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ChinaAcademyofBuildingResearch)简称“中国建研院,是隶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是全国建筑行业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和开发机构。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前身为成立于1953年的建筑技术研究所,原隶属于建设部。1956年5月1日,将“建筑技术研究所”改为由建设部技术司领导的“建筑科学研究院”。2000年由科研事业单位转制为科技型企业。中国建研院是全国建筑行业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和开发机构,具有建设行业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建有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设计大师、*有突出贡献专家等在内的众多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根据中国建研院官网显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形成了集科研开发、科技服务、综合设计、规划、勘察、建设工程质量与产品检测、高新技术及产品研发生产、工程承包为一体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公司名称: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外文名称:ChinaAcademyofBuildingResearch
总部地点:中国北京
成立时间:1953年
经营范围:建筑结构、工程抗震、地基基础
公司性质:国有企业
公司口号:奉献社会、追求领先、提升品质、和谐发展
年营业额:51.54亿元(2013年)
员工数:5900余人(2016年)
主管部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现任院长:王俊
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
1、简介
中国建研院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建研院”)成立于1953年,原隶属于建设部,2000年由科研事业单位转制为科技型企业,隶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是全国建筑行业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和开发机构,具有建设行业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建有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设计大师、*有突出贡献专家等在内的众多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中国建研院始终把服务公益事业、推进行业技术进步作为己任,面向全国的建设事业,以建筑工程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为主,致力于解决我国工程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负责编制与管理我国主要的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和规范,开展行业所需的共性、基础性、公益性技术研究,承担国家建筑工程、空调设备、太阳能热水器、电梯、化学建材、建筑节能的质量监督检验、测试及产品认证业务。科研及业务工作涵盖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工程抗震、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建筑环境与节能、建筑软件、建筑机械化、建筑防火、施工技术、建筑材料等专业中的70个研究领域,近年来又加强了绿色建筑成套技术、新能源应用技术、防灾减灾技术以及智能化集成技术等研究与开发。拥有北京和廊坊两个研发基地,北京研发基地是建筑安全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所在地,已建成模拟地震振动台实验室、大型幕墙实验室、风洞试验室、防火实验室、建材实验室。50多年来,中国建研院科研成果硕果累累,为推动中国建设事业的科技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2、历史沿革
建筑
1953年10月,决定以建筑工程部设计院的建筑材料试验室为基础筹备建立研究所,当时仅有副所长1人和40名职工,其中工程师仅3名。办公地址由北京东四山老胡同搬到西郊百万庄。
1953年12月16日,建筑工程部决定正式成立“建筑技术研究所”。
1954年7月,建筑技术研究所的职工队伍发展到70人。同年,建筑工程部华东设计公司所属材料试验所并入建筑技术研究所,并将华东设计公司与南京工学院合办的“中国建筑研究室”移交建筑技术研究所,改名为“建筑技术研究所与南京工学院合办中国建筑研究室”。
1955年初,机构、人员不断充实,增至170人,开展了14项专题研究工作,办公地点由西郊百万庄迁到北郊安外小黄庄。
1956年5月1日,将“建筑技术研究所”改为由部技术司领导的“建筑科学研究院”,此时全院人数为463人,其中工程师20人。
1956年10月,建筑工程部将该院改为由建筑工程部直接领导,并将原建筑组织与机械化施工研究所并入该院。
1957年,该院的各项工作开始步入正轨,方针任务日益明确。设有9个研究室,研究专题发展到39个。同年年底,国家建委相关研究机构并入该院。此时,院的总人数增至968人,工程师增至79人。还先后聘请了三位苏联专家来院进行技术援助。
1958年,院所属机构进一步充实和发展,设有加筋混凝土结构室、综合结构室、建筑材料室、地基基础室、城乡规划室、工业与民用建筑室、建筑理论与历史室、建筑物理室、采暖通风室、施工组织室、建筑经济室、市政工程研究所等12个研究室(所)。到1960年底,全院人数2800余人,达到了该院人数的高峰。
1965年5月,建筑工程部报请国家科委批准,决定将该院与部科技局合并,作为管理机构,对外用科技局和该院两个单位名义,统一管理部的科学技术工作。该院设有8个研究所。
1965年以后,为支援三线建设,从该院调出200人,包括抽调100多人支援西南建筑科学研究所、西北建筑科学研究所、南市政工程研究所。这些人员成为当地的技术骨干,有力地推动了西南、西北地区的建筑科研工作。同时还抽调50人组建建材部地方材料研究所。
1966年,施工机具研究所迁往西安。并归口管理西南、西北、中南建筑科学研究所。
1966年,该院的科技工作方兴未艾,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的开始,使该院的科研工作受到了极大影响,该院的科研工作仅限于国防工程、“三线建设”和少量的科研项目。当时,该院参加的核试验项目是一项鲜为人知的绝密任务。
1964年底至1971年底,根据建筑工程部的部署,由该院负责,有关高等院校(同济大学、哈尔滨建工学院、重庆建工学院)及设计单位参加,共同承担了由党*直接领导的原子弹、氢弹爆炸现场试验项目中有关核爆炸效应试验任务。
1969年,机构下放中,该院机关搬迁到河南省武陟县。绝大部分科技人员都下放到河南修武县参加农业劳动,那些多年从事科研工作,对该院的发展做出贡献的老专家也不例外。后期除留下少数人外,大多数被分配到各省市和基层施工单位,改行转业。
