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乍乡
全乡地理位置为东经104˙03ˊ-104˙10ˊ,北纬26˙36ˊ-26˙43ˊ。在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南部,面积259平方公里。人口2.75万,其中彝、回、苗等民族占32.7%。辖17村委会。东西宽17公里,南北长15.5公里,总面积约275.39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7831亩,麻乍乡最高海拔2766.2米,最低海拔1400米,平均海拔2200米左右,无霜期200-220天,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自然资源丰富,适宜农业生产的发展。
中文名:麻乍乡
行政代码:520526203
身份证前6位:520526
长途区号:0857
邮政编码:553100
隶属政区:威宁县
行政级别:乡
车牌号码:贵F
辖区面积:259km2
人口数量:约2.75万人
人口密度:106人/km2
1、地方简介
在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南部,面积259平方公里。人口2.75万,其中彝、回、苗等民族占32.7%。辖17村委会。1949年为麻田乡。1953年析设麻乍、德磨、嘎利、耿家乡。1958年撤乡并入黑石头公社。1962年析建麻乍、嘎利、德磨、富乐公社。1984年公社改乡。1991年合并置麻乍乡。产核桃、黄梨、苹果。有小学24所。乡人民*驻地麻乍,在草海镇西南30公里,可渡河支流麻乍河边。海拔1950米。含营脚、海坝、皂角树、张家院子等寨。“麻乍”系彝语译音,意为有兵驻过的地方。为麻乍土目家驻地,故名,一说麻乍意为杜鹃花山谷。畜牧业以养牛、羊为主。有公路接326国道。
2、行政区划
麻乍乡
麻乍乡区划
520526203201210吊水村
520526203202220乐利村
520526203203220营河村
520526203204220松木卡村
520526203205220岩格箐村
520526203206220嘎利村
520526203207220箐岩村
520526203208220启嘎村
520526203209220长方村
520526203210220二田村
520526203211220坝海村
520526203212220双包塘村
520526203213220营脚村
520526203214220双河村
520526203215220新水村
520526203216220得营村
520526203217220得平村
3、地方人口
麻乍乡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33198
男17340
女15858
家庭户户数7506
家庭户总人口(总)33198
家庭户男17340
家庭户女15858
0-14岁(总)12438
0-14岁男6380
0-14岁女6058
15-64岁(总)19246
15-64岁男10159
15-64岁女9087
65岁及以上(总)1514
65岁及以上男801
65岁及以上女713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32662
4、地理环境
全乡地理位置为东经104˙03ˊ-104˙10ˊ,北纬26˙36ˊ-26˙43ˊ。东西宽17公里,南北长15.5公里,总面积约275.39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7831亩,麻乍乡最高海拔2766.2米,最低海拔1400米,平均海拔2200米左右,无霜期200-220天,平均日照1900小时,年平均温度13.2度,年降雨量800-1200毫米,整个地势为北高南低,河流多为南北向切割,山地河谷相间,丘陵、坝子并存,地貌多样,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自然资源丰富,适宜农业生产的发展。
5、自然资源
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大麦、小麦、荞麦、大豆、马铃薯等。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魔芋、天麻、三七等,以烤烟为主;野生植物有生漆、香菇、半夏、五味子等。有林地面积211989亩,林业资源丰富,牧草地123亩,另外有53亩宜林宜牧荒山和滩涂,发展畜牧业、种植业前景广阔,地下资源主要有铁、煤、铜等矿产资源,煤碳开采作为新兴支柱产业,现已初具规模,铁铜矿资源丰富,有待合理的开发利用。
6、安全检查
麻乍乡开展冬季安全大检查
1月2日,麻乍乡组织安监站、派出所等部门对全乡的液化气销售点、经营点是否存有易燃易爆危险品进行了安全大检查。
检查组详细检查安全管理制度、应急管理措施、消防设施配备摆放使用、营业执照办理、防火防电及安全隐患排查等情况。在检查现场,联合检查组对液化气销售点、经营点是否存有易燃易爆危险品的经营状况作了详细的检查记录,要求液化气销售人员要时刻绷紧安全防范这根弦,进一步做好安全防范工作。针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销售点,对其责任人依法进行了安全教育,并责令其立即采取整改措施,保证不出现任何安全问题,确保春节前后全乡社会稳定,人民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7、附近景点
