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百科

开耀

科普小知识2021-09-05 11:33:57
...

开耀(681年九月—682年二月)是唐高宗李治的年号。历时近1年。

1、君主介绍


李治

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即唐高宗(649至683年在位),祖籍陇西成纪,628年出生于长安。唐朝第三位皇帝,字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与唐太宗嫡长子太子李承乾、嫡次子魏王李泰为同母兄弟。

贞观二年(628年)六月李治出生于东宫的丽正殿。贞观五年(631年)被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太子李承乾与四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唐高宗在即位之初,继续执行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李勣、长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由于他勤于政事,故而“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高宗还在废立皇后问题上坚持自己的主张,排除了元老派的干扰。显庆五年(660年)以后,高宗经常头晕目眩,影响处理政务。武皇后乘机开始参与国家大事。高宗的健康状况不佳,政权由高宗向武则天手中转移的趋势逐步形成。唐高宗在位期间先后灭西突厥(657年)、灭百济(660年)、灭高句丽(668年)。高宗时期唐朝版图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三十二年。

李治在位34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驾崩,年五十五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天宝八年(749年)增谥为天皇大圣皇帝,天宝十三年(754年),再增谥为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2、大事记

开耀元年

改元开耀

永隆二年(六八一)九月二十七日,裴行俭献所俘突厥阿史那伏念、阿史德温傅等,三十日,改元开耀。

立新罗王金政明

开耀元年(六八一)十月二十二日,新罗王金法敏卒,唐遣使立其子政明。


郝处俊艺术形象

郝处俊卒

开耀元年(六八一),郝处俊卒,年七十五。处俊安州安陆(今湖北)人,十岁而孤,好读《汉书》。贞观中举进士,授著作佐郎。转事滕王,耻为王府官属,弃官归耕。后历官太子司议郎、吏部侍郎、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中书侍郎、中书令、太子宾客、检校兵部尚书、行太子左庶子、侍中、太子少保,阶至金紫光禄大夫。乾封二年(六六七),高丽叛,处俊为具江道副大总管行讨伐,入高丽,军未及成列,高丽兵至,军中大骇,处俊镇定自若,据胡床,食干粮,潜遣精锐击败之,人服其胆略。自参综朝政,多引经义进言匡益,得尽大臣之责。总章元年(六六八)十月,乌荼国婆罗门卢迦逸多制长年药,高宗将饵之,处俊以太宗服丹,临终名医无救为例,谏止。上元元年(六七四),高宗至翔鸾阁观大酺,时京城四县及太常音乐分东西两大朋,令雍王贤主东朋,周王显主西朋,比赛角胜。处俊以此非导二王仁义及示和睦,谏止。上元三年(六七六),高宗因风眩欲逊位,令武后摄政,处俊以唐之天下,只传子孙不与后族,谏止。及武则天临朝,诛处俊孙象贤,毁处俊棺柩。

开耀二年

东突厥后汗国立

贞观四年(六三0),唐灭东突厥汗国,其后役使突厥民东征西讨。突厥民不甘役使,多次反叛。继六七九年、六八O年阿史德温傅、奉职及阿史那伏念反叛之后,永淳元年(六八二),阿史那骨咄禄与阿史德元珍再反,重建东突厥后汗国。骨咄禄立为颉跌利施可汗,封元珍为阿波达干,专统兵马事,封弟默啜为设,咄悉匐为叶护,分民为突利、达头二区进行治理。骨咄禄初得众七百人,占领黑沙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又招集亡散入总材山,聚众至五千,掠九姓铁勒畜马,突厥民来归者数万,*壮大。十月,攻并州及单于都护府北境,杀岚州刺史王德茂。唐起用薛仁贵为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率兵击之于云州,时仁贵威名远震,突厥见而相顾失色,下马列拜,遁去,仁贵奋击追之,杀万余人,俘二万余人。

王方翼平西突厥

永淳元年(六八二)二月,西突厥阿史那车薄率十姓反。唐遣礼部尚书裴行俭为金牙道行军大总管,率右金吾卫将军阎怀旦等三总管分道讨之。师未行,行俭卒,怀旦亦不行。四月,车薄围弓月城(今*霍城西北)。安西都护王方翼往救,败突厥于伊丽水。三姓咽面又与车薄合兵战方翼于热海,方翼臂中流矢,举刀截之。军中有胡兵欲擒方翼以应车薄,方翼察之,诛七十余人,既而遣裨将袭车薄、咽面,大胜,擒其酋长三百人,西突厥遂平。


