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鲍宣

科普小知识2022-04-22 12:30:39
...

鲍宣,字子都,是西汉末期著名的忠直大臣。鲍宣原籍渤海高城(今河北盐山县)人,汉哀帝时担任司隶,为朝中纠举不法的高级官员。只因他触动了当权的宰相而获罪,被流放到上党长子县。以后他干脆将妻室子女一同迁来长子落户,鲍宣从此也成为长子人,人称“上党鲍宣”。鲍宣被王莽杀害后,其尸骨安葬在长子县城东10余里鲍庄村南,而后在墓地周围聚居的人家越来越多,又形成了一个南鲍村。鲍宣墓居村子的*,墓地有“汉司隶鲍宣”墓碑及墓志铭。千百年来,上党长子一直被视为汉司隶鲍宣的故里。

1、简介

鲍宣(前30—3),字子都,渤海高城(今河北盐山东南)人。少好学,明经举孝廉为郎。哀帝初,受大司空何武的器重,举荐为谏议大夫。他常上书谏争,抨击时政,其言简意赅,文多求实。建平二年(前5),鲍宣慷慨进谏,指出“民有七亡而无一得,有七死而无一生”。主张及时采取措施,缓和激化的阶级矛盾。但哀帝柔弱,不能决断。四年,鲍宣又进谏,推举贤能治国,谴责邪恶。哀帝谕旨采纳,升鲍宣为汉司隶校尉。

一次,丞相孔光出视园陵,从吏在驰道中乱跑,有违法度。恰巧被司隶校尉鲍宣所见,喝令左右从事,拘住相府从吏,并将车马充公,丞相孔光感到很不光彩,事后虽没上书弹劾鲍宣,但常与同僚谈及此事,埋怨鲍宣不通情理。当时有人奉承丞相孔光,报知哀帝。哀帝正宠信孔光,也不问曲直,立即拘捕鲍宣,以辱宰相罪下狱。博士弟子王或等人深知鲍宣奉法从公,并无罪过,当即召集了千余名太学生,上书哀帝,为鲍宣鸣冤。哀帝因人多势众,怕事情闹大不好收场,才免去鲍宣死罪,罚受髡钳,谪放上党长子。鲍宣见长子这个地方宜农牧,多豪杰,少盗贼,就同家属一起在长子南鲍定居下来。元始元年(1),平帝即位,王莽秉政,秘密清除了大批忠直官员,鲍宣也遭杀害。卒后葬于南鲍。子鲍永,官尚书仆射。后授司隶校尉。

2、生平


束州丞鲍宣

鲍宣出身于一个贫寒农家,少好学,饱读经书,为他后来步入仕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鲍宣是一步一个台阶地走上高位的。西汉时,*和地方*选拔人才,实行举荐和征聘制度。鲍宣先是被选拔为乡里管税赋的啬夫,后又为县丞,而后又为功曹,再后是郡里以“举孝廉”举荐他到朝廷当了郎官。因他的学识渊博,品行高洁,被大司马卫将军征召,荐为专门为皇帝提意见的议郎。

汉哀帝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当时朝廷里地位很高的“三公”之一大司空何武,对鲍宣极为赏识,举荐他为谏议大夫。后又让他去了豫州(今豫东、皖北一带)做豫州牧,可惜只做了一年多,因他执法太严被免职。但鲍宣毕竟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免职不久又被起用,重新恢复了他的谏议大夫官职。此后他就在这个岗位上干了多年。

汉哀帝之前是成帝,这是个昏庸好色之徒,整日沉湎于酒色犬马。他宠爱歌伎赵飞燕,将她及其妹妹召入宫中,封为婕妤。后来,他又废掉许皇后,立赵飞燕为皇后,封其妹为昭仪,成帝整日流连于后宫,不理朝政。成帝死后,其子刘欣即位,是为哀帝。

成哀时期,西汉的政治昏暗达到了极点,是公认的“极乱”时代,王朝正在走向没落和衰亡,汉朝国运可说已到了尽头。大量土地被地主豪强兼并,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身为谏议大夫的鲍宣,深深地感到忧虑。他不断上书朝廷,指出国家面临的严重危机,尤其是对农民的沉重负担和苦难,他更为关注。

鲍宣在他的上书中,列数了农民的“七亡七死”,即“七种损丧”和“七条死路”,全面概括了成哀时期人民遭受的苦难。

七种损丧:一是水旱灾害不断,二是县官横征暴敛,三是贪吏假公勒索,四是豪强兼并土地,五是徭役繁多,六是乡吏横行,七是盗贼抢掠成风。还有农民的七条死路:一是官吏任意打人致死,二是刑法苛刻,三是冤狱陷害无辜人,四是盗贼四起,任意横行,五是报怨寻仇,互相残害,六是岁恶年荒,饥饿无救,七是瘟疫流行。

鲍宣指出,农民有“有七亡而无一得”,国家要想安宁是很难的;农民“有七死而无一生”,要想施行法制也是很难的。

鲍宣还指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公卿守相贪残成化之所致”。也就是说,这是公、卿、郡守的贪污腐败残暴成风造成的。鲍宣还进一步指出了皇帝应负的责任。他说,当今农民连菜食都填不饱肚子,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父子夫妇不能相保,只好各自顾命,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陛下不救,难道这只能归之于他们的命运吗?

