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金融发展理论
内生金融发展理论是指区域内金融发展与本地区内部因素的关系的理论。在理论付诸实践的过程中,很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拉丁美洲国家始于上世纪70、80年代的金融*化尝试并不如麦金农—肖学派认为的那么有效,一些经济学家认识到了麦金农—肖理论及其扩展的局限及其政策主张的过于激进。
1、理论概述
金融
具体来说,麦金农—肖学派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大致停留在经验式的主观判断上,对这种关系的刻画较为粗糙,经不住仔细推敲,其结果是,在麦金农—肖理论及其扩展那里,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过于简单,启发性不强,麦金农—肖学派的政策主张很难有效。
在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上,90年代金融发展理论家批判地继承并发展了麦金农—肖学派的观点,并克服了麦金农—肖理论及其扩展的上述缺陷。一方面他们认同金融发展(包括金融中介体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发展两个方面)既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又受到经济增长的影响;另一方面,他们使上述观点具体化和规范化了,挖掘更深层次的问题:金融发展的内生根源是什么?金融体系是如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内生形成的?
为什么有的国家形成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而有的国家则没有?带着这些疑问,90年代的金融发展理论家在汲取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内生增长理论的重要成果的基础上,将内生增长和内生金融中介体(或金融市场)并入模型,对金融中介体(或金融市场)的内生形成以及金融中介体(或金融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全新的论述。这意味着,这些人已突破了麦金农—肖框架,特别是在信息经济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的条件下,他们在模型中考虑了更多与现实颇为接近的因素,如抛开完全竞争的假设,在模型中引入诸如不确定性、不对称信息和监督成本之类的因素,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形成做出了规范意义上的解释,从而使他们的政策主张较之麦金农—肖学派显得更加符合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尽管模型的复杂程度大为提高。
2、理论发展
金融
到20世纪90年代,经济学家分别从跨国的层面(KingandLevine,1993)、行业的层面(RajanandZingales,1998)、企业的层面(Demirgü?-KuntandMaksimovic,1998)以及运用时间序列的方法(RousseauandWachtel,1998、2000)、面板计量的方法(Beck、LevineandLoayza,2000)、历史的方法(Rousseau,1998;RousseauandSylla,1999、2001)、案例的方法(Guiso、SapienzaandZingales,2002)来研究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大量研究发现,金融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1.古典内生金融发展理论
但是深一层的问题在于:金融发展的内生根源是什么?为什么有的国家形成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而有的国家则没有?在现代经济学中,对此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Arrow-Debreu模型为基准点的古典内生金融发展理论,主要考察风险管理、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等和金融发展的关系。
(1)风险管理与金融发展。金融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风险管理和分散功能,金融中介作为“流动性蓄水池”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易双方的流动性风险(DiamondandDybvig,1983)。因此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衡量金融发展程度一个重要的指标,风险管理水平越高,金融发展得越好;
(2)交易成本与金融发展。减少交易成本是金融最为核心的功能之一,金融中介机构通过利用借贷两方面的规模经济,从而有利于降低金融交易的技术成本(GurleyandShaw,1960;Diamond,1984),金融市场在信息获取和传播方面的比较优势也将有利于减少交易成本。因此交易成本越低,金融就会越发达。
(3)信息不对称与金融发展。作为投资者联合体的金融中介能够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LelandandPyle,1977),金融市场通过对投资者信息的搜寻和披露也有利于缓和信息不对称。金融功能中降低信息不对称的机制越完善,金融发展就会越好。
2.以制度为视角的现代内生金融理论
但是近年来,经济学家越来越重视制度在金融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制度因素是决定交易成本大小、风险管理水平以及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关键因素,由此形成了以制度为视角的现代内生金融理论,它主要强调法律制度、文化传统、利益集团等制度因素与金融发展的关系。
