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店镇
文家店镇位于贵州省思南县的西南部,地处乌江中下游南岸,在思南、石阡、凤岗三县交界处,东与三道水乡接壤,南与瓮溪镇相邻,西与石阡县的本庄镇共界,北与我县合朋、长坝和凤岗县的天桥乡隔江相望。全镇辖12个村1个社区,78个村民小组,4343余户,16919人。境内汉、土家、苗等民族杂居,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8%。国土面积共61.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有771.3公顷,其中:田472.4公顷。生态环境优越,全镇森林覆盖率在39.42%。
中文名:文家店镇
行政代码:520624104
身份证前6位:520624
长途区号:0856
邮政编码:565100
隶属政区:思南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贵D
1、地方简介
文家店镇地处乌江中下游南岸,在思南、石阡、凤岗三县交界处,东与三道水乡接壤,南与瓮溪镇相邻,西与石阡县的本庄镇共界,北与我县合朋、长坝和凤岗县的天桥乡隔江相望。境内最高海拔1033.2米,最低海拔375米,乌江由高滩入境至雷公门出境,流程21公里,经过镇内9个村、20个村民组。
2、行政区划
文家店镇区划
520624104001121临江社区
520624104200220群山村
520624104201220五星村
520624104202220沿沙村
520624104203220红旗村
520624104204220龙山村
520624104205220六井村
520624104206220青龙村
520624104207220屯山村
520624104208220堰塘村
520624104209220三七村
520624104210220大坪村
520624104211220尖峰村
3、地方人口
文家店镇人口数据:
文家店镇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3939
男7039
女6900
家庭户户数3786
家庭户总人口(总)13914
家庭户男7021
家庭户女6893
0-14岁(总)4811
0-14岁男2531
0-14岁女2280
15-64岁(总)8310
15-64岁男4138
15-64岁女4172
65岁及以上(总)818
65岁及以上男370
65岁及以上女448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3763
4、经济发展
2014年完成生产总值1.95亿元,同比增长16%。财政收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财政总收入完成927.8万元,比年初预算625.9万,增加301.9万元,增长48.2%。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亿元,比上年增长20%;农村金融存、贷款余额分别达1.9亿元、0.85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980元。
5、产业调整
以实施“三个万元”工程为产业发展战略,通过流转土地经营权,盘活闲散土地使用效益,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转变。一是全年粮食作物总面积27835亩,总产量13650吨。二是畜牧业占全民生产总值50%以上,已建獭兔养殖小区1个,存栏50组种兔以上的养殖大户15户,竹鼠存栏100只以上的养殖大户1户,林下养鸡3000羽以上的1户,水产养殖14户。种植中药材300亩、莲藕300亩、核桃1500亩,种植烤烟1000亩完成产量20万斤。组建了思州众合獭兔养殖、生态渔业养殖、新科生猪养殖等10家专业合作社。三是各村(社区)成立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农村集体经济的收支管理提供了组织保障。四是通过精准发力谋求产业发展,为全镇1319户5034人建立了精准扶贫档案卡,减少贫困人口1100人。五是抓政策落实到位,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全年发放水稻、玉米、油菜、小麦等良种补贴34.62万元。理赔水稻保险面积649.7亩,兑现补偿32万元。切实做好灾后重建,两次水灾房屋严重受损51户,预计补助灾后重建资金80.4万元,现已兑现13户29.6万元,剩余灾后重建户补偿资金待县*资金到位后及时兑现给受灾户。
6、基础设施
文家店镇
