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富罗镇

科普小知识 2023-11-24 11:54:21
...

富罗镇位于昭平县中南部,距县城11公里,总面积181.9平方公里,辖7个村委会,18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7万。富罗镇地处丘陵,地势东北高,东南面低,略呈三角形,桂江穿境而过,水陆交通十分方便。该乡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适宜八角、肉桂、竹子等经济林的生长。土特产有松脂、八角、肉桂、毛楠竹、篙竹、笋干、柚子、粉蕉、茶叶、蜂蜜、香菇、木瓜、佛手果等。全乡有林面积1.45万公顷,木材蓄积量62.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80.1%,一般年产木材1万立方米,松脂1000吨以上,毛楠竹、篙竹40——60万条,八角50万公斤以上。矿产有黄金、白石矿等。境内烟端冲的五叠泉是昭平县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有待进一步开发。

中文名称:富罗镇

行政代码:451121103

身份证前6位:451121

长途区号:0774

邮政编码:542800

隶属政区:昭平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桂J

辖区面积:181.9km2

人口数量:约1.87万人

人口密度:103人/km2

1、地方简介


富罗镇

富罗镇位于广西昭平县东南,*所在地距离县城90公里,北距贺州市82公里,南距梧州市120公里。富罗镇总面积333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以汉族为主,其余是瑶族、壮族。境内有富群江和九龙河两条河流。

该镇地处南岭南延余脉,山区面积占全县面积90%以上,是以土山为主要特征的山区县。地形结构为北高南低,地貌特点为西北部、中部及东西边境处为低山和山间盆地,南部为丘陵地带,东北部为岩溶洼地(喀斯特)地貌。

该镇总流域面积14395平方公里,绝大部分属桂江水系,年平均流量45.35亿立方米,域内河流总长1624公里。

该镇农业主产水稻、杂粮、水果,兼产淡水鱼,盛产马尾松、杉树和竹子,松脂、桂皮、桂油、八角、蜂蜜、茶油、木薯和生姜也有一定的产量。该镇的大理石(辉绿岩)和石英矿储量大、品位高,其中大理石--呈黑色的辉绿岩在两广享有很高的赞誉。

2、自然气候

该镇属南亚热带气候特征的昭平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9.8摄氏度,年降雨量为2046毫米,为广西多雨、暴雨中心地带之一。无霜期平均在310天以上。

3、城镇建设

富罗镇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服务人民群众的机制和工作载体,全力打造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机关,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赞扬。

以富罗街道改造为载体做好服务。富罗街道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由于年久失修,街道坑坑洼洼,"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就是真实的写照,群众对此怨声载道。镇党委、*领导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经多方努力,筹措资金于2005年对街道进行了彻底改造,使圩镇面貌焕然一新,真正成为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以水毁民房重建为载体做好服务。2005年6月,富罗遭受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富罗镇倒塌房屋558户,其中10户以上连片房屋倒塌的就有12个自然屯,灾情万分严峻,水毁民房重建任务非常艰巨。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受灾群众的建房积极性,加快建设进度,富罗镇大力做好宣传发动,统一规划、统一筹建,从政策、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尤其创新帮扶方式,把规定补助资金外资金和联系单位帮扶物资由直接补助转变为奖励,采取以奖代拨方式,与灾民群众签订保证书,对按规定时间完成任务的给予奖励,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民房重建的步伐,确保了富罗镇558户全倒户春节前全部建成新房并入住。其中三合村程屋寨仅用40余天的时间,就全面完成了灾民新村的重建工作,19户全倒户灾民在当年中秋节前就全部建成新居并入住。

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上,富罗镇还多方筹措资金,投资25万元兴建金龙小学教学楼,筹资65万元修通了镇南至陈村3.2公里乡村四级路,筹资25万元建设瑶山良架口至架对口6公里村级公路,筹资7万元修复思乐大桥,投资21万元修复富罗镇因灾受毁的水利设施,一连串惠民利民的实事、好事得到了群众的交口称赞。

4、经济发展


富罗镇

该镇农业主产水稻、杂粮、水果,兼产淡水鱼,盛产马尾松、杉树和竹子,松脂、桂皮、桂油、八角、蜂蜜、茶油、木薯和生姜也有一定的产量。该镇的大理石(辉绿岩)和石英矿储量大、品位高,其中大理石--呈黑色的辉绿岩在两广享有很高的赞誉。该镇的竹器、木器、石材、人造宝石加工业较为发达,运输、商贸、餐饮旅业也较发达。

