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
网民是指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的用户。是指半年内使用过互联网的6周岁及以上中国公民。诞生于1998年7月8日。
1、基本概述
网民
网民是指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的用户。
通常而言,网络使用者(netuser)是一个最为宽泛的概念,即指所有将其终端(包括计算机、移动终端等)连接上互联网进行网络活动的人。而网络受众(netaudience)则强调网络使用者特定类型的网络活动,比如信息查询行为。由于“受众(audience)”这个词,是从传统的媒介研究中继承过来的,因此难以磨灭其在传统媒介研究中所继承的单向传播特性和主体被动接受的影响,这造成“网络受众”概念其实并不太符合网络研究的要求,而只能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来使用,但是对其并不能用传统媒介研究中“受众”概念的特定含义来理解。不过,对于进行特定类型的网络活动的网络使用者,这个概念还是具有一定的适用性的。
比如《网络受众心理行为研究》一书中就是对进行“网络信息查询”这一特定网络活动的“网络受众”来研究的。有鉴于此,国外有研究者认为用网民(Netizens)这个词才能更好地突出网络对人们社会活动的巨大影响。Netizens一词最早是被霍本所创造的。霍本认为人们理解的“网民”其实有两种概念层次,一种是泛指任何一位网络使用者,而不管其使用意图和目的;另一种是指称特定的对广大网络社会(或环境)具有强烈关怀意识,而愿意与其他具有相同网络关怀意识的使用者一起共同合作,以集体努力的方式建构一个对大家都有好处的网络社会的一群网络使用者。也就是说,并非所有“网络使用者”或“网络受众”都够资格被称为“网民”,只有那些其网络活动“具备一定的特征与特质的网络使用者”才可被称为网民,“网民一词具有正面的涵义”。*对网民的定义认为“网民鼓励扩展社会族群的活动,比如传播观点,丰富信息,试图将网络培养为一个知识资源和社会资本的场域,并且为自我整合(self-Assembled)的网络社区做出选择……他们利用并知晓网络的一切(useandknowaboutthenetworkofnetworks),通常具有自我激励(self-imposed)的责任推动网络的发展,并鼓励言论*和开放阅览”。
由此看出,网*要是一个从网络使用者的行为效果来阐释的概念,并不是所有利用互联网的人就可以被称为“网民”,而是必须在个体自我意识上、对使用网络的态度上、网络活动的特征上以及网络活动的行为效果上等表现出一定特点的使用者才可以被称为“网民”。(参考《网络互动中的网民自我意识研究》,郑傲著,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
现阶段学生网民是网络用户的主要角色了,但是年龄比较小。学生网民好奇心强,模仿性强,因此,家长的监护责任需要得到落实和保障,联盾护航360调查发现,在2009年,手机上网用户中,10~19岁未成年人的手机学生网民比例高达25%,潜在的网络手机用户中,10~19岁的用户比例为16.7%家长对学生网民常常感到无奈,因为学生和家长的交流少了,此时他和网上的陌生人交流的危险性增加了,家长却完全不了解情况。鉴于这种情况,家长还是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才可以。
2、发展概况
2013年7月17日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到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手机网民达到4.64亿。
该报告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本次为第32次发布。
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较2012年底增加265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4.1%,较2012年底提升2%。在新增加的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70.0%,高于使用其他设备上网的网民比例。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互联网在农村普及速度较快,半年期新增网民中农村网民占到54.4%。与此同时,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较2012年底增加43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3G的普及、无线网络的发展和手机应用的创新促成了我国手机网民数量的快速提升。
近况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比2011年底增长了5873万,网民中的微博用户比例达到54.7%。手机微博用户规模2.02亿,占所有微博用户的65.6%,接近总体人数的三分之二。
报告认为,中国网民数已经处于高位,网民增长和普及率都进入了相对平稳的时期。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的普及,无线网络升级等因素,促进了手机网民数的快速提升。随着3G时代的到来,无线互联网将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趋势。而在网络求职、网络购物等实用型互联网应用率大幅增长的同时,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等娱乐型应用的使用率则呈现下行趋势,我国互联网正经历着由娱乐化应用向价值应用时代的转变。即时通信作为最基础的互联网应用,在电脑和手机端的智能应用使用率均位居第一。随着智能机价格的降低和普及率的上升,手机即时通信使用率已于2014年底超越PC端。
截至2014年12月,我国即时通信网民规模达5.88亿,比2013年底增长了5560万。而手机即时通信网民数为5.08亿,较2013年底增长7683万,年增长率达17.8%。
2015年7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第36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报告显示,上半年我国共新增网民1894万人;截至2015年6月,互联网普及率为48.8%,我国网民总数已达6.68亿人。其中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较2014年底增加3679万人。
