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县
岚县位于山西省吕梁市北部,汾河上游,北靠岢岚,西接兴县,东邻静乐,南连娄烦、方山。最高海拔2275米,最低海拔1154米。辖4镇8乡,1个城区居民管理委员会,167个行政村,334个自然村,总人口17.3万人。岚县夏日气候凉爽,是理想的避暑胜境。空气质量标准达二级以上的天气全年在200天以上,是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山西省生态建设红旗县、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项目县。
中文名称:岚县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山西省吕梁市
下辖地区:东村镇、岚城镇、普明镇
*驻地:东村镇
电话区号:0358
邮政区码:033000
地理位置:吕梁市北部
方言:晋语吕梁片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白龙山、北魏秀容古城、皇姑陵
机场:大武飞机场
火车站:吕梁站
车牌代码:晋J
行政代码:141127
1、县情简介
考古表明,距今五六千年前,县境内即有人类生息繁衍,商为燕京戎所居,周为娄烦胡地,春秋末年晋国在古城村建汾阳邑。北魏初年,秀容部帅尔朱郁德于封地汾阳邑环300里建秀容国,置岚州。唐代改称宜芳县,明洪武初年定名岚县,有2000多年的建县历史。
岚县
清代直属太原府,民国时期属山西省冀宁道,抗战时期为晋绥边区根据地。建国后,岚县先后属于兴县专区、忻县地区、晋北地区管辖,1971年10月,岚县划归吕梁地区。岚县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37年,贺龙率120师进驻县境,同年,*晋西北区党委也由岢岚移驻县境,岚县成为晋西北革命的中心。1938年,*岚县县委成立,1940年,岚县抗日**成立,从此,岚县的革命斗争风起云涌,如火如荼。当时,全县人口6万,参军者3000,捐躯者600,死于国难的群众近7000余人。现保存的革命遗址有120师师部旧址、晋西北党政军高级*联席会议旧址、晋绥军司令部旧址、贺龙中学旧址,*、董必武路居处等。
省道岚古线、忻黑线和国道209线贯穿全境,与太原市、忻州市、吕梁市相连,直线距离各为100公里。古岚(古交—岚县)铁路、太佳高速公路(太原—陕西佳县)前期工作已经展开,岚古(岚县—古交)二级公路路基工程已全面完成,于2008年10月份建成通车。
全县总面积1508.9平方公里,耕地48万亩,其中沟坝、旱坪地20万亩,为吕梁山上最大的一块平地。资源丰富,潜力巨大。已探明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有煤、铁、锰、大理石、花岗岩等25种,尤以煤、铁为最。煤炭储量约41亿吨(煤田面积175平方公里),铁矿总储量20亿吨,其中袁家村铁矿储量为13.6亿吨,为全国第二大露天矿体,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气候冷凉,环境优美。平均海拔1500米,年平均气温6.8℃,年均降水500毫米,年有效积温2948℃。夏日气候凉爽,是理想的避暑胜境。空气质量标准达二级以上的天气全年在200天以上,是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山西省生态建设红旗县、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项目县。
2、行政区划
明、清行里、甲制。明洪武初年分为24里,成化十八年(1482)减为18里,嘉靖十九年(1540)年减为10里:在城、在思、宜芳、秀容、普明、上明、怀顺、青台、秀川、宜阳。清初“跟庄”(整顿里甲),减为5里:在城、秀容、普明、怀顺、在思。里又称都,每都10甲。
民国初年行乡村制。全县分一城四乡。城关为城,城北为北乡,城东南为东乡,城西南为南乡,城西为西乡。
