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敬宗
唐敬宗李湛(809年7月22日-826年),唐朝皇帝。唐穆宗长子。他是唐朝第十三位皇帝(除去武则天和殇帝以外),824年—826年在位,在位2年,得年18岁。元和四年六月七日,生于东内(大明宫)之别殿,为皇孙,父亲唐穆宗时为遂王。母王氏是他的妾室。元和十五年,祖父唐宪宗逝世,父亲继位,是为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三月,封景王。二年十二月,立为皇太子。四年正月壬申,父亲穆宗逝世。癸酉,李湛即位柩前,时年十六。即位后,奢侈荒淫。沉迷击鞠(古代马球),喜欢半夜在宫中捉狐狸(打夜狐),史称“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宦官王守澄把持朝政,勾结权臣李逢吉,排斥异己,败坏纲纪。导致官府工匠突起暴动攻入宫廷的事件。后为宦官刘克明等人杀害,死后谥号为睿武昭愍孝皇帝。
本名:李湛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长安
出生时间:809年7月22日
去世时间:826年
谥号:睿武昭愍孝皇帝
1、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登基唐敬宗李湛,唐穆宗李恒长子,母恭僖太后王氏。元和四年(808)六月七日,生于东内之别殿。长庆元年(821)三月,封景王。二年(822)十二月,立为皇太子。四年(824)正月壬申,唐穆宗崩。癸酉,皇太子即位柩前,时年十六。
唐敬宗李湛登基后,根本不把国家大政放在心上,他的游乐无度较之其父穆宗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敬宗即位后的第二个月,就一天到中和殿击球,一天又转到飞龙院击球,第三天又在中和殿大摆宴筵,尽欢而罢。敬宗一味追求享乐,就连皇帝例行的早朝也不放在心上。三月的一天,群臣来到朝堂准备入阁议事,可是敬宗一直到日上三竿还没有上朝。大臣为了参加朝会天不亮就要起床准备,皇帝迟迟不到,时间长了,臣僚们坚持不住以至于有昏倒者。对新君的这一有悖祖制的行为,谏议大夫李渤提出了劝谏,敬宗在大臣的催促下,过了很长时间才姗姗来迟。退朝以后,左拾遗刘栖楚对皇帝的这一做法更是极力劝谏,他头叩龙墀,血流不止。敬宗当时表现出很受感动的样子,但仍是不改,后来甚至发展为一个月也难得上朝两三次。为了使敬宗能够上朝理政,在地方上任职的李德裕进献《丹扆箴》六首,提出劝谏,敬宗命令翰林学士韦处厚起草了一道诏书表扬了李德裕,但是他对自己的问题仍然无动于衷。
唐敬宗近乎疯狂的游乐,在宫中引发了一系列的突发事件。即位不久,就有位叫徐忠信的平民百姓闯入了浴堂门,引起了一场虚惊。四月,又发生了染坊役夫张韶与卜者苏玄明联络数百染工杀入右银台门的严重事件。当时敬宗正在清思殿打马球,听到张韶等百余人的喊杀声,狼狈逃到左神策军避难。左神策军兵马使康艺全率兵入宫,把已经攻进清思殿并登上御榻而食的张韶等人杀死。八月秋夜,又发生了妖贼马文忠与品官季文德等近1400人图谋不轨事件,当事人皆被杖死。唐敬宗本人生性喜好大兴土木,即位以后,从春天到寒冬,兴作相继,没有停息的时候。各级官员和匠役之人都怨声载道,染坊役夫张韶作乱,不啻是对他的当头棒喝。
大臣认为这些事件都是因为敬宗一味沉湎于游乐,经常不在宫中,而给不法之徒以可乘之机。敬宗认为大臣们的说法有道理,但是自己的玩乐却变本加厉,花样不断翻新。
宝历元年(825)十一月,唐敬宗突然想去骊山游幸,大臣们都极力劝阻,他就是不听。拾遗张权舆在大殿叩头进谏,还说:“从周幽王以来游幸骊山的帝王都没有好的结局,秦始皇葬在那里国家二世而亡,玄宗在骊山修行宫而安禄山乱,先帝(穆宗)去了一趟骊山,享年不长,回来就驾崩了。”唐敬宗听了这话,反倒引发了更大的兴致:“骊山有这么凶恶吗?越是这样,我越是应当去一趟来验证你的话。”结果,不顾大臣的反对固执前往,即日回到宫中,他还对身边的人说:“那些向朕叩头的人说的话,也不一定都可信啊!”丝毫不把臣下的意见当回事。
