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藤
木质大藤本。幼枝被绒毛,老枝无毛。叶近革质,椭圆形或卵状楠圆形,长7-14厘米,先端短渐尖或近骤尖,基部楔形或微圆,无毛或下面疏被微柔毛,侧脉3-5对;叶柄长1.5-3.5厘米,无毛。雄聚伞花序具3-5花,长达1.5厘米,花序梗及花梗均粗,长3-5毫米,被绒毛。雄花萼片3轮,外轮钻形,长约0.5毫米,中轮线状披针形,长约2毫米,内轮合生成坛状,长5-7毫米,均被绒毛;花瓣6,2轮,外轮菱形,长约0.8毫米,边内折,近中肋被硬毛,内轮近楔形,无毛,长约0.8毫米;聚药雄蕊长3-4毫米,花药约27个,6纵列,花丝极短。核果椭圆形,长2.2-3.3厘米,径1.5-2厘米,被绒毛;果核稍木质,长1.5-2.5厘米,微皱。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中文学名:崖藤
拉丁学名:AlbertisialaurifoliaYamamoto
拼音:yateng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毛茛目
科:防己科
属:崖藤属
1、形态特征
株:木质大藤本。
枝:幼枝被绒毛,老枝无毛。
叶:叶近革质,椭圆形或卵状楠圆形,长7-14厘米,先端短渐尖或近骤尖,基部楔形或微圆,无毛或下面疏被微柔毛,侧脉3-5对;叶柄长1.5-3.5厘米,无毛。
花:雄聚伞花序具3-5花,长达1.5厘米,花序梗及花梗均粗,长3-5毫米,被绒毛。雄花萼片3轮,外轮钻形,长约0.5毫米,中轮线状披针形,长约2毫米,内轮合生成坛状,长5-7毫米,均被绒毛;花瓣6,2轮,外轮菱形,长约0.8毫米,边内折,近中肋被硬毛,内轮近楔形,无毛,长约0.8毫米;聚药雄蕊长3-4毫米,花药约27个,6纵列,花丝极短。
果:核果椭圆形,长2.2-3.3厘米,径1.5-2厘米,被绒毛;果核稍木质,长1.5-2.5厘米,微皱。
木质大藤本。幼枝被绒毛,老枝无毛。叶近革质,椭圆形或卵状楠圆形,长7-14厘米,先端短渐尖或近骤尖,基部楔形或微圆,无毛或下面疏被微柔毛,侧脉3-5对;叶柄长1.5-3.5厘米,无毛。雄聚伞花序具3-5花,长达1.5厘米,花序梗及花梗均粗,长3-5毫米,被绒毛。雄花萼片3轮,外轮钻形,长约0.5毫米,中轮线状披针形,长约2毫米,内轮合生成坛状,长5-7毫米,均被绒毛;花瓣6,2轮,外轮菱形,长约0.8毫米,边内折,近中肋被硬毛,内轮近楔形,无毛,长约0.8毫米;聚药雄蕊长3-4毫米,花药约27个,6纵列,花丝极短。核果椭圆形,长2.2-3.3厘米,径1.5-2厘米,被绒毛;果核稍木质,长1.5-2.5厘米,微皱。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2、产地分布
分布:越南北部
产地:海南南部、广西南部及云南南部
生境:林中
3、分类文献
AlbertisialaurifoliaYamamotoinRep.Sci.Invest.HainanTaihokuUniv.1:70,fig.2.1942etin*ia1:27.1948;Chunetal.inActaPhytotax.Sin.8:341.1963;海南植物志1:316.图156.1964;FormaninKewBull.30:86.1975;云南植物志3:224.1983;广东植物志1:30,图29.1987.——A.PerryanaLiinJourn.Arn.Arb.25:206.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