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溪街道
南充市顺庆区辖乡。1950年置荆溪乡,1992年并入搬罾镇,1994年恢复荆溪乡。位于区境南部,距城区7公里。面积17.9平方公里。人口1.4万。最低点是合江九层长江出境河口,海拔203米;最高点是叙永县分水杨龙弯粱子,海拔1902米,相对高差1699米。按其特点,全市地貌大体上可分为四种类型。
中文名:荆溪街道
行政代码:511302010
身份证前6位:511302
长途区号:0817
邮政编码:637000
隶属政区:顺庆区
行政级别:街道
车牌号码:川R
辖区面积:17.9km2
人口数量:约1.4万人
人口密度:782人/km2
1、地方简介
荆溪街道
南充市顺庆区辖乡。1950年置荆溪乡,1992年并入搬罾镇,1994年恢复荆溪乡。位于区境南部,距城区7公里。面积17.9平方公里。人口1.4万。辖桑树坝、荆溪、花厂、屈家庙、凉伞树、坛罐窖、观音坝、文昌宫、道子沟、冒水堰10个村委会。乡办企业有沙厂、土陶厂、藤编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花生、油菜子,兼产桃、李、柑橘。养殖蚕、生猪。
2、行政区划
荆溪街道区划
511302010001111花厂社区
511302010002111桑洲社区
511302010003111新城社区
511302010004111荆苑社区
511302010005111观音慈社区
511302010006111文昌宫社区
511302010204111屈家庙村
511302010205111凉伞树村
511302010206111坛罐窖村
511302010209112道子沟村
511302010210220昌水堰村
3、地方人口
荆溪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3482
男:6914
女:6568
家庭户户数:4111
家庭户总人口(总):13472
家庭户男:6904
家庭户女:6568
0-14岁(总):2968
0-14岁男:1587
0-14岁女:1381
15-64岁(总):9490
15-64岁男:4852
15-64岁女:4638
65岁及以上(总):1024
65岁及以上男:475
65岁及以上女:549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2850
4、地方学校
荆溪街道
南充市顺庆区荆溪镇凉伞树村小学
南充市顺庆区荆溪镇坛罐窑村小学
南充市顺庆区荆溪镇屈家庙村小学
南充市顺庆区荆溪镇昌水堰村小学
南充市顺庆区荆溪镇桑树坝村小学
南充市顺庆区荆溪镇观音坝村小学
南充市顺庆区荆溪镇道子沟村小学
5、地形地貌
地处东南平行褶皱岭谷区南端与大娄山的结合部,盆地南缘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兼有盆中丘陵和盆周山地的地貌类型。分属盆南山地与丘陵区和巫山大娄山中山区两个地貌二级区。总的特点是:南高北低,以长江为侵蚀基准面,由南向北逐渐倾斜,山脉走向与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呈东西向、北西向及北东向展布。大体上以江安──纳溪──合江一线为界,南侧为中、低山;北侧除背斜形成北东向狭长低山山垅外,均为丘陵地形。最低点是合江九层长江出境河口,海拔203米;最高点是叙永县分水杨龙弯粱子,海拔1902米,相对高差1699米。按其特点,全市地貌大体上可分为四种类型。
6、气候环境
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总降雨量909.4毫米,比历年平均降雨量偏少241.4毫米;年平均气温18.1℃。比历年平均偏高0.7℃,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7.6℃,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7℃;年日照1050.5小时,比历年平均日照时数偏少136.9小时。
7、地方特产
川菜
川菜
川菜作为我国八大菜系之一,在我国烹饪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著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融会了东南西北各方的特点,博采众家之长,善于吸收,善于创新,享誉中外。
味型
川菜特点是突出麻、辣、香、鲜、油大、味厚,重用“三椒”(辣椒、花椒、胡椒)和鲜姜。调味方法有干烧、鱼香、怪味、椒麻、红油、姜汁、糖醋、荔枝、蒜泥等复合味型,形成了川菜的特殊风味,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美誉。
在烹调方法上擅长炒、滑、熘、爆、煸、炸、煮、煨等。尤为小煎、小炒、干煸和干烧有其独道之处。从高级筵席“三蒸九扣”到大众便餐、民间小吃、家常风味等,菜品繁多,花式新颖,做工精细。
川菜的基本味型为麻、辣、甜、咸、酸、苦六种。在六种基本味型的基础上,又可调配变化为多种复合味型,在川菜烹饪过程中,如能运用味的主次、浓淡、多寡,调配变化,加之选料、切配和烹调得当,即可获得色香味形俱佳的具有特殊风味的各种美味佳肴。川菜的复合味型有20多种,如咸鲜味型、家常味型、麻辣味型、糊辣味型、鱼香味型、姜汁味型、怪味味型、椒麻味型、酸辣味型、红油味型、蒜泥味型、麻酱味型、酱香味型、烟香味型、荔枝味型、五香味型、香糟味型、糖醋味型、甜香味型、陈皮味型、芥末味型、咸甜味型、椒盐味型、糊辣荔枝味型、茄汁味型等等。
菜式
主要由高级宴会菜式、普通宴会菜式、大众便餐菜式和家常风味菜式四个部分组成。四类菜式既各具风格特色,又互相渗透和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对各地各阶层甚至对国外,都有广泛的适应性。