裴行俭

裴行俭卒

永淳元年(六八二)四月,裴行俭卒。行俭字守约,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少以门荫补弘文生,贞观中举明经。显庆二年(六五七)累迁长安令。时高宗欲废王皇后立武昭仪,行俭与长孙无忌私议不可,左迁西州都督府长史。麟德二年(六六五),拜安西大都护,西域诸国多慕义归附,以功拜司文(鸿胪)少卿。总章中(六六八至六七0),迁司列少常伯,与李敬玄、马载同掌典选十余年,有能名,时称“裴、李”、“裴、马”,创设长名榜、铨注法等选官条例,为后世效法。行俭文武兼资,曾从大将苏定方习用兵奇术,领兵常以计谋取胜。上元三年(六七六)任洮州道左二军总管击吐蕃。调露元年(六七九)定奇计擒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及李遮匐,以功授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同年,任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统兵三十万击东突厥阿史德温傅,俘其大首领奉职。永隆二年(六八一),再总诸军,击东突厥阿史那伏念及阿史德温傅,以反间之计,迫伏念执温傅以降。永淳元年(六八二),受任金牙道大总管击西突厥车薄,未及行而卒。行俭知人善任,所荐将领如程务挺、王方翼、刘敬同、郭待封、黑齿常之等,皆为名将。待部属诚恳,曾有部下误失贵物玛瑙、犀角,及上所赐名马等,行俭不罪。又分己之赏赐于下,因此士皆为之用,战而能常胜。行俭工草书,曾奉敕草书《文选》一部。撰有《草字杂体》数万言,《选谱》十卷,文集二十卷。又撰安置军营、行阵部统、克料胜负,甄别器能等四十六诀。

法师窥基卒

法师字洪道,俗姓尉迟氏,京兆长安人。因著述常署名基或大乘基,后人遂称之为窥基。父宗,左金吾卫将军、松州都督、江油县开国公。基少习儒经,善文章,容止不俗。玄奘见而意中,贞观二十二年(*八),亲度为弟子。十二月,以聪慧颖脱,奉敕选入大慈恩寺。永徽五年(六五四),朝命为大僧,从玄奘学五竺语。二年后,应诏参预译经,从玄奘于慈恩、西明、玉华等译场受业注疏凡九年。麟德元年(六*),玄奘卒,基重回大慈恩寺,专事撰述。后云游讲经,弘化师说。永淳元年(六八二)十一月十三日卒,年五十一。基笔受玄奘译经,有《成唯识论》十卷,《辨中边论颂》一卷、《辨中边论》三卷、《唯识二十论》一卷,《异部宗轮论》一卷、《阿毗达磨界身足论》三卷。著作共四十三种,有《因明入正理论疏》、《大乘法苑义林章》、《唯识枢要》、《法华玄赞》等。现存三十一种,号称百部疏主。《成唯识论》乃解释世亲《唯识三十论》的集注论书。由基建议将原十大家注释糅合而成一部,以护法注释为主,作定解,成为中国传译瑜伽学一本十支中的主支。基著作善于提纲挈领,建立体系,其于法相唯识之学尤其精辟独到。学人多视之为玄奘继承人,奘门权威,呼慈恩大师。及卒,高宗命诸寺画其形象以祀,并亲为之作赞。


孙思邈孙真人像

孙思邈卒

思邈乃道士,世号孙真人,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博涉经史百家,善谈老庄,兼通佛典,尤善医药。身历三朝。北周末,以天下大乱,隐居太白山。隋文帝征为国子博士,托疾不就。唐太宗、高宗授以官爵,皆固辞不受。显庆三年(六五九),九十余岁乃下山讲养生之道。当时名士孟诜、卢照邻等皆执弟子礼。思邈能言周(北周)齐(北齐)间事,魏征等修齐(南齐)、梁(南梁)、陈(南陈)、周(北周)、隋五代史,恐有遗漏,屡访录之。永淳元年(六八二)卒,年逾百岁。思邈自注《老子》、《庄子》,又著《福禄论》三卷,《摄生真录》、《枕中素书》、《会三教论》各一卷。以所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最为有名。《千金要方》(即《备急千金要方》)乃医书,撰成于永徽三年(六五二)。记有本草、制药、妇、儿、内、外各科病症及解毒、备急、食治、养性、平脉、针灸、孔穴等多方面内容,载方五千三百首,集唐以前医学之大成。《千金翼方》为补《千金要方》之作,成书于永淳元年(六八二),载方、论、法二千九百余首,分药录纂要、本草等一百八十九门。二书对后世影响极大,后人又尊之为“药王”。其书《孙真人丹经》中,并首次记载火药的成分。

上一篇:调露

下一篇:永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