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是一组清代的大型皇家园林,占地350公顷。圆明园规模宏伟,融会了各式园林风格,运用了各种造园技巧,再现诗画意境,被大多数中国园林学家认为是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顶峰作品;被当作是中国古典园林平地造园、堆山理水集大成的典范。
中文名称:圆明园
地理位置:北京西郊海淀
修建年代:1707年
主要构成: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
1、圆明园简介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占地350公顷,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1860年10月惨遭英法联军洗劫并付之一炬。
圆明园
圆明园约始建于1707年,即康熙四十六年,原是皇四子胤禛的御赐花园,康熙帝为之题写“圆明园”匾额,并先后多次到该园游览进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它的影响。圆明园的鼎盛时期,当始于胤禛继位的雍正元年。从雍正开始,历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有近140年的时间,都在圆明园园居理政,该园遂成为与紫禁城互为表里的第二个政治中心,特称为御园。
圆明园总体上是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这三座相互连通、实为一体的园林组成的。三园可各自划分为数十个景点,每个景点都以一组建筑为中心,并搭配若干山形水系而形成。景点中的每组建筑都包括了若干个院落,而每一个院落又分别有几幢建筑。这种园中有园、层层嵌套的格局是圆明园的一个重要特征。
2、历史概述
一、圆明盛世
长春园
圆明园约始建于1707年。盛时圆明园,从雍正元年(1723)拉开序幕之后,得到迅速发展。到乾隆九年(1744),圆明园四十景全面竣工。次年,开建长春园(早期曾俗称东园)。乾隆三十二年(1767),归并熙春园,俗称东园,也就是今天的清华园。两年后,又归并春和园(康雍年间为康熙第十三子胤祥的赐邸花园,园名交辉),改名绮春园,俗称南园。乾隆四十五年(1780),再归并淑春园,不久改名春熙院,也就是今天的燕园。除此之外,圆明园福园门南边,绮春园西墙外的澄怀园,俗称翰林花园,在圆明园盛时,也一直是南书房和上书房翰林的值庐,其看守和修理事项,都归圆明园总管大臣直接派员经理。在管理*上,澄怀园当是圆明园的一座附属花园。这样算起来,雍乾时期的圆明园,已包括圆明五园加一个附属的翰林花园。
圆明园面积最大之时,占地400多公顷(即6000多亩)。其著名景点最多之时,超过100处;建筑总面积也有20余万平方米,超过了故宫。在园中,仅皇帝御制的各种牌匾就有1000余块,这也是历代皇家园林中所绝无仅有的。乾隆皇帝在《圆明园后记》中,曾赞叹该园说:其“规模之宏敞,丘壑之幽深,风土草木之清佳,高楼邃室之具备,亦可称观止,实天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
二、圆明劫难
圆明园
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两国联合发动了侵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其目的是夺取更多的殖民特权。腐败无能的晚清*,对外敌入侵采取摇摆不定的政策,以致节节败退。1858年5月,英法侵略军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攻占大沽,近逼天津,清**与英、法、俄、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咸丰十年(1860)7月,英法侵略军万余人闯至大沽口外,借口护送公使进京换约而重燃战火。清*战守不决,侵略军未经战斗自北塘登陆,不日大沽口北炮台失陷。咸丰帝命海口撤防、议和,侵略军直逼通州。9月18日,通州谈判决裂。9月21日,八里桥决战,清军先重创侵略军而后溃败。9月22日晨,咸丰帝自圆明园仓皇逃往承德。10月6日,英、法联军向北京城西北郊进犯,僧格林沁所率清军残部不战而逃,侵略军直扑圆明园。10月7日起,英法侵略军官兵涌入圆明园大施抢掠,亿万文物珍藏被洗劫一空,携不走者则击而毁之。正当清*屈膝退让,并答应接受英法议和条件之际,英国侵华头目额尔金、格兰特为迫使清廷长期屈服,又节外生枝地借口其被俘虏人员在圆明园遭到虐待而悍然下令火烧圆明园。10月18日、19日,英军3000余名骑兵,连续两天在圆明园到处纵火。大火三昼夜不熄,一代名园惨遭焚毁。
三、今日圆明
新中国成立后,如何积极抢救、妥善保护、科学整修和有效利用圆明园遗址这一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充分发挥其重大政治、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和爱国主义教育功能,一直是各级*及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
2000年9月29日和2001年12月13日,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于分别正式批复同意《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
2002年5月16日、17日,在达园宾馆举行了“圆明园遗址保护专项规划论证会”。
2008年7月29日,九州景区对社会试开放,盛时圆明园最为核心的九州景区也得到了集中整修,山、水、建筑遗址等面貌有了良好改观。
3、园林特色
圆明园代表了18世纪中国皇家园林艺术的最高标准,被誉之为“中国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对于中国古代园林文化来说,圆明园无疑是一个“集大成”性的硕果,或可称之为“集锦式”的杰作。它的这一显著特征,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圆明园