川菜烹调
川菜烹调讲究品种丰富、味多味美的川菜,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是与其讲究烹饪技术、制作工艺精细、操作要求严格分不开的。川菜烹调有四个特点:一是选料认真、二是刀工精细、三是合理搭配、四是精心烹调。在“炒”的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它的很多菜式都采用“小炒”的方法,特点是时间短,火候急,汁水少,口味鲜嫩,合乎营养卫生要求。菜肴烹饪看似简单,实际上包含着高度的科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显示出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创造能力。
川菜是历史悠久、地方风味极为浓厚的菜系。它品种丰富、味道多变、适应性强,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美誉,以味多味美及其独特的风格,赢得国内外人们的青睐,许多人发出“食在中国,味在四川”的赞叹。
8、附近景点
峨眉山
峨眉山
峨眉山是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于四川中南部,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峨眉境内,距成都约一百六十公里,在峨眉山市西南七公里处。高出五岳,秀甲天下。在我国的游览名山中,峨眉山可以说是最高的一个,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山体南北方向延伸,绵延23公里,面积115平方公里。长久以来,峨眉山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神话般的佛教胜迹而闻名于世。她古雅神奇,巍峨媚丽。其山脉绵亘曲折、千岩万壑、瀑布溪流、奇秀清雅,故有“峨眉天下秀”之美称。1996年12月6日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峨眉山像一道巨大的翠屏,耸立在成都平原西南,遥望弯曲柔美的山体轮廓,犹如少女的面容和修眉,于是人们很早便称它为“峨眉”。纵横200余公里的峨眉山,与“亚洲脊梁”昆仑山的支脉邛峡山相连。峨眉全山由大峨、二峨、三峨、四峨四座山组成,一般游人所到,主要是奇峰攒聚、名胜荟萃的大峨山,这就是今日人们通常所说的“峨眉山”。
峨眉山平畴突起,巍峨、秀丽、古老、神奇。它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佛教文化、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而著称于世。被人们称之为“仙山佛国”、“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等,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唐代诗人李白诗曰:“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明代诗人周洪谟赞道:“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当代文豪郭沫若题书峨眉山为“天下名山”。古往今来,峨眉山就是人们礼佛朝拜、游览观光、科学考察和休闲疗养的胜地。峨眉山千百年来香火旺盛、游人不绝,永葆魅力。
黄龙
黄龙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中国最高的风景名胜区之一。风景区由黄龙景区和牟尼沟景区两部分组成。地表钙华是黄龙景观的最大特色。面积700平方公里。主要景观集中于长约3.6公里的黄龙沟,沟内遍布碳酸钙华沉积,并呈梯田状排列,仿佛是一条金色巨龙,并伴有雪山、瀑布、原始森林、峡谷等景观。黄龙风景名胜区既以独特的岩溶景观著称于世,也以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享誉人间。从黄龙沟底部(海拔2000米)到山顶(海拔3800米)依次出现亚热带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阔叶混交林、亚高山针叶林、高山灌丛草甸等。包括大熊猫、金丝猴在内的10余种珍贵动物倘佯其间,使黄龙景区的特殊岩溶地貌与珍稀动植物资源相互交织,浑然天成。以其雄、峻、奇、野风景特色,享有“世界奇观”、“人间瑶池”的美誉。
推荐阅读
-
乾溪“阴阳城”
-
《行香子·腊八日与洪仲简溪行其夜雪作》原文和翻译、《行香子·腊八日与洪仲简溪行其夜雪作》赏析与评价 宋代汪莘
-
《沁园春(为董叔宏赋溪壮)》原文和翻译、《沁园春(为董叔宏赋溪壮)》赏析与评价 宋代严羽
-
《和侯秀才同友生泛舟溪中相招之作》原文和翻译、赏析与评价 唐代韦庄
-
《咏史诗。武陵溪》原文和翻译、赏析与评价 唐代胡曾
-
《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原文和翻译、《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赏析与评价 唐代杜甫
-
《宿裴氏溪居怀厉玄先辈》原文和翻译、赏析与评价 唐代马戴
-
《九日游中溪》原文和翻译、赏析与评价 唐代唐彦谦
-
《西溪》原文和翻译、《西溪》赏析与评价 唐代李商隐
-
《谢友生遗端溪砚瓦》原文和翻译、赏析与评价 唐代李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