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杨培东

科普小知识2022-06-16 12:17:26
...

杨培东,1971年8月出生于中国苏州,国际顶尖的纳米材料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1988年从木渎中学毕业后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1993年赴美国哈佛大学求学,1997年获哈佛大学化学博士学位。1999年开始先后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2011年杨培东当选为汤森路透集团依据过去所发表研究论文的影响因子而确定的“全球顶尖100名化学家”,并且居于榜单前列第10位,同时入选同一标准的“顶尖100名材料科学家”榜单的首位。2012年4月18日,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16年5月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2014年4月28日当选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2015年获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2015年度天才奖。

中文名:杨培东

外文名:YangPeidong

出生地:江苏省苏州市吴县蠡口乡

出生日期:1971年8月

职业:化学家、纳米材料学家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佛大学

1、教育背景

1993年-1997年,哈佛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系,博士。(师从著名材料科学家查尔斯·利伯教授)

1988年-1993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应用化学,学士。

1985年-1988年,吴县木渎中学。

2、工作经历

2014年4月28日,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2004年-2014年,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1999年-2004年,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助理教授。

1997年-199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博士后。

3、荣誉奖项

2016年5月3日,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2015年9月29日,麦克阿瑟天才奖。

2015年9月23日,第十四届世界杰出华人奖。

2012年4月18日,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2011年2月10日,路透社“最优秀的100名化学家中第十位”“10年中最优秀100名材料科学家第一位”。

2007年,美国科学基金会(NSF)授予奖金为50万美元的艾伦·沃特曼奖。

2004年,美国材料学会(MRS)青年科学家大奖。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杂志列入“世界100位顶尖青年发明家”行列。

2002年,美国贝克曼青年研究员奖。

2001年-2004年,美国阿尔弗雷德·斯隆奖。

1992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沫若奖学金。

4、任职UC

1999年在完成了18个月的博士后研究后,杨培东与大约20所美国顶尖大学面谈,最终得到近10所大学的工作邀请,他选择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年仅28岁时就成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的助理教授,独立负责一个实验室的科研工作。

5、终身教授

在美国大学里,从助理教授升到终身正教授,通常要花10年左右时间。2004年进入伯克利的第6个年头,杨培东就受聘化学系终身教授。在伯克利历史上,化学系还只聘过两位华人科学家当终身教授,前一位是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李远哲博士。

6、探微之旅

从加入伯克利的那年起,杨培东就以其出色的科研成果获得了一系列殊荣。沿着一个正确的方向作始创性的研究,是杨培东频频得奖的奥秘,他的小组在半导体纳米线方面的研究,一直处在领跑这个领域的地位。

纳米技术的前景被人们一致看好。2013年,世界各大公司纷纷为此项技术而斥资,几乎每一所名牌大学都以率先展开相关研究而自豪。学会如何制作纳米线这一纳米器件的关键,则成了摆在研究人员面前的一大热门课题。

顾名思义,纳米线又长又细,体积微小——大约只有人类头发宽度的万分之一。如今,研究人员能将纳米线的直径从5毫微米调整至几千毫微米,长度可达到几百微米。这种导线整合成较大的结构后,不仅可以制作激光器、晶体管和存储器阵列,就连类似猎犬嗅探器官的化学敏感结构也不在话下。为了研制纳米线,杨培东和他的同事利用特殊的小室,先在里面将黄金或其他金属的薄膜熔化,以形成纳米尺度的微滴。然后,向它们发射化学蒸气,使其分子分解。这些分子以短序列使熔化的纳米微滴过饱和后,便形成了纳米结晶。随着更多的蒸气在金属微滴上的分解,结晶就会像一棵树那样往上生长。

同时在数百万个金属微滴上进行这一操作,使科学家有机会对大量的纳米线加以组织。杨培东“栽种”的氮化镓和氧化锌纳米线已长成大片的森林,它们能发射紫外线光,有助于“芯片上的实验室”迅速而廉价地分析医学、环境和其他取样。由于在生长过程中引进不同的蒸气,杨培东改变了纳米线的成分,使它形成硅和半导体硅锗的界面,其早期用途是对计算机芯片的冷却。此外,这类器件还有可能最终发展成为高效的能源,从汽车废热或太阳热量中产生电能。

