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晋语

科普小知识 2023-11-24 10:27:15
...

晋语指山西及毗邻地区有入声的方言,分布于山西、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自治区等五省区的174个县市,使用总人数达到6305万人,1996年世界107种主要语言排名,晋语位列第22位。

中文名称:晋语

使用人口:6305万

语言分片:八片

语系:汉藏语系

1、语言简介


晋语

晋语列为中国第十大汉语方言,源于1987年社会科学院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主编的《中国语言地图集》里首次把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李荣先生提出的中国第十大汉语方言“晋语”列入,从此晋语脱离了“官话”(俗称“北方话”),成为与官话、吴语、粤语、闽语、湘语、赣语、徽语、客家话、平话相并列的一大汉语方言。晋语是汉藏语系中汉语族诸口语中的一种,晋语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保留了古代汉语的入声,因此与北方官话很不相同。晋语要比北方官话具有一些更加古老的语言特点,乃至有学者戏称之为“北方话里的山里话”。

2、历史渊源


晋语

汉代的扬雄《方言》中把西汉方言分为13类:一、秦晋;二,郑韩周;三,梁、西楚;四,齐鲁;五,赵、魏之西北;六,魏卫宋;七、陈、郑之东郊,楚之中部;八,东齐与徐;九,吴扬越;十,楚(荆楚);十一,南楚;十二,西秦;十三,燕代。扬雄所说的“晋”只指现在山西省西南部地区的“晋国发祥地”,这一地区在汉代属河东郡(与今山西省大部不在同一政区,而与关中、河南联系密切)。汉代灭亡后,出现了三国、西晋、十六国和南北朝的长期分裂,中国北方开始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人口流动迅速,因此扬雄《方言》所载十三种方言大多消亡,而古晋语却坚强地生存了下来——隋、唐四大汉语方言是吴楚方言、“山东”方言(燕方言)、“太原”方言(赵方言)、“关中”方言(秦陇蜀方言)。

而晋语的真正前身是“赵、魏之西北方言”,由于魏国曾与赵国交换土地,故而魏国西北部除晋南地区被秦国占领,其余地区后来均属赵国,因此今日晋语区的大部分地区同战国时的赵国领地相吻合。

王临惠先生在其《汾河流域方言的语音特点及其流变》一书中指出古晋语源出于山西省西南部的晋国发祥地,而其北出霍山、占领的大片戎狄土地最终在“三家分晋”后归属于赵国,由于赵国远离晋国本土,久而久之赵语从古晋语(上古的晋南方言)里分化出来而独立形成“并州晋语”(即现代晋语的先祖),而晋南地区由于长期被长安、洛阳直辖,最终与中原官话趋同)。

3、使用人数

晋语的使用人口为6305万(《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2007年),其中山西省2510余万,陕西省北部地区约有450万,河北省西部太行山麓、河南省黄河以北大部、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地区以及毗邻山西省地区各有1000万左右,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前绥远省部分)约有1170万(包括以晋语为母语或第二语言的蒙古族,数目不足百万),河北省西北部的前察哈尔省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太仆寺旗)约430万。

4、语片分类


晋语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晋语可分为八种方言:

1.并州方言:分布在山西省中部。

2.吕梁方言:分布在山西省西部与陕西省东北部。

3.上党方言:分布在山西省东南部。

4.五台方言:分布在山西省北部、陕西省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

5.大同-包头方言:分布在山西省北部、东部、河北省西部局部地区、内蒙古自治区西部。

6.张家口-呼和浩特方言:分布在河北省西北部、以及西部的局部地区、北京市延庆县西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7.邯郸-新乡方言:分布在河北省西南部与河南省北部。

8.志丹-延川方言:分布在陕西省延安市中北部。

5、文化基础


晋语

赵国第一代都城在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属晋语并州片),第二代都城在中牟(在今河南省北部的鹤壁市,属晋语邯新片),第三代都城在邯郸(在今河北省西南部,属晋语邯新片),赵氏灭代国后设立代郡(属晋语张呼片),灭中山国后夺得河北省西部地区(今河北省石家庄市西部,属晋语张呼片、大包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灭楼烦、林胡后挺进山西省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平原,设立了雁门郡(辖今山西省大同市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属晋语大包片、张呼片)和云中郡(辖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与山西省西北部,属晋语大包片、张呼片、五台片),秦、赵“长平之战”前夕,山西省东南部原属韩国的上党郡也并入赵国(这一地区即今晋语上党片)——由此可知,赵国奠定了晋语区的文化基础,晋语区实为赵国文化区。

汉代以后,除赵国都城邯郸以及被赵国吞并的中山国外,昔日的赵国领地均处于汉代十二刺史部之一的“并州”境内。

并州辖有九郡:

太原郡(治今山西省太原市,辖今山西省中部)、

上党郡(治今山西省长治市,辖今山西省东南部)、

西河郡(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辖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部、山西省西部、陕西省东北部)、

雁门郡(治今山西省右玉县,辖今山西省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云中郡(治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辖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山西省西北部)、

五原郡(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

朔方郡(治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辖今内蒙古自治区西部)、

定襄郡(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由云中郡分出,辖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与今山西省朔州市交界一带)、

上郡(治今陕西省榆林市,辖今陕西省北部),

另外代郡(治今河北省蔚县,辖今河北省张家口市)也曾属于并州,这十郡基本上就是现代的晋语区(邯郸-新乡片除外)。

从战国时期的赵国到汉代的并州共有七百年,这一地域北有阴山,南有太行、王屋、霍山,东有太行,西有贺兰、中条,处于一个非常封闭的地理环境之中,漫长的岁月使这一区域产生了相同的文化和语言(对此《史记·货殖列传》、《汉书·地理志》、《方言》等都有详尽的记载),故而西汉末年扬雄在其《方言》一书中所说的“赵、魏之西北方言”(或简称之为“赵语”)即为现代晋语的祖语。

6、方言关系


晋语

与官话的关系:关系很大,比较像,关系比较近

与吴语关系:南部吴语、北部吴语,关系明显都比较大,尤其是鼻音韵尾方面

与闽语关系:不管是哪种闽语,都能听出比较多的关系,但不及吴语近

与赣语关系:还是有一些的,尤其声母方面。

与客家话关系:关系也有一点,不太多

与湘语关系:或许也有一点关系,这里指老湘语

与粤语的关系:几乎没关系,除了入声听不出半点关系

上一篇: 锐果薹草

下一篇: 烟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