一、从园林整体来看
从园林整体来看,盛时的圆明园集中运用了当时中国优秀园林各种构思和技巧,综合融会了各种传统文化思想的精华,不仅汇萃南北景观,千姿百态,情韵万种,而且首次大规模地、开创性地吸收了西方园林的优长,整个园林,就犹如18世纪乃至19世纪初叶中西园林、特别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一个盛大“博览会”。
二、就园林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来看
就园林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艺术一端来看圆明园的园林文化之集大成性,也有突出体现。盛时的圆明园,高度集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几乎所有类型与丰富多彩的结构形式,并在很多方面都有所创新。它可以称得上是18世纪中外建筑艺术、特别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五彩缤纷而又浑然一体的“综合展览馆”。
三、从圆明园的文化收藏来看
从圆明园的文化收藏来看,其园林文化的集大成性同样得到突出体现。它既是一座荟萃无数文物珍宝的巨大“博物院”,也是一座藏有众多珍贵图书文献的皇家“图书馆”。
思永斋遗址
盛时的圆明园,也可以说是清代五朝的“皇家文化活动中心”。每年正月,山高水长景区都要举行元宵大型火戏,同乐园则要举办大型灯戏。仅在乾隆一朝,这样的火戏和灯戏,就举办过48届;每年端午节,福海水上龙舟竞渡,成为景观。盛夏观荷,中元节放河灯,还有寿庆、宴赏、礼佛等活动,亦均有成例。此外,圆明园内还专门设有升平署和如意馆等机构,专事承办歌舞和绘画等皇家文化活动。
四、皇家植物园和珍稀动物园
盛时的圆明园,还堪称当时的皇家植物园和珍稀动物园。园内牡丹台、竹子院、梧桐院、杏花村、桃花坞、芰荷香、君子轩、松风萝月,以及深柳读书堂等多处景点,均以植物风景特色成名。全园植物,除了松、竹、柳、荷、梧桐、侧柏、国槐、枫树、海棠、山桃、文杏、玉兰、牡丹、月季、菊花、兰花、藤萝等百余种乡土花草树木之外,还引进培植了江南的梅花与芭蕉,塞北的敖汉荷花与乌沙尔器,五台山的金莲花,*的桑树,南亚的波斯桃,西洋的含羞草等20余种树木花卉。所谓“二十四番风信咸宜,三百六十日花开竞放”,说的就是圆明园四时不尽的繁花、蓊郁葱茏的绿树,与层层冈阜、潺潺流水和鸟语禽鸣,交织成一幅大自然的美景,令人陶醉。圆明园内的珍稀动物,则有白猿、麋鹿、朱鹮、仙鹤、孔雀、天鹅以及五色锦鲤。光是西洋楼养雀笼一处,常年笼养的各种鸟类,就有400多只。
4、圆明园
圆明园在圆明三园中面积最大,占地二百公顷。圆明园原为明代一处私家园圃,圆明园历史之始为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帝为皇四子胤禛赐园题写匾额“圆明”,雍正初年建成牡丹台(即“镂月开云”),雍正帝即位后从雍正三年(1725年)开始大肆扩建而成,到乾隆九年(1744年),圆明园的营建工作基本告一段落。乾隆帝依照避暑山庄康熙三十六景四字题名钦定了圆明圆四十景,分别赋诗,并命画师绘画修饰,此即《圆明园图咏》。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来华,携带的礼品陈列于圆明园正大光明殿。在圆明园作为宫苑的百余年的时间,清帝长期园居,其中雍正帝、道光帝均死于圆明园。圆明园可分为宫廷、九州、西北、福海和北部等五个景区。
一、福海景区
福海景区
福海景区位于圆明园北部,以全园最大的水域——福海为中心,由环列周围的十个不同形式的洲岛,与临近水面的开阔地段共同构成。福海水面浩翰开阔,碧波荡漾,风光秀丽,是当时皇家御园的水上游乐中心。四周佳景遍布,群峰倒影,上下辉映。“方壶胜境”、“平湖秋月”、“夹镜鸣琴”等诸多景点与福海隔而不断,若即若离,形成开朗与幽深的对比。河道环流于海的外围,时宽时窄、有开有合,通过十个水口沟通福海水面。大小水面互相依托,相映成趣。象征着百川归海,四方水流均归福海,体现了四方归顺的寓意。
1、夹镜鸣琴
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位于福海正南岸中部。主景是一座横跨水上的高台桥亭。
夹镜鸣琴遗址现状
夹镜鸣琴东偏坐南朝北庙殿,山门石刻额曰“广育宫”,内供碧霞元君。广育宫供奉的碧霞元君,相传是东岳大帝的女儿。清帝在圆明园园居时,每于初一、十五皆至广育宫拈香拜佛,并有首领太监充当僧人上殿念经。四月十八日是碧霞元君诞辰,乾隆时期除皇帝和后妃前来瞻拜之外,有时还在该庙附近之聚远楼和福海北岸的松风阁“过皇会”。嘉庆及道光中前期,这天帝后来广育宫拈香,仍由南府承应“天官祝福”、“星云景庆”庙戏或中和韶乐。
夹镜鸣琴亭突出于福海南岸,明显地丰富了南岸的风景轮廓。所谓夹镜,是因为这里北面大湖,南衔内港。所谓鸣琴,是指东边山崖上有流泉跌落“冲激石罅,琤琮自鸣”。无论是拾级登上桥亭,或策艇穿过桥洞,桥上桥下,都可领略设计者的匠心所在:一边湖面开阔,水天一色;一边港湾幽雅,回转曲折;大小形状鲜明对比,气氛迥异。
圆明园罹劫后,20世纪50年代后期福海南岸条石驳岸被运往城里铺砌广场。1985年整修福海时,重新补砌石岸。广育宫前部等古建基址,1998年全面清整。
2、澡身浴德
澡身浴德遗址
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位于福海西岸。主建筑澄虚榭在福海西南隅,东向正殿三间。圆明园盛时,每于端午节,例在福海举办龙舟竞渡活动。嘉庆帝时一般率王公大臣等在澄虚榭观赏。
望瀛洲亭是临岸四方亭,位于澄虚榭之北。是乾隆皇帝每年端午率王公大臣观阅福海龙舟竞渡之处。乾隆诗注曰:望瀛洲为“亭子名,向年坐以观竞渡处”。乾隆二十一年端阳节,五月初一、初四、初五福海斗龙舟,乾隆皇帝皆至望瀛洲观阅。初一是他独自看演龙舟,初四、初五则是率王公大臣同观。嘉庆二十四年和道光前期,五月初一、初五,南府仍屡次承应望瀛洲斗龙舟。据《清升平署志略》载,道光三年在望瀛洲作斗龙舟之戏时,在龙船上表演的各种玩艺多达22个,诸如瑞雨禾丰、彩台偶戏、把式卖艺、高丽觔斗、搬演戏法、设法取水、光华宝塔、扛子、五谷丰灯、洞仙歌、八角鼓、吉祥锣鼓等等。