民国六年(1917)行编村制。百户至三百户为一编村,不足百户的数村为一编村。大村为主村,小村为附村。全县共324个编村。
民国七年(1918),分全县为3个区。一区公所驻县城,辖岚城、东土峪、梁衬会、榆湾、河口、大蛇头、界河口、张家湾一带。二区公所驻东村、辖东村、古城、兰家舍、梁家庄、毕家坡一带。三区公所驻普明、辖普明、祁家庄、王狮、敦厚、袁家村、车道坡一带。区下辖编村,村下辖闾、邻。
民国二十六年(1937)夏,实行大编村制,全县分为23个大编村。一区辖岚城、东土峪、胡琴舍、郭家沟、钟家沟、河口、赤湾子、大蛇头、张家湾9个编村。二区辖东村、西村、任家庄、李彦舍、葛铺、毕家坡6个编村。三区辖普明、上明、合会、大贤、小万、张其庄、石桥、袁家村8个编村。
岚县
民国二十九年(1940)正月,县抗日**成立。划全县为5个区、67个行政村。6月,以二区之郭家庄、毕家坡,三区之袁家村、裴家庄、宁家湾五行政村建第六区。同月,日军侵占岚城、东村、普明、寨子等地,控制岚县平川,抗日*政权与日伪政权形成犬牙交错之势。一区营坊上、河口、蒲胡、王家村是根据地,戌子、南沟、郭家沟是游击区,岚城、榆湾、梁衬会是敌占区。三区寨上、段家湾、上滩沟三行政村是根据地,丁家山、马坊、府台、老庄、安家沟、李家湾6行政村是游击区,普明、王狮、敦厚等公路沿线各村是敌占区。四区王堡是根据地,西坡、黄签、羊圈坡、阳坡4行政村是游击区,岚城、寨子、丁字坪是敌占区。五区全为根据地划入静乐之二、六区及三区一部合为1个区。其中袁家村、裴家庄、宁家湾3行政村是根据地,岔上、两角、南泉庄、曲井、窑上、翟家沟、上马铺、薛家沟等行政村是游击区,岭上、普明、东村、上井、黄家墕、杨家墕等是敌占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四月,岚县全境解放,划分为6个区54个行政村。一区辖河口、营房、王家村、马涧、榆湾、蒲胡、戌子,第一沟8个行政村。二区东村、石家庄、东阳涧、西村、南白家庄、圪埚、任家庄、冯周村、兰家舍、下马铺、荆峪堡11个行政村。三区辖普明、大贤、前合会、芦家窊、小万、史家庄、张其庄、石桥、敦厚、祁家庄、贯家庄11个行政村。四区辖东土峪、上明、斜坡、顾尾头、岚城、前黄签、前庄、阳湾、梁衬会、牛湾子、明家庄11个行政村。五区辖大蛇头、郭沙沟、上寺墕、界河口、阳寨、铁青、张家湾、岔上8个行政村。六区辖毕家坡、梁家庄、袁家村、裴家庄、宁家湾5个行政村。
民国三十六年(1947)四月,撤六区,毕家坡、梁家庄划入二区,袁家村、裴家庄、宁家湾划入三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四月,划全县为4个区、41个行政村,一区辖河口、界河口、大蛇头、条子沟、铁青、张家湾、第一沟、郭沙沟、上寺墕、营坊10行政村。二区辖东村、石家庄、任家庄、冯周村、东阳涧、西村、南白家庄、圪埚、荆峪堡、毕家坡、郭家庄11个行政村。三区辖普明、合会、芦家窊、小万、王狮、敦厚、瓦窑、袁家村、宁家湾9行政村。四区辖东土峪、岚城、牛湾子、榆湾、李衬会、戌子、胡琴舍、马涧、上明、斜坡、顾尾头11行政村。
民国三十七年(1948)十一月,重建五区,辖大蛇头、界河口、条子沟、上寺墕、郭沙沟、铁青、张家湾7行政村。原属四区之戌子、榆湾、马涧3行政村划入一区。
1950年3月,划全县为4个区78个行政村。一区辖岚城、南关、北关、阳湾、马家庄、河口、营坊、王家村、后则坪、戌子、榆湾、第一沟、正道、东土峪、店上、胡琴舍、后黄签、上明、寨子、瓮子、顾尾头、吸百里、梁衬会、明家庄24个行政村。二区辖东村、北村、天窊、石家庄、圪埚、西村、毕家坡、李彦舍、葛铺、郭家庄、牛湾子、北白家庄、冯周村、兰家舍、荆峪堡、南白家庄、下马铺、东阳涧、南村、翟家沟、任家庄21个行政村。三区辖普明、屯营、大贤、芦家窊、小万、祁家庄、普家庄、贯家庄、后合会、官桥、斜坡、王狮、张其庄、史家庄、敦厚、石桥、阳坡坪、草城、裴家庄、车道坡、冀家庄21个行政村。四区辖大蛇头、界河口、会里、条子沟、小蛇头、沐会、郭沙沟、上寺墕、铁青、张家湾、岔上11个行政村。
1952年11月,改四区为五区,划一区之上明、瓮子、吸百里、顾尾头、后黄签、寨子、胡琴舍、店上,三区之斜坡、官桥、后合会,二区之石家庄共12行政村为四区。