一是紧扣“六项”行动目标,在县纪委的帮扶下,协调县交通局、移民局、水务局等部门资金3000余万元,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投资2300余万元,实施集镇至沿沙、关门山至龙山、孟家潮至西卡、大坪茶尔岩等8条46公里通村硬化公路工程。投资143.69万元,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5个,在五星、青龙、沿沙建成通组公路4.5公里,人行步道6864米。新修和维修群山村杨家山等3条断头公路4公里。二是以水利建设“三大会战”为契机,全力改善农业灌溉条件,确保人畜饮水安全,争取水利部门投资200余万元,对桐麻湾水库、六阁坪山塘进行除险整治,实施了冉家棚灌溉渠、克坝排洪渠、夏家沟灌溉渠二期等工程,新建饮水池6口,330立方米。三是电力和通讯设施不断完善。完成电力投资3600万元,新增变压器16台,在沿沙村安装太阳路灯60盏,改造集镇路灯90盏。全面实施通讯设施建设,新建移动通讯基站3座,全镇通讯网络逐步全覆盖。四是城镇建设大提速,集镇面貌大改观。完成集镇基础设施投入5600万元,新开发集镇65亩,集镇扩容拉开了集镇发展新骨架,完善集镇公共设施改造和绿化、亮化、美化工程。
7、社会民生
紧紧围绕计划生育“双降”目标,狠抓诚信计生和“三按月”工作,全年出生人口149人,完成手术239例。积极开展“关爱女孩·幸福家庭”宣传服务活动,累计发放计生利益导向四项制度资金51.393万元,惠及232户573人,慰问贫困计生31户6200元。二是文化阵地作用充分发挥。镇文化服务中心高标准高规范建设被省命名为一级文化站,全镇现有6个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设备全面投入使用,13个农家书屋实现免费对外开放,数字化城乡联网工程涵盖700余户,“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全覆盖,为群众送去了“好声音”,配套安装娱乐康体设施4套,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三是发放冬春救济粮4.2吨,发放社会救助资金46.08万元。元旦、春节期间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困难党员、残疾人、困难职工92人,发放慰问金2.17万元。四是敬老院的落成开院为45名五保供养户解决了最直接、最关心的吃穿住问题。五是着力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先进镇创建工作,突出重点提升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和公务员、社区居民五类人群的科学素质,推进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8、社会事业
投入资金600余万元,全面实施六井小学寄宿制工程;新型农村合医疗补助逐年增加,全年筹集参合资金96.89万元,参合人口15063人,参合率达98.2%。全镇全年获得补偿12416人次,医疗总费用666.6万元,获得补偿445.2万元,有效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积极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全镇65周岁以上老人、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免费体检,共体检1000余人次;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比例创新高,参保6469人,综合参保率达96.72%;全年实施危房改造160户,其中集中改造91户,分散改造69户,共兑付资金109.38万元,着力解决了困难群众的住房难题;以“雁归工程”为就业平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60人,转移就业14人,积极开展“惠民家兴”工作,全年办理创业贷款24万元3户24人,带动就业15人;实施移民后扶补助,兑现移民后扶资金238.6万元;通过全面统计复核,共收到全镇移民素质提升和购置农机具补贴对象24户,拟兑付资金8.1万元。落实移民后扶项目獭兔养殖补助28万元。
9、附近景点
附近景点
思南石林主要分布在长坝景区和荆竹园景区,石林出露面积分别为4.9km2、2.3km2。两片石林隔江相望,地表水沿可溶性碳酸盐岩的裂隙进行溶蚀和侵蚀,形成丛林状蚀余残留体,石林间有很深的石沟。思南石林是地球上同纬度地区迄今发现的发育最好、生态保持最佳、保存最完整、出露面积最大的极具科普性和观赏性的连片喀斯特石林。空间上连片分布,类型众多,包含了石芽发育从幼年到青年到老年的各种形态,有针状石林、剑状石林、塔状石林、柱状石林、城堡状石林。林区形状多变,景色秀丽,能从小中见大、大中见巧、巧中见奇、奇中见幽。这里石林与树林交相辉映,美不胜收。思南石林还形成了许多惟妙惟肖的象形景观,如老虎石、雄鹰对峙、鬼脸石、四大金刚、三仙迎客等,极具观赏性。