1970年8月,国务院进行改革,精简机构,军代表宣布撤销原在京事业单位,同时重新组建国家建委建筑科学研究院(简称新机构。
1973年,恢复原建筑科研部分的主要研究单位建制时,经国家建委报国务院批准,从该院下放的人员中陆续调回了一些技术骨干,重新开展研究工作。
1977年12月,为了加强建筑机械和施工技术的研究,国家建委决定,将施工机具技术研究所重新划归该院管理,并改名为建筑机械化研究所,所址设在河北省廊坊。
1979年6月,国务院机构设置调整,成立国家建工总局。该院隶属国家建工总局,并经国家科委批准,正式命名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1973年到1983年,该院开始进入调整恢复阶段。1973年,原该院北郊的职工从西郊返回北郊恢复科研工作。尽管这期间院机构变化频繁,隶属关系多变。
20世纪70年代中期,根据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该院重点研究开发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对该国大中城市兴建大量高层建筑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1975年2月,辽宁省海城地震后,该院筹建工程抗震研究所,专门开展强地震运动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在北京、天津、唐山等地建立了38个强震观测台站;在北京地区40km直径范围内建立了强震遥测台网及数据处理系统;建立了国内外强震数据库。
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该院参与了唐山重建中的规划方案和抗震研究。
1983年4月,为了适应该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发布“关于调整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组织机构的通知”,决定按业务性质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调整为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的四个直属单位,即: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技术发展中心、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建筑设计院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综合勘察院。该院由建筑结构所、地基所、抗震所、混凝土所、空调所、建筑物理所、建筑机械化所(设于河北省廊坊市)等研究所组成,院部办公地址由北京市车公庄大街19号迁至安外小黄庄路9号。
1983年,重新调整后的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设立了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工程抗震、空气调节、混凝土、建筑物理、建筑机械化以及电子计算中心等研究所和建筑机具厂。
1984年,在*经济*改革和建筑业*全面改革的推动下,该院开始了科研*改革的试点工作。
1984年,在完成国家和部委下达的重点科研任务的前提下,承担了横向合同(指科研以外的科技成果转化合同)258项,工程应用收入达175万元。
1985年3月,党*制定并颁布了《关于科技*改革的决定》,对科研*、方针、政策提出了根本性的改革内容。
1985年,院的改革是从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简称“四技”)开始的。通过建立科研生产联合体,以推行有偿合同制和课题承包制为突破口,探索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途径。
1988年,在三年探索、实践的基础上,院经过认真调研,适时调整发展战略,提出了加强全方位技术开发,组织主要力量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方针,采取积极开拓业务范围、组织科研人员深入国家重点工程,主动送技术上门等措施,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的步伐。到1990年,院技术开发交易额已名列北京市第10位,完成产值2764万元。1991年以后,院领导认真总结了全方位开发的经验,进一步提出了“科研、设计、施工”一体化和“技、工、贸”一体化的运行机制,把工作重点转向发展规模经营,努力在发挥院的整体优势上下功夫,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年产值从1991年的3000余万元到1996年的3亿元,实现了又一次跨越。
1994年院主楼落成后,职能部门和大部分研究所迁入新主楼。
1995年,该院作为唯一的部属研究单位,在全国科学大会上作了题为“深化机制改革,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经验介绍。
2000年,按照党*、国务院关于应用开发型科研院所转制为科技型企业的科技*改革战略部署,2000年10月1日,该院由科研事业单位转制成为*直属的科技型企业。
3、领导团队
王俊
院长:王俊
院党委书记:李洪凤
党委副书记:马建萍
总会计师:汤宏
副院长:许杰峰
副院长:王清勤
副院长:范圣权
副院长:李军
纪委书记:胡振金
4、组织机构
职能部门
院办公室
科学技术处
标准规范处
企业发展处
人事处
财务处
党委办公室
纪检监察审计处
工会
离退休管理办公室
后勤部
院全资或控股公司
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建研地基基础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建筑机械化研究院
建研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科实业有限公司
中国建设物资北京公司
事业部
建筑设计院
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
建筑工程检测中心
建筑防火研究所
上海分院
外埠机构
深圳分院
上海分院
西南分院
天津分院
海南分院
厦门分院
研究机构
建筑结构研究所
地基基础研究所
建筑机械化研究分院
工程抗震研究所
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
建筑设计院
建筑材料研究所
建筑防火研究所
院建筑工程检测中心
院研发中心
院认证中心
院培训中心
国家(部)级中心
国家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国家空调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国家电梯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国家化学建材测试中心(建工测试部)
国家太阳能热水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
国家建筑节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建设部防灾研究中心
建设部供热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建筑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建设部建筑工程标准技术归口单位