1953年,划全县为5区、41乡。一区辖岚城、马家庄、正道、东土峪、牛湾子、河口、营坊、第四沟、榆湾、戌子、梁衬会11乡。二区辖东村、东阳涧、西村、南白家庄、兰家舍、浮家峪、任家庄、冯周村9乡。三区辖普明、小万、芦家窊、祁家庄、王狮、石桥、敦厚、裴家庄、芦苇塔、宁家湾10乡。四区辖上明、顾尾头、前合会、前黄签、店上5乡。五区辖大蛇头、界河口、条子沟、郭沙沟、上寺墕、铁青、张家湾7乡。
1954年,撤二、四区,原辖乡改为直属乡。
1956年3月,撤区,划全县为东村镇和普明、合会、上明、东土峪、岚城、梁衬会、上井、兰家舍、袁家村、王狮、敦厚、榆湾、河口、张家湾、赤湾子、大蛇头、界河口、毕家坡、梁家庄19乡,共20个乡镇。
1958年9月,赤子乡入大蛇头乡,东土峪乡入岚城乡,上井乡并入兰家舍乡,合会乡并入上明乡,袁家村乡并入梁家庄乡。全县共15个乡镇。
1958年9月,政社合一,全县划为6个人民公社:东村、上明、兰家舍、毕家坡4乡合并为东方红公社。普明、王狮、敦厚3乡合并为太阳升公社。岚城、梁衬会、榆湾3乡合并为火箭公社。河口、张家湾2乡合并为先锋公社。大蛇头、界河口2乡合并为红旗公社。梁家庄乡改为钢铁公社。
1958年10月,岚县除红旗公社划入兴县外,其余各公社并入静乐县。并县期间,东方红、太阳升、先锋公社辖区未变。火箭公社的榆湾、戎子一带划入道宏公社,其余改名岚城公社。红旗公社改名蔚汾公社,增辖恶虎滩公社所属各村。钢铁公社并入万宝全公社。
1961年9月,恢复岚县建置,全县分为东村、普明、岚城、上明、界河口、大蛇头、张家湾、河口、榆湾、毕家坡、梁衬会、梁家庄、兰家舍、王狮、敦厚15个公社。
1962年3月,由东村公社分出古城公社,。岚城公社分出东土峪公社,上明公社分出合会公社,兰家舍公社分出上井公社,普明公社分出祁家庄公社,全县共20个公社,辖274个大队。静乐县之步六舍公社1971年7月划入岚县,1972年12月又回归静乐。
1984年8月,改政社合一制为乡村制,东村、岚城、普明、界河口4公社改为镇,其余公社改为乡。下辖325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
1986年,全县分为4镇16乡329个村民委员会,347个自然村。
2001年,全县由4镇16乡拆并为4镇8乡;2002年全县村民委员会由329个拆并为167个。
3、自然地理
方位
岚县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吕梁市东北端,汾河上游。地理坐标为北纬38°05'00″-38°36′11″、东经111°21′43″-111°50′02″。东西宽约42公里,南北长约66.5公里,东邻静乐,南连娄烦、方山,西接兴县,北靠岢岚。
面积
全县国土总面积1512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0.97%,占吕梁市总面积的7.2%。
岚县
地形
岚县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平川、沟谷四种地貌类型。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85%,位于中心的岚河盆地,地势平坦,是吕梁山上的“小平原”。全县平均海拔1415米,最高点为大蛇头乡水沟子村于家贤,海拔2275米,最低点在社科乡曲立村鸦儿池,海拔1131米。
河流
岚县属黄河流域,境内河流主要有岚河、蔚汾河、岚漪河、榆湾河、舍安河。最大的河流是岚河,是汾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河口乡马头山,主要支流有岚城河、普明河、上明河、顺会河和南川河,全长51公里,流域面积1061平方公里,年径流量5628万立方米。
气候
岚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冷凉,昼夜温差较大。极端高温记录39.3℃(2009年6月22日),极端低温记录-33℃(2002年12月26日),年平均气温6.9℃,年有效积温2864℃,无霜期120天左右,年均降水457毫米。
