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陈邦彦

科普小知识2022-04-01 11:46:09
...

陈邦彦(1603年~1647年),字令斌,号岩野,广东顺德龙山人。南明抗清民族英雄,岭南三忠之首,陈恭尹之父。与黎遂球、邝露并称“岭南前三家”。

中文名:陈邦彦

出生:1603

字号:字令斌,号岩野

作品:《雪声堂集》十卷、《南上草》、《易韵数法》、《中兴政要》

逝世:1647

1、人物介绍

陈邦彦(1603年~1647年),字令斌,号岩野,广东顺德龙山人。南明抗清民族英雄,岭南三忠之首,陈恭尹之父。早年设馆讲学,为当时南粤硕儒名师。明亡,年屈四十的陈邦彦疾书《中兴政要策论》万言书,并参加南明广东乡试,中举人,擢升兵部职方司主事,派往赣州参与军事。1647年(永历元年)与陈子壮密约,起兵攻广州,兵败入清远,城破被捕,惨遭磔刑。陈邦彦深具民族气节外,诗文也饮誉当时,与黎遂球、邝露并称"岭南前三家"。

2、人物生平

1644年(崇祯十七年),清兵入关,定鼎中原。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弘光小朝廷。国难当头,陈邦彦五内俱焚,疾呼:"此时不思报国者,非丈夫也!"随即结束讲学,针对时局,精心撰写了数万言的《中兴政要》,具体开列了32条抗敌救国方略,踌躇满志地只身赴南京进呈弘光帝,但未被接纳。

1645年(弘光元年)秋初,邦彦告别家人北上时,写下了意气豪迈、笔墨酣畅飞动的赋别之作《舟发珠江承诸子携酒饯送次韵赋别》.

1645年(弘光元年),弘光朝覆亡后,朱元璋的九世孙唐王朱聿键被一批文臣武将拥戴在福州称帝,建立隆武朝,并访求贤能,组织抗战。读了陈邦彦的《中兴政要》之后,隆武帝备加赞赏,称陈邦彦为"奇才",并下旨请陈邦彦速速赴闽,共商国事。

1646年(隆武二年),陈邦彦升兵部职方司主事,监粤兵入江西,协助苏观生防守北线。

1646年(隆武二年),陈邦彦化名潜入高明县山区重组反清武装,并会同义军余龙部进击广州、顺德两地

1647年(永历元年)初,视邦彦为心腹大患的巡抚佟养甲,用卑劣手段突袭顺德,抓走了在龙山避难的陈邦彦的两个儿子和尹、虞尹和一个姓何的妾,把他们作为人质,招降陈邦彦。

1647年(永历元年)七月,陈邦彦在广州物色到*降清的杨可观、杨景烨、黄天锡等三位前明军官,让他们在城中做内应。

1647年(永历元年)9月28日,佟养甲眼见劝降无望,于是下令将邦彦押往四牌楼(故址在今解放南路)杀害。

3、人物著作

陈邦彦有《雪声堂集》十卷、《南上草》、《易韵数法》、《中兴政要》等作品遗世。

4、人物思想

陈邦彦用著作展示中兴国家的愿望和对朝廷的耿耿忠心,表达出强烈的忠君思想;他用散文分析当时的形势、提出对策,表现出非凡的治国思想;他主张文章应该具有实用性,而且用散文来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表现出典型的实用思想。

5、人物评价

精通《明史》的李少魁先生认为,陈邦彦是明末清初具有历史影响的重要人物之一,在大变革的时代,其忠心不二,披肝沥胆的人生态度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明史》(张廷玉等著)卷二百七十八称其:"为诸生,意气豪迈。"

史载,"邦彦自起兵来,日一食,夜假寐不就枕,与士卒同劳苦。故其下人人感动,即小衄无思叛者"。

陈恭尹上表永历帝陈父为国殉难:"三千死士,冲突於东西南北之间;一片孤忠,照耀於山川之表。……山林感奋,义勇顾忠。两攻广州,五复郡邑。一妾屠戳,三子丧亡,指挥依然,须眉益厉。……慷慨伪庭,强一屈之不可。从容俎上,甘万死之如饴……"

在编著《顺德历史人物》丛集过程中,李健明曾对陈邦彦的诗歌进行一定研究,他讲述陈邦彦的诗歌师法杜甫,笔力老健,感慨深沉,而清代著名文献学者温汝能赞陈邦彦为"粤中杜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