唐敬宗也同样喜欢到鱼藻宫观龙舟竞渡,有一天突然给盐铁使下诏,他要造竞渡船20艘,要求把木材运到京师修造。这一项的花费总计要用去当年国家转运经费的一半,谏议大夫张仲方等力谏,他才答应减去一半。
敬宗不仅自己喜欢打马球,还要禁军将士、三宫内人都要参加。宝历二年(826)六月,他在宫中举行了一次体育盛会,马球、摔跤、散打、搏击、杂戏等,项目很多,参加者也很踊跃。最有创意的是敬宗命令左右神策军士卒,还有宫人、教坊、内园分成若干组,骑着驴打马球。因为敬宗兴致很高,一直折腾到夜里一二更方罢。
唐敬宗还喜欢打猎,平时白天玩不够,就深夜带人捕狐狸以取乐,宫中称之为“打夜狐”。
唐敬宗实在是太喜欢玩了,他也实在是太会玩了。唐朝在这样的皇帝手上不亡国已是万幸,历史上评价敬宗为“不君”,实际上就是说他不打马球俑是个称职的帝王,这已是很替他留面子了。我们确实看不到敬宗在治国方面的才干,却随处可见他在玩乐方面的本领。敬宗是一位马球高手,又善手搏,观赏摔跤、拔河、龙舟竞渡之类的游戏从来都是乐此不疲。他还专门豢养了一批力士,昼夜不离左右。他不仅要各地都选拔力士进献,而且还出资万贯给内园招募,很舍得在这些力士身上花钱。敬宗玩兴一来,也就没有了什么顾忌:力士们有的恃恩不逊,敬宗动辄就将其配流、籍没;不少宦官小有过犯,轻则辱骂,重则捶挞,搞得这些人满怀畏惧、心中怨愤。宫中宦官许遂振、李少端、鱼弘志等还因为与他“打夜狐”配合不好而被削职。敬宗这种肆无忌惮的游乐,很快就把自己送上了末路。
去世
宝历二年(826)十二月初八日辛丑,敬宗又一次出去“打夜狐”,还宫之后,兴致昂然,又与宦官刘克明、田务澄、许文端以及击球军将苏佐明、王嘉宪、石定宽等二十八人饮酒。敬宗酒酣耳热,入室更衣,此时大殿上灯烛忽然熄灭,刘克明与苏佐明等同谋将其害死,年仅18岁。除了唐末代亡国之君——唐哀帝是在17岁被害以外,唐敬宗是唐朝皇帝中享年最短的了。唐敬宗死后,群臣上谥号为睿武昭愍孝皇帝。唐文宗太和元年七月十三日,葬于庄陵。
2、染工暴动
唐敬宗李湛即位初期,大明宫内又一次刀兵相见,尸陈狼藉。事情发生在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四月。其主要人物既不是王公大臣,也不是宦官藩将,而是两个老百姓,一个是染坊的役夫张韶,另一个是在长安街头卜卦的苏玄明。
张韶和苏玄明是朋友,关系不错。这一次苏玄明给张韶算了一卦,他是这样解释卦象的:“张兄你注定将有大福大贵,能够坐在皇宫的御榻上和我喝酒椡菜。当今的皇上白天打马球,晚上猎狐狸,忙得不可开交,大多数时间都不在宫中,你我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共图大事。”事情就这样敲定了,既不是要拥立什么人。也不是要打到什么人,仅仅是要体验一下皇家生活。接下来的事是寻找帮手,目标定在两类人中。一类是和张韶一同在染坊工作的同行,另一类是长安街头的闲人。长安城中人口众多,韩愈在一首诗中写道:“长安百万家,出门无所之。”出门之后不知道去哪里,可见心情郁闷。百万之家虽然不是足数也是大致。号称百万之众的城中,各色人物聚集。有本领高强的神偷,所吃的水果是宫中的贡品洞庭桔。还有武功出神出神入化的老者,住在城内一个偏僻的角落,偶尔露上一手。也有年轻漂亮的女子,专门租下高档的住房接待有钱的公子,估计着对方钱快花完了就退房走人。更多的是街头的闲人,这些人多爱刺青纹身,刺青分文武,文刺青者浑身刺满白居易的诗,武刺青者左胳膊刺着“生不怕京兆尹”,右胳膊上刺着“死不怕阎罗王”。
