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状窦旁脑膜瘤
科普精粹
- 家长警惕孩子脑肿瘤
1、概述
矢状窦旁脑膜瘤又叫傍矢状面脑膜瘤,是指肿瘤基底附着在上矢状窦并充满矢状窦角的脑膜瘤,在肿瘤与上矢状窦之间没有脑组织。其瘤体常突向一侧大脑半球,肿瘤以一侧多见,也可以向两侧发展。
2、病因
矢状窦旁脑膜瘤以肉皮型和纤维型最为常见,肿瘤可以以以下几种方式生长:①肿瘤基底位于一侧矢状窦壁,向大脑凸面生长,肿瘤主体嵌入大脑半球内侧。②肿瘤同时累及大脑镰,基底沿大脑镰延伸,肿瘤主体位于一侧纵裂池内。③肿瘤由矢状窦旁向两侧生长,跨过上矢状窦并包绕之,矢状窦旁脑膜瘤常能部分或全部阻塞上矢状窦腔。肿瘤常侵袭相邻部位的硬脑膜及颅骨,使颅骨显著增生,向外隆起,肿瘤主要由同侧的脑膜中动脉供血,来自于大脑前,后动脉的软脑膜分支也参与其供血。
3、临床表现
矢状窦旁脑膜瘤生长缓慢,早期虽压迫脑组织和矢状窦可不产生症状,患者出现症状时,肿瘤多已生长得很大,随着肿瘤体积增大,占位效应明显增强,并逐渐压迫邻近脑组织或上矢状窦,影响静脉回流,逐渐出现颅内压增高,癫痫和某些定位症状或体征,也有小的脑膜瘤无症状,为偶然发现,还有一些脑膜瘤虽然体积不大,但伴有较大的囊性变,或肿瘤周围脑水肿严重,因此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精神不振,甚至出现视力下降,临床检查可见视盘水肿。
癫痫是本病常见的首发症状,可高达60%以上,尤其是在*区的窦旁脑膜瘤,癫痫发生率可高达73%,肿瘤的位置不同,癫痫发作的方式也略有不同,位于矢状窦前1/3的肿瘤患者常表现为癫痫大发作,中1/3的肿瘤患者常表现为局灶性发作,或先局灶性发作后全身性发作;后1/3的肿瘤患者中癫痫发生率较低,可有视觉先兆后发作。
精神障碍以矢状窦前1/3脑膜瘤常见,有报道占59%,本组占22%,患者可表现为痴呆,情感淡漠或欣快,有的患者甚至出现性格改变;老年患者常被误诊为老年性痴呆或脑动脉硬化。
患者的局部症状虽然比较少见,但有一定的定位意义,位于矢状窦前1/3的肿瘤患者,常可表现为精神症状,如欣快,不拘礼节,淡漠不语,甚至痴呆,性格改变等,发生于矢状窦中1/3的肿瘤患者可出现对侧肢体无力,感觉障碍等,多以足部及下肢为重,上肢及面部较轻,若肿瘤呈双侧生长,可出现典型的双下肢痉挛性瘫痪,肢体内收呈剪状,应与脊髓病变引发的双下肢痉挛性瘫痪相鉴别,位于后1/3的肿瘤患者常因累及枕叶距状裂,造成视野缺损或对侧同向偏盲,双侧发展后期可致失明。
位于枕叶的矢状窦旁脑膜瘤可出现视野障碍,有文献报道可占29%,有些患者还可见肿瘤部位颅骨突起。
4、检查
1.头颅X线平片
有一定意义,有报道认为颅骨平片可确定约60%的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有局部骨质增生或内板变薄腐蚀,甚至虫蚀样破坏的表现;血管变化可见患侧脑膜中动脉沟增深迂曲,板障静脉扩张,一些肿瘤可见钙化斑。
2.脑血管造影
在CT应用前,脑血管造影是对矢状窦旁脑膜瘤定位定性的主要手段,可见到特征性肿瘤染色和抱球状供血动脉影像,当前脑血管造影对本病的诊断价值在于:①了解肿瘤的供血动脉和肿瘤内的血运情况。②脑血管造影的静脉期和窦期。
3.CT或MRI扫描
是本病诊断的主要手段,CT扫描可显示出上矢状窦旁圆形,等密度或高密度影,增强扫描时可见密度均匀增高,基底与矢状窦相连,有些患者可见瘤周弧形低密度水肿带,另外,CT扫描骨窗像可显示颅骨改变情况,MRI与CT相比,在肿瘤定位和定性方面均有提高,肿瘤在T1加权像上多为等信号,少数为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则呈高信号,等信号或低信号;肿瘤内部信号可不均一;注射Gd-DTPA后,可见肿瘤明显强化,MRI扫描还可清楚地反映肿瘤与矢状窦的关系。
5、诊断
目前应用CT或MRI对本病的诊断已很容易,大部分患者都能在早期得到确诊,CT的骨窗像和MRI还可以提供与肿瘤相邻的颅骨受侵犯破坏情况,为手术提供更详细的情况。
6、治疗
1.手术前准备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生长情况比较复杂,因此术前准备需要更加充分。术前行脑血管造影,了解肿瘤的供血情况及上矢状窦、回流静脉的通畅与否对手术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有些患者需同时行肿瘤主要供血动脉栓塞术,再手术切除肿瘤,以减少术中出血。另外,术前需详细了解肿瘤所在部位的解剖关系,了解肿瘤与上矢状窦,大脑镰和颅骨的关系。
2.开颅手术
一侧生长的矢状窦旁脑膜瘤可采用一侧开颅,双侧生长的肿瘤可采用以肿瘤较大一侧为主开颅,切口及骨瓣均过中线。
3.肿瘤取出
肿瘤与硬脑膜无粘连或粘连比较疏松时,可将硬脑膜剪开翻向中线,如粘连紧密则要沿肿瘤周边剪开硬脑膜。对于体积较小的肿瘤,可仔细分离肿瘤与周围脑组织的粘连,最好在显微镜下严格沿肿瘤包膜和蛛网膜层面分离瘤体,由浅入深,逐一电凝渗入肿瘤供血的血管,并向内向上牵拉瘤体,找到肿瘤基底,予以分离切断,常可将肿瘤较完整地取出。
对于体积较大的肿瘤,尤其是中1/3的矢状窦旁脑膜瘤常可见到*静脉跨过肿瘤生长,为避免损伤*沟静脉及邻近的大脑皮质功能区,可沿*沟静脉两侧切开肿瘤并将之游离后,再分块切除肿瘤。术中应尽量保护*沟静脉及其他回流静脉,只有在确实完全闭塞时方可切除。
对残存于矢状窦侧壁上的肿瘤组织有效而又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电灼,电灼可以破坏残留的肿瘤细胞,防止复发,但要注意电灼时不断用生理盐水冲洗,防止矢状窦内血栓形成。
4.修补
肿瘤受累及的硬脑膜切除后需做修补,颅骨缺损可根据情况行一期或延期手术修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