3、廓然大公
廓然大公太湖石假山遗址
位于福海西岸,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建自康熙朝后叶,初名深柳读书堂,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胤禛赋“园景十二咏”即有深柳读书堂诗目。雍正四年(1726年)有增建。从乾隆十九年(1754年)起北部又有大规模改建增饰。此次改建,境仿无锡惠山寄畅园景致,叠石亦模盘山静寄山庄云林石室之山石为之。
本景南部由前殿双鹤斋和后殿廓然大公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游廊围成庭院。内湖北面为叠山,与廓然大公隔湖成对景。湖之东西岸也布置有临水建筑。整个内湖被三面山丘团团围住,叠山平岗的障隔作用,加强了这个局部空间的幽邃气氛。山丘、叠石、林木、殿堂、游廊、山亭等丰富的内容,彼此互相衬托,组成了起伏多变的风景轮廓。诚如乾隆所言:平冈回合,山禽渚鸟远近相呼。后凿曲池,有蒲菡萏(即荷花)。长夏高启北窗,水香拂拂,真足开豁襟颜。
1860年圆明园罹劫时,双鹤斋一景基本幸免于难。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双鹤斋等处残存的少量园林建筑,全部毁于战乱之中。
廓然大公即双鹤斋一景,可谓圆明园诸景中建置最早、毁之最晚的。北部残存叠石颇丰,亦是园内诸景最多者。
4、平湖秋月
清整后的平湖秋月建筑基址
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位于福海北岸,建自雍正朝,境仿杭州西湖同名景。为秋夜赏月佳处,由一组散布的临水建筑组成。
每逢清风徐徐的秋夜,此处湖平如镜、月光如昼、桂花飘香,典雅的园林建筑与湖面、花木、皓月、倒影,融洽协调的组成娴静优美的图画,真是“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令人遐想联翩,回味无穷。无怪乎乾隆要说:“倚山面湖,竹树蒙密,左右支板桥以通步屐。湖可数十顷,当秋深月皎,潋滟波光,接天无际。苏公堤(指杭州西湖苏公堤)畔,差足方兹胜概。”
乾隆九年绘制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之涵虚朗鉴
5、涵虚朗鉴
涵虚朗鉴亦总称雷峰夕照,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位于福海东岸北半部,建于乾隆三年(1738年)前后,是一处倚山面水的园林风景群,有模拟杭州西湖同名景之意。
“因水成景,借景西山”是福海景色的主要特点。福海四岸人工堆叠的山脉连绵不断,但西岸一带山脉,较南岸、东岸和北岸的一般均要低一些,这种独到的设计利于更好地借景西山。因此,本景和其南边同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接秀山房均可近赏福海四围美景,远眺西山群峰秀色,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园林造景中的借景手法,成功地把西山景色组入到福海风景中来。
6、接秀山房
观澜堂遗址
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后期改称观澜堂。位于福海东岸南半部,建自雍正九年(1731年)前后。
这里是清帝欣赏风景的好地方。道光帝还多次在此堂侍奉皇太后进膳。
1860年圆明园罹劫后,观澜堂一景似存少量残构。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慈禧太后还曾游至此处并降旨观澜堂找补大墙,平垫地盘和山道。
1985年整修福海景区山形水系时,挖掘廓清观澜堂高台殿基及部分甬路,并略施修补。
7、蓬岛瑶台
修复后蓬岛瑶台西岛庭院
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建自雍正初年,时称蓬莱洲,乾隆初年定名蓬岛瑶台。传说中的蓬莱仙境一直是帝王们追求人间仙境,长生不老的一种幻想境界。雍正帝命工匠按照传说在福海*用嶙峋巨石堆砌成大小三岛,中间是主岛,两边各有一座小岛相辅,写意传说中东海的三仙山,并在岛上建造了殿阁亭台。李思训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画家,这一景区,就是他的代表作《仙山楼阁图》的再现。
1860年一位英国的翻译官描述蓬岛瑶台“如仙境般从湖*冒出来,倒影反映在清澈的碧水上,看来就像浮在水面上一样”。由此可见蓬岛瑶台的壮观、缥缈的优美意境及其在整个福海景区的点景与观景功能。
二、九州景区
1、镂月开云
镂月开云遗址
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位于后湖东岸南部,西邻九州清晏,是一处山环水抱的园中园。因以牡丹著称而得名牡丹台,在康熙朝后叶即是皇四子胤禛花园的主要景观之一。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三月,康熙帝曾亲临此地赏花。乾隆九年更名镂月开云。
本景有前殿三间,镂月开云殿南临曲溪,殿前以文石为坡,牡丹特盛,花开时争奇斗艳,煞是好看。乾隆御制“镂月开云”诗序云:“殿以香楠为材,覆二色瓦,焕若金碧。前植牡丹数百本,后列古松青青,环以杂花名葩”。
康熙曾5次临幸圆明园游赏进宴,其中多在谷雨至小满之间牡丹盛开季节莅临。最末一次是公元1722年农历(康熙六十一年)三月二十五日,康熙专程来胤禛的“藩邸赐园”欣赏牡丹,陪同侍奉的还有年仅12岁的皇孙弘历。康熙见到聪明伶俐的小皇孙,异常高兴,传旨将弘历招入宫中培养。就这样,主宰中国命运长达130余年的康、雍、乾三朝天子,在这里汇聚一堂,盛开的牡丹记载了这一佳话。
2、碧桐书院
碧桐书院遗址
碧桐书院,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居天然图画渡河而北,西南滨临后湖,是一处山阜旋绕、环以带水的园中园。旧称梧桐院,建自康熙朝,后有局部改建。
