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佛冈县

科普小知识 2023-11-24 09:47:27
...

佛冈县是清远市所辖的八个县、(市区)之一,地处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边缘,佛冈历代是兵家必争之地,两汉时分属南海郡中宿县、桂阳郡浈阳县,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设佛冈厅,民国初期改县,解放后曾先后归属韶关、广州、佛山管辖。

中文名:佛冈县

英文名:FogangCounty

行政类别:县

所属地区:广东省清远市

下辖地区:汤塘镇、迳头镇等6个镇

*驻地:石角镇振兴北路

电话区号:0763

邮政区码:511600

地理位置:广东省中部

面积:1295平方公里

人口:32.07万(六普常住)

方言:粤语、客家语-粤台片-新惠小片

气候条件:南亚热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玉山寺、聚龙湾天然度假村、金龟泉度假村、崔清献公祠,黄花湖等

车牌代码:粤R

GDP:77亿元(2012)

行政代码:441821

1、历史溯源


佛冈县

清雍正九年(1731年)在大埔坪(原属清远县,今石角镇府城附近)设捕盗同知,辖清远、英德、从化、花县(今花都市)、长宁(今新丰县)、广宁6县捕务,但不负责地方行政事务。乾隆七年(1742年),六县捕务归各县负责,大埔坪捕盗同知仍保留。

嘉庆十八年(1813年),划出清远县吉河乡(今水头、石角、三八、龙南、黄花镇)和英德县大陂六乡,即白石乡(今烟岭镇)、迳头乡(今迳头镇)、独石乡、观音乡、高台乡、虎山乡(均在今高岗镇内),建立佛冈直隶军民厅,简称佛冈厅,直隶于广东布政使司,佛冈地方一级政权开始建立。光绪年间佛冈厅属广肇罗道辖。

民国初年,佛冈仍称厅,属粤海道辖。民国3年(1914年)6月3日,撤厅改县,始称佛冈县。

民国9年(1920年),废除道的设置,佛冈县改属中区绥靖公署辖。

民国17年(1928年),属北江善后公署辖。

民国25年(1936年)7月,属广东省第二区行政督察公署(即韶关公署)辖。

民国32年(1943年),属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

民国35年(1946年),全省成立4个师管区13个团管区,佛冈属粤北师管区辖。

民国36年(1947年),全省划分11个专署督察区,佛冈属第二专署督察区辖。

1949年10月12日,佛冈县全境解放,佛冈县属北江临时行政委员会(1950年4月,改称北江专员公署)辖。

1952年4月13日,佛冈县与从化县合署办公,佛冈只设办事处。是年10月,分县办公,佛冈县仍属北江专署(1953年,北江专员公署改称粤北行政公署,1956年,改称韶关行政公署)辖。

1958年10月23日,佛冈县与从化县合并,称从化县,属韶关行政公署辖。1959年1月,从化县划归佛山专署辖,1960年4月11日又划归广州市辖。

1961年5月4日,原佛冈县辖区由从化县分出,恢复佛冈县建制。

1963年6月15日,佛冈县划归韶关专区辖。

1983年7月26日,佛冈县划归广州市辖。

1988年1月7日,佛冈县划归清远市辖。

2、人口面积

全县户籍总人口32.4万人,其中县城(石角镇)人口11.6万人,总面积1293平方公里。

3、自然特征


佛冈县

全县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境内低山、丘陵、谷地、平原交错,大多在海拔300米以下。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又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20。8℃,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2210毫米,无霜期229天。土地肥沃,一年四季可种作物,以种水稻、甘薯、花生为主。山地多,土层深厚,宜林、宜果。

4、资源特产

佛冈的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石墨、铅、锌、锡、金、石英石、钾长石、花岗岩、瓷土、稀有金属、以及优质矿泉水。野生动物资源有黄猄、山猪、果狸、穿山甲、雉鸡、白鹇、龟类、蛇类等。植物资源有松、杉、樟、桐、黄檀,还有沙椤、观光木、白桂木、吊皮锥等珍贵植物,以及砂仁、巴戟、栀子、金银花、蔓京子、土茯苓、杜鹃花、黄姜等药材资源。

