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琮
李琮(?-752年),原名李嗣直,唐玄宗李隆基长子,母为刘华妃。景云元年,以皇孙封许昌郡王。先天元年,唐玄宗即位,晋封郯王。开元四年,遥领安西大都护兼安抚河东关内陇右诸藩大使,改封庆王,改名李潭。十五年,遥领凉州都督兼河西诸军节度大使。二十一年,授太子太师,赐名李琮。二十四年,进位司徒。天宝元年,兼太原牧。十一载五月,薨,追谥为靖德太子。唐肃宗即位后,追谥奉天皇帝,妃窦氏为恭应皇后,备礼改葬于华清宫以北的齐陵。
本名:李嗣直
别称:李琮、李潭
字号:靖德太子、奉天皇帝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唐朝长安城
去世时间:752年
主要成就:唐玄宗李隆基长子
谥号:靖德太子、奉天皇帝
陵墓:华清宫北齐陵
1、人物介绍
李琮(?-752年):原名李嗣直,唐玄宗李隆基长子,生母是刘华妃。谥号“(大唐)奉天皇帝”。
据新平郡王李俨墓志铭,李俨为李琮长子,但按《新唐书·宗室世系表》,李俨为李瑛长子。
《明皇杂录》《新唐书·李林甫传》记载玄宗曾对李林甫提及李琮曾在苑中打猎时面部为豽所伤,这很可能是他虽为长子却未能被立为皇太子的原因。肃宗为皇太子时,李林甫为了谋害太子,曾提议玄宗立长子为储,玄宗也有所犹豫,但最终因太子恭谨孝顺而没有易储。
2、基本信息
景云元年(710年),祖父唐睿宗李旦为帝,封李琮为许昌郡王。
唐玄宗李隆基
先天元年(712年)八月,唐玄宗即位,李琮被改封为郯王。
开元四年(716年),遥领安西大都护兼安抚河东、关内、陇右诸蕃大使,改封庆王,赐名李潭。
开元十五年(727年),遥领凉州都督兼河西诸军节度大使。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授太子太师,改名李琮。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进司徒。
天宝元年(742年),兼太原牧。
天宝十一年(752年)五月,病死,唐玄宗李隆基追谥为靖德太子,原葬于渭水之南细柳原。
唐肃宗李亨即位后,追谥为奉天皇帝,其妻窦氏追封为“恭应皇后”,备礼改葬于华清宫北齐陵。
3、家族世系
安世亭侯李弇→李昶→西凉武昭王李暠→西凉后主李歆→李重耳→李熙→李天锡→李虎→李昞→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奉天皇帝李琮
4、史书记载
《旧唐书·李琮传》
奉天皇帝琮,玄宗长子也,本名嗣直。景云元年九月,封许昌郡王。先天元年八月,进封郯王。开元四年正月,遥领安西大都护,充安抚河东、关内、陇右诸藩大使。十三年,改封庆王,仍改名潭。十五年,遥领凉州都督,兼河西诸军节度大使。二十一年,加太子太师,改名琮。二十四年,拜司徒。天宝元年,兼太原牧。十一载薨,赠靖德太子,葬于渭水之南细柳原,仍于启夏门内置庙祔享焉。
肃宗元年建寅月九日,诏追册为奉天皇帝,妃窦氏为恭应皇后,备礼改葬于华清宫北齐陵,以尚书右仆射、冀国公裴冕为其使。初,开元二十五年,太子李瑛得罪废,令琮养其子,及天宝十一载琮薨,以瑛子李俅为嗣庆王,除秘书监同正员。
5、葬于齐陵
位于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街,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陪葬者有新平郡王李俨。
6、相关报道
宫廷斗争中如何自保唐代皇子哀册文或能窥见奥秘
唐玄宗李隆基
据中国日报2013年4月7日报道,后宫争宠王子夺嫡在中国历史中屡屡出现,但像唐玄宗李隆基一日内连杀三子,恐怕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不过他的长子李琮却安然无恙,死后先是被追封为“靖德太子”,后来更是被追认为“奉天皇帝”,在历史上也是非常少见的。
在大唐西市博物馆收藏的唐玄宗长子李琮的哀册文中,或许可以找到他在血雨腥风的宫廷斗争中保住性命的原因。