本景园林建筑由错落有致、形态各异的庭院组成。园林植物以梧桐著称,庭院中挺立着如盖的梧桐,环境清净幽雅,是读书的好地方。
现在的遗址中还保存着这个水池和石栏残迹。
慈云普护遗址
3、慈云普护
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位于后湖正北,滨临后湖,环山带水。建自康熙朝后叶,初称涧阁。
慈云普护,楼宇三间。上奉观音大士,下祀关圣帝君。关帝殿额为雍正御书“昭明宇宙”。隔湖南望即是清帝寝宫九州清晏,因此是帝后园居时经常前来拈香拜佛的寺庙之一。据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穿戴档》记载,是年乾隆帝从正月初八至十一月十七日,先后13次共在圆明园居住157天(宿),每于初一、十五日清晨,皆从九洲清晏后码头乘船至慈云普护拜佛。
4、上下天光
上下天光遗址
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东邻慈云普护,南俯后湖。始建于雍正初年,景名取自范仲淹《岳阳楼记》“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句。洞庭湖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上下天光就是模拟洞庭湖景色而建的。
“上下天光”楼阁三面环山,紧临后湖湖岸,是本景主体建筑所在。这是一个纯粹为了点缀和观赏湖光山色的三开间两层敞阁。是九州景区中与水体最为亲近的一景。它的位置、尺度大小以及艺术造型,都设计地恰到好处。
道光七年(1827年)时,上下天光有较大改变,上下天光楼阁增额“涵月楼”。咸丰九年十一月遵旨上下天光楼北面楼下西北角添安楼梯。十年(1860年)二月,令在上下天光楼前添搭天棚,楼上明间面南添安一架三扇玻璃屏风,皆为咸丰帝三十岁祝寿活动作准备。
5、杏花春馆
杏花春馆临水建筑遗址
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位于后湖西北隅,一片平畴,四面环水。初名菜圃,后亦总称春雨轩。建自康熙年间。杏花春馆立意疏旷、简朴而有乡野风光。北部高山拔地十多米,是这一带的制高点。山上点缀山石,山南北各有登山石级。山顶有城关,登关四望,景色尽收眼底。
晚唐诗人杜牧《清明绝句》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杏花春馆就是根据诗的意境建造的。
杏花春馆是皇帝和皇子们用来体验农民生活的地方,又是皇帝借以对皇子皇孙进行农业常识教育的地方。到了初秋,远处的稻花香气越墙飘来,更使皇子皇孙们对朝廷以农为本的认识加深了。
6、坦坦荡荡
坦坦荡荡遗址
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在后湖西岸。建自康熙后叶,初称“金鱼池”,乾隆四年(1739)定名坦坦荡荡。该岛四面环水,西、北外侧复围土阜。岛中间开凿鱼池,四周建置馆舍,鱼池内外叠石颇多。园林布局与杭州西湖乾隆新增十八景之一“玉泉鱼跃”颇为相肖,“池周舍下锦鳞数千尾,喁嬉拨刺于荇风藻雨间”,是皇帝饲喂与观赏金鱼佳处。乾隆二十一年,乾隆帝住园157天,曾来金鱼池喂金鱼达72次之多。道光帝也经常陪侍皇太后来此游憩、观鱼和进膳。
三、九州景区周边开发景点
长春仙馆遗址
1、长春仙馆
长春仙馆,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位于正大光明殿之西、茹古涵今之南。本景南邻园墙,四围山环水绕,是一处园中园式的建筑风景群。始建时间不晚于雍正四年(1726年),初名莲花馆。自雍正七年起成为皇四子弘历的赐居之处,乾隆十三年前仍为乾隆孝贤皇后宴息之所。乾隆元年定名长春仙馆,并增饰为皇太后每幸御园行庆度节时之驻憩处所。嘉庆皇帝即位最初3年,被太上皇弘历赐居于此,是谓“训政三年居仙馆”。道光中叶改建九洲清晏帝后寝宫区时,亦曾寝居于本景。可谓御园第二处帝后寝宫区。
2、万方安和
万方安和遗址
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位于后湖西侧,东邻杏花春馆,西南湖外为山高水长,是一处以“卍”字轩为主体的风景园林。建于雍正初年,旧称万字房。
万方安和轩,造型独特,风景秀丽,四时皆宜择优居住。雍正帝特喜在此园居,乾隆时期仍是游憩寝宫之一,端午节例在此殿侍奉皇太后进宴。嘉庆帝有“万方安和”题咏23次。
万方安和湖面原已辟为稻田,“卍”字形基址仍较壮观,船坞东山亦在。今正在清理整治。
3、曲院风荷
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位于后湖与福海之间,仿自杭州西湖同名景观。西湖的“麯院”,原是宋朝的一处酿酒作坊,四周有池,荷花随风摇荡其中,因而取名“麯院风荷”(现作曲)。乾隆喜欢这个景致,于是仿制于此。
九年绘制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之曲院风荷
本景主要由北部庭院与前边的九孔石桥及大片荷池组成。水池窄长,中架九孔石桥,横贯东西两岸,成“日”字形布局。环池置堤,堤外复绕以曲水,东西两岸岗阜连属,绵延南北。建筑则集中在池北隔溪的小岛上,以“曲院风荷”、“洛伽胜境”等建筑构成庭院,前后交错,曲廊相接,取“曲院”之意。直观上看,这里与《南巡盛典》所绘的当时杭州西湖的“曲院风荷”对照,两者相去甚远。不过是“风景相似,故以其名名之”(乾隆语)。所谓“似”者,非形似,而是神似,即庭院之曲与荷花香远风清的意境。
这里池域广阔,碧波如镜。周敦颐《爱莲说》:“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夏日风吹荷叶之时,静坐于曲院廊中,赏万杆摇碧之水景。领略“眼明小阁浮烟翠,身在荷香水影中”的情趣,使人倍感凉爽和舒心快意。乾隆曾赞扬其景色赛过了杭州西湖。乾隆九年御制“曲院风荷”诗序曰:西湖曲院为宋时酒务地,荷花最多,是有曲院风荷之名。兹处红衣印波,长虹摇影,风景相似,故以其名名之。诗云:“香远风清谁解图,亭亭花底睡双凫。停桡堤畔饶真赏,那数余杭西子湖!”