5、历史文化

佛冈县是清远市所辖的八个县(市、区)之一,地处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边缘,佛冈历代是兵家必争之地,两汉时分属南海郡中宿县、桂阳郡浈阳县;南北朝时,佛冈南部属浮护县、北部属浈阳县。隋唐时,属清远英德;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设佛冈厅,民国初期改县,解放后曾先后归属韶关、广州、佛山管辖。佛冈县人杰地灵,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景观丰富。佛冈拥有风光绮丽的黄花湖旅游风景区、独领风骚的观音山自然保护区,雄伟挺拔的独凰山、奇险的黄花石寨,新兴的石联旅游度假区,王山寺风景区,聚龙湾天然温泉度假村,森波拉奇妙世界,以及大庙峡人文历史风景区。佛冈还有多处的史前文化遗址,且留存西周的古铙,春秋时期的青铜剑、唐宋的古道等。佛冈白话(粤语)、客家话、普通话均流行。

6、历史名人

范廷良——武林世家

范廷良(约1874~1930年),别号教打良,佛冈县烟岭高坝村人。为人正直,乐于助人。

范廷良青年时期靠外出补鞋维持家计。他在宝安县深圳摆摊补鞋时,遇上一位漂泊江湖的卖药老人,携带一妻一女,范廷良免费为老人修补急需赶路穿的鞋子,使老者深为感动,经过攀谈结为知己。这老者原来是河南少林高手,绰号“铁沙头”,他说这次云游江湖,意在结交天下义士。范廷良听罢万分欣喜,立即上前拜他为师。从此,范廷良便成了“铁沙头”的徒弟,跟着师傅闯荡江湖。

“铁沙头”不但身怀绝技,通晓南拳北腿,而且跌打、正骨医术十分高明。范廷良从师学艺,虚心求教。“铁沙头”对范廷良耳提面授,直至满师。

范廷良学成后,决心把武术和医药(跌打、刀伤等)知识传授给亲人。他在家开设武馆,把大子少威、二子少雄,弟弟飞龙,侄儿华胜等作为培养对象,根据各人特点,因材施教,教他们练进攻、防守,力求达到炉火纯青。据说,他家门前有棵水桶般大小的枇杷树,常作拳练目标,几年后,枇杷树因被击打,树皮剥落而枯死。在他的教导下,各人都学有所成。

范飞龙(原名范深精)善打飞铊和飞耙。每次摆街演武开场,他都用飞铊指挥围观群众,扩大表演场地。飞铊如长蛇腾空几乎触及群众面部、腹部、上肢、下肢,而又从不伤人。他的飞耙如旋风急转,锐不可挡。有一次他和潘万程比武,潘用飞铊,范飞龙用飞耙,一交锋就将潘的飞铊绳卷住,连人带铊拉将过来。

范少雄善使木棍,他用大拇指一挑,木棍腾空而起,顺手执住用掌轻轻一击,木棍颤动不止。他进攻时,木棍飞转,直剌对方,防守时,木棍如南天砥柱,拱卫自己。

范华胜(花名牛胜)善拳击和白手救刀。他与乃父范飞龙一样,身躯魁伟,臂力过人,动作快捷。当他献技时,轻若飞鸿,矫若游龙。

范少威(1895~1967年)又名阿奎,为人好打不平。他不仅掌握父亲传授的武艺,而且还超越前辈。他善舞双刀和大刀。他舞双刀时,只见寒光闪闪,刀声呼呼,观众无不屏气凝神,触目惊心。他的双指插墙取砖成为绝技,他运气功于指,插入墙中,把墙砖取出,令观看者瞠目结舌。

1931年4月,范少威收到一封从暹逻(今泰国)广东会馆寄给他父亲范廷良的信,述说英国的著名武林高手皇里依玛在暹逻打擂台,许多东南亚和中国的武林好汉惨死在他的拳脚之下,皇里依玛还口出狂言:“东亚病夫不堪一击”,云云。因此,特邀范廷良赴暹逻打擂台,为国争气。范少威看信后,誓要替同胞报仇雪耻。此时其父范廷良已经去世,范少威毅然代父领衔出马。当他到达曼谷广东会馆时,华侨听说来的不是范廷良而是他的儿子,都有疑虑,担心范少威不能克敌制胜。范少威在会馆作了精彩的“跃地弹飞”及“扑食”等表演,华侨们见他武功精湛,才投以信任目光,并与范少威研究与皇里依玛比武的对策,做好打擂台的准备。

