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奥希兹女男爵

科普小知识2022-06-28 11:55:04
...

奥希兹女男爵(1865-1947),英国女作家,出生于匈牙利,早年求学于比利时、法国,16岁进入伦敦美术学院,后与一位艺术家结婚。1900年奥希兹女男爵开始了文学创作,写有大量优秀的通俗小说,被誉为“二十世纪第一位备受欢迎的作家”。其代表作为《角落里的老人》,这部小说被评价为是历史上最好看的“安乐椅神探”模式推理小说,其地位和成就至今无人逾越。

中文名:奥希兹女男爵

国籍:英国

出生地:匈牙利

出生日期:1865-9-23

逝世日期:1947-11-12

职业:小说作家画家

毕业院校:伦敦美术学院

代表作品:《红花侠》(TheScarletPimpernel)

全名:艾玛·艾玛丝姬·奥希兹女男爵

1、人物生平

艾玛·玛德莲娜·罗莎丽亚·玛莉亚·约瑟法·巴巴拉·奥希兹(EmmaMagdalenaRosaliaMariaJosefaBarbaraOrczy)出生于匈牙利赫维什州的塔那尔斯(Tarnaörs),是菲利克斯·奥希兹男爵与艾玛·沃斯女伯爵之女。他们在匈牙利的知名友人有夏尔·古诺、弗兰兹·李斯特与理察·华格纳等。

因害怕可能发生的农民革命,她与双亲于1868年逃离匈牙利。她曾先后在布达佩斯、布鲁塞尔与巴黎居住过,艾玛也在这段时间里学习音乐。直到1880年,一家人搬到伦敦并寄住在同乡法兰西斯·毕希勤(FrancisPichler)在大波特兰街162号的住所。之后,艾玛就读于西伦敦艺术学校,然后进入赫瑟礼美术学校,并在此结识她未来的先生蒙塔古·麦克莱恩·巴斯多(MontagueMacleanBarstow),两人于1894年结婚。

2、主要作品

代表作品

内容提要:

故事的背景是二十世纪初的英国,与所处的时代大体重合。全书有12个短篇故事,每个故事的模式是基本相同的。有一家咖啡馆,名叫“ABC咖啡馆”。咖啡馆的角落里坐着一位老人,每天在那里吃蛋糕、喝咖啡。一次,一位女记者无意中和老人攀谈起来,结果老人足不出户,仅仅凭借报纸的报道,就非常准确的破获了一起谋杀案。以后记者一碰到案件就去找老人,老人都以这种神奇的方式解决了这些案子。

目录:

一芬丘奇街谜案

二地铁里的神秘命案

三达布林谜案

四格拉斯哥谜案

五利物浦谜案

六埃利奥特小姐事件

七利森树丛谜案

八达特摩尔小巷惨剧

九特里玛恩贵族案

十佩玛诗小姐谋杀案

十一新新剧院事件

十二珀西街的神秘死亡案

著名戏剧篇目

THESCARLETPIMPERNEL

后被拍成影片

中文名称:腥红色的繁笺花

英文名称:ScarletPimpernel

别名:红花侠

资源类型:DVDRip

发行时间:1982年11月09日

电影导演:CliveDonner

电影演员:AnthonyAndrews....SirPercyBlakeneyTheScarletPimpernel

JaneSeymour....MargueriteSt.Just

伊安·麦克莱恩....Chauvelin

JamesVilliers....BarondeBatz

EleanorDavid....Louise

MalcolmJamieson....ArmandSt.Just

DenisLill....CountdeTournay

AnneFirbank....CountessdeTournay

RichardMorant....Robespierre

朱丽安·弗勒斯....ThePrinceRegent

TimothyCarlton....CountdeBeaulieu

DavidGant....Fouquet

JohnQuarmby....Ponceau

GordonGostelow....Duval

CarolMacReady....Mme.Duval

简介:

◎片 名 TheScarletPimpernel

◎中文 名 腥红色的繁笺花

◎年 代 1982

◎国 家 英国

◎类 别 剧情爱情冒险

◎级别UK:PG/Australia:G(DVDrating)/Australia:PG(cablerating)

◎语 言 英语

◎字 幕 无字幕

◎ctrl1评分 7.4/10(1,415votes)

◎文件格式 XviD+DVM

◎视频尺寸 720x544

◎片 长 142mins

◎导 演 克莱夫·唐纳(CliveDonner)

蒙面侠电影在好莱坞有铺天盖地的声势。从几十年前的《佐罗》,《超人》开始,到这些年的《蝙蝠侠》、《蜘蛛侠》、《超胆侠》等等. 佐罗远不是这个模式的起头。比佐罗更早的,是1905年英国女作家BaronessEmmuskaOrczy的小说《红花侠》(《腥红色的繁笺花》)。故事描述法国大革命期间,法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皇室和贵族也纷纷遭陷害。英国花花公子帕西化身为传说中的蒙面侠客红花侠,不断潜往法国,出生入死抢救受难贵族送到国外。每次解救成功,就留下一朵红色的繁笺花为记。 这个著名的冒险传奇故事曾七度搬上银幕,这个版本是电视电影,是所有根据同名小说改编中最受称赞的.影片曾获AMY奖.演员也很出名(SomewhereinTime'sJaneSeymourandTheLordoftheRings'IanMcKellen)。