5、长春园
长春园位于圆明园的正东,绮春园的东北,面积约为圆明园的三分之一,占地70公顷,1751年基本建成,1770年乾隆帝写了《长春园题句》,说明建园的目的是建造颐养之所,预备在退位之后来此入住,因此以宴游为主,没有议政的设施。
1、谐奇趣
1873年谐奇趣东南残迹
谐奇趣位于西洋楼景区西端南部,乾隆十六年(1751年)秋季竣工,是西洋楼景区第一座欧式建筑。主楼三层,是演奏中西音乐之处。楼南为大型海棠式喷水池,由铜燕、铜羊和西洋翻尾石鱼等组成的喷泉,楼北也有一座小型菊花式喷水池。喷泉的供水楼在谐奇趣西北,称作蓄水楼。
圆明园罹难后,主楼前喷水池内西洋翻尾石鱼,流散到北京大学。菊花式喷水池曾散落于北京东城翠花胡同,1987年在原址复位。
黄花阵正面铜版图
2、黄花阵
位于谐奇趣北面,是仿照欧洲迷宫而建的花园。黄花阵的方阵为南北长方形,阵中心为高台圆基八方西式亭。阵墙总长1600余延长米,墙高约1.2米,镶卍字雕花青砖墙面,也称万花阵。盛时每当中秋之夜,皇帝在此举行灯火晚会。皇帝就坐在圆亭中,命令宫女手拿黄色彩绸扎成的莲花灯守候在四个门外,一声令下,宫女们寻径飞跑,看谁最先到达圆亭,最先者,便可得到皇帝的赏物,皇帝坐在亭中,居高临下四望莲花灯东游西奔,引为乐事。
1987年、1989年先后在原址按原样修复全部阵墙和欧式圆亭。
3、方外观
方外观遗址
方外观位于养雀笼之东,建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为二层西式小楼,左右有环形石阶通二楼,是乾隆帝*妃子——容妃(香妃)做礼拜的*,“室内安放着两块*的碑文,在直径为四尺的白色大理石上,雕刻有阿拉伯碑文。这两石碑已不复存在,但其碑文已被复制下来:‘奥斯曼爱上帝,上帝爱奥斯曼’,‘阿里爱上帝,上帝爱阿里’”。
远瀛观遗址
4、远瀛观
远瀛观位于长春园中轴线最北端,南临大水法,是座西洋钟楼式高台大殿,平面呈倒凹字形,共17间房。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添建而成。远瀛观的十数根高大石柱皆为优质汉白玉,尤其中券两侧的汉白玉巨柱,柱头柱身满刻下垂式葡萄花纹,刻工精良,枝叶活泼如生,实属艺术珍品。容妃(香妃)曾在此园居。乾隆五十八年,英王乔治三世给乾隆皇帝的寿礼,在正大光明殿呈览之后,其中最重要的一架天文仪器——天文地理大表即天体运行仪,奉旨移来远瀛观展陈。
5、大水法
大水法遗址
大水法建成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前后,是一处以喷泉为主体的园林景观,也是西洋楼景区最大的喷泉。主建筑为巨型石龛式,中券下有狮子头喷水,沿着七级水盘,形成瀑布。前下方为椭圆形菊花式喷水池,池中有一梅花公鹿,鹿角八叉,喷水八道,在鹿的周围有十只状似奔跑的猎狗,猎狗的口中喷水,直射鹿身溅起层层的水花,东西两端又各有一只类犬而大的卷尾铜兽,均作逐鹿之状,俗称“猎狗逐鹿”,西洋人称之为“兽战”。大水法的左右前方,各有一座大型西式喷水塔,方形,十三级,从塔顶喷出水瀑,塔四周还有44根大小铜管皆一齐喷水,蔚为壮观。当喷水池中所有的喷泉全部开放的时候,有如山洪暴发,声传数里,皇帝想与身边的大臣讲话都须打手势,其壮观程度可想而知。现大水法石龛和前面三座喷水池遗存。
6、澹怀堂
澹怀堂遗址
澹怀堂位于长春园南向正宫门内,为该园正殿。本景即长春园宫门区,南起宫门前大影壁,北至临河众乐亭,南北长220米,东西宽95米,占地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50平方米。
长春园宫门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建成,宫门五间,专供皇帝出入,此门盛时列序于圆明园大宫门之后,俗称二宫门。该宫门骑本园南墙而建,门前朝房外侧、影壁前边,圈建彩油木栅栏,名曰“挡众木”,亦称鹿角木。长春园正宫门仅建一道门殿,第二道为牌楼门,牌楼门柱高5.12米。宫门门殿东西两侧设左门、右门,大臣奉旨入园从左门出入,太监、匠役从右门出入。
澹怀堂亦称勤政殿,也曾经作为宴请外藩的殿宇。例如乾隆二十五年三月就曾在此宴请来自*哈密的地方首领,宴会之后,到西部圆明园的同乐园赏赐茶果、礼品。澹怀堂殿内正中设高台大宝座,东西内次间分置亮轿和暖轿。
道光十三年四月、二十年正月,孝慎皇后、孝全皇后先后病逝于圆明园天地一家春和湛静斋后,梓宫(棺材)皆移来澹怀堂祭奠十数日,尔后再移往观德殿。
澹怀堂大殿之后,有一个四周环廊的庭院,院北有众乐亭,亭后是环绕全园的河道,河中满植莲花,夏日莲花盛开时节,荷风四面袭来,颇令人惬意。隔河北岸为“云容水态”敞厅五间。亦乾隆十二年御书额。澹怀堂西北有“十三孔板桥”一座,《日下旧闻考》称作“长桥”,是圆明三园孔数最多的一座桥。
长春园宫门前铜麒麟,似为原置圆明园大宫门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大宫门改安铜狮,铜麒麟移至此处。1860年圆明园罹劫后,铜麒麟幸存一只,1937年6月移至颐和园,今存仁寿殿前。长春园宫门遗址,1988年辟为遗址公园出入门。十三孔长桥今已在原址复建为石桥。
7、含经堂
含经堂遗址
含经堂是长春园中最大的一组建筑群,乾隆十二年(1747年)基本建成,后亦总称淳化轩。位于长春园中心地带,四围山水环抱,总占地面积约六公顷。内设广场、牌楼、毡帐、宫门、影壁、垂花门、大型宫殿、小型斋室、看戏殿、扮戏房、戏台、敞厅、回廊、亭榭、假山,还有买卖街等各类建筑景点30余处。其中轴由含经堂、淳化轩、蕴真斋三组建筑所构成。