英国武林高手皇里依玛,绰号“皇老虎”,传说曾赤手空拳打死过一只老虎。此人有二手绝招:一是“将军飞腿”,一是“双牛斗角”,比武的对手多死于他这两招。

5月13日是范少威与英国皇里依玛擂台决斗的日子,曼谷市民闻讯蜂拥到场观看,热闹非常。比武开始,范少威采取防守,充分发挥动作敏捷、灵活多变的特长,巧妙破了对方的绝招,并从中探寻克敌制胜的招数。“皇老虎”一出场则猛打猛踢,企图一两个回合收拾范少威。岂料最拿手的“将军飞腿”和“双牛斗角”都被范少威一一化解。此时“皇老虎”觉解数已尽,且体力不支,而范少威却从较量中增强了必胜信心。看出“皇老虎”有点心虚,体力不支,立即将守势转为攻势,一阵短拳出击,接着一个“崖鹰落爪”,直取对方右肋,谁知对方身穿薄钢护甲,又硬又滑,无法折其右肋。接着再一个“仙人摘茄”,直取对方阴部,没想到对方又有护阴套。范少威,有点着急,不知所措。此时,台下一位老华侨突然用客家话大喊:“阿奎,喉咙!喉咙!!”这话霎时使范少威醒悟,只见他空晃两拳,迅速运气到两指,接着一个箭步上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取对方咽喉,接着猛击一掌,把“皇老虎”打下擂台。不久,这个嚣张一时的“皇老虎”便气绝身亡。

范少威击败“皇老虎”后,为防不测,在侨胞的掩护下,星夜乘船回国。范少威打败英国“皇老虎”的喜讯,很快传遍东南亚各国,大长了东方民族的志气。

抗日战争期间,*62军军长黄涛将军,十分赏识范少威的武艺和人品,曾聘他到军部做武术教练,共襄抗日大业。

朱学熙

明代万历年间举人,朱文焕第十三代孙。曾跟随明末将领陈邦彦、张书玉、陈子壮抗清(合称为广东抗清三忠),率领上、下岳子弟固守清远县城,清将李成栋兵陷清城,屠城四万。朱学熙不愿当亡国奴,遂衣冠自缢,后被谥为忠愍。

郑景初

郑景初(1876~1947年),水头黄塘村人。其父郑瑛是位秀才,祖父郑媚川也是一位读书人,曾创办川宫书舍,颇有名气。郑景初从小受到书香家庭的熏陶,少时胸怀大志,勤奋好学,寒窗十载而入附生(秀才),后考入广东陆军速成学堂,以遂报国之志。然而,陆军学堂意在培植羽翼,扩充*。道不同不相为谋,因而弃学回乡。不久,他在省府谋得一经管财粮之职,后擢升为课长。

民国初年,郑景初在川宫书舍执教,开始走兴学育才、服务桑梓的道路,1915年开始筹办水头文源学校,1916年文源学校落成,他出任校长。当时高冈、迳头、烟岭等地的学子都慕名前来就读。文源学校就是今天的水头中心小校。1932年,他又参与创办大陂觉民学校,并受聘为首任校长。他曾受汤塘冯姓邀请,主持筹办致远小学。后又出任县立高等小学校长。1929年2月,他出任刚创办的县立师范学校校长。是年冬,他与朱墨缘、郑镜初等筹办县立初级中学。

1942年初至1943年冬,郑景初出任天西乡中心小学校长,此时他已年近古稀,又双目失明,便告老还乡,1947年9月谢世。

龚耿光

龚耿光任厅同知虽只有一年零九个月,《佛冈厅志》及其他史籍,也没有记述他的政绩,但从他在任期间写下的诗文及访问记,可以简略知道他的工作和为人。

龚耿光到佛冈任职后一个多月,境内发生特大水灾,田园被淹,房屋倒塌,灾民衣衫褴褛,鸠立破屋檐下,龚见此十分痛心。他在《踏灾行》诗中写道“我来作吏才月余,顾此哀鸿孰咻噢”,于是他乘小船带着食物深入灾区进行安抚,回厅署后作出决定,根据各地受灾损失情况拨钱给百姓修理房舍,复垦耕地,重建家园。龚耿光在任期间,曾深入境内的观音山、龙南的丫髻山、大庙峡、雁岩石室等地进行采风,写下大量咏叹佛冈山水秀美的诗文。他还深入到边远的哨所、驻军营地进行视察、慰问,到北部山区乡村进行巡视,了解民情或处理事务,他在《仲冬过黄塘冈口占》一诗中写道:“民事不辞艰难涉,马头正向朔风嘶”。龚耿光还到厅署附近的村庄访问老人,了解民情,并为老人祝寿。群众都很乐意亲近这位地方行政长官。