2016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951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0.3%,较2014年底提升了2.4个百分点。其中,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较2014年底增加6303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4年的85.8%提升至90.1%。农村网民占比28.4%,规模达1.95亿,较2014年底增加1694万人。
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951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0.3%,较2014年底提升了2.4个百分点。
其中,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较2014年底增加6303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4年的85.8%提升至90.1%。
农村网民占比28.4%,规模达1.95亿,较2014年底增加1694万人。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网民总数已达6.88亿,19岁以下网民占全体网民的24.1%,其中年龄低于10岁的网民超过1800万。“
3、手机网民
截至2014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较2013年底增加269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进一步提升,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3.4%,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传统PC网民规模。
手机网民规模在2013年全年激增8009万之后,潜在手机网民已被大量转化,手机网民在网民中的占比已经处于相当高位,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手机网民增长将主要依靠创新类移动应用迎合非手机网民潜在网络需求来拉动。
4、网民属性
(一)性别结构
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男女比例为55.6:44.4,与2013年底基本一致。在庞大的网民基数影响下,中国网民性别比例基本保持稳定。
(二)年龄结构
截至2014年6月,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30.7%,在整体网民中占比最大。相比2013年底,20岁以下网民规模占比增长0.6个百分点,50岁以上网民规模占比增加0.3个百分点,互联网继续向高龄和低龄群体渗透。
(三)学历结构
截至2014年6月,整体网民中小学及以下学历人群的占比为12.1%,较2013年底上升0.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大专及以上人群占比下降0.3个百分点,中国网民继续向低学历人群扩散。
(四)职业结构
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5.1%,互联网普及率在该群体中已经处于高位。个体户/*职业者构成网民第二大群体,占比21.4%。企业/公司中管理人员占比为2.9%,一般职员占比为12.2%。
(五)收入结构
整体网民中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人群占比明显提升,达32.3%,相比2013年底增长3.7个百分点,这与我国居民收入的增长趋势相符。
5、统计数据
2017年6月
2017年8月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1。
网民
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992万人,半年增长率为2.7%。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较2016年底提升1.1个百分点。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加速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成为促进我国消费升级、经济社会转型、构建国家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推动力。
截至2017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较2016年底增加2830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6年底的95.1%提升至96.3%,手机上网比例持续提升。上半年,各类手机应用的用户规模不断上升,场景更加丰富。其中,手机外卖应用增长最为迅速,用户规模达到2.74亿,较2016年底增长41.4%;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5.02亿,线下场景使用特点突出,4.63亿网民在线下消费时使用手机进行支付。
2017年底
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7.72亿人,相比2016年新增网民4074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5.8%。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网民规模的增长。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人。2017年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5%,手机已经成为最主要的移动上网设备。
2017年,我国个人互联网应用保持快速发展,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其中,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6.47亿人,网民覆盖率为83.8%,用户规模保持稳定增长。移动社交应用已成为中国网民手机中的必备工具,近一半的用户每日使用移动社交应用3次以上,80%的用户每天使用移动社交应用的时长在1小时以上。更长远来看,中国移动社交应用日均有效使用时间从2016年6月的40.9万分钟增长到了2017年5月的49.2万分钟,其间时有增减,总体呈现螺旋上升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