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
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四”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是北京具有代表性的文化。
中文名:四合院
又称:四合房
类别:房型
解释:中国汉族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
组成: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
1、简介
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四”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
北京四合院,既合院建筑之一种,所谓合院,即是一个院子四面都建有房屋,四合房屋,中心老北京四合院为院,这就是合院。一户一宅,一宅有几个院。
2、历史
谈及北京四合院,人们往往会想到元代建都北京及其街坊胡同形成的历史。其实,在中国,这种四合院式居住建筑形式的形成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从目前能够见到的史料看,早在商周时代,我们祖先的居住建筑就已采取了四合院的形式。岐山风雏的西周建筑遗址平面呈矩形,中轴线由南至北分别为门道、前堂、后室,前堂与后室之间有廊相通,院两侧为前后相连的厢房,中间形成两组院落,是一座相当工整的四合院,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一座四合院。到了汉代,这种四合式院落的发展已很普遍。成都出土的东汉画像砖上的庭院,很明显地看出四合院的格局。汉代有钱人的第宅常有前堂、后寝、大门、中门以及楼、阁、室、井、灶、庑、囷等内容,由一个或多个四合式院落构成。在汉明器中还可看到坞堡式四合院落,隋、唐时期四合院式第宅的史料更加丰富,无论从绘画、明器,还是壁画、绢画中,均可看到这种四合院式宅第。至于宋代留下的有关四合院式住宅的资料就更多了。无论是宋画《文姬归汉图》中的大型住宅,还是王希孟《千里*图》中的中小型住宅,都可以看出四合院式的格局。可见,四合院这种居住建筑形式的形成和发展,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古人把北京四合院的历史追溯到元代在北京建都。元代四合院目前在北京已无实物,唯一能供参考的就是在元大都旧址上发掘出来的后英房元代住宅遗址。这座遗址所反映的院落布局、开间尺寸、工字厅、旁门等内容,与历代的四合院十分近似,说明元代四合院与历代居住建筑间密切的承袭关系。
3、图解四合院
①首先是大门,它是旧社会主人地位的一个表征。
图解
②进大门后的第一道院子,南面有一排朝北的房屋,叫做倒座,通常作为宾客居住、书塾、男仆人居住或杂间。
③自此向前,经过二道门(或为屏门,或为垂花门)进到正院。这二道门是四合院中装饰得最华丽的一道门,也是由外院进到正院的分界门。
④在正院,小巧的垂花门和它前面配置的荷花缸、盆花等,构成了一幅有趣的庭院图景。
⑤正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
⑥东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
⑦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
⑧过了正房向后,就是后院,这又是一层院落,有一排坐北朝南的较为矮小的房屋,叫做后罩房,多为女佣人居住,或为库房、杂间。
4、院落布局
四合院是以正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传统住宅的统称。在中国民居中历史最悠久,分布最广泛,是汉族民居形式的典型。其历史已有三千多年,西周时,形式就已初具规模。四合院的大体分布为大门、第一进院、大堂、第二进院、书屋、住宅等,两侧有厢房。各房有走廊,隔扇门相连接。对地表所存民居的了解,必将使民居的文化弘扬并发展下去。
四合院
四合院是以正房、倒座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北方传统住宅的统称。在中国民居中历史最悠久,分布最广泛,是汉族民居形式的典型。其历史已有三千多年,西周时,形式就已初具规模。山西、陕西、北京、河北的四合院最具代表性。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中,坐落着许多由东、南、西、北四面房屋围合起来的院落式住宅,这就是四合院。这种四合院,是在新中国成立前的留下来的,当前仍然沿用着。这种院落,一般采用出入一个院门。平时,院门一关,处于一种完全封闭状态。四合院的院门,大都采用木板大门。厚厚的木板制成的大门一端,上下都放在轴心里,左右旋转,可以关开闭合,安全、可靠。
四合院中,有正房,即北房。这是院中的主房,而且,一般四合院的走向也是坐北朝南的。东西两侧,为东西厢房。东西厢房,一般都比较对称,建筑格式也大体相似或相同。南面建有南房,与北房相对应。整个四合院,大都按照中国传统的习惯,采用对称的办法筑成。当然,在南北、东西房形成的角落中,也有耳房。这种耳房,有的用来储存粮食,成为粮库及其它库房,也有的做厨房,还有一个角落,一般是西南角为厕所,而东南角,则大都是院子的大门,这种四合院子的程式,在山西的县城及其附近的农村是较为普遍的。
也有一些地方的院落,大门是开在南向*的。北京的四合院住宅,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在结构、材料、施工方法上,都有一套成熟的做法。
四合院
首先是大门,它是旧社会主人地位的一个表征。王府大门是最高形式,其次有广亮大门、如意门等。广亮大门只有品官的宅第方可使用。