距该镇*所在地12公里与北陀镇交界处,有一个天然温泉。温泉来自松林峡谷地下1100米深处,流量大,水温高;水质优良,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已开发生产饮用矿泉水。温泉旁有洗浴场所可供人们泡洗温泉。该镇的瑶山、牛角两个瑶族村,民居、服饰等独具民族风情。

该镇乡镇企业以各种加工业、服务业、种养业为主,2000年,全乡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1000.5万元,农业总产值785万元,财政收入1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44元。

已建成6个大理石、2个石英石采矿点和3个加工场:建成中型纸厂3个、木器加工厂6个。境内小水电开发形势良好,百花滩水力发电有限公司的技能工程已完成。

5、地方人口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23082

男12321

女10761

家庭户户数6040

家庭户总人口(总)23054

家庭户男12303

家庭户女10751

0-14岁(总)7569

0-14岁男3975

0-14岁女3594

15-64岁(总)13580

15-64岁男7452

15-64岁女6128

65岁及以上(总)1933

65岁及以上男894

65岁及以上女1039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2650

6、行政区划

富罗镇区划

451121103201121富罗村

451121103202220砂子村

451121103203220瑶山村

451121103204122百宜村

451121103205122富强村

451121103206220牛角村

451121103207122金龙村

451121103208220镇南村

451121103209220三合村

451121103210220登垌村

451121103211220石齿村

451121103212220思乐村

451121103213122汤水村

7、城镇动态

做示范传技艺昭平县富罗镇辣椒产业“火辣辣”

早在4月份时,笔者走进昭平县富罗镇砂子村辣椒种植基地,看到到处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场面。辣椒种植大户刘启忠的脸上洋溢着对丰收的憧憬,在辣椒基地打工的农民脸上也写满了增收的喜悦。

如今,两个多月过去了,笔者再次到富罗镇砂子村榕木洞辣椒种植基地,一眼望去,绿中范黄的辣椒布满整个田野,辣椒植株长势茂盛,长长的指天辣挂满枝丫。

“我是今年4月底开始种植辣椒,7月初便可收成,每亩产值4000至5000斤,按目前收购价线椒每斤1.8元、指天椒每斤5元计算,我的80亩线椒就可收益60万元,80亩指天椒可收益200万元,总产值达260万元,除去成本30万元,今年便可盈利230万元。”刘启忠给笔者算了一笔账。

砂子村村民在刘启忠的引领下,也纷纷种起了辣椒。正在辣椒地边上查看辣椒长势的村民吴大叔满面笑容地说:“再过一周,到了收成期,我种的10亩辣椒,就可以收入8万多元,比种水稻划算,看来辣椒必将成为我们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在富罗镇像吴大叔一样种植辣椒的农户还有很多。

发展辣椒产业,是该镇为解决农民增收难题、经过反复调研论证而选择的路子。目前,该镇在富罗村、百宜村、砂子村、登洞村4个行政村种植1号、3号线椒和指天椒共200亩,其中辐射带动周边群众种植辣椒40亩。2015年该镇辣椒产业预计实现产值300万元,户均增收500元,解决农民就业人数100人。(黄林)

8、附近景点


黄姚古镇

黄姚古镇

黄姚古镇,位于广西贺州昭平县东北部,与昭平县城及贺州市均相距40公里左右(直距),距桂林200公里。黄姚是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古镇,发祥于宋朝年间,兴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鼎盛于清朝乾隆年间。由于镇上以黄、姚两姓居多,故名"黄姚"。现已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黄姚地处漓江下游,素有“诗境家园”之称。镇内有“六多”,山水岩洞多、亭台楼阁多、寺观庙祠多、祠堂多、古树多、楹联匾额多。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桥,有桥必有亭,有亭必有联,有联必有匾,构成古镇独特的风景。街道全部用黑色石板镶嵌而成,镇内建筑按九宫八卦阵式布局。房屋多为两层的砖瓦结构,建筑精美,工艺高超。

全镇居民600多户,八条街道,房屋多数保持明清风格,由于黄姚所处特殊的地理位置,四面皆山,易守难攻,而且交通不便,所以村镇处于半封闭状态,使得古老的民居、众多的文物得以保存。抗日时期,这里被定为敌后根据地,大批爱国人士从桂林到黄姚,这些文物、故居至今仍被完好保存着,如韩愈、刘宗标墨迹,0广西省工委旧址纪念馆、钱兴烈士塑像、何香凝、高士其、千家驹等文化名人寓所,以及许多诗联碑刻。

山根古石寨胜景

在樟木林乡潮江村西北约一公里处的猫头山下,有一村寨称山根寨,寨的后山上有一个石头围成的小城堡,谓之山根古石寨。猫头山是座陡峭的石山,常年林木葱郁茂密,因此一般不为人们所注意。

