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建设人人赞,路域生态谁来管
临港新区环湖西二路广玉兰的生长状况
“如果你想致富,先修路”的口号早已深入人心。实践也证明这是正确的。道路交通确实推动了一方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然而,道路建设的副作用正在逐渐显现。道路建设给道路周围的地表生态系统、区域地貌景观、水土环境等带来了一系列影响。特别是交通流量的迅速增加,使得道路区域生态系统面临着生物多样性减少和外来生物入侵的重大生态风险。
在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谁来管理道路生态系统已经成为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
分离的自然生态系统
进入一个城市,我们更注重由道路、相关设施和交通流组成的道路系统。道路作为人员和货物流动的重要通道,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它们的建设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核心作用,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在道路生态系统中只有道路系统吗?显然不是,它还包括一个由动植物、生物和自然环境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
“道路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共同促进道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生态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生态研究所)所长李法云告诉《中国科学日报》。
然而,在正常的道路生态系统中出现了问题。
2001年,李发云在日本从事博士后研究时,在东京进行了道路土壤质量的研究。2003年重返工作岗位后,他继续进行相关研究。根据他的介绍,不断增加的道路面积导致陆地表面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分散,导致动物活动范围急剧下降。与此同时,原有的湿地、水面等生态用地被密集的路网所占据,并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
“大量道路建设耗材造成的岩石和山体破坏以及路面的不透水性、道路噪音和路面高温给城市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上海城头(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城头研究院副院长郭在接受《中国科学日报》采访时表示。
这是城市化进程中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郭也承认,城市的发展需要四通八达的道路。然而,如何平衡城市化发展和道路生态建设,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门学科的出现
道路建设引发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发生在中国,世界各国也经历了类似的情况。
然而,早在20世纪50年代,发达国家就开始关注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交通部门和生态学家共同探索建立与道路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
渐渐地,一门学科出现了,即道路生态学。
最近,李发云等学者在《应用技术》杂志上撰文介绍,道路生态学主要经历了20世纪初至70年代的早期阶段和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的近期阶段。然而,每个阶段的重点是不同的。例如,近20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道路与野生动物的碰撞、道路对野生动物行为的影响、景观连通性和栖息地破碎化、隔离效应和生物路径、生物入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给予了更多的关注。2003年,美国学者发表了《道路生态学:科学与解决方案》,标志着道路生态学已经成为道路交通和道路生态系统科学解决方案的重要支撑学科。
基于道路生态学的理论和原理,道路生态工程技术的发展为解决道路生态系统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上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徐斌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虽然道路生态的概念很长时间没有引入中国,但中国在道路建设中不知不觉地吸收了许多道路生态的概念。
他解释说,从宏观生态的角度来看,我国的道路建设正在寻求固体废物的应用,并尽可能少使用对自然生态有害的天然石料。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废物得到回收利用。永久性路面的设计方法也从发达国家引进,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了优化。从生态学角度来看,排水沥青路面的建设可以降低道路噪声,为透水路面的建设提供城市海绵。从小的生态学角度来看,已经建立了动物通道走廊,并且已经使用了各种方法来改善道路绿化土壤的质量。
“总的来说,这些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或引进是有效的,但它们不够系统。它们需要在道路区域生态理论的指导下加以完善、改进和拓展。”许斌说道。
多注意它
在今年1月召开的上海市第十三届政协第三次会议上,作为第一提案人的上海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原上海市应用技术大学市委书记刘雨露等7名委员共同提交了《关于上海市生态道路建设的建议》。近日,上海市有关部门办理了对建议的回复,并召开座谈会,进一步听取专家意见。据悉,上海计划将城市生态道路建设纳入“十四五”计划,通过生产、教学、科研等多种方式共同推进生态道路建设。
不久前,生态学院和上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对中国临港新区(上海)*贸易试验区主要道路的土壤和行道树进行了调查,并及时向临港新区管委会相关部门报告了发现的问题和建议。
刘雨露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绿色指数”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指标之一,绿色生态应该是建设宜居城市的先决条件。他建议上海可以首先把生态道路建设作为建设“绿色城市”的重要起点。
据调查,2017年上海道路总里程将达到13322公里。随着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道路网必将更加密集。就国家而言,根据《中国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到2030年,中国将投资4.7万亿元建设总规模约为40万公里的国家公路网,这表明中国公路建设的里程将在未来十年或更长时间内继续增长。
因此,专家呼吁更加重视生态道路的建设。
针对已建道路造成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人、车、路、生物、水、土壤、大气等生物和非生物因素长期综合监测点”。在道路区域,可以建立生态系统,重点是分区、分割和分类,通过科学分析长期监测数据,可以确保准确的政策,从而优化和规范道路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李法云说道。
对于未来将要修建的新道路,势必要改变传统的道路绿化工程理念。
为此,李发云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从传统的道路绿化工程技术发展到综合集成的技术体系,全面提高道路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二是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开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工程技术。第三,研发基于道路生态系统长期监测的大数据定量评估技术,构建相关技术标准体系。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农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之一。地震也提醒人们,农村道路建设不能走城市的老路,道路应该“种”在农村土地上。
从目前来看,只有当道路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更高时,道路生态工程技术研发的支持和力度才会更大,才会更有利于生态道路产品、固体废弃物回收产品、道路立体绿化土壤基质、生态混凝土、道路水、土壤和大气环境污染控制等新产业领域的形成,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424.2020.01.002
下一篇: 四步画出可爱简笔画 可爱美味的小纸杯蛋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