荆竹园植被茂密,石林规模相对较小,风吹树动,石林若隐若现,犹如深闺秀女般犹抱琵琶半遮面。而且荆竹园是清白莲教白号军古战场,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遗址诸多。所以,石林景观既具有科学考察研究的价值,又能在形态上给人以视觉的冲击,是集科学和美学于一体的喀斯特地貌景观。
长坝石林片区位于长坝乡内,距乡*驻地公1.5公里,地处乌江思林电站库区内,西与凤冈接壤,北与四野屯自然保护区相领,整个石村绵延几个丘岭,分六大片区,面积约4.9平方公里,是贵州省最大的天然石林景观。开发石林资源,是我县旅游开发的一大亮点和优势,利用水陆交通条件,通过打造石林品牌吸引周边旅游胜地的游客,特别是乌江三峡库区、湘西、遵义等地区的游客进入,形成大旅游环线。
太子石
在梵净山老金顶南麓,牛尾河源头处,耸立着一座海拔1748.2米,如剑劈斧砍成的石山,远远望去,俨然一巨人正在仰望,相传为皇太子所化,故名太子石。
相传明万历年间,神宗皇帝的妃子九皇娘到贵州梵净山修行。小太子见不到母亲,不吃不喝,大哭大闹。一天,他悄悄溜出皇宫,历经艰难险阻,受尽痛苦磨难,终于去到梵净山脚的牛尾河边。太子仰望金顶,呼喊母亲,撕裂人心、催人泪下的声音在山谷里回响,在群峰间激荡。神仙为之动情,母亲为之痛心。太子正想从绝壁爬上山去见母亲,却被神仙施法定在牛尾河谷里。太子脚不能动,就每天引颈探望,长得很快。神仙生怕太子长高了见到母亲,引起九皇娘思凡,又在太子头顶栽了一棵菩提,菩提乃梵净山镇山之宝,张张叶片都有一尊如来佛像。从此,太子不再长高,遂化为石。
四野屯自然保护区
四野屯位于乌江西岸,距思南城40公里,面积3.2万亩。景区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覆盖面积达57.5%。
青杠坡高庄寺村是土家族聚居地,其内有棵1300多岁的楠木,被誉为贵州楠木王。风景区内还分布了很多银杏,树大小不等。
铜仁东郊客运中心每天7:00—18:00每20分钟有一班到思南城的客车,票价4元,行程30分钟。到了思南城坐车到四野屯,票价6元,行程一个小时。
10、地方特产
地方特产
地域范围
思南黄牛分布于贵州省绥阳、湄潭、凤冈、余庆、遵义、瓮安、玉屏、铜仁、印江、江口、松桃及万山等12个县和特区。
特定品质
思南黄牛头长中等。“倒八字角”为主要角型,角色有黑、灰黑、乳黄、乳白等十余种。公牛肩峰肥厚,高出背线6~8厘米。体躯粗短,胸较宽,结构紧凑。尻斜,后肢飞节间距离较狭。蹄形端正,黑色蹄为多,蹄质坚韧,蹄壳结实,耐磨、耐湿、再生力强,适于在石岩裸露和水土流失的山地放牧和耕作,为外来牛种所不及。毛色较杂,黄色毛占70%以上,次为黑色占13%,余为棕、黑褐、草白等色。
思南花甜粑
思南的众多美食中,色、香、味俱全的花甜粑最为独特。其片片如一的花卉图案每每令外地游客惊讶,而在品尝之后,对它香糯绵滑的口感赞赏有加。常常有人百思不得其解:它那工艺独特、镶嵌其中的花卉图案究竟是怎么做成的?
花甜粑的原料是糯米和粳米(大米)。制作时,先将糯米和粳米淘洗并过滤水分,两者混合,用石碓或石磨舂成粉末状的米面。舂碓或推磨富于节奏和美感,却是一项繁重的体力劳动。逢年过节,乌江两岸到处都是此起彼伏的舂碓声。
米面制成后,先取其中三分之一,掺水下锅,不断搅拌直至完全熟透,成为“米浆”,这个过程叫做“打浆子”。接下来,将米浆放上案板,与其余的生米面反复揉搓,可谓千回百转,千锤百炼。经过若干回合的揉搓,形成了黏和的面团,进入花甜粑制作的关键阶段——压花。通过一番巧妙的工艺(工艺过程暂且保密),花甜粑基本成型,然后放进蒸锅,柴火蒸熟,花甜粑就做成了,但还不能马上食用,得等其完全冷却,才可享用。整个过程需要40多个小时。
花甜粑的外形平淡无奇,与各地年糕似乎无甚差别。但你只要将条状的花甜粑横向切片,就会惊讶地发现,每一片都是红花绿草,鸟兽虫鱼,而且片片相同,好像克隆的一般,令人称奇。花有牡丹、月季,草木有松枝、幽兰,此外还有翩飞成对的蝴蝶。也可做成“福”、“禄”、“寿”、“喜”等字,一双巧手,变化随心。
因为有揉搓和加火蒸煮的过程,这些花草也如同陶瓷烧烤过程中釉色的变化一样,有了一些随意的点染和变形,平添了天意的成分。因为上帝的参与,花甜粑的图案便游走于写实与写意之间,有些不可捉摸、妙处不可言传。
龙凤花烛
思南龙凤花烛历史悠久。传统的龙凤花烛,工艺较为复杂。先以竹、木做成烛芯,将烛芯缠上一层灯草,然后用野生乌桕油加上菜油,制模浇铸,制成烛坯。在此基础上,加工造型,染上彩色。
龙凤花烛成双成对,一支为龙,一支为凤,寓龙凤呈祥之意。龙烛雕饰传统的龙头龙身,周围缠绕云彩和火焰;凤烛雕饰凤凰造型,穿行在朵朵牡丹花中。思南龙凤花烛工艺造型优美,融实用与审美于一体。专用于土家、苗族等民间婚姻庆典。远销黔、渝、湘、鄂四省边区。目前,思南龙凤花烛艺人以乌江边刘贵贤为代表,工艺世代相传,系第三代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