京师是最难管理的地方,这不仅是因为有那些各色人物,更主要的是离天太近,街上一个很不起眼的老头都有可能是三品致仕官员,能和皇帝拉上亲戚关系的人成千上万,还不包括那些拐弯抹角的。因此,京兆尹换的很勤,还在西汉时就有“五日京兆”一说。唐穆宗长庆三年,韩愈就曾经担任过几个月的京兆尹,虽是文人,却很有威镇力,那些平日目空一切的六军兵士私下里说:“这就是当年要烧佛骨的人,千万别犯在他手里。”经过张韶和苏玄明的一番活动,招募到一百多人。下一步就是如何让这些人进入大明宫中。
当然不能大模大样的走进去,生人进入普通百姓家主家还要问一句:你找谁。何况是皇宫。大明宫东南西北共十三座宫门,每个宫门都有监门宦官看守,官员进入即便是脸很熟的也必须核对门藉,其他人进入须有鱼符。当然,百密总有一疏,不久以前就有一个叫徐忠信的普通百姓非法进入到浴堂门内,被打了四十棍流放天德。天德在河套附近,大概是刑事犯流放的地方。唐书中说徐忠信的身份是“编氓”,就是有户籍的人。
在染坊工作的张韶想到了运送紫草的车辆。紫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部含有紫草素,当时的人用它来染紫色的织物,成品不含偶氮完全符合现行的欧洲环保标准。紫色属于深色,因而需要大量的紫草。张韶的计划是,让那些没有通行证的人躺在车中,上面盖上紫草混入大明宫。进去之后先找个地方躲藏起来,待到夜深之后听号令统一行动。大明宫内殿堂林立草木茂盛,藏上百十来人没什么问题。
计划的第一步实施的很顺利,藏有人的运草车顺利通过左银台门进入宫中,张韶暗自庆幸时却不敢大意,前面还有很多关卡。大明宫内院子多,门也多,所谓重门深宫高墙。那些寂寞无比的宫女们只能采取两种方法向外人透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一种方法趁着给前方将士缝制冬衣时将文字写在布料上,另一种方法类似于大海上的漂流瓶,在树叶上写下诗句,放到水沟里顺流漂出宫外。水沟漂出一片树叶容易,人要想钻出去却很难。前一阵子西安市重修含光门时发现过唐代皇城南城墙排水沟的遗迹,青条石上铁栅栏,严密得很。运草车继续前行又到一座门前,有一个爱动脑子的守门宦官发现可疑之处。草应该是很轻的东西,即使是满满一车也没多大的份量,但眼前车辆的状况却个个都是重载。此人便上前拦住车辆问个究竟。这一问打乱了原有的计划,张韶只得仓促行事,抽出刀杀了这个宦官。藏在车中的人也纷纷跳了出来,手持兵器,呐喊造势。其中一部分人去攻打弓箭库,以实现可持续性战斗的目的,另一部分人则朝清思殿杀去。当然,也有少数人脱离队伍到别处踅摸宝物去了,任何时候都有左中右。一时间,大明宫内杀声响起,总攻时间*提前。
此时唐敬宗李湛照例正在清思殿打马球。清思殿,本来是供皇上清思的地方,李湛却把它当成马球场用了。张韶毕竟在宫中服役多年,显然对大明宫非常熟悉,立马关闭了清思殿向南出宫必经的浴堂大门,准备来个瓮中捉鳖。
这边厢被惊动的宦官急忙给李湛送信,紧跟着张韶人马的呼啸声就席卷而来。李湛在清思殿里急得团团转,也顾不上给马球冠军颁奖了。当此时,张韶的人马已经斩关而入,清思殿的守卫形同虚设。按照李湛的本意,是想逃往右神策军寻求庇护,因为右神策军中尉梁守谦是李湛宠幸的亲信,不仅经常临幸右军,甚至在左右神策军角戏的时候,充当裁判的李湛便成了一个典型的“黑哨”,即使右军输了也判右军得胜。因此左神策军常常如同怨妇一样抱怨不已。不过右军驻扎在大明宫的西侧,左军驻扎在大明宫的东侧,清思殿恰恰靠近左军,李湛的手下纷纷劝谏说:“*派入宫,现在还不知道他们有多少人,右军太远,路上万一遇到他们可怎么办?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左军近,还是投奔左军牢靠。”
李湛万般无奈,只好率领一帮马球运动员投奔左军。左军当惯了怨妇般的小妾,此时听闻皇上居然亲自前来避难,不由得心花怒放,同时又深感委屈。左军中尉马存亮一路小跑迎出营来,激动得不知该怎么表达,捧着李湛的两只御足一边哭泣一边吻个不停,活像一个正宗的恋足癖患者。吻完之后,亲自背着小皇帝进了军营。小皇帝惊魂初定,一想我妈和我奶奶还处于危险之中呢,马存亮立马派五百骑兵接来了两位太后。李湛这回终于把心放到了肚子里。
