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勇气号”火星着陆点古塞夫大坑写真
本报综合消息“勇气号”这次火星登陆真有点像大姑娘出嫁:如果说美国宇航局是她的娘家人的话,那么,她在火星上的着陆点就是她的婆家了。人们最关心的是,美国宇航局究竟给“勇气号”找了一个什么样的婆家?为什么要找这样的婆家?
重达400磅的美国宇航局“勇气号”探测器登陆火星,“勇气号”的预定登陆地点是在已经干枯的湖泊沉积地带。美国宇航局火星探测首席科学家吉姆·戈尔文说:“也许这里
具体说来,“勇气号”登陆地点就是古塞夫大坑,这是一个宽90英里的大坑。古塞夫大坑可能是30亿到40亿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到火星赤道的南部后形成的。大坑有条干枯的河道,可能是液态水、水或冰流向大坑的通道。戈尔文说:“除非这里的地形跟水有某种程度的联系,要不然不会出现这种地形。”
戈尔文指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古塞夫地形可能是被熔岩、冰和风改变成这样子的,大坑的外形可能是经过不流动的水或持续不断的洪水冲刷形成的。”“勇气号”探测器所携带的科学仪器将会查明古塞夫大坑形成的原因。
“勇气号”探测器可以从岩石表面刮下小块岩石,然后分析里面的矿物质。“勇气号”探测器还能查看大坑周围环境,此次检查的细致程度和精确程度都将是空前的。为了更加近距离地检查岩石的构成,“勇气号”会迅速“走”到它最感兴趣的岩石。“勇气号”会使用科学家事先安装在它上面的仪器和工具,尽力找到大坑形成的原因。首先就要检查岩石中是否有水的沉淀物。比如,如果古塞夫大坑过去真是一个大湖(这个湖有可能是美国著名的火山湖面积的10多倍)的话,那么就有可能在大坑的岩石中发现某种重要的矿物质。“勇气号”可能会发现蒸发岩———水蒸发后形成的矿物质。而火星上的盐与地球上的非常相似。盐的成分钠和氯化物在分解后会溶解在海水中,而一旦海水蒸发,钠和氯化物就会共同作用形成矿物质“岩盐”。
相关文章:
NASA人1天不止24小时
本报综合消息美国太空总署(NASA)的火星探险计划前后共花了16年的时间规划,共有600名精英航天科学家投入。为了配合“火星时间”,这些工作人员过着一天24小时又37分钟的日子。这次NASA的火星探险计划有600多位JPL的精英科学家及工程师参与,其中“勇气号”和“机遇号”两台探测车的控制小组完全依照火星的时间作息,过着一天有24小时又37分钟的生活,也就是说,科学家每天必须将生理时钟往前调39分钟,清晨3时起床要如同是早上8时点般。有科学家形容说,这样逐步适应时差,比起从美国飞往澳洲的大时差还要困难。
“勇气”原名不姓“勇”
本报综合消息据报道,代表人类飞向火星的这2架探测器原来的名字叫做“火星探测巡游车A”和“火星探测巡游车B”,美国宇航局为了使这对“孪生兄弟”能够更多地传达出人类的希望和梦想,从2003年起开始向全国征集这两个火星车的名字。在征集到的1万个方案中,美国9岁小姑娘索菲·考利斯从前的方案脱颖而出,于是这对火星车就按考利斯的提法,被叫做了“勇气”和“机遇”。据报道,索菲生长于俄罗斯的一家孤儿院中,2岁时才被人收养并带往美国,她称在她的心目中,一直有个飞天的梦想。第4架成功登陆火星的美国探测器据报道,“勇气”号将成为在火星表面上成功登陆的第4架美国太空探测器。
人类探险火星半世纪
在美华裔科学家功不可没
本报综合消息美国“勇气号”火星探测器已在北京时间4日中午12时37分左右成功登陆火星。据了解,目前有300多华裔科学家在美国太空总署(NASA)工作,他们与各国优秀科学家融洽相处,成就显赫。
据报道,华人在火星探险的努力中也扮演了相当关键的角色。除了华裔科学家之外,美国JPL(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华人。负责火星探测通讯及雷达追踪的沈毓贤,和火星计划飞行主任陈哲辉,以及航空电子部门的刘登凯,都是参与美国火星计划的华裔科学家。报道引述这三位来自中国*的火星研究专家的话说,华裔科学家在火星探险的功不可没,最早可以追溯到半个世纪之前。
据JPL通讯及雷达专家沈毓贤介绍说,被称为“火箭之父”的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就是JPL的三位创始人之一。沈毓贤说:“用数学来做火箭的弹道仿真,那个部门就是钱学森负责。”据了解,这段历史到现在还经常被提出讨论。美国电视台就曾经以钱学森为题,拍摄纪录片。
该实验室火星计划飞行主任陈哲辉说,人类在登陆月球后,火星自然成为下一个目标。目前在JPL,来自两岸三地的华裔科学家大概多达300位,每一个人都贡献心力,希望有一天人类也能登陆火星,进行深层探测。从小就对太空探险有兴趣的陈哲辉说,进入JPL是使他的梦想成真。如果过有一天,人类可以上火星,他也会是第一名志愿军。他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对于“有没有想到要去火星?”的问题时表示,“他们说要给我下一次升空的机会。”
JPL航空电子部门的刘登凯在1997年火星探测太空船“拓荒者”号计划中的角色举足轻重。他当时负责“拓荒者”号的定位、转向、下降、通讯等自动控制系统。至今,他记得过去小组讨论每一个计划指令的会议,太空船要做的每个步骤、每个细节,他都了如指掌。
此外据了解,从1970年代参与“维京号”太空船计划到美国国庆日降落火星的“火星探路者”号(也称为“拓荒者”),在喷气推进实验室服务近30年的吴贻廉博士,是美国研究负责火星太空实验最资深的科学家之一。此次负责火星探测器着陆系统总工程师在中国*林县出生的李炜钧,他负责操控电脑及接受讯号。李炜钧4岁到美国,是喷气推进实验室大力栽培的后起之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