作品列表

《老匈牙利人的优雅历险》(OldHungarianFairyTales,1895年)《猫着魔》(TheEnchantedCat,1895年)《*地之女》(Fairyland'sBeauty,1895年)《欧卡与白蜥》(UletkaandtheWhiteLizard,1895年)《皇帝烛台》(TheEmperor'sCandlesticks,1899年)《玛丽王朝》(InMary'sReign,1901年),后更名“TheTangledSkein”(1907年)《红花侠》(1903年登台演出,小说则发表于1905年)《威廉之罪》(TheSinofWilliamJackson)(1906年演出)《义律小姐谋杀案》(TheCaseofMissElliot,汇集推理故事,1905年出版)《庇佑》(BytheGodsBeloved,1905年)《报复》(IWillRepay,1906年)《群人之子》(ASonofthePeople,1906年)《纨裤子弟》(BeauBrocade,小说:1907年,演出1908年)《红花侠高深莫测》(TheElusivePimpernel,1908年)《角落里的老人》(1909年)《雀鹰之巢》(TheNestoftheSparrowhawk,1909年)《苏格兰场的莫莉》(1910年)《女权政治》(PetticoatGovernment,1910年)《真实之女》(ATrueWoman)(1911年)《杜克的赌注》(TheDuke'sWager,1911年)戏剧。《叛国者》(TheTraitor)(1912年)《爱国者》(TheGoodPatriots)(1912年)《火焰残株》(FireinStubble)(1912年)《合欢子》(Meadowsweet,1912年)《艾德兰朵》(Eldorado,1913年)《UntoC?sar》(1914)《笑柄骑士》(TheLaughingCavalier)(1914年)《简朴之桥》(ABrideofthePlains,1915年)《青铜鹰》(TheBronzeEagle,1915年)《皮面》(Leatherface,1916年)《汤尼大人的妻子》(LordTony'sWife,1917年)《一梱蓝铃》(ASheafofBluebells,1917年)《百合绽放》(Flowero'theLily,1918年)《灰男》(TheManinGrey)(1918年)《荣耀军团》(TheLegionofHonour)(1918年)《HisMajesty'sWell-beloved》(1919年)《红花侠传奇》(TheLeagueoftheScarletPimpernel,1919年)《波西之初》(TheFirstSirPercy,1921年)《空气城堡》(CastlesintheAir)(汇整,1921年)《红花侠大胜利》(TheTriumphoftheScarletPimpernel,1922年)《尼可雷特:普罗旺斯老人的历险》(Nicolette:ATaleofOldProvence,1922年)《荣耀的吉姆》(TheHonourableJim)(1924年)《红花侠与萝丝玛丽》(PimpernelandRosemary,1924年)《LesBeauxetlesDandysdeGrandSièclesenAngleterre》(1924年)《麦达谷之臣》(TheMiserofMaidaVale,1925年)《莫名诱惑》(AQuestionofTemptation)(1925年)《解》(UnravelledKnots,1926年)《天堂》(TheCelestialCity)(1926年)《波西的反击》(SirPercyHitsBack,1927年)《Skino'MyTooth》(汇整,1928年)《红花侠的历险》(AdventuresoftheScarletPimpernel,1929年)《蓝灰眼》(BlueEyesandGrey)(1929年)《Marivosa》(1930年)《红花侠外传》(TheGallantPimpernel,1930年)集合四部系列小说《IntheRueMonge》(1931年)《欢乐历险》(AJoyousAdventure,1932年)《革命之子》(AChildoftheRevolution,1932年)《红花侠看世界》(TheScarletPimpernelLooksattheWorld,1933年)《红花侠之道》(TheWayoftheScarletPimpernel,1933年)《拿破仑的间谍》(ASpyofNapoleon,1934年)《无冠之王》(TheUncrownedKing,1935年)《混乱女爵》(TheTurbulentDuchess,1935年)《波西帮》(SirPercyLeadstheBand,1936年)《天赐愚蛋》(TheDivineFolly,1937年)《无比的爱》(NoGreaterLove,1938年)《红花侠的风范》(TheGallantPimpernel1939年)集合四部系列小说《Mam'zelleGuillotine》(1940年)《骑赛》(PrideofRace,1942年)《TheWill-O'-The-Wisp》(1947年)《连结生命之炼》(LinksintheChainofLife,自传,1947年)《红花侠选集》(TheGallantPimpernel,集合四部小说,1957年)