含经堂是清帝园内主要游憩寝宫之一。乾隆帝每于灯节后率先莅此,并多次在这里接见民族首领,宴赏外国来使。堂内贮有乾隆《钦定重刻淳化阁帖》和乾隆《西洋楼铜版图》各一套。
淳化轩建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由于事起重刻《淳化阁帖》,故以帖名轩。此轩面宽七间进深三间有前后廊,是一座大型寝宫。淳化轩前,东西回廊的前檐槛窗镶嵌乾隆《钦定重刻淳化阁帖》石刻,左右廊各12间,每间嵌石帖版六页。
蕴真斋面宽七间前抱厦五间后抱厦三间,屋顶覆“全釉青瓦”。蕴真斋内有东西仙楼。
圆明园罹劫后,含经堂景群原乾隆御书“绘月”、“搴芝”两座太湖盆景石,今存中山公园。含经堂各殿遗址的灰土基础,是圆明三园百处景群中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处。《钦定重刻淳化阁帖》石刻仅存六件,于1992年清挖长春园湖面时从含经堂西侧湖中出土,字迹清晰,现存圆明园展览馆。从2001年起,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含经堂遗址群进行了全面考古发掘和工程保护。出土了一批形式多样的石、陶、琉璃等材料的建筑构件和铜佛、玉雕、装饰瓷器等各类文物,还发现了当年侵略者火烧圆明园的部分罪证遗迹,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
6、绮春园
绮春园早期原是怡亲王允祥的御赐花园,园名交辉,始建不会晚于雍正初年。该园于乾隆朝前叶改赐给大学士傅恒,易名春和园。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十月奉旨将傅恒及其次子福隆安赐园合并归入圆明园,定名绮春园,次年三月初九挂讫“绮春园”匾。
1、迎晖殿
复建的绮春园宫门
迎晖殿位于绮春园南向正宫门内。本景即绮春园宫门区,南起宫门前影壁,北至中和堂后边的寿山,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20米,占地2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50平方米。
绮春园早期宫门的具体位置迄今不详,本处宫门是嘉庆十四年(1809年)添建成的,俗称新宫门。设内外两道卷棚歇山顶门殿,分称大宫门和二宫门,皆专供皇帝、皇太后出入。大宫门东西分设左门、右门,二宫门两侧亦设角门,大臣奉旨入园由左门出入,太监员役由右门出入。
迎晖殿位于二宫门内,为本园正殿,皇太后万寿节接受群臣朝贺即在此殿。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孝和皇太后病逝于故宫,咸丰五年(1855年),康慈皇贵太妃病逝大内,后均将梓宫移奉于迎晖殿暂安祭奠,尔后才发丧至陵寝。
1860年圆明三园毁于英法联军之火时,绮春园曾幸存少量建筑。同治年间试图局部重修圆明园时,本园改称万春园。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园内残存建筑皆毁于战乱之中,惟有此处宫门、朝房及西侧正觉寺成为三园仅存者。1927年,香山慈幼院拟在成府东侧修建香山中学,以低价购得新宫门幸存建筑。后来中学未建,宫门却己夷为平地。1986年整修绮春园山形水系,并在原址修复本园大宫门、二宫门及宫墙、角门。新建大宫门今为圆明园遗址公园大门。门前影壁原址,位于今清华西路马路北侧。迎晖殿等遗址建筑台基仍在,今为一小型花园。
2、凤麟洲
凤麟洲遗址
凤麟洲位于绮春园东湖之中,由东西二岛组成。湖之南岸为敷春堂,西岸为涵秋馆。嘉庆帝誉之为绮春园避暑最佳处。西岛殿宇是皇太后或皇太妃的夏日寝憩之所。东岛较小,置值房院,二岛由曲桥相连。浩然亭在凤麟洲直北之小岛上,重檐四方亭,外檐悬“浩然亭”匾。亭北为茜园门,是连通绮春园与长春园的门径。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入踞圆明园烧杀抢掠。园居于敷春堂东南所的道光帝遗孀常嫔,“因惊溘逝”,曾停尸于凤麟洲。10月18日清晨有关官员和太监正待运棺进园入殓时,适逢侵略军前来纵火焚园,未敢办理。待到10月30日,内务府大臣重来凤麟洲酌办常嫔白事,又闻夷人马队到大宫门,再次作罢。直至11月6日凌晨始得入殓,乘夜送赴田村暂安处掩埋。
凤麟洲遗址,1992年整修驳岸,清理基址,立石刻图。西侧新建九曲仿木桥。西岛东南隅之叠石为原存旧物。浩然亭,于1992年在原址复建为重檐六方亭。
3、敷春堂
单孔残桥
绮春园宫门内的中心景观,道咸时期是皇太后的寝宫区。中路前部为寝殿,后部为园林景观。1860年圆明园罹劫时,敷春堂仅残存18间值房、茶膳房和药房。同治十二年(1873年)试图局部重修圆明园时,本景为修复重点,拟将敷春堂作为慈禧太后的寝宫,更名为天地一家春。至次年七月因财力枯竭*停工时,部分重建、改建的建筑已经基本成型。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九月,慈禧太后还曾两次游至新宫门和蔚藻堂,并在此堂“赏吃食”。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原存建筑皆毁于战乱。