龚耿光在佛冈任职时间虽短,但他主持修纂了佛冈建厅以来的第一部厅志,时间跨度达25年,内容涉及佛冈的疆界、建置、物产、官职、军事、学校、礼仪、风俗、人物、文艺作品等方面,约十余万字。龚耿光到任伊始,感到佛冈建厅以来的历史、民俗民风、官吏政绩无志书记载,对其了解佛冈情况及施政很不方便,于是他表示不惜心力,一定要修纂厅志。他自任主编,组织了二十多人负责采访、资料搜集、整理编辑的写作班子,还多次告示和催促各乡绅士、文人,多方搜集资料,将所见所闻,整理成材料,及时上报。仅仅经过1年时间便完成了《佛冈厅志》的初稿。不久,龚耿光奉调云南另任,部分编辑人员催促他将厅志付印,龚耿光认为初稿还比较粗糙,需要修改、补充和订正,他说服部分编委不要急于成书。他把初稿及有关资料带往云南,抽空披阅、琢磨。3年后,龚耿光从云南调往广东高州任通判时,对初稿再一次作了文字润色、誊清,寄回佛冈。10年后(1851年),夏承煜任佛冈厅同知时,发现此稿很有参考价值,遂筹资付印,成书四卷。

龚耿光主持修纂的《佛冈厅志》,为后人了解清代佛冈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这也是他的一大政绩。

龚耿光(生卒年月不详),福建省闽侯人。清代道光初年监生,曾入国子监学习,曾在广东琼州府(今海南省)任同知、广东澄迈县任知县,广东高州府任通判(管理粮运和农田水利的州府副长官)。道光十七年(1837年)三月至道光十八年(1838年)十二月任佛冈厅同知,是佛冈建厅以来的第十七任同知。

7、气候环境

春季平均温度16℃;夏季平均温度24℃;秋季平均温度26℃;冬季平均温度22℃,平均年降雨量2200mm平均相对湿度75%;全年主道风向东北风;无霜期322天,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8、社会事业

文化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县共有文化站6个,公共图书馆1间,藏书7.84万册。全年出版《佛冈报》26万份。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98%。

文艺创作取得一定成绩。小品《套中人》、相声《药店见闻》获清远市一等奖;小品《寻找二奶》、《夫妻夜话》、歌曲《想老家》获清远市二等奖;歌曲《唱神州》、《不能一天没有你》、《琶江之歌》获清远市三等奖。文学创作方面,散文《层峦叠翠观音山》获清远市二等奖;散文《杏坛三章》、诗歌《三醉东风》获清远市三等奖。广播电台宣传方面,2008年全年获四个广播电视新闻一等奖,五个二等奖,七个三等奖。

教育

教育资源整合和创优创强工作顺利推进,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小学学校33所,教学点65个,小学在校学生2.32万人,比上年下降15%;全县普通中学学校16所,在校学生2.53万人,增长8.1%。高考继续取得良好成绩,高考上线率达79.1%,继续排在全市前列。“普九”教育成绩喜人。全面实施了农村免费义务教育,使更多的贫困儿童少年“读书难”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毛入学率99%,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幼儿园在园幼儿0.74万人。

科技队伍不断扩大,年末全县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267人,比上年增长3%。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有85人,中级职称有2102人,初级职称有4080人。

卫生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县有卫生机构17个,实有床位598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865人,同比增长18.5%,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14人,同比增长17.2%,注册护士322人,同比增长9.2%。

全县6个镇78个行政村全面建立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已有25.2万人,占农业人口覆盖率99.73%,创历史最好水平。

9、风景名胜

崔清献公祠

崔清献公祠位于佛冈县水头镇下丰村西侧,是佛冈县文物保护单位。崔清献名与之,字正子,号菊坡。南宋绍熙癸丑(1193)科进士,官至右丞相,卒后封南海郡开国公,谥号清献。该祠建于明代中叶,清末毁于火,民国六年(1917年)重建,祠深三进,两边有青云巷间隔,面积225平方米。

