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儿童认知电磁波又被“黑”了吗
文·本报记者 许 茜
近日,法国国家卫生安全署公布了一份调查,称无线电设备产生的电磁波辐射对儿童的伤害大于成人,过度接触无线电磁波可能对儿童认知力产生不利影响。
对电磁波辐射污染,我们并不陌生,但它会危及认知功能的说法却鲜有耳闻。事实真的如此吗?带着这样的疑问,科技日报记者采访相关专家,为您一探究竟。
电磁波会影响认知吗?
相比成人,儿童的各方面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在“遁于无形”的电磁波面前,他们会不会受到更大的伤害呢?
一般认为,人的认知能力指通过心理活动(如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获取知识。
“实际上,所谓‘心理活动’主要是指人的思维活动。在一般情况下,电磁辐射不会影响人的思维活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气候变化影响中心研究员杨新兴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记者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也并未发现有关电磁波影响认知的中文论述。
杨新兴指出,有研究表明电磁波会对儿童大脑产生一定影响。电磁波进入人脑,作用于植物性神经,就会破坏生理机制的平衡。如果大脑受到有害物质的影响,孩子的头脑就变得不灵活。
电磁波是如何影响儿童大脑的呢?杨新兴给记者提供资料指出,电磁波会直接作用于脑的中枢——间脑。间脑由视丘和视丘下部构成,视丘是脑内所有神经的汇集地,视丘下部则是植物性神经的中枢,与左脑关系密切并控制着大脑的意识。电磁波一旦破坏了有着如此重要作用的视丘和视丘下部,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就无法正常运转。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科学研究报告证实了电磁波的“威力”。
据媒体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北卡罗来那州综合实验系统公司对4种移动电话辐射对多种动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移动电话产生的电磁波辐射,导致动物细胞的染色体受损。
美国健康基金会从流行病学方面对大批移动电话用户的患病类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经常使用移动电话的人患神经细胞癌的比例比不使用者高出3倍。
电磁波,到底是敌还是友?
谈了这么多电磁波的危害,再四下看看我们周围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会不会心生莫名的恐惧感?
“实际上,在我们的生存空间里,电磁辐射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自然界里的电磁波是本底辐射,还是我们生存的必要条件呢。”杨新兴说。
嗯,你没听错,电磁波也可以是我们的好朋友。
杨新兴向记者介绍,环境中的电磁波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界产生的,称为自然源;另一类来自人类活动产生的,称为人为源。自然界产生的电磁辐射,又称为环境电磁波的本底辐射。本底辐射对人类生存环境,无不良影响。“阳光也是一种电磁辐射,亿万年来我们正是依靠阳光的照射才生存到现在。”
但是,另外一类电磁辐射源所发射的电磁波,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把这一类电磁辐射源,称为电磁波辐射污染源。
那么,电磁波污染源都有哪些呢?
资料显示,环境中的电磁波辐射污染源包括人类发明、制造和使用的能够产生和辐射电磁波的一切电子仪器、装置和设备,例如,广播电台、电视台、雷达、导航设备、无线电通讯设备、输电配电设备、电子医疗设备、电器机车、汽车点火系统以及人们生活中使用的电磁灶、微波炉、手机等各种家用电器。
对电磁波辐射,如何做到科学防护?
杨新兴表示,无论是成人或儿童,就家庭电磁波防护而言,做到两点即可:一是远离辐射源。例如,远离运行的微波炉、电磁炉等。二是减少辐照时间。控制和减少被电磁波照射的时间,可以减少伤害。例如,不要长时间看电视、打手机。
手机作为一类重要的电磁波辐射源,已经成为日常必备。手机的工作频率在800—1000MHz之间,辐射强度很大。根据报道,我国劳动保护研究所对市场上的手机进行测量结果表明,一般手机的辐射强度都在几百微瓦左右,最高的达到1.1毫瓦。我国的电磁辐射卫生防护标准是40微瓦。目前一般手机辐射强度,已经超过国家标准10倍左右。
面对辐射大户,身为“手机控”的我们如何才能免受侵害?作为家长,又怎么保护“控二代”呢?
杨新兴建议,在手机尚未接通的几秒钟,不急于把手机放到耳边。手机通话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手机待机状态,远离身体。较长时间不用,应关闭手机。同时,尽可能少用手机,多用固定电话机。
针对儿童使用移动设备,杨新兴提示,目前我国尚无对儿童产品的辐射标准,也没有相关实验数据。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尽可能减少儿童接受电磁波辐射的机会,多与孩子沟通交流,鼓励他们多进行户外活动。
(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 瑜伽运动短裤品牌排行榜前十名
下一篇: 速干运动短裤品牌十大排行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