当然,对如此细微的纳米线进行电极连接仍是一大难关,世界各地有100个研究小组正在进行攻关。

但纳米技术的应用前景实在诱人。杨培东告诉记者,他和其他四位科学家技术入股了一家纳米技术公司,他是公司科技顾问,并不直接参与经营管理。2013年,这家公司正致力于将纳米技术转化到实际应用中去,已获两轮投资,烧掉了1亿5千万美元,但风投公司还是乐此不疲。

7、个人生活

杨培东的双博士家庭在中国留学生中很典型,妻子王玫是湖南人,也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在耶鲁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2013年旧金山市区的一家公司工作。去年夏天,杨培东把当时还只有3岁的女儿送回了国内,原因是孩子这么大的时候语言学习能力最强。3个月后回美国,小家伙果然一口普通话已经讲得特别溜。从那以后,这个在伯克利的三口之家的“官方语言”就一直是普通话。但一年下来,小家伙的普通话里偶然又要夹进些英语单词了,杨培东计划2014年暑假再把她带回来“进修”一次,“尽管她生在美国,中国人的后代还是要会说中国话”。

8、研究方向

人工光合作用、纳米线电池、纳米线光子学、纳米线基太阳电池、太阳能转换为燃料用纳米线、纳米线热电学、碳纳米管纳米流体、等离子体、低维纳米结构组装、新兴材料和纳米结构合成和操控、材料化学、无机化学,以及低维纳米结构在光电等能源领域中的应用等。

9、人物评价

认准目标,锲而不舍,这样的性格不仅体现在“择校”上,同样也体现在杨培东的科研生涯里。一进伯克利,助理教授就要独立带小组进行科学研究。良好的学术素养,加上正规的科学训练,让杨培东迅速在众多纳米技术科学家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

勤奋是杨培东最大的特质。记者采访了木渎中学八八届高三(1)班10位毕业生,当问到这位当年同班同学获得成功的最大因素时,10个人全部首选“勤奋”,其次才是天分等等。“印象最深的是,这家伙当时有一本读物《古诗一日一首》,每天宿舍熄灯后,他都要打着手电背古诗,真的是一天一首,从来不落。”一位2013年从事热工研究的同学回忆道。

旅美10多年后,功成名就的杨培东依然勤奋,每天都要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在他的时间表里,工作时间从早上进学校开始,一直要持续到第二天凌晨1时左右。但其中要剔除傍晚17时到21时的4个小时,这段时间是属于女儿的。

杨培东清瘦,衣着俭朴,在独墅湖高教区的小道上碰见他,你会以为这是一个最普通不过的本科生;而在中科院苏州纳米所,进进出出他办公室的助手们则对他恭敬有加,因为这些“玩”纳米的博士和博士后最清楚,眼前这个貌不惊人的家伙曾经在这个领域里鼓捣出了些什么。

在国际科学界享负盛名的《麻省理工技术评论》杂志,日前选出本年度100位“世界顶尖青年发明家”,其中华人科学家有13人榜上有名,包括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纳米技术应用研究专家崔屹博士、哈佛大学助理教授庄晓薇及黄昱、段镶锋、杨培东、鲍哲南、刘湘军、陈天桥和张前等。

美国全国科学基金会15日宣布,将2007年度“艾伦·沃特曼奖”授予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华裔化学家、纳米技术领域专家杨培东。 美全国科学基金会在声明中说,杨培东在纳米线、原子组装等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并有望应用于一系列高技术设备,如计算机电路、新型太阳能电池板以及生物传感器等。杨培东将在今后3年时间内获得50万美元的科研奖金。“艾伦·沃特曼奖”是美国全国科学基金会的年度科学大奖,每年授予一位在科学或工程研究领域表现出色的年轻科研人员。

上一篇:艾伦·麦席森·图灵

下一篇:戴宏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