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砂贝母
植株高达35厘米。鳞茎由2(3)枚鳞片组成,径1-2厘米,常深埋地下,地上部分表面具一层薄灰白色蜡质层。茎生叶3-5(包括叶状苞片),较紧密地生于植株中部或上部,散生或最上面2枚对生,窄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7厘米,先端不卷曲。花单生,淡黄色,具红褐色斑点或小方格;花被片长3.2-4.5厘米,宽1.2-1.5厘米,内花被片比外花被片稍长而宽;花丝无乳突;花柱裂片长0.5-4毫米。蒴果棱上具窄翅,宿存花被直立不萎缩,包被蒴果至成熟时花被片才干萎。花期6-7月。
中文学名:梭砂贝母
拉丁学名:FritillariadelavayiFranch.
拼音:suoshabeimu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百合目
科:百合科
属:贝母属
1、形态特征
株:植株高达35厘米。
茎:鳞茎由2(3)枚鳞片组成,径1-2厘米,常深埋地下,地上部分表面具一层薄灰白色蜡质层。茎生叶3-5(包括叶状苞片),较紧密地生于植株中部或上部,散生或最上面2枚对生,窄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7厘米,先端不卷曲。
花:花单生,淡黄色,具红褐色斑点或小方格;花被片长3.2-4.5厘米,宽1.2-1.5厘米,内花被片比外花被片稍长而宽;花丝无乳突;花柱裂片长0.5-4毫米。
果:蒴果棱上具窄翅,宿存花被直立不萎缩,包被蒴果至成熟时花被片才干萎。
植株高达35厘米。鳞茎由2(3)枚鳞片组成,径1-2厘米,常深埋地下,地上部分表面具一层薄灰白色蜡质层。茎生叶3-5(包括叶状苞片),较紧密地生于植株中部或上部,散生或最上面2枚对生,窄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7厘米,先端不卷曲。花单生,淡黄色,具红褐色斑点或小方格;花被片长3.2-4.5厘米,宽1.2-1.5厘米,内花被片比外花被片稍长而宽;花丝无乳突;花柱裂片长0.5-4毫米。蒴果棱上具窄翅,宿存花被直立不萎缩,包被蒴果至成熟时花被片才干萎。花期6-7月。
2、产地分布
分布:锡金及不丹
产地:青海、四川、云南西北部及*
生境:沙石地或流沙岩石缝中
海拔:3800-5600米
3、分类文献
FritillariadelavayiFranch.inJourn.deBot.12:222.1898;四川中药志1:47,图28.1960;中国高等植物图鉴5:460,图7750.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