此时张韶和苏玄明已经带领染工*派攻进了清思殿。张韶心满意足,踌躇满志地坐上御榻,把皇帝的御辇摆在旁边,将李湛尚未吃完的御膳重新整理了一下,深深地向苏玄明施了一个长揖,眼含深情地说:“老苏,您老人家的卦真灵啊!”然后两人坐在御案两边,推杯换盏,开始庄严地享用御膳。离一醉方休的境界还远着呢,苏玄明突然醒悟过来,大惊失色地说:“难道就到此为止了吗?”张韶一听,靠!就是啊,下一步怎么办?光坐在御榻上吃吃御膳难道就完了?一丝恐惧蓦然袭上了张韶的心头。
正在张韶等人吃喝玩乐时马存亮已经着手调兵遣将,派左神策大将军康艺全、将军何文哲、宋叔夜、孟文亮,连同闻讯赶来的右神策大将军康志睦、将军李泳、尚国忠等人合兵一处,向染工们发起了最后的总攻。日已暮,途已穷,张韶把珍珠宝器分发给染工兄弟,命令他们集中优势兵力攻打弓箭库,一旦攻下了弓箭库,源源不断的武器装备足够他们负隅顽抗一段时间了。但一百多人的乌合之众怎么抗衡得过正规军?三下五除二,就像切菜剁瓜一样,转眼间染工义勇军就全军覆没,张韶和苏玄明死于乱军之中,余党也在天亮的时候尽数被擒被杀。一场轰轰烈烈的起义就此灰飞烟灭。
这一场事变,由于过于猝然,而且毫无征兆,突然之间皇上就没了踪影,闹得长安城内人心惶惶,以至于第二天黎明,在左右神策军的护卫下,李湛凯旋还宫时,百官前来迎接皇上的竟然只有寥寥数十人而已。然后就是论功行赏,论罪行罚:马存亮功劳最大,给了他二百户做食邑,梁守谦也跟着升了官;乱军经过的宫门当值的宦官共有35人应当以玩忽职守被处决,幸亏敬宗宽厚改为杖刑。一个大团圆结局。
3、相关记录
《新唐书·卷八·本纪第八》
《旧唐书·卷十七上·本纪第十七上》
4、轶事典故
宝历年间唐敬宗李湛特制了一种纸箭,用纸制作箭头,纸箭头里面裹着麝香或龙涎香之类的香粉末。李湛在宫中需淫乐的时候,就把嫔妃们叫来,让她们站在一定的距离之外,他则用这种纸箭射她们,被射中的宫女或嫔妃,身上就会有香粉末沾上,因而浑身散发出浓烈的香味,但不会有任何疼痛感。当时这种纸箭被宫中人称为“风流箭”,宫嫔们都希望自己能被纸箭射中,只有被射中了,才能得到君主的宠幸,才有出头之日。
5、陵墓介绍
敬宗的庄陵平地起冢,封土呈覆斗型,陵台底方形,边长57米,高17米,陵园东西490米,南北480米,陵台在陵园内东西居中,陵南较陵北宽47米,陵园神墙墙基宽3米,四角阙址除西南角阙被平掉外,其余均在东南角阙址高1.5米,底呈方形,边长6米东北角阙址高3.5米,底呈曲尺形,长16米,宽14米,西北角阙址高3.2米,底长8米,宽6米,下宫离陵4公里,座北向南。
陵区现残存四门石狮,大小不尽相同,如南神门西列石狮,身高1.80米身宽0.85米而北神门石狮则身高1.15米身宽0.95米,石狮造形肥硕,比例向横宽方面发展。
神道石刻由南向北计有华表、翼马和鸵鸟各一对,石人6个,石刻东西列间距67.5米。
华表位于乳台阙址北70米,形制同崇陵、华表高5.65米石座埋入土中,未计算在内。
翼马位于石望柱北24米翼马颈较瘦长,头腿高,东者垂尾,西者缚尾。
鸵鸟位于翼马北24米形制同景陵鸵鸟鸵鸟身高1.10米身长1.50米。
石人东列南数第一个石人在鸵鸟北142米,第二个在第一个北140米,第三个在第二个北41米西列南数第一个石人在翼马北168米,第二个在第一个北116米,第三个在第二个北80米,石人身高2.77米。
东列石人,形制基本与崇陵同,而庄陵石人腰带前后正中谷佩有花结长帛,西列石人,形制与光陵同1996年5月3日夜,庄陵神道两侧的5个石人的头部被盗割,其中东侧文官头像3个,西侧武官头像2个,后经多方努力,仅追回文官头像1件,其余4件没有下落。
在陵南,东南和神道石刻北,还发现小石人8个,大部分残损。
庄陵陪葬墓,据长安志载有一座,为悼怀太子李普,唐会要卷二十一载,庄陵陪葬有悼怀太子普现于庄陵东北800米有一陪葬墓今已无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