建设部空调净化设备标准技术归口单位
建设部机械设备与车辆标准技术归口单位
其他机构
建筑安全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房屋建筑强制性标准咨询委员会
全国混凝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全国电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全国升降工作平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全国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全国暖通空调及净化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全国建筑幕墙门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全国建筑节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5、资质荣誉
证书
工程勘察与设计资质证书
工程勘察专业类岩土工程甲级
建筑行业(建筑工程)甲级
结构设计事务所甲级
建筑行业(建筑工程)甲级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甲级
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乙级
工程施工与监理资质证书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
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承包壹级
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壹级
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壹级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壹级
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壹级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甲级
房屋建筑工程监理甲级
*对外承包工程
检测与评估资质证书
地基基础工程检测
主体结构工程现场检测
建筑幕墙工程检测
钢结构工程检测
见证取样检测
地质灾害评估丙级
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
城乡规划编制甲级
城乡规划编制甲级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证书
进出口资质证书
6、团队概况
目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全国设计大师2人,经国务院批准享受*特殊津贴的专家73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人,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57人。在808名专业技术人员中,有教授级高工146名,高级工程师310名,中级技术人员261名。全院有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104名,一级注册建筑师44名,注册监理工程师47名,造价工程师9名,项目经理111名。
7、改制后成果
改企转制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确立了成为我国建设事业*科研院所,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科研机构,具有适应市场应变能力并不断创新的科技型企业的定位和5个发展目标,即适应改企转制和建设事业迅猛发展的*科技型企业;能够承担建设事业重大科技平台研究,担纲建设事业科技先导;承担建设事业标准规范研究、编制和管理任务,成为建设事业的技术支撑单位;承担*质检中心职能,作好行业质量管理的技术支撑;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成为一流的科技团队和开发团队,并不断开拓市场,促进科研—转化良性循环发展。同时,在改企转制过程中突出“四个创新”(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三个加强”(加强重大技术平台工作、加强标准规范工作、加强*质检中心工作)和“三个强调”(强调国有经济控制核心能力、强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调完善人才激励与约束机制)。截止到2002年底,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拥有资产总额9亿元,所有者权益2.6亿元。2002年主营业务收入8.9亿元,上缴各项税费5207万元,主营业务利润1.4亿元。
半个世纪的历程,是艰苦创业的历程,是探索改革的历程,是发展壮大的历程,是铸就辉煌的历程。经历了风雨洗礼的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即将开始新的征程。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职工将继续发扬“爱国爱院,团结奋进”的院风,坚持“创新、质量、效益”的办院方针,秉承“团结、务实、创新”的院领导班子工作作风,与时俱进,奋发有为,再铸辉煌。
8、企业成就
2013年,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在研科研项目397项,其中*90项,省部级65项。通过验收和结题的其他各类科研项目103项,其中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9项。全年共申请专利58项,获得授权的专利45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
2013年,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在编标准规范制修订项目110项,其中国家标准53项,行业标准57项。
2013年,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经济效益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全年新签合同额63.41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1.54亿元;净资产收益率15.47%;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115.45%。
9、企业文化
形象标识
核心价值
核心价值观:奉献社会、追求领先、提升品质、和谐发展
形象标志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标志以稳固的三角形为主形,紧密地结合了企业的行业特征,而CABR的英文缩写又以一组被维护在三角内建筑的形式出现,表现了建研院的企业特点。标志的徽章形结构更加强化了这些元素,而蔚蓝色的主色运用则突出了企业的高技术含量。
上一篇: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下一篇: 老沈阳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