进大门后的第一道院子,南面有一排朝北的房屋,叫做倒座,通常作为宾客居住、书塾、男仆人居住或杂间。自此向前,经过二道门(或为屏门,或为垂花门)进到正院。这二道门是四合院中装饰得最华丽的一道门,也是由外院进到正院的分界门。
在正院,小巧的垂花门和它前面配置的荷花缸、盆花等,构成了一幅有趣的庭院图景。正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正房、厢房和垂花门用廊连接起来,围绕成一个规整的院落,构成整个四合院的核心空间。
过了正房向后,就是后院,这又是一层院落,有一排坐北朝南的较为矮小的房屋,叫做后罩房,多为女佣人居住,或为库房、杂间。
四合院里的绿化也很讲究,各层院落中,都配置有花草树木、荷花缸、金鱼池和盆景等。
北京四合院住宅的建造,大都是在封建社会的晚期,它满足了人们衣食住行的需要,满足了人们希望得到友谊、同情、理解、信任的需要。数代人的居住实践表明,住在四合院,人与人之间能产生一种凝聚力与和谐气氛,同时有一种安全稳定感和归属亲切感。这与现代公寓住宅永远紧闭大门的冷漠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北京的胡同一般是东西走向的,主要以走人为主,胡同北边的四合院门一般开在院子的东南角,南边的四合院门一般开在院子的西边角。四合院是北京地区典型的民居形式。
一般的四合院都有二进院落,大型的有三四进院落和花院,二进院落一般是在东西厢房之间建一道隔墙,外宅一般是工作人员居住的,内外宅之间一般建豪华的垂花门,垂花门内有影壁,只在有重大活动时才打开,旧时说的大户人家的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既指此门,家中的男仆一般也不得进此门。街门比较简单,街门一般建在院子的左边。大型四合院最后一排正房为后罩房。
老北京人讲究较多,如院门前不能种槐树,因以前槐树上会掉下来一种虫子,俗名吊死鬼,担心过路人说“这儿怎么这么多吊死鬼啊”,因桑树与“丧”同音,四合院边也不种桑树。北京人大都爱在院子中种夹竹桃。
5、建筑格局
正式的四合院,一户一宅,平面格局可大可小。房屋主人可以根据土地面积的大小、家中人数的多少来建造,小到可以只有一进,大可以到三进或四进,还可以建成两个四合院宽的带跨院的。小者,房间为13间;一院或二院者,房间为25间到40间。厢房的后墙为院墙,拐角处再砌砖墙。大四合院从外边用墙包围,墙壁高大,不开窗户,以显示其隐秘性。从制式上来说,许多王府和寺庙也是按照四合院的布局进行设计和建造的。
6、北京著名四合院
四季四合院
四季四合院
四合宾馆院
梅兰芳故居奕王府四合院
纪念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街9号,占地面积716平方米。1961年梅兰芳逝世前,曾在这幽静、安适的四合院内,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10年。此院原为清末庆亲王奕王府的一部分,解放后经过修缮,梅兰芳搬到这里居住。梅兰芳逝世后,周总理提议建立梅兰芳纪念馆。
老舍故居丹柿小院
清风雅筑四合院
吉庆堂四合院
7、四合院的规划与保护
北京作为八百年古都,其历史文化的构成有两个方面:帝王文化和市井文化。帝王文化的载体是故宫和众多坛、庙、陵、园、府,而市井文化的载体就是胡同、四合院。中国幸存少量帝王时代的都市的市井建筑的,只有北京。从这个意义上说,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和故宫具有同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胡同、四合院承载的北京帝王时代的市井文化,是北京不可割舍的历史文化的一个层面。这一问题,已引起北京市*的高度关注,并采取了不少保护措施。
恢复
首先是恢复四合院的本来面目。北京至少有90%以上的四合院沦为大杂院。一个四合院本来是供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居住的,现在一个院子住上几家、十几家,每家争相搭建小房子、堆放杂物,千方百计争夺空间,使得邻里关系很微妙,个人精神很压抑,家庭生活很不便,四合院固有的优点丧失殆尽。如果不彻底清除四合院内外的搭建房屋和杂物,疏散人口,恢复四合院的本来面目,保护四合院最终是一句空话。
其次,院内生活设施现代化。恢复四合院的本来面目之后,四合院内就有了生活设施现代化的条件。目前供水、供电、通讯设施基本完备,需要改善的也就是燃气、排水和卫生设施,室内则可由居民自行装修。如此一来,四合院的持久保护才有了群众基础。
第三,外观复古美化。整治四合院的外观,为的是恢复古都市井风貌。颓倾的门楼应予整修,残破的大门不妨修补油漆,使用红瓦、石棉瓦的理当换回青灰旧瓦,改作平顶的再起坡屋顶等等,使每一个进入胡同的人得以找到历史的感觉,体味到文化的温馨。
此外,应拆除一批质量低劣的四合院建为城市公共绿地,以改善老城区的环境。保护、整治北京胡同、四合院,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而是非常复杂、艰辛、出力不易讨好的工作。
8、建筑意义
四合院建筑,是中国古老、传统的汉文化象征。四代表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四合院建筑之雅致,结构之巧,数量之众多,当推北京为最。北京的四合院,大大小小,星罗棋布,或处于繁华街面,或处于幽静深巷之中;大则占地几亩,小则不过数丈;或独家独户,或数户、十几户合居,形成了一个符合人性心理、保持传统文化、邻里邻外关系融洽的居住环境。它形成了以家庭院落为中心,街坊邻里为干线,社区地域为平面的社会网络系统。另外四合院也有包在一起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