敷春堂一景北半部遗址今为圆明园管理处所在地。昔日敷春堂西宫门外的那座跨溪石券桥,如今仍残留多半个单孔石拱。成为圆明三园近200座桥梁中惟一残存至今者。1956年从原问月楼北面码头西侧水田中,出土一件昔日室内陈设珍品——明代玉雕太狮少狮,今藏首都博物馆,为三级文物。
4、涵秋馆
重制墨玉石雕承露仙人
涵秋馆位于绮春园中心位置,为一南北长岛,东、北两面皆为湖,西侧亦为河池,东与凤麟洲相望,园林植物以秋色为主。周围种植了多种绿色植物和乔木,尤其是大片的枫叶,当秋高气爽、枫叶透红之时格外引人注目。主体建筑涵秋馆居北部,为南向七间双工字大殿,前后殿皆为七间前后有廊。双工字殿中间为叠石喷泉,殿东墙外设高台蓄水池供水,蓄水池西院翠竹蔽荫。涵秋馆西侧为跨溪木桥一座,上覆五间桥廊。1987年廓清古建基址,界定该遗址范围,并立石刻图以志,古建基址今保存完好。
在涵秋馆东山外侧的山凹处,有点景之物露水神台,也称仙人承露台。建于山石高台,上竖一铜铸仙人,双手托着承接露水的铜盘,寓意请求上天赐予甘露。据传汉武帝刘彻妄想长生不老,听说将天降甘露与玉石碎屑拌而食之,便可止住阴气,永生阳气,长生不老。于是在建章宫建一仙人承露台。嘉庆皇帝笃信不疑,为此在绮春园仿建了一座以求长生。原铜铸仙人早已丢失,其圆形石雕须弥座,今在中山公园。1989年整理台基,重制墨玉石雕承露仙人,成为遗址公园一景。
7、第五园-春熙院
2017年9月21日,圆明园公布最新研究结果称,圆明园第五园春熙院位于西洋楼遗址北侧。据人大教授何瑜介绍,此前,人们根据春熙院的前身淑春园推断它在圆明园南边。但是研究大量史料证据后,何瑜发现,历史上圆明园有一南一北两个淑春园,春熙院其实在圆明园的北边。它曾是乾隆皇帝最爱的园子之一。
圆明园首次确认第五园位置春熙院位于西洋楼遗址北侧
圆明园首次确认第五园春熙院位置,不在北京大学校园的北部,现址位于圆明园北墙外的二河开地区。昨天,北京晨报记者来到毗邻圆明园北墙的二河开21号院,此地在拆违之前曾是海淀区五环内的最大违建群,如今惟余拆除违建后的砖石泥瓦和一些树木,难以想象当年身为皇家园林的风采。
第五园-春熙院
考证春熙院在长春园之北
圆明园管理处昨天发布消息,近日,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清史研究所教授何瑜对圆明园春熙院的研究取得重大成果,首次确认第五园春熙院位于圆明园东北角、长春园的西洋楼遗址北侧,总面积约150亩。
公众熟知圆明园有“三园”——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但实际上,盛时的圆明园由五个园子组成。何瑜告诉记者,“圆明五园”中,剩余两园是位于今清华大学的熙春园以及位于西洋楼遗址北侧的春熙院。此前,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的位置学界没有争议;熙春园经清代园林史专家考证,位置在今清华大学范围已成定论;只有春熙院究竟在哪里争议较大。
第五园-春熙院
一直以来,诸多专家学者认为春熙院位于北京大学校园的北部区域,“未名湖以北的镜春、朗润、鸣鹤三园一带”。但也有学者根据样式雷《圆明园以东水道图》认为,春熙院应在长春园的北部。
何瑜根据史料研究,确定春熙院位于圆明园的东北角,南面隔墙即是长春园的西洋楼。他告诉记者,春熙院在乾隆朝以前是一座赐园,名淑春园。之前学者认为位于北大的淑春园就是后来的春熙院,其实这个淑春园为和孝公主下嫁时的赐园;而长春园之北的淑春园才真正是御园春熙院的前身——两个淑春园,园名相同、地点不同、景观不同。
掌故长春园没有与圆明园北墙取齐
何瑜介绍,根据清代样式雷图档和专家考证,春熙院的前身淑春园,很可能是康熙二十四子允袐的赐园。允祕是雍正最小的弟弟,雍正十一年(1733)分府时,允袐首次封爵位即被封为諴亲王。允袐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病故,享年58岁。
何瑜说,圆明园东北角与长春园北面有一大缺角,在这一缺角内有湖泊及山形地势,明显透露出这里曾经也是一座园林。“乾隆十年开始兴建的长春园北部,为什么不与圆明园北墙取齐,而是遗憾地存在一个缺角,原因很可能是乾隆帝要照顾他的小叔叔諴亲王,而没有收回他的赐园”。
据何瑜考证,乾隆四十五年(1780),已收归内务府的原赐园淑春园(位于长春园北),设置八品苑副一人,负责该园管理。乾隆四十七年(1782)正月,奉旨将“淑春园更名春熙院”,至此,春熙院形成,圆明五园成。
嘉庆七年(1802),嘉庆帝将春熙院赐给了四女庄敬固伦公主。道光二年(1822),道光帝又将熙春园一分为二,分别赐予其弟绵恺与绵忻,圆明五园缩小为圆明三园。
兴衰盛时野鸟嬉戏遥望西山
站在现今圆明园北墙外的二河开21号院,拆迁后裸露着泥土的地面用绿网苫盖着。虽然能看到长春园的北墙,但难以想象这里曾是当年圆明五园之一的春熙院,那个曾拥有十余处景点的皇家园林。二河开21号院的违建面积曾达到7万平方米,2015年底外来人口高达1万余人,被称为海淀区五环内的最大违建群,今年5月底违建全部拆除完毕。
乾嘉之际盛时的春熙院是什么样的?何瑜经过考证描绘出了当年的美丽画卷:“春熙院北邻清河,水源丰富,园外的河滩湿地,常引来诸多野鸭、野鸟等觅食嬉戏;园子西边顺着圆明园北墙,遥望西山,一览无遗,美不胜收”。乾隆帝当时曾作“披霞榭”诗一首,赞道:“澄淡映紫碧,波谷含云绮”。
何瑜描述,春熙院有南宫门和西宫门,南宫门内有三孔板桥,过桥即主殿春润堂。春熙院内有两湾小湖,中有溪水相连,湖中有岛。全园主要景点有十三四处,除春润堂外,还有三间楼、点景楼、鹤来轩、融绿堂、凝芳轩、静香阁、披霞榭等。