哀册文是一种文体,它具备墓志铭记录墓主人生平的功能,但更多的还是抒发对逝者的哀思。在唐代只有上了一定级别的人才能享受这种待遇。
据史料记载,李琮的生母不受唐玄宗宠幸,虽然他贵为长子,但二儿子李瑛还是被立为太子。后来李隆基专宠武惠妃,而武惠妃又想立自己的儿子李寿(杨玉环最开始就是李寿的妃子)为太子,于是太子便成了武惠妃的眼中钉,终于在开元二十五年和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被诬陷致死,而李琮则幸运地躲过了这一劫。
在哀册文中写他“地居收器,固辞而退就维城”。“如果他不‘固辞’,也对太子之位产生想法,肯定连命都没了。”南开大学刘毅教授表示,“他一没有地位,二没有*,怎么也不可能争过别人。”
或许就是看重他“友于兄弟”的品性,他死后被追赠为靖德太子,而哀册文最后则称赞他“圣明之代,唯闻忠孝之声”。因为他的谦让而继承太子之位的三儿子李亨,更是对他感恩戴德,在成为唐肃宗后甚至追认他为“奉天皇帝”。
在专家眼中,这件文物和史料中的记载互为补充,对于研究唐代中期政治史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这件文物只是《贞石千秋――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展》展出的106件中的一件,这些墓志具有宝贵的文学和书法艺术价值,为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为研究隋唐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唐玄宗长子墓出土大批文物首次发现汉白玉谥宝
唐玄宗李隆基
据新浪新闻2003年1月23日报道,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临潼区文化局组成的考古队从去年1月到今年1月对唐齐陵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首次发现了谥宝、哀册等珍贵文物,专家介绍说唐齐陵的发掘为以后大型唐陵发掘提供了资料,有重要借鉴作用。
唐齐陵主人李琮,唐玄宗李隆基长子,肃宗皇帝李亨长兄,卒于天宝十载,葬于灞河边细柳原,玄宗封其为靖德太子。肃宗至德元年改葬于临潼新丰,追封为“奉天皇帝”,与“恭应皇后”葬于一起。
考古队队长张蕴告诉记者,唐齐陵墓室有石椁,可容双人。出土了骑马俑、玉器、瓷器等。从墓葬中发掘出了残块汉白玉章,上有残字,难以辨认,但她否认为“奉天皇帝”玉玺。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墓室券顶的官砖,以及清朝乾隆年间砖址围墙一周。记者又了解到,齐陵由长方形斜坡墓道、甬道、天井、墓室和封土五部分组成。此次共发掘出土文物2000余件,其中的哀册平面为正方形,边长80厘米,盖文为“奉天皇帝恭应皇后哀册之文”,计566字,记载了与墓主人有关的事迹,2件谥宝为汉白玉制成,均呈正方形,边长约10厘米,分别篆刻“奉天□帝之宝”、“恭应皇后之宝”。其中谥宝、哀册及列戟架镏金饰件等重要文物均是首次发现。
让张蕴痛心的是,历经一千三百余年的奉天皇帝陵盗掘严重,她说600来件珍贵陶俑被打碎了。按照史书记载,帝陵应有“千味食”,意味着埋有千余种器具,但齐陵也荡然无存。专家介绍说,唐王朝经历了安史之乱,国力大衰内争频仍,唐齐陵建造有偷工减料之嫌,像十一壁龛中三个都是空的,而惯制上要放陶俑、金银器皿等。从齐陵粗糙程度上看,建造匆忙,大部分随葬品与“皇帝”等级也不符。
专家介绍说,以前只对“让皇帝”李宪泰陵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奉天皇帝”陵墓是陕西第二个唐朝帝陵的发掘,为以后大型唐帝陵的发掘提供了珍贵资料和借鉴价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