从山脚下沿着一条依稀可辨的险峻的小道慢慢往上爬,约上二十米,就可看见一堵长约二十多米的石墙,墙体上砌有一道石门,此乃古石寨的南大门。石门建于两峰之间,全部用大石块垒成,使石墙与两山连成一体,是进入石寨的必经之处。进入石门往十余米,即可见一块石碑,碑名为“重修石寨碑记”。此石碑一半藏于岩石内,一半露在外边,因年代久远,雨淋日晒,字体已不能全部辩认。据载此碑为山根寨刘鼎新、陈文光等于清咸丰甲寅岁孟秋所立(即公元1854年),碑云:“从古幽逸之士多出山林,夫山何尝有,出则为廊庙,而处则属山林……”大意是山根村后的山垭很久以前曾经是避难之地,但明清时期人民生活还是安居乐业的,比较平静,村后的石山多树木,村民保护得很好,山上终年充满绿意。山垭前还建有一座庙宇,人们经常到此祈拜。时至清末,清*-无能,造成内忧外患,连山区边远山寨也深受其害,附近的村落也经常因事而发生械斗。尤其到了咸丰甲寅年间,山匪增多,械斗频繁,抢劫增多,时常造成“村无犬吠,野鲜行人”的境况。为避世乱,周围村人就在村后的庙宇后的山垭间用大石块重新建起了石寨,这样每逢械斗发生,附近村落成百上千老百姓就到山寨上来躲避,南北两边寨墙则派人把守,则械斗之人或山匪无法攻上来了。在碑记旁边有一块突兀的岩石,由于长年累月的水滴,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石碗,碗中盛满了水,一滴滴的水滴还在不断滴落。

樟木林叶氏宗祠

樟木林叶氏宗祠,位于樟木圩边的樟木根,座西北,向东南,背靠林木葱郁的"阿婆背儿抱孙"石山,面朝重峦叠嶂的状元山峰,祠前有一四季不枯的池塘,池边还有一条自东向西延伸接桂梧高速公路的贺州至潮江二级公路,此即叶氏82世祖梦蕃公祠,惯称樟木根总祠,

叶公梦蕃字郁,生于北宋年间,祖籍江西省吉安府泰和县,微宗、钦宗年间登科探花,曾任山西学政,因进谏宋皇抗击金兵,反被昏君贬为广东南雄府太守,然而其为国家和民族利益,矢志不移,主政期间,尽职尽力,三年政满,业绩显赫,深得百姓称道和爱戴,其出于眷恋地利人和之情,决意定居南雄保昌县,故有南雄始祖,北宋功臣之称。随历史的推移,所传后代瓜瓞绵绵,广布全国各地。

属青砖木质结构建造,造型具有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宗祠至今,已历经180多个春秋,期间虽曾多次修缮,但原型美观朴实,完整无损,墙壁上的图案,壁画栩栩如生。每年冬祭吉日,周边各县(区)的宗亲代表,都汇集于此,共祀祖先,场面热闹非凡。

9、地方特产


昭平绿

黄姚豆豉

黄姚豆豉产于千年古镇——黄姚镇。历经十几代人呕心沥血的研究,选用黄姚古镇特有的黑豆,仙井泉水和土著人古老独特的制作工艺精制而成。黄姚豆豉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载:“黑豆性平,作豉则温,既经蒸煮,能升能散,得葱则发汗,得盐则止吐,得酒则治风,得蒜能止血,炒熟能止汗。”经有关专家考证,黄姚豆豉还具有保健开胃,预防老年人血管硬化之功效,曾为清代御厨首选之佐料。古朴的制造工艺,悠久的民族传统,使黄姚豆豉成为世人几百年来佐餐调味佳肴,誉美东南亚。

黄姚豆豉,因产于黄姚镇而得名,古“昭平三宝”之一。历经十几代人呕心沥血的研究,选用黄姚镇特有的黑豆、仙井泉水和土著人古老独特的手工艺精制而成,产品颗粒均匀,乌黑发亮,豉香郁馨,隔壁闻香,无任何化学成分,属纯天然调味佳品。生产历史悠久,清康熙前已颇有名气,乾隆时最盛,一度成为朝廷贡品。其生产以前多为以家庭为单位的民间作坊,镇上曾出现过一批以生产豆豉闻名的老字号如“古怡盛”、“古信记”、“梁隆安”,其产品畅销广东、湖南、港澳、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深受欢迎。直到今天,古镇仍有不少专业户从事豆豉的生产加工,为中外游客广为称赞。

