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士英
梁士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舍身炸敌堡的特等功臣。1922年生,吉林省扶余县人。出身贫苦,13岁就给地主放牛,当过长工。东北光复后,怀着对旧社会的仇恨和对新中国的渴望,于1946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北*联军第2纵队4师15团3营机枪连当战士。同年冬加入中国*。1947年,在攻打昌图和彰武的战斗中,因作战勇敢,先后两次立功。1948年10月14日,在总攻锦州的战斗中,梁士英舍身炸敌堡壮烈牺牲,年仅26岁。
1、人物简介
梁士英雕像
梁士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舍身炸敌堡的特等功臣。1922年生,吉林省扶余县人。出身贫苦,13岁就给地主放牛,当过长工。东北光复后,怀着对旧社会的仇恨和对新中国的渴望,于1946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北*联军第2纵队4师15团3营机枪连当战士。同年冬加入中国*。1947年,在攻打昌图和彰武的战斗中,因作战勇敢,先后两次立功。
1948年9月,随部南下北宁线,参加解放锦州作战,被派到尖刀连8连2排5班当战斗组长。总攻发起前,他掏出身上仅有的两块银元交给战友,说:“我要是牺牲了,这钱给我交党费。”10月14日上午,总攻锦州的战斗打响了。8连扫除外围障碍后,迅速突破敌人第一道防线。梁士英首先登城,一个人用十几颗手榴弹击退了一个连的敌人反扑。当部队向敌第二道防线冲击时,紧靠铁路旁的一座敌暗堡里两挺重机枪*了前进的道路,几个爆破组上去都没能把它摧毁。在这关键时刻,梁士英主动向连长请战。得到批准后,他提起爆破筒,冒着密集的子弹,艰难地爬行到敌堡下,将拉开导火索的爆破筒塞进碉堡里,正当他转身离开时,爆破筒又被敌人推了出来。梁士英毫不犹豫地俯身上前,用自己的身躯死死地顶住了就要爆炸的爆破筒,像钢浇铁铸一般钉在那里巍然不动。随着“轰”的一声巨响,敌堡被炸毁,梁士英壮烈牺牲,年仅26岁。
战后,师党委给梁士英追记三大功,授予“特等功臣”光荣称号。纵队命名5班为“梁士英班”。锦州市人民*将锦州西北门改称“士英门”,将惠安街改称“士英街”,以永远纪念这位不朽的英雄,伟大的战士。
(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
《人民日报》(2005年10月25日第二版)
2、后世纪念
锦州战役结束后,2纵5师党委给梁士英烈士追记三大功,并授予辽沈战役“特等功臣”的光荣称号。《东北日报》刊登了“攻战锦州战斗中梁士英舍身炸地堡扫清部队前进障碍”的报道,向全国人民宣传了梁士英烈士的英勇事迹。
1948年11月,梁士英同志的家乡,扶余县三岔河区,为烈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并把东北街命名为“士英街”,联合五队命名为“士英队”。
1950年,锦州市人民在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的西北角,敬修了一座高大肃穆的梁士英烈士纪念塔,塔的正面铭镌着烈士悲壮的英雄事迹。
梁士英、张士毅烈士墓
1995年,由国防部长迟浩田题写片名,*电视台影视部、*市委、市*,扶余区委、区*,中国人民解放军81043部队,“八一”电影制片厂电视部联合摄制了电视剧《梁士英》。
烈士墓
在辽沈战役纪念塔东侧60米处有两座相并列的陵墓,在西侧的是梁士英墓、在东侧的是张士毅墓。梁士英、张士毅是在辽沈战役中牺牲的两位著名烈士。两位烈士墓的建筑形式完全相同,为花岗岩结构,长3.2米、宽2.4米、高0.7米。北立墓碑,记述烈士生平及贡献。墓地呈扇形,周围环以苍松。梁士英墓为衣冠冢,张士毅墓为尸骨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