4、历史沿革
考古表明,距今五六千年前,岚县境内即有人类生息繁衍,商为燕京戎所居,周为娄烦胡地。春秋末年晋国在古城村建汾阳邑,北魏初年,秀容部帅尔朱郁德于封地汾阳邑环300里建秀容国。隋朝建岚城县,唐代改称宜芳县,明洪武初年定名岚县,有2400多年的建县历史。清代直属太原府,民国时期属山西省冀宁道,抗战时期为晋绥边区根据地。建国后,岚县先后属于兴县专区、忻县地区、晋北地区管辖,1971年10月,岚县划归吕梁地区。1938年,*岚县县委成立,1940年,岚县抗日**成立。
5、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
岚县农业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有马铃薯、玉米、高粱、谷子、莜麦、土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胡麻、葵花、中药材等。正常年粮食产量在6000万公斤左右,油料产量在500万公斤以上。岚县2001年种植马铃薯1万公顷,葵花0.4万公顷,红芸豆0.2万公顷,3大作物种植面积达到耕地总面积的50%以上,主要农产品商品率达到30%以上。种植业产值3216万元。岚县年输出劳动力1.4万余人,占到岚县农村劳动力的1/3,劳务输出收入4390万元。
2008年,全县实行小流域治理,治汾和退耕还林还草,岚县植被建设得到了发展,其中天然林7.9万亩,林草覆盖率达36%,以牛羊为主的畜牧业已有一定基础,规模养殖户达到327户,羊存栏15万只,大畜存栏2.7万头,猪存栏3.5万头,商品率达47.3%。以退耕还林为重点,岚年完成造林0.3万公顷。岚县大畜存栏3.2万头,羊存栏15.68万只,户均1头大畜,人均1只羊。岚县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岚国水土保持示范县、山西省生态建设红旗县、山西省仁用杏建设基地县、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项目县。
第二产业
2009年,太钢岚县钢铁项目采用世界先进的工艺技术装备,拟建设年采剥总量为8580万吨、年产铁矿石2200万吨、铁精矿750万吨的铁矿项目和年产钢535万吨、生铁497万吨、钢材355万吨的钢厂项目。项目总投资285亿元。岚县普明新型冶金工业园区园区总体规划10平方公里,先期开发建设冶金工业园,占地3.5平方公里,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为太钢岚县钢铁项目提供延伸服务。已入驻企业8户,开工建设12个项目,主要有恒升特种钢铁冶炼有限公司镍铬合金冶炼、继亨铸造有限公司10万吨/年精密铸件、丰达焦化有限公司40万吨/年清洁型焦炉、昌通建材有限公司日产2500吨熟料新型干法回转窑水泥生产线项目。
2013年,岚县国有及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5451万元,比2002年增长33%;实现利税1420万元,增长25.8%。*引进县外大企业10户,签订煤铁资源综合开发项目10个,协议投资总额50多亿元。其中,三鑫60万吨煤矿、富民煤矿一期30万吨生产线及焰山公司120万吨铁矿采选项目已开工建设。岚县整体规划了总面积20平方千米的工业园区,完成了一期2.5平方千米的土地整理和规划设计工作。
2013年,采矿企业共有采矿企业5户,其中,铁矿企业4户,锰矿1户。冶炼企业有100立方米以上生铁冶炼高炉7座,年产生铁95万吨。其中普明新型工业园区恒升焦业公司380立方米高炉和158立方米高炉各1座,三鑫实业公司、泰鑫冶炼公司、盛华冶金公司158立方米高炉各1座,以及梁家庄乡源远钢铁公司和巨鑫铁厂128立方米高炉各1座。选矿企业:有铁矿选矿企业52户,年设计生产能力741万吨,实际生产能力250万吨,其中已投入生产的41户。建材企业:有建材企业2户,其中在建1户。化工企业:有化工企业1户,即金龙化工有限公司。煤炭企业:有生产矿井六座,基建矿井1座,生产规模达到120万吨/年。其中:国营侯家岩煤矿、国营侯家岩煤矿附一矿年生产能力达21万吨/年,其余5座矿井2006年生产能力达15万吨/年。
