家早在上世纪30年代起,就开始关注前现代的日本传统风俗。这些学者深入到乡村去调查、采风和考察,据此建立起了属于日本自己的民俗学研究系统。这其中,宫本常一就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