黄姚豆豉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载:“黑豆性平,作豉则温,既经蒸煮,能升能散,得葱则发汗,得盐则止吐,得酒则治风,得蒜能止血,炒熟能止汗。经有关专家考评,黄姚豆豉还具有助消化、防疾病、减慢老化、增强脑力、提高肝脏解毒、防高血压、消除疲劳、预防癌症、减轻醉酒和防治脑血管硬化这十大功效,曾为清代御厨首选之佐料。

民国时《昭平县志》对豆豉制作流程亦有详细记载:豆豉,以邑东黄姚街出品为最得地道。因其炊浸洗豆时俱利用宝珠江水,故制的豆豉透心柔软,无核香甜异味。物质精良,名驰中外,诚特产也。其制法以黑豆或朱砂豆一百一十斛。先用水洗净,置于木甑,炊三小时许倒入冷水浸至靓身。捞起复用甑炊至大气上升,甑盖有水珠,即用大箕摊冻后,藏入霉房,用霉窝摊开压使之霉。越七日,以江水洗净,入落篓,又七日再入大箕,于早晨摊晒,用手捞二次后,底面转靓便成豆豉。

据传黄姚镇举人林作楫嗜好豆豉,曾背着豆豉去江西上任。当地流传着一首打油诗:县官爱豆豉,味道果然长。一餐没豆豉,下饭总不香。光绪年间,湖南举人邓寅亮游览黄姚。当地秀才林正甫以豆豉相赠。邓赋诗一首:姚溪土产淡豉香,羌丝豆豉作家尝。从此便成千里别,香飘楚粤永难忘。黄姚古镇豆豉起源于明朝初期,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为清代御厨首选佐料,历史悠久,驰名中外,远销东南亚及港澳等地,曾获1994年蒙古国际食品博览会金杯奖。

黄姚豆豉的产品种类有剁椒豆豉、咸香豆豉、原味豆豉、姜蓉豆豉等。是蒸排骨、鱼,做辣椒酱的上品。

黄姚豆豉产地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黄姚镇、樟木林乡、富罗镇3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昭平绿

昭平绿是广西贺州市昭平县的特产。昭平绿茶以“三绿四美”即外形翠绿、汤色碧绿、叶底嫩绿和茶形美、茶汤美、茶香美、茶味美的品质特点享誉区内外。昭平绿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昭平县是位于桂东粤西结合地带、森林覆盖率为84.2%的山区县,在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下,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峰高雾缭,甘泉潺潺山地较多,土地肥沃,土壤呈酸性至弱酸性,适宜茶叶生长。被茶叶专家称为最适宜绿茶生长的地方,当地群众喜欢把这里的“绿茶”统称为“昭平银杉”!昭平县是全国茶叶生态最适宜区、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广西名优绿茶优势区、广西无公害茶叶示范县。

经过长期的品种改良、工艺革新和品牌培育,已创立了一批茶叶品牌,产品享誉区内外,昭平绿茶以“三绿四美”即外形翠绿、汤色碧绿、叶底嫩绿和茶形美、茶汤美、茶香美、茶味美的品质特点享誉区内外,销往上海、安徽、浙江等大城市,茶叶外销占到茶叶总量的95%以上。

2013年,昭平县茶叶协会申报的“昭平绿”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商标注册号为:12124998。

昭平红

昭平红外形条索紧细、卷曲成螺,颗粒匀整紧实,色泽乌润金灿,汤色红艳明亮,香气清高持久,滋味浓醇鲜爽,温润顺滑,回味隽永。昭平红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昭平红”是象棋山茶叶公司利用“福云6号”绿茶品种茶青制作工夫红茶的新工艺,克服了绿茶品种制作红茶出现的发酵不匀、汤色欠红、香低味淡、苦涩味重的技术难题,研制出的红茶新产品“昭平红”外形条索紧细、卷曲成螺,颗粒匀整紧实,色泽乌润金灿,汤色红艳明亮,杯沿金圈明艳;叶底红匀明亮,茶芽肥嫩匀整。香气清高持久,滋味浓醇鲜爽,温润顺滑,回味隽永。

昭平红,源自中国著名的有机茶产区:广西昭平县。昭平古称南越地,据考证这里已经有1000多年产茶制茶的历史。象棋山生态有机茶园地处自然原始森林保护区,这里气候温润适宜,降雨量充沛,山脉连绵起伏,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山顶平均海拔均在800-1000米以上,终日云雾缭绕,土壤层深厚且呈弱酸性,被国内外专家誉为“最适合茶叶生长的地方”!

“昭平红”茶深受消费者喜爱,在2010上海国际茶博会迎世博“中国名茶”评选中荣获金奖。从2013年开始,成为缅甸领事馆的指定高端接待用茶、2013年第十届东盟博览会指定用茶。

上一篇: 化峒镇

下一篇: 痒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