这哪里是给皇帝上书,分明是一种不可遏止的愤怒的呼喊,是一个有良知良能的官员以自己的身家性命为民请命!这对于一个封建社会的大臣来说,多么难能可贵。而作为一个谏议大夫,敢于讲真话,敢于直陈时弊,鲍宣则认为是自己的一份责任。

腐败问题,是西汉王朝由盛而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官吏腐败,司法腐败,充斥整个社会,选官用人则是更大的腐败。

哀帝刚一即位时,就让他的舅父丁明做了大司马大将军,统管军事,权压丞相。不久又将这个职位给了他的岳父傅晏。丁、傅两家外戚的权势越来越膨胀,其子弟们大批地涌进朝廷,为所欲为,甚至公然擅权卖官,令朝野震惊。

汉哀帝是个比汉成帝更加荒淫昏庸的皇帝。他特别宠爱男色,一个名叫董贤的年轻郎官,因仪貌秀美,于是成了他朝夕相处的伴侣。哀帝常与董贤同床共寝,一次睡觉,董贤的身体压着了哀帝的衣袖,哀帝想起身,但又不忍惊醒董贤,竟剪断了自己的衣袖。对董贤,哀帝可以一个月为其两次升官。对董贤的父亲、妹妹、妻父、妻弟等,哀帝都一个个给予了封爵晋升。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而对于朝中较为清廉正直的老臣,诸如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何武、大司马傅喜等,哀帝听信谗言,或将其贬官,或将其免职。

眼看着朝廷越来越昏庸,政治越来越黑暗,满朝文武敢怒而不敢言。有的为自保而装聋作哑,有的为捞得好处而曲意逢迎。在这样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只有谏议大夫鲍宣,敢于履行自己的职责,站出来愤怒抨击朝中的腐败现象。在他的大义凛然、锋芒毕露的多次上书中,甚至对皇帝也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和警示。

鲍宣在上书中说,皇帝偏爱外戚小童和幸臣董贤,指望与这些人共承天地,安宁海内,是很难做到的,天下人也不会服气。他进一步指出,“治天下者当用之心为心,不得自专快意而己也。”意思是说,治理天下的人要根据天下百姓的心愿去办事,而不应该只图自己的一时高兴而专断横行。

鲍宣的上书是何其尖锐,难道他不怕惹怒皇帝,不怕杀头吗?鲍宣在他的上书中也说得明白,说他这样做,是“尽死节而已”,就是说为了维护封建的政治道德和纲纪,他甘愿去死。

汉哀帝看了鲍宣的谏书后,一方面感到言语尖刻,但也不得不承认鲍宣说的是事实,同时也看出了一位老臣对国家的耿耿忠心。汉哀帝宽恕了他,还多少采纳了他的一些建议,罢免了黄门郎小童数十人,恢复了孔光、何武等人的官职,又将鲍宣提拔为司隶。

鲍宣任司隶后,更加忠于职守,秉公执法,他性情耿直,“常上书谏争,其言少文多实”,铁面无私,刚直不阿,却也由此而惹下了祸端。

据《汉书·鲍宣传》载:一次,丞相孔光巡视国家陵园,他的随从官员不行旁道,驱车在只允许皇帝车马行走的*驰道上乱跑。这在当时是犯法的,正巧被鲍宣遇见,他即命左右将孔光随从的官员拘捕,车马充公。孔光觉得鲍宣使他丢失了面子,由此心怀忌恨。

孔光,就是鲍宣为恢复其相位而再三上书呼号的那个孔光。他的相位恢复了,对鲍宣不仅不感恩,反而为保自己,颠倒黑白,先发制人,到哀帝面前说了鲍宣许多坏话。昏透了的汉哀帝不问青红皂白,当即将此事交御史中丞去查办。当御史中丞派人到司隶府抓人时,鲍宣闭门拒命。这下可触怒了皇帝,便以“无人臣礼,大不敬之道”的罪名,将鲍宣逮捕下狱,并定为死罪。

这件事轰动了整个京城长安,博士弟子王威等一千多人涌上街头,为鲍宣鸣不平。他们从围攻丞相孔光的车马,直至到皇宫门前向皇帝上书请愿。迫于这种情势,哀帝才*免去了鲍宣的死罪,改为死刑以下一等罪———“髡钳”之刑,即削去头发,铁索锁颈,罚劳作五年,流放到上党长子。

上党这才有了忠义刚烈的乡民鲍宣,和以后随他一同迁来的鲍氏一族。

王莽篡汉后,极力排除打击不依附自己的汉忠直臣,处死达数百人。鲍宣是早就宣称要“尽死节”的,因他“坚决不仕”王莽,公元3年,鲍宣与大司空何武同被下狱致死。

东汉建武元年(25年),光武帝刘秀登基,大赦天下。刘秀为树立一批忠于刘姓的典型,大力宣扬忠君观念。出于这种政治需要,他特下诏褒扬鲍宣,并准荫其子孙。

刘秀在任命鲍宣之子鲍永为司隶校尉时,还特意将鲍宣的名字在檄书上显露出来,“欲令天下知忠君之子复为司隶也”(《后汉书》卷29《鲍永传》)。意思是说,大汉的忠臣鲍宣,过去官职是司隶,他死了,就让他的儿子来当司隶。后来,鲍宣的孙子鲍昱,也同样被任命为司隶校尉。

3、妻子

渤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宣不悦,谓妻曰:“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妻曰:“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栉。既奉承君子,唯命是从。【《渤海鲍宣妻者》原文及翻译】《渤海鲍宣妻者》原文及翻译。”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也。”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著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拜姑礼毕,提瓮出汲。修行妇道,乡邦称之。

上一篇:左人郢

下一篇:羊耽妻辛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