第三产业
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亿元,同比增长15.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81亿元,同比增长18.57%;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60万美元,同比增长25%。白龙山旅游文化节和岚城面塑艺术节、“激情盛夏文化月”、“金秋十月赏龙山红叶”等活动促进了第三产业产值的增加。
6、社会事业
截止到2014年,全县有小学155所(农村小学152所,城区小学3所),教学班564个。普通初中16所(农村初中12所,城区初中4所),教学班223个。普通高中1所,教学班36个;职业高中1所,教学班18个。幼儿园3所,教学班19个,其中农村幼儿园2所。全县共有中小学在校生30520人(普通高中在校生3100人、职业高中在校生930人、初中在校生10309人、小学在校生16181人、幼儿园及小学附属学前班1839人)。全县共有中小学教职工1993人,其中小学教职工1057人,初中教职工680人,普通高中教职工185人,职业高中教职工71人,幼儿教师58人。现有县级医疗机构4个: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12所,其中4所中心卫生院,8所一般卫生院,社区服务所3个。共有医务人员461人,县级单位274人、乡镇187人。全县共有病床310支。
7、交通概况
省道岚古线、忻黑线和国道209线贯穿全境,与太原市、忻州市、吕梁市相连,直线距离各为100公里。古岚(古交—岚县)铁路、太佳高速公路(太原—陕西佳县)前期工作已经展开,岚古(岚县—古交)二级公路路基工程已全面完成,于2008年10月份建成通车。
8、文化遗产
秀容古城
秀容古城位于岚县县城南一公里,北纬38°15′54″,东经111°40′05″,海拔1178米。
古城始建于西汉高祖三年(前204),当时属并州太原郡,为汾阳县,县治就是古城,为岚县建置之始,修筑县城。北魏明元帝永兴二年(410),北魏帝都南迁,秀容部帅尔朱郁德受封,在岚县境置秀容郡,在汉汾阳县城的基础上建秀容城。
古城平面为长方形,东西长1250米,南北宽1000米,城墙基宽24—36米,高13.5米,现存残高3.3—13米。墙体以平夯法在生土地面上起夯,夯土为黄色沙性土。
古城东西南三面开门,遗址内有战国至北魏时期遗物,汉代遗物居多。
1996年,山西省人民*将秀容古城遗址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龙庙
白龙庙
白龙庙建于唐武后长寿壬辰年,占地7000平方米,座北向南,为二进院。二门的门楼上有一戏台,是酬神演戏的场所,正对着大殿。门外有一对石鼓,鼓与鼓架连为一体,鼓架浮雕为绿叶红花,边饰龙纹;鼓顶攀援有几只小石狮,叼首衔尾,相拥嘻戏。进得二从门就是拜厅、正殿。正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屋顶琉璃构件做工极其精细,殿正中塑着白龙及其夫人之相,侧为雷公、电母、风婆、云童等,皆各执法器作行云布雨之状。现存的正殿、拜厅、配殿、钟鼓楼等,均为清代建筑。庙中的清代壁画和碑记等附属之物保存比较完整,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价值。
隋城
隋城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十年(614),唐高宗武德四年(621)改为州城。隋城历为岢岚、岚城、宜芳、岚州、楼烦郡、东会州治所,经唐、五代、北宋、延续460余年,宋元丰二年(1097)在旧城南筑新城,即今岚城。宋城建成后隋城遂废。