附近景点
威宁草海自然保护区
威宁草海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境内,面积1.2万公顷,1985年经贵州省人民*批准建立,1992年晋升为*,主要保护对象为黑颈鹤及高原湿地生态系统。
草海是贵州高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泊,水面面积达3000公顷。本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湖区水质良好,水草茂密、鱼虾众多,生物资源比较丰富。区内有高等水生植物37种,其中海菜花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鱼类10余种,鸟类178种或亚种,其中27种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8种属中日候鸟协定保护鸟类,并为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的主要越冬地之一。此外,区内还发现大量古生物化石和人类文化遗迹。该保护区的建立对黑颈鹤及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百年石门坎
石门坎,位于威宁县石门乡荣和村,距威宁县城142公里,距滇北重镇昭通60公里,是一处极具传奇色彩的文化遗址,是中西方文化交融共生的一朵奇葩。
石门坎并非省县级的行政单位,仅仅是一个在地图上都很难找到的小村落,许多媒体和书刊却称其为“中国石门坎”,这本身就很令人费一番揣度。上个世纪初叶,一个叫柏格里的英国传教士在这里创办了乌蒙山区第一所平民小学——石门坎光华小学。此后的岁月里,这里先后产生了我国文化史上的许多奇观:首创苗文,结束了苗族无母语文字的历史,率先实践双语教学;开创中国近代男女同校学习、同池共泳的先河;兴建西南苗疆第一所初级中学,先后有数百位知名人士在此执教;培育了苗族历史上第一个博士研究生;倡导民间体育运动,成为贵州足球的摇篮;形成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
阳光城
威宁具有低纬度、高海拔、高原台地的地理特征,光能资源为贵州之冠。县城年平均日照时数1812小时,2008年初被省气象学会命名为“阳光城”。但是光能资源丰富并不意味灼热难耐,因其地处乌蒙之巅,森林覆盖率较高,所以常年艳阳高照与凉风习习兼具,形成冬暖夏凉(夏季最高气温不超过28℃,冬季最低气温不超过-4℃;年平均气温10—12℃)的宜居条件,是理想的避暑过冬之地。
8、地方特产
地方特产
威宁火腿
威宁火腿是贵州的传统特产,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早就闻名海内外。威宁海拔2000多米,属高寒的乌蒙山区,漫山遍野生长着丰富的牧草,历史上畜牧业就十分发达,当地的彝族同胞又有赶山放牧的习俗,猪牛羊同群为伍,运动量大,猪腿非常发达,肌肉结实饱满,肥瘦肉交错;本地的可乐猪和法地猪等优良品种又有耐粗养耐寒的特点,瘦肉率高。从明洪武年间起,这里的彝族百姓就喜欢用火熏腌制腊肉,贮存食用,为制作威宁火腿创造了条件。威宁火腿,肉色棕红,色泽鲜艳,骨小皮薄,肉食细嫩,清香味美,多食不腻。
威宁党参
主治气血不足的党参是专门出口东南亚的“贵州枝党”。威宁党参含糖量和含蛋白质较高,年产量在15万公斤左右。
威宁党参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草海镇、么站镇、金钟镇、新发乡、黑石镇、麻乍乡、哲觉镇、海拉乡、岔河乡、观风海镇、哈喇河乡、秀水乡、牛棚镇、迤那镇、斗古乡、龙街镇、雪山镇、石门乡、羊街镇、小海镇、盐仓镇、双龙乡、板底乡23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威宁马铃薯
威宁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日光充足,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生态环境与马铃薯原产地秘鲁相似,自然气候特点和土壤都非常适合马铃薯生长。威宁马铃薯以个头大、质优等特点闻名遐迩。威宁马铃薯同一品种比其他地方高出1至3个百分点。而且保存时间长,每年加工周期可达8个月。由于威宁化工、冶金企业少,给马铃薯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标准的绿色食品。威宁是贵州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县,是贵州著名的“马铃薯之乡”。2008年6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命名威宁为“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
上一篇: 2018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
下一篇: 血色侦程:198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