(1)法律制度与金融发展。它认为一国的法律制度越完善,对投资者的法律保护越充分,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越发达,并且公司治理水平越高(LaPorta,Lopez-de-Silanes,ShleiferandVishny,以下简称LLSV,1997、1998、1999、2000a、2000b、2002;Levine,1999;Morck、YeungandYu,2000;LaevenandMajnoni,2003;BrockmanandChung,2003)。
(2)文化习俗与金融发展。它主要强调宗教、语言以及信用在金融发展中的作用。Stulz和Williamson(2003)的研究发现,一国的宗教信仰以及语言习惯对债权*利的法律保护以及法律的执行效率有着显著的影响,从而与金融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Guiso、Sapienza和Zingales(2004)分析表明,信用与金融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市场主体之间存在高信任度的地区,则金融发展水平越高。
(3)利益集团与金融发展。小而集中的利益团体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有着超常的权力,因为这些小规模的、有着共同利益的、容易组织的小利益团体,能够迅速采取一致的声音和行动来影响经济活动。Rajan和Zingales(2003)开始关注利益集团力量对金融发展的影响,他们研究发现,政治因素是决定一国金融活动的关键因素,利益集团的力量往往左右着一国金融的发展。
3、国内现状
内生金融理论与中国金融发展
金融
从古典内生金融发展理论来看,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降低交易成本以及减少信息不对称是促进金融发展的主要因素,但从实质上看,制度则是决定金融发展的关键因素,金融发展的过程,不仅仅是金融总量不断增加和结构不断合理的过程,更应该是制度不断变迁和完善的过程(江春,1999、2003)。在中国,影响金融发展的制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产权制度改革与金融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国有经济成分不断增加,既打破了国有经济的垄断,也有利于社会经济效率的扩大。随着经济的民营化,必然会带来金融的发展,一方面,通过产权改革使经济单位都拥有独立的财产并掌握真正独立的财产所有权,将产生真正的金融活动,创造真正的信用制度,从而有利于建立完善的金融体系,促进金融的发展,同时,通过产权改革将充分激励人们有效地利用财产和积极地创造财产,促进社会财富的不断增长,而社会财富的不断增长和财产所有者的不断涌现必然导致储蓄的不断增长和盈余单位的不断增多,从而必然会带来金融活动的繁荣。
(2)法律制度的完善与金融发展。大量的跨国实证研究表明,法律制度的完善对金融发展有着关键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法律制度不断完善,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也必然会带来金融的发展。虽然Allen、Qian和Qian(2002)认为中国的法律体系是不完善的,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是由一些非正式部门推动的,但卢峰和姚洋(2004)通过中国的省级数据计量研究发现,在中国金融压抑的条件下,加强法治有助于提高私人部门获得的银行信贷份额,推动银行业的竞争。
(3)改革开放与金融发展。改革开放促进金融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必然给国内的金融业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及技术,提高金融业的竞争水平,促进金融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还有助于打破金融利益集团在金融市场中的垄断性地位,从而促进金融的良性发展。
(4)城市化与金融发展。在中国,城市化的扩大将有利于金融的发展,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金融的需求也会更加强烈,从而有利于金融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城市化进程中,金融机构的数量也会不断增加,金融服务的范围也会不断扩大,也会带来金融的发展。
(5)金融的*化与中国的金融发展。1978年以来,中国一直推进金融*化的进程,利率和汇率不断放开。金融*化将推动中国金融的进一步发展,一方面,随着金融的*化,必然会带来金融工具的丰富以及金融市场的扩大;另一方面,金融的*化将带来金融主体活动能力的提高,从而带来金融的发展。
(6)地区收入差距与中国金融发展。地区收入差距通过以下两个渠道影响金融发展:
一是随着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财富集中在少数地区,不仅不利于金融规模的扩大,也不利于金融交易中风险的分散以及效率的提高;
二是随着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容易造成产权保护的削弱,不仅不利于债权*利的保护,也不利于金融交易的扩大。
同时,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带来金融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高速的增长,中国逐渐从一个计划经济主导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开放经济的国家,经济市场化水平在不断提高。而经济总量的增加以及经济市场化的扩大与发展必然会增强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能力,带来微观经济主体收入水平的提高,从而对金融需求的数量与质量也将不断上升,因而会带来金融的发展。