隋城为长方形,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800米,城外有护城壕,深3米,宽3米。城池座西向东,西高东低,西半部在松树梁上,东半部在梁下的平坦地带。保存较好的西城墙宽6—12米,残高2—10米,墙体为夯土法筑成,夯层厚6厘米,夯具为平底夯,夯窝深6—8厘米,窝径9—13厘米,夯土为黄色沙性土和粘土。城内遗物丰富,灰坑较多,灰坑直径1—3米,深1—2米,所露遗物有绳纹及素面陶片,陶器有武士俑、盆、罐等。
2004年,山西省人民*将隋城遗址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皇姑陵
位于县城东北面的凤候山顶。有坟丘一处,高10米,直径29米,北魏秀容封国国王尔朱荣之女死后葬于此,墓丘完好,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晋绥军区司令部旧址。
位于县城,1946年,晋绥军区司令部设在这里。有正楼、东西房各五间,贺龙司令曾在此居住。
1945年9月建成。宽30米,长1500米,占地4.6万平方米。1946年4月8日,叶挺、王若飞、秦邦宪、邓发等同志乘飞机由重庆返延安时,在黑茶山不幸失事遇难,遗体被运回岚县机场。1946年4月18日,晋绥边区各界1万余人在岚县飞机场举行“四·八”烈士公祭,灵柩空运回延安。至今,飞机场保存完好,多次用于本县及周边县市的飞播造林。
9、革命遗迹
贺龙路居
贺龙路居位于岚县东村镇北村高福红院内。1949年,晋绥军区炮兵团、晋绥军政*学校在北村驻扎期间,晋绥军区司令员贺龙曾在此居住数月。旧居坐北朝南,南北长27米,东西宽16米,占地面积432平方米。四合院布局,原有正房五间,东西房各五间,南房三间,现存东房、西房及正房基址。正房基址长14米,宽6米。东、西房相互对称,面阔五间,进深二椽,梁架为单坡水砖木结构建筑。部分门窗已改动。该旧居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
*董必武路居旧址
*、董必武路居位于岚县东村镇东村后壕张玉孩宅院。1947年3月,**由延安迁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途中,*、董必武来岚县看望贺龙时,曾居住在这里。该宅院南北长18米,东西宽14米,占地面积252平方米。三合院落布局,由南向北沿中轴线:南面为院墙,中轴线两侧有东、西房,北面为石窑洞。大门设在该院东南角,东、西房对称,面宽3间,进深2椽,硬山顶式砖木结构。北面砖砌窑洞3孔,单窑面宽4.5米,进深6米,顶高4米。
贺龙纪念亭
贺龙纪念亭
岚县贺龙纪念亭在鞋坡梁落成,亭体由汉白玉以及大理石组成,背面有石刻碑文。
120师司令部旧址
岚城八路军120师司令部旧址位于岚县岚城镇城内村东门外镇*西院(原为五龙庙)。1938年10月至12月,八路军120师驻进岚县,司令部设立在五龙庙。贺龙、关向应,甘泗淇、周士第等首长均住此。120师驻岚期间,组织抗日自卫队,成立农救会,协助牺盟会建立游击大队,举办军政训练班,广泛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旧址坐北朝南,南北长41.2米,东西宽19.5米,占地面积803平方米。现存建筑为清代建筑。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由南至北有南房、正房,西侧有西房,东侧有院门。南房面宽三间,进深二椽,硬山顶式砖木机构。东房已拆。西房面宽7间,进深二椽,硬山顶砖木结构。正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五檩无廊式梁架,山顶式砖木结构。院内有排列整齐的古柏8株。院东筑起围墙,院内原为卵石镶嵌,现已硬化。旧址基本保持原貌。1985年岚县人民*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由吕梁市人民*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篇: 闪克
下一篇: E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