“春熙院最后一个纳入圆明园,仅仅存在了23年(1780-1802)。”何瑜说。如今,中外参观者还可以在清华大学寻觅到当年熙春园的名胜古迹,但春熙院永远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湖泊水系全部被破坏,任何遗迹都没有留存下来”。
8、历史评价
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造园艺术、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突出的政治地位闻名于世,被誉为“万园之园”,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乾隆皇帝赞誉其“规模之宏敞,邱壑之幽深,风土草木之清佳,高楼邃室之具备,亦可称观止。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
法国大文豪雨果把圆明园和雅典的帕特农(Parthenon)神庙分别称为东西方艺术的代表,盛赞圆明园“不但是一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的崇高典范”。
一位曾经看到圆明园景色的英国随军牧师写道:“必须有一位身兼诗人、画家、历史家、美术鉴定家、中国学者和其他别种天才的人物,才能图写园景,形容尽致。”从这些描述中不难想见圆明园曾有的辉煌与秀美。
9、虚拟重现
2017年4月18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郭黛姮教授团队举行发布会,介绍了数字圆明园研究和应用项目成果。作为梁思成的学生,郭黛姮和她的团队利用严谨精确的数字化建造,用15年时间重现了圆明园的历史原貌。截至目前,圆明园精准数字复原达全园总量的60%。
虚拟重现
不同景区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面貌
2017年是圆明园建园310周年,为了让这座承载历史和记忆的“万园之园”重现当年模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郭黛姮教授带领她的团队用了15年,完成了所有能够采集到详实信息的景区的数字化复原工作。目前,精准数字复原景区达全园总量的60%。
15年,如果用数字来形容,80余位专业人员,15年专注于遗产保护,10000余件历史档案,4000幅复原设计图纸,2000座数字建筑模型,6段历史分期中的120组时空单元,终于让圆明园跨越了310年的时光,再次展现在人们面前。
“为了了解圆明园的性质特点,团队里一位博士生天天骑着自行车去国家博物馆查阅皇帝的起居注,发现皇帝驻园时间超过居住在紫禁城的时间,最长的一年能住300多天。”郭黛姮介绍。
这也让研究人员们认识到,圆明园是皇帝“临朝理政”的场所,实际上是紫禁城之外的第二政治中心,而不只是皇帝的离宫别苑。帝王的旨意是左右景区建设的关键,园中建筑与园林的上百组景区,大都是为了“理政”来服务的,园中景观随着帝王审美理想的需求多有变化。
复原之后,不同景区在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面貌,有的景区可以看到在5位帝王使用中发生过7次变化。
每复原一个景区需要10多道程序
“文物建筑要保留原有状态,但百姓心里也有遗憾,不知道圆明园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希望还原圆明园的样貌。”郭黛姮说。
郭黛姮和团队成员对每处建筑都要从内部结构做起,柱、梁、斗拱、椽子、门窗、瓦件、吻兽等都要求三维建模,彩画要按照不同的时代风格绘制,并体现出时代风格和场景的变化。每复原一个景区需要10多道程序,包括遗址信息精确采集与记录,文献资料精细研读,样式房建造技术分析,残损构件的虚拟拼接等。
这些真实准确的圆明园影像,普通百姓怎么才能看到?“虚拟现实”的圆明园移动导览系统和圆明园虚拟游园系统就是研发成果。这个导览系统是一个集合海量数据,集定位、导航、位置识别、音频讲解等于一体的圆明园移动导览产品和高清沉浸式体验产品。现在在圆明园景区,花30元左右,就可以使用。目前的使用量已经超过几十万。
10、遗址保护加固
2018年5月23日,工作人员在清理圆明园远瀛观遗址内的杂草。圆明园管理处启动对远瀛观遗址的保护加固工作,将用土胚砖加固解决坍塌问题,加强石柱稳定性监测,做好夯土表面径流排水,驱除虫蛀等病害,预计工期120天。
11、纪念门票
圆明园纪念门票
2018年6月29日是圆明园遗址公园开放30周年纪念日,今天,前5000名现场购买圆明园门票的游客可获赠一张“圆明园遗址公园开放30周年”纪念门票。
圆明园管理处有关负责人介绍,纪念门票整体背景的楼阁、长桥、小山展示了圆明园的中式园林特色,中心是圆明园标志性的大水法,前景的荷花和天鹅体现了圆明园当前的良好生态环境。整张纪念门票既体现出圆明园作为遗址公园的特点,也昭显了圆明园在新时代的焕发新生。
同时,圆明园正在开展线上征集圆明园老照片活动,并将举办圆明园爱国教育夏令营,邀请100名来自革命老区的优秀中学生参加各项爱国主义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