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黄碣

科普小知识 2023-11-24 12:24:27
...

黄碣,福建人,历官唐固始县丞、光州知州、五代初仕至御史中丞赠司徒。

姓名:黄碣

籍贯:福建

朝代:唐

官职:县丞、知州、御史中丞、司徒

1、人物生平

黄碣,祖籍福建,后迁广业里巩溪,父黄峻,官谏议大夫。黄碣自幼颖敏好学,贯通经史;又喜习武,策马击剑,叩弦引弓,无所不能,无一不精。对古代的英雄义士,他总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立誓将来也要当一个英雄豪杰。后来,他应募参军,以功升闽小将。唐未安南发生*,唐廷调派行营都统高骈率兵征讨,黄碣随营参战。黄碣文武双全,多次向高骈出谋划策,用计屡败安南军队,连建奇功,深得高骈赏识。平叛回朝后,高骈上文表彰他的功劳,升漳州刺吏,后改调浙江婺州刺史,所到之处,兴利除弊,重农兴教,政绩卓著。然而,时当唐末,藩镇割据,战火连绵,天下动荡。浙江婺州地当要道,乃军阀争夺之地。黄碣到任才一年多,有个叫刘汉宏的军阀突然遣兵攻伐婺州。婺州原来就将寡兵少,抵挡不住进攻,黄碣只好弃州离去,客居苏州。

光启初,有个叫董昌的人就任威胜军节度史。董昌曾在高骈手下认识黄碣,知道他是个很有才干和谋略的人才,就上门邀请他和自己一起干。并上表僖宗皇帝举荐黄碣为威胜军节度副使。唐中和、光启年间,全国各地战乱频仍,董昌认为时机已到,也据城称王,僭称“顺天”。黄碣闻讯,赶到府衙,规劝董昌说:“大王从民间受朝廷提拔,位居将相。今日未建立大功伟业,报答朝廷恩典,却自己尊大,有一天被诛灭,将要全家灭种啊!齐桓、晋文虽然称霸诸侯,但不敢冒犯玷辱周室;曹操当了汉朝丞相,权倾朝野,也不敢危及汉室。现在大王你仅仅据有一个军城,却要谋逆反叛,这是为什么呢?”黄碣语言剀切、率直,然而董昌哪里听得进去,竟恼羞大怒,骂他和自己离心离德。黄碣回答说:“臣请举族先死,也不愿见大王被消灭。”黄碣以死相劝,董昌更怒,发狠说:“黄碣,我今问你,你到底顺从不顺从我?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今天是你自己找死!”说着当即从腰间拔剑顶住他。旁边的官员都赶忙上前极力劝阻,董昌犹且怒气不止,恶狠狠地大声喝令,将黄碣赶出去。黄碣回府后,妻子、儿子黄环询问情况,知道事态严重,三人商量只有找幕府李滔商议对策。黄碣当夜就写信给李滔,信上说:“董昌*,改国号叫‘顺天’,实在是太愚蠢了,一根针,怎么可以变为一把槊呢?”不想,夫妻对话竟被手下的随员窃听了。随员想报功请赏,就悄悄地溜入书房,偷走了放在书案上的信件,当晚就跑到董昌那里告密邀功。董昌见信大怒,立刻派使者带了大队刀斧手,连夜包围了黄碣的府第,直扑内室。黄碣在熟睡中被惊醒,一看情势不对,急忙抓下墙上的挂剑,迎击刀斧手。终因寡不敌众,不幸遇难。儿子黄环也同时遇害。使者命刀斧手割下首级,送交董昌请功。董昌看到首级还骂道:“封个三公你不做,自己找死!”又下令杀戮黄碣全家,共计一百多口。

不久,朝廷得报,派大军南下征讨董昌,把个威胜军城围得铁桶一般,不久城破,董昌被砍了无数刀,全家人也全被杀死。*平定之后,唐昭宗闻报,下诏追赠黄碣为“司徒”,又赠谥“忠义”。想荫封他儿子,却找不到他的后代。消息传到涵江,族人大为悲叹,就将堂弟黄曹的儿子黄珍过继给他。天复初年八月朝廷录授黄珍为奉礼郎。

2、《新唐书》记载

黄碣,闽人也。初为闽小将,喜学问,轩然有志向。同列有假其笔者,碣怒曰:“是笔它日断大事,不可假。”后战安南有功,高骈表其能,为漳州刺史,徙婺州,治有绩。刘汉宏遣兵攻之,兵寡不可守,弃州去,客苏州。

董昌为威胜军节度使,表碣自副,久乃应。及昌反,碣谏曰:“大王拔田亩,席贡输之勤,位将相,非有勋业可纪。今不能尽忠王朝,乃自尊大,一日诛灭无种矣。桓、文不侮周室,曹操弗敢危汉。今王僻婴一城,乃为大逆,何邪?碣请举族先死,不能见王之灭。”昌怒曰:“碣不顺我邪?”斥出之。碣移书幕府李滔曰:“‘顺天’建元,以愚策之,针可为槊邪?”或窃其书示昌,昌令使者斩之。使以首至,昌诟曰:“贼负我,三公不肯为,而求死邪?”抵溷中,夷其家百口,坎镜湖之南同瘗焉。昌败,有诏赠司徒,求其后不能得。

昌已杀碣,滔亦遇害,乃召会稽令吴镣问策,镣曰:“王为真诸侯,遗荣子孙而不为,乃作伪天子,自取灭亡。”昌叱斩之,族其家。又召山阴令张逊知御史台,固辞曰:“王自弃,为天下笑。且六州势不助逆,王据孤州以速死,谓何?逊不敢以身许王也。”昌恶之,曰:“逊不知天意,议邪说拒我。”囚之。他日谓人曰:“我无碣、镣、逊,何乏事?”即害之。

3、相关官职

县丞:

始置于战国,为县令之佐官。秦汉相沿。典文书及仓狱,为县令之辅佐,历代所置略同。惟晋及南朝宋无(宋只设建康狱丞)。丞之官秩,汉为二百石至四百石,明清县丞为正八品官。明代规定凡方圆不及20里者不设县丞,故多数县份都有佐贰官。清代县丞多不设,在全国1300多个县份中,仅设县丞345人。

知州:

知州中国古代官名。宋以朝臣充任各州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简称知州。"权知"意为暂时主管,"军"指该地厢军,"州"指民政。明、清以知州为正式官名,为各州行政长官,直隶州知州地位与知府平行,散州知州地位相当于知县。

御史中丞:

秦朝开始设置,掌贰大夫。汉朝为御史大夫的次官,或称御史中执法,秩千石。

司徒:

据《帝王世纪》记载:“舜为尧司徒,支孙氏焉。”舜曾为尧时的司徒官,负责管理民众、土地及教化等事情,职位相当于宰相。周朝时称为地官大司徒。舜的支系子孙中有以官职名为姓的,称司徒氏。“司徒”这个官职始置于唐虞之际,传到周代,被列为尊贵的六卿之一,掌理邦教。汉哀帝时,改丞相为大司徒,与大司马、大司空并列为“三公”,清代时,俗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徒;而司徒一姓,是以官职命名的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