祠堂是砖木结构,门匾额题曰“清献崔公祠”,是明代学者陈献章(陈白沙)手笔,第二进悬有“岭南间气”牌匾。

黄花湖


佛冈县

黄花湖在汤塘镇境内,距佛冈县城14公里。国道106线穿湖而过,交通极便。黄花湖四面环山,湖面开阔,水平如镜。上世纪90年代辟为旅游度假区,从2公里外引来温泉(80℃)供使用。湖的周围建有白云温泉山庄、金叶宾馆、白云培训中心、颐和山庄等宾馆、别墅十多家,多有室内外温泉池。供游客泡温泉。黄花湖四周青山若黛,松林修篁,景色迷人。

观音山

观音山位于佛冈县西北,面积25.69平方公里,主峰阿婆髻1219米。观音山属广东省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内自然资源丰富,有植物1143种,其中珍稀的植物桫椤、观光木等20多种,动物238种,其中珍稀动物云豹、小灵猫、蟒等20多种,是我国天然亚热带生物基因库之一,也是华南地区负离子含量较高的地方。山下溪涧长约五六公里,曲折蜿蜒,浓荫蔽日,溪涧布满大小各异的石头,是夏日游览最佳的地方。

观音山群峰叠翠,阿婆髻为其主峰,登其上可览佛冈全境。阿婆髻有大小山峰三座,巨石重叠,形如发髻,并立云霄,人迹罕到,人称为翠鬟峰。翠鬟峰顶巨石中有一池,方圆数尺,水深数寸,虽经久旱或冬天,池水不干涸,称浴仙池。观音山左脉有“雁岩石室”,此岩旁立巨石,上有一大石作盖,内可容纳百余人,正壁刻“永佛寺”三字,门外有一石床。省通志称之为“石室虚敞”。观音山主峰奇石粼峋,形神兼备,如飞鹅岫,巨石磊起如鹅状,其势欲飞动。观音石,远望像佛祖合掌端坐,座下之石层迭如莲花。此外还有童子石、醉翁石、将军石、勒马石、晒禾石等,各具形态,神韵逼真。

观音山东麓有龙潭飞瀑,溪流从40多米高的悬崖上飞泻而下,如白练悬挂,嘭然声喧,甚为壮观,下有深潭可供游泳。飞瀑旁建有观音山庄,设有宾馆、餐厅、会议室、动物园和游泳池,供游人赏用。观音山西北麓,建有王山寺,内有大雄宝殿、观音堂、圣水观音、万人拜佛台、奇石馆,还有餐厅、居士林可供游人或佛教人士食住。王山寺距佛冈县城8公里,交通极方便。

三爰亭

三爰亭位于佛冈县汤塘镇大埔村东面入黄花村路口处,是佛冈县文物保护单位。亭以《诗经》中“爰居爰处爰丧其马”句演化命名。建于清光绪壬辰年(1892年)。占地面积120平方米,并列三间,各间以圆门互通。第一、二间分别供男、女商旅休息,第三间是守亭人宿舍及厨房。亭壁嵌有碑刻5通,碑文内容为建亭记事、捐款芳名、收支细目等,还刻有“诸君饮茶,请分男女”,“诸君来往,不许借宿”的亭规。

东坑祠

东坑祠(又称黄氏宗祠),位于佛冈县水头镇莲瑶东坑村右侧,是佛冈县文物保护单位。该祠建于明嘉靖元年(1522年)。祠为三进四合院式布局,面积1432.36平方米,主体建筑为硬山顶,穿斗式木构梁架,梁枋上饰以精致的雕刻,祠正面檐下墙体上有花、鸟、草、木、人物壁画,祠正门屋脊有鳌鱼瓷塑,建筑保存完好。

10、交通运输

公路

2006年末,34.5%的村地域内有车站或码头。进村公路和村内道路以水泥路面为主,覆盖面分别达到67%、50%;沙石路面其次,覆盖面分别达到13%、33%。实现通公路的自然村达94.49%。

佛冈县境内有2条高等级公路贯穿全县。其中,106国道佛冈段(一级公路)贯穿全县6个镇。京珠高速公路(G4京港澳高速公路)在佛冈路段高三个出入口:汤塘,佛冈,高岗。英佛一级公路,清佛一级公路纵横分布,县内公路四通八达,村村通公路。

另规划有清远银盏-佛冈汤塘高速公路,汕头--湛江高速公路(过境)。县城距广州72(一说90)公里县城距广州北二环76.8公里,距广州白云国际机场54公里。

铁路

铁路运输方便,县城至京广铁路英德火车站40.8公里。

航空

佛冈南距广州白云国际机场54km,有高速公路直达,航空优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