3、人物评价

与时代无关

奥西兹女男爵的《角落里的老人》是一部推理小说史上的奇书。即使以今天多元化的标准来衡量,它带给阅读者的震撼也是非比寻常的。从人物到情节,从方法到方式,《角落里的老人》都显露出一份特殊,一份与那个时代格格不入的特殊。

那是一个什么时代?一个推理小说的短篇黄金时代。在伟大的福尔摩斯的指引下,无数经典作品破茧而出;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一个“奇事天天有,神探遍地走”的时代。一个又一个被智慧和个性上足了发条的天才四处奔波,游刃有余地解决着层出不穷而又只会被他们碰上的离奇事件;那个时代最流行什么?探案集。总是有人乐于将这些神探们的传奇经历一一记录在案,集结成单行本发行。一时间,《布朗神父探案集》、《思考机器探案集》、《盲侦探卡拉多斯探案集》、《微物神探桑戴克探案集》……这些“探案集”的编纂似乎比出版廉价小说还要容易。更不可思议的是,总是有人将这些东西奉为“经典”,其中就包括我自己。

而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奥西兹女男爵笔下的《角落里的老人》以绝对“反时代”的形象出现了。

仅从表象来看,《角落里的老人》并无特别之处——一位侦探,一个配角,若干件案子,一个真相——几乎那个时代所有优秀的或蹩脚的推理小说都是如此。但若细细思之,其实有着天差地别。

角落里的老人始终站在事件之外,以“上帝”的视角俯视着所有人的一举一动。他只是每天坐在ABC咖啡馆里,品尝着牛奶和糕点,与好奇的女记者宝莉闲谈着种种谜案。这只是一个形式,这只是一场游戏,在整个案件发生的过程中从未有过侦探介入,最终的结局也完全不是由逻辑推理主导形成的。

这一特点使得《角落里的老人》完全不同于那个时代——通常意义上讲的“探案集”的概念。这根本就不是一次冒险,只是一篇篇事件过后的评论,唯一不同的是,这些评论道出了案件的真相,但仅此而已。

这是时代的叛逆。当福尔摩斯四处奔走,布朗神父绞尽脑汁,桑戴克进行化学检验时,角落里的老人正在发出一阵阵窃笑。

与行动无关

爱伦·坡在自己的第二篇推理小说《玛丽·罗热疑案》中创立了“安乐椅神探”这一模式。侦探足不出户,仅凭手中资料,便可看破真相,决胜于千里之外。这是推理小说中最理想化、最纯粹的一种模式,它省去了几乎所有的中间环节,只保留了“案情——推理——真相”这一主线,将“推理”置于绝对的核心地位。

后世的推理创作者很少尝试这一模式,因为处理稍有偏差,作品就会显得牵强空洞,一文不值。而《角落里的老人》堪称是“安乐椅神探”模式最高水平的代表。作者奥西兹女男爵巧妙地将“安乐椅推理”与案件的发展分割对待,使两者彼此联系却又相对独立。老人始终以居高临下的评论者的姿态来分析案情,让阅读者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感觉——老人说的一定是真相。当这种思维模式成为定式,《角落里的老人》的成功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相比于后来另一位“安乐椅神探”——毁誉参半的尼禄·沃尔夫,《角落里的老人》得到了更多的称赞。也正是由此开始,侦探们才有了不调查不行动的理由,安心理得地“纸上谈兵”。

与正义无关

有关“正义”的问题,是《角落里的老人》最引人争议之处。这位老人虽然胸藏绵绣,却从不干预案情的进展,更不关心什么社会问题。他是一位彻头彻尾的评论者,将推理当作智力游戏。老人推导出真相,就像把牛奶和糕点吞进肚子一样,为的是一种近乎于本能的需要和满足。至于牛奶和糕点来自何处,则不会引起他丝毫的兴趣。

老人的这种“非正义”的态度引起了许多人的批评。人们认为这有悖于推理小说的创作初衷,更有悖于侦探的道德。福尔摩斯为了正义可以不计酬劳、不畏艰险——即便不是如此,让真相大白于天下也算是侦探的本职工作,怎能像角落里的老人这样麻木不仁?

其实,《角落里的老人》一书中充满了一种态度,一种绝望的态度。老人常常嘲笑警方的无能,讥讽那些所谓豪门的肮脏内幕,评论媒体报道的失实以及对法律、政治的不屑。可以说,老人对一切已经彻底绝望。他曾不止一次面对“非正义”的指责暴跳如雷。在他看来,这种指责是对他的不理解,是在污染他内心世界里的最后一方净土,是肤浅而徒劳的。而“暴跳如雷”正是老人自己在感叹“吾谁与归”!

既然我们可以理解竹林七贤,可以理解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什么不可以给角落里的老人一份宽容呢。忘记一切“洐生品”,只关注最纯粹的推理——这就足够了。

上一篇